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凡人国君到仙道人皇 第一百六十五章
荒地,既是没有开垦的地段,每家每户都分有一大块,以供日后家中人口多了能有土地开垦成良田。
魏恒已经预料到,自分田分地这个政策推行,多年后人口必然会迎来一波爆发性的增长。
此时人口少,分的田地暂且够用。
每家每户人口多了,其田地收成的口粮便不再够吃。
因此,每家分得一大块荒地,就是预备减缓村民家中出现人口增长而田地不够用的情况。
还是那句话,不能让百姓自行随意开垦田地。
不然到时官府没有造册,无法确保其开垦田地拥有者的合法权益,极易扯皮。
而这,只是其一。
还有,如若各家各户都随意开垦,那么必然会出现争斗的情况。
到时,将会引发各村械斗或者是百年敌对的矛盾。
为了防止这些情况出现,魏恒只能下令直接划分每家每户所拥有的荒地区域。
但凡有人违背,便是犯法,便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以此方式,杜绝各村或者邻里之间不必要的争斗出现。
当然,尽管每家每户都有一大块荒地应对日后人口增长,但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这个时代,没有过多的娱乐方式,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各自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生活慢慢变的更好。
由此可以预见很多百姓必然会夜夜造娃,只需要几代时间,现今分配的荒地就不够子子孙孙分了。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魏恒想要建造工坊的原因。
只有工坊众多,让黎民百姓有了除了种田的其它出路,便能继续缓解人口暴涨而土地不够用的情况。
日后魏恒还要推行全民修仙,有着此等改变人生命运的好事出现,百姓们必然更是会努力造娃。
以现今的社会的主流氛围,以魏恒用修仙之力保证魏国处于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环境,千百年都不会兴起躺平思想应对不公。
百姓不躺平,人口就不会下降,甚至还会继续上涨。
所以,如果国家的工坊不够多,不能从农业社会转变成“工业”社会。
那么,几代人之后,魏恒将无力应对人口暴涨而土地不够用的情况。
至于发动战争抢夺列国,同样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哪怕他将四州大地全都纳为己有,最后还是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更何况,全民修仙,使得百姓寿命延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压力必然会更加严重。
除非,他能拥有一片辽阔的无边无际的疆域,那么几千上万年或可见不到人口暴涨而土地不够用的危机。
如果他所辖疆域只有魏国这一地,或者只有四州大地这一巨岛,那么终有一天会遇到人口太多土地不够、工作岗位不够,以至于很多人无法养活自己的大危机。
......
县衙皂吏和户部官吏为村民分好田地,再次将所有人汇聚到一起,朗声道,“大王令,免除三年赋税,三年后十取一。”
这话一出,顿时引起众多村民惊呼。
他们之前还有所忐忑,始终以为分田分地的举措其中隐藏着“吃人”的举动,现在听到免除三年赋税,并且日后十取一,顿时不敢置信。
在此之前,他们乃是帮助公卿贵族耕种田地的佃户,所得别说十取九了,连十取一都没有。
因为田地不属于他们,所以他们所得只有十取三分,也就是10取0.3。
如此微末的收入,想要养家糊口,除了省吃俭用之外,便是将糠、树皮、草皮、野草、树根等物与少数粟米混合,以此饱腹。
换言之,这些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吃过一口香喷喷的白米饭。
如今,不仅有了自己的田地,国君还免除了三年赋税,并且三年后的税收仅仅只是十取一。
几名年纪大的村民当即跪在地上,自责的说道,“我等不识大王恩情,实属罪大恶极。”
有着这几人的带头,其他人全都扑通跪在地上,无不是自责的说道,“我等不识大王恩情,还望各位大人勿怪!”
皂吏们见此,叹了一声,说道,“诸位不必如此。”
“大王令,凡魏国百姓人人平等。”
“也就是说你们与我们这些在官府做事的皂吏皆是平等,无需下跪。”
“啊?”听完皂吏的话语,村民们又是大吃一惊。
官府之人身份高贵,怎么可能与他们这些山野贱民平等?
这....
