好男儿留什么辫 第233章 科举
热门推荐:
都市爆款!高境界!
新北派盗墓笔记
四合院:我有亿点点钱,很合理吧
碧蓝:像你这种指挥官活该被逆推
综影视炮灰黑莲花逆袭攻略
快穿暗黑系:我的病娇宿主
三国:开局武力拉满
快穿:两位大佬的极限拉扯
大明:开局撞柱,吓坏满朝文武
在生产武器装备的同时,昌水制造局还利用琼州军出师梧州和肇庆的时间,加急生产了四万六千三百斤药子。
药子就是火药,是由硫磺、硝石和木炭根据比例配置而成,其实在明太祖时期,大明已经制作出了颗粒化的火药,并用于实战,后来明成祖五伐大漠,明军携带的震天雷中填充的就是颗粒火药,这种火药比以前的药子威力大了三倍。
但是明朝制作火药,主要是依靠工匠手工制作,而同时期欧洲诸国却大量使用风力和水力锻床用来研磨药子,相比之下,西方火药原料纯度更高,颗粒更细。
而且西方国家基本是采用用水压机械将粉状火药压制成块,再经烘干、磨光,形成颗粒状火药,所以到了明末,欧洲的火药性能已经超越了明朝,这也是佛朗机人火炮的威力强于大明的原因。
由克里斯和斯蒂文森两个红南鬼指导,故尔生产的药子和佛朗机所总的火药威力不相上下。
为了方便士兵使用,克里斯还制作了一批纸壳,将火铳发射所需的药子称好,然后密封保存,这样的做法就省去了士兵在战场上称量火药的环节,有效地提高了火绳枪发射的速度。
“制作火药只要有水力石磨就行了,为何到现在只生产了四万六千多斤?”
虽然明知李德才已经竭尽所能了,但是清军入寇在即,岳乐又老成持重,马仲英估计清军必然会利用其优势兵力扼制琼州军水路,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故尔对李德才的工作表示了不满。
“大帅,制作火药需要大量的硝石,可是我琼州以及钦州并不出产硝石矿,卑职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李德才一脸委屈,自担任昌水制造局大使以来,他一门心思就扑在制造局上,几乎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可马仲英还如此苛求,这让他很是郁闷。
“大帅莫急,琼州虽然没有硝石矿,但附近岛屿甚多,海上水鸟栖息,鸟粪越积越多,便形成了硝土,咱们只要派人挖掘,然后利用硝土制作硝石就可以了。”
随同马仲英一起来的琼州知府牛天宿却颇有见识,知道从鸟粪中提炼硝石,只不过他一直在琼山主持安置百姓,划分田地事宜,却不曾和李德才通过气,而李德才手中事务也颇为繁忙,千头万绪,同样忽略了硝石的问题。
“李先生,非是本帅苛刻,实在是时不我待,关心则乱耳,还请先生担待则个。”
听到牛天宿有从鸟粪中提炼硝石的办法,马仲英转怒为喜,对着闷闷不乐的李德才拱了拱手,算是赔了一礼。
“卑职惭愧啊……如何能当大帅如此大礼,折杀卑职了,折杀卑职了啊……!”