周围的村民再次不敢置信。
皂吏心知一时半会不可能与眼前的村民们解释清楚,道,“我知你们不信,不过不要紧,此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慢慢的就会清楚我所言为真。”
时间一长,关于王都下邑的各种律法以及消息就会普及到四郡二十县之地,到时各地的村民百姓自然慢慢的就会明白。
此时,就算再如何解释,也会有人保持怀疑。
既然如此,便不做多余的解释,让时间证明一切!
“此间事了,我等还有其它公务需要去做,便不再逗留。”县衙皂吏将诸多村民的神情看在眼底,继续朗声说道,“日后若有不公之事,可到县衙上告。”
“县令大人会按照律法公正,为你们主持公道。”
说完当真没有继续停留,与户部官吏头也不回的一同离去。
跪在地上的村民见此,面面相觑,一人不敢置信的出声道,“所以,大王当真给我们分了田地,并且免除了三年赋税?”
其它的村民也感觉很是梦幻,本以为会有他们不能接受的条件,结果什么都没有!
这....
“你们没有听官府的人说吗?下邑县的百姓皆在家中供奉大王神像。”
“起初我还不信,现在看来,应当千真万确!”
周围的百姓稍稍一想,就明白原因所在。
一名百姓说道,“我等要不要也在家中供奉大王神像?”
“供奉!怎能不供奉?”一名村民义愤填膺,“大王当真为我等山野村民分田分地,我等怎能忘却此等恩情?”
一名村民瞪着一双大眼,说道,“可是,我等不知大王的长相,如何供奉?那下邑县的百姓,应当知晓大王相貌,与我们有所不同。”
此言一出,使得周围的百姓陷入沉默与沉思当中。
对啊,从未见过大王,不知大王长相如何,怎的供奉神像?
一下子,把所有人难住了。
........
南郡。
赵小刀率领军营中的三千人马直奔郡城,与只有三百人的罗琼不同,他打算以郡城为驻地,然后派遣校尉带队前去所辖县城清理妖魔鬼怪。
“郡守,城外来了一队兵马,似有几千人之多。”赵小刀率领军队来到郡城外面的消息很快就有城墙上的军卒发现并且传递给城中的郡守。
南郡郡守是一名四十出头挺着大肚子的中年人,他有三十房姬妾,子女五六十人。
此时他本来正在府中与众多姬妾欢声笑语,听到消息顿时眉头一皱。
“可知是什么人?”魏虚想不明白,他这南郡紧邻绝地东洲,怎会有军队前来?
自听到几千人之多后,他便否认了王都军队的猜测。
因为他知道王都外面驻扎的军队也就只有几千人之数,那些军卒需要拱卫王都,不可能来到此地。
就算前来,也不可能是几千人之数。
“不知。”前来禀报消息的郡衙官吏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魏需起身,想了想说道,“先去祭灵庙宇一趟,再去城墙上看看。”
他心里清楚,如果城外真有几千人的军队,那么以郡城中的几百郡兵根本就无法抵抗,除非号召郡县中各个公卿贵族将各自的府兵领来,不然难以成事。
不过,话虽如此,但他并不打算这么做,而是选择更为简单的方法,求助祭灵。
凡人军队哪怕人数再多,只要郡城祭灵出马,皆是土鸡瓦狗。
很快,魏需便来到祭灵庙宇,他恭恭敬敬的喊道,“祭灵大人可在?”
“何事?”庙宇中响起一个声音,正是南郡郡城祭灵在说话。
“城外驻扎了一个几千人的军队,不知是敌是友,还望祭灵大人能够照看郡城一二。”魏需说。
南郡祭灵说道,“此事我已知,你且放心,他们若敢做出过火的事情,我必不会不管。”
“多谢祭灵大人!”南郡郡守松了一口气,恭敬的说道。
南郡祭灵嗯了一声,又道,“记住下个月的献祭之事,祭品我要翻倍。”
“好!”南郡郡守明白这是获得祭灵保证的代价,二话不说的答应。
南郡祭灵听到回复,没再说话,整个庙宇又恢复了静悄悄的状态。
南郡郡守从庙宇中走出,而后与郡衙的官吏走到城墙,远远的见到城外果真驻扎了密密麻麻看不到边际的军队,他出声问道,“可派人前去询问来历?”