见马仲英如此礼下于人,李德才也是眼圈一红,当场长揖到地对着马仲英连连回礼,若旁人不知道李德才是被迫加入琼州军的,谁看了都会以为二人君臣和睦,相得益彰。
有了切实可行的办法,马仲英就是责成牛天宿立即派人照会琼州下辖各县百姓立即收集粪土,然后提炼硝石,提督府可出银采购,务必在短时间内生产三十万斤药子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争。
通过此事,马仲英愈发觉得夹袋里的人才严重不足,所以他决定在琼州进行科举取士,建立应有的行政体系。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隋唐以来,中原王朝只遵循一条出人头地之路,那便是走科举之道。
陈桥兵变后,赵宋因得国不正的缘故,大力推行文治,自土木堡以后“文贵武贱”思想越发深入人心,以致于考秀才,当举人,中进士再做官成了百姓唯一一条出人头地的途径。
但是科举之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却是他们难以承受之重,因为在没有考中秀才之前,想着读书晋身的百姓子弟,不光要承受繁重的赋税,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银去私塾读书,所以千百年来,大多数读书人基本都出自士绅家庭。
因为只有富有的士绅才有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培养读书人,甚至在家中子弟考不上秀才的时候,花钱买个监生,这使得贫穷的百姓想走科举之路,是愈发的艰难。
寒窗苦读十余年,若是能一朝中举,那即便不能做官,但至少能晋身到士绅的行列,因为明朝有定制,举人不光不需要缴税,而且可免除四百亩土地的田税,可若是中不到举,那便会令本就贫寒的家庭更加贫寒,以至于有些读书人对朝廷失去信心,转而造大明的反,甚至投身外族,为鞑虏张目,范文程和宁完我便是最好的例子
清廷入关后,在笼络了曲阜孔家后,范文程便上疏多尔衮请立开大清科举,并将科举取士定为大清国策,以笼拢明朝的士绅阶层,从而让他们放弃明朝,反过来效忠大清。
多尔衮对范文程的建议深以为然,欣然采纳,于顺治三年即在京师举行会试,此次恩科吸引了大量的北方读书人,并令得整个北中国传檄而定。
因为北中国的读书人在发现满清王朝和大明一样都是重视儒家圣教,再加上有衍圣公孔胤植替他们背书,所以这些贪生怕死的士绅立时就将华夷之防,抛诸于脑后,就在圣人圣教大旗下,为了功名利禄甘心成为异族的爪牙。
满清能依靠科举笼络北中国的士绅为他们效力,马仲英同样可以利用科举,将琼州的士绅牢牢绑在他的战车上。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这些士绅子弟是读书人呢,马仲英虽然想建立一套行政体系,但琼州军中的识字率百不足一,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他只有依赖琼州的读书人,也就是依赖琼州的士绅集团。
对于马仲英要开设科举的想法,牛天宿和张德才等人恨不得举双手赞成,他二人都是读书人,对科举取士有天然的亲近感,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统治阶级重视文教,重视孔孟之道。
药子就是火药,是由硫磺、硝石和木炭根据比例配置而成,其实在明太祖时期,大明已经制作出了颗粒化的火药,并用于实战,后来明成祖五伐大漠,明军携带的震天雷中填充的就是颗粒火药,这种火药比以前的药子威力大了三倍。
但是明朝制作火药,主要是依靠工匠手工制作,而同时期欧洲诸国却大量使用风力和水力锻床用来研磨药子,相比之下,西方火药原料纯度更高,颗粒更细。
而且西方国家基本是采用用水压机械将粉状火药压制成块,再经烘干、磨光,形成颗粒状火药,所以到了明末,欧洲的火药性能已经超越了明朝,这也是佛朗机人火炮的威力强于大明的原因。
由克里斯和斯蒂文森两个红南鬼指导,故尔生产的药子和佛朗机所总的火药威力不相上下。
为了方便士兵使用,克里斯还制作了一批纸壳,将火铳发射所需的药子称好,然后密封保存,这样的做法就省去了士兵在战场上称量火药的环节,有效地提高了火绳枪发射的速度。
“制作火药只要有水力石磨就行了,为何到现在只生产了四万六千多斤?”
虽然明知李德才已经竭尽所能了,但是清军入寇在即,岳乐又老成持重,马仲英估计清军必然会利用其优势兵力扼制琼州军水路,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故尔对李德才的工作表示了不满。
“大帅,制作火药需要大量的硝石,可是我琼州以及钦州并不出产硝石矿,卑职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李德才一脸委屈,自担任昌水制造局大使以来,他一门心思就扑在制造局上,几乎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可马仲英还如此苛求,这让他很是郁闷。
“大帅莫急,琼州虽然没有硝石矿,但附近岛屿甚多,海上水鸟栖息,鸟粪越积越多,便形成了硝土,咱们只要派人挖掘,然后利用硝土制作硝石就可以了。”
随同马仲英一起来的琼州知府牛天宿却颇有见识,知道从鸟粪中提炼硝石,只不过他一直在琼山主持安置百姓,划分田地事宜,却不曾和李德才通过气,而李德才手中事务也颇为繁忙,千头万绪,同样忽略了硝石的问题。
“李先生,非是本帅苛刻,实在是时不我待,关心则乱耳,还请先生担待则个。”
听到牛天宿有从鸟粪中提炼硝石的办法,马仲英转怒为喜,对着闷闷不乐的李德才拱了拱手,算是赔了一礼。
“卑职惭愧啊……如何能当大帅如此大礼,折杀卑职了,折杀卑职了啊……!”
见马仲英如此礼下于人,李德才也是眼圈一红,当场长揖到地对着马仲英连连回礼,若旁人不知道李德才是被迫加入琼州军的,谁看了都会以为二人君臣和睦,相得益彰。
有了切实可行的办法,马仲英就是责成牛天宿立即派人照会琼州下辖各县百姓立即收集粪土,然后提炼硝石,提督府可出银采购,务必在短时间内生产三十万斤药子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争。
通过此事,马仲英愈发觉得夹袋里的人才严重不足,所以他决定在琼州进行科举取士,建立应有的行政体系。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隋唐以来,中原王朝只遵循一条出人头地之路,那便是走科举之道。
陈桥兵变后,赵宋因得国不正的缘故,大力推行文治,自土木堡以后“文贵武贱”思想越发深入人心,以致于考秀才,当举人,中进士再做官成了百姓唯一一条出人头地的途径。
但是科举之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却是他们难以承受之重,因为在没有考中秀才之前,想着读书晋身的百姓子弟,不光要承受繁重的赋税,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银去私塾读书,所以千百年来,大多数读书人基本都出自士绅家庭。
因为只有富有的士绅才有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培养读书人,甚至在家中子弟考不上秀才的时候,花钱买个监生,这使得贫穷的百姓想走科举之路,是愈发的艰难。
寒窗苦读十余年,若是能一朝中举,那即便不能做官,但至少能晋身到士绅的行列,因为明朝有定制,举人不光不需要缴税,而且可免除四百亩土地的田税,可若是中不到举,那便会令本就贫寒的家庭更加贫寒,以至于有些读书人对朝廷失去信心,转而造大明的反,甚至投身外族,为鞑虏张目,范文程和宁完我便是最好的例子
清廷入关后,在笼络了曲阜孔家后,范文程便上疏多尔衮请立开大清科举,并将科举取士定为大清国策,以笼拢明朝的士绅阶层,从而让他们放弃明朝,反过来效忠大清。
多尔衮对范文程的建议深以为然,欣然采纳,于顺治三年即在京师举行会试,此次恩科吸引了大量的北方读书人,并令得整个北中国传檄而定。
因为北中国的读书人在发现满清王朝和大明一样都是重视儒家圣教,再加上有衍圣公孔胤植替他们背书,所以这些贪生怕死的士绅立时就将华夷之防,抛诸于脑后,就在圣人圣教大旗下,为了功名利禄甘心成为异族的爪牙。
满清能依靠科举笼络北中国的士绅为他们效力,马仲英同样可以利用科举,将琼州的士绅牢牢绑在他的战车上。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这些士绅子弟是读书人呢,马仲英虽然想建立一套行政体系,但琼州军中的识字率百不足一,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他只有依赖琼州的读书人,也就是依赖琼州的士绅集团。
对于马仲英要开设科举的想法,牛天宿和张德才等人恨不得举双手赞成,他二人都是读书人,对科举取士有天然的亲近感,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统治阶级重视文教,重视孔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