“回禀郡守,自城门卒发现军队之后第一时间便关闭城门警戒,未曾派人前去交涉。”一名校尉恭敬的回复。
“嗯。”魏需点了点头,“来者不明,确实应当如此。”
说完又看向城外,“他们既然来此,应当会主动派人前来与我们交涉,等着就是了。”
校尉也知是这个道理,方才紧闭城门。
对比打开城门主动前去送人头,闭门等待才是最为正确的做法。
魏恒已经预料到,自分田分地这个政策推行,多年后人口必然会迎来一波爆发性的增长。
此时人口少,分的田地暂且够用。
每家每户人口多了,其田地收成的口粮便不再够吃。
因此,每家分得一大块荒地,就是预备减缓村民家中出现人口增长而田地不够用的情况。
还是那句话,不能让百姓自行随意开垦田地。
不然到时官府没有造册,无法确保其开垦田地拥有者的合法权益,极易扯皮。
而这,只是其一。
还有,如若各家各户都随意开垦,那么必然会出现争斗的情况。
到时,将会引发各村械斗或者是百年敌对的矛盾。
为了防止这些情况出现,魏恒只能下令直接划分每家每户所拥有的荒地区域。
但凡有人违背,便是犯法,便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以此方式,杜绝各村或者邻里之间不必要的争斗出现。
当然,尽管每家每户都有一大块荒地应对日后人口增长,但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这个时代,没有过多的娱乐方式,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各自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生活慢慢变的更好。
由此可以预见很多百姓必然会夜夜造娃,只需要几代时间,现今分配的荒地就不够子子孙孙分了。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魏恒想要建造工坊的原因。
只有工坊众多,让黎民百姓有了除了种田的其它出路,便能继续缓解人口暴涨而土地不够用的情况。
日后魏恒还要推行全民修仙,有着此等改变人生命运的好事出现,百姓们必然更是会努力造娃。
以现今的社会的主流氛围,以魏恒用修仙之力保证魏国处于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环境,千百年都不会兴起躺平思想应对不公。
百姓不躺平,人口就不会下降,甚至还会继续上涨。
所以,如果国家的工坊不够多,不能从农业社会转变成“工业”社会。
那么,几代人之后,魏恒将无力应对人口暴涨而土地不够用的情况。
至于发动战争抢夺列国,同样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哪怕他将四州大地全都纳为己有,最后还是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更何况,全民修仙,使得百姓寿命延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压力必然会更加严重。
除非,他能拥有一片辽阔的无边无际的疆域,那么几千上万年或可见不到人口暴涨而土地不够用的危机。
如果他所辖疆域只有魏国这一地,或者只有四州大地这一巨岛,那么终有一天会遇到人口太多土地不够、工作岗位不够,以至于很多人无法养活自己的大危机。
......
县衙皂吏和户部官吏为村民分好田地,再次将所有人汇聚到一起,朗声道,“大王令,免除三年赋税,三年后十取一。”
这话一出,顿时引起众多村民惊呼。
他们之前还有所忐忑,始终以为分田分地的举措其中隐藏着“吃人”的举动,现在听到免除三年赋税,并且日后十取一,顿时不敢置信。
在此之前,他们乃是帮助公卿贵族耕种田地的佃户,所得别说十取九了,连十取一都没有。
因为田地不属于他们,所以他们所得只有十取三分,也就是10取0.3。
如此微末的收入,想要养家糊口,除了省吃俭用之外,便是将糠、树皮、草皮、野草、树根等物与少数粟米混合,以此饱腹。
换言之,这些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吃过一口香喷喷的白米饭。
如今,不仅有了自己的田地,国君还免除了三年赋税,并且三年后的税收仅仅只是十取一。
几名年纪大的村民当即跪在地上,自责的说道,“我等不识大王恩情,实属罪大恶极。”
有着这几人的带头,其他人全都扑通跪在地上,无不是自责的说道,“我等不识大王恩情,还望各位大人勿怪!”
皂吏们见此,叹了一声,说道,“诸位不必如此。”
“大王令,凡魏国百姓人人平等。”
“也就是说你们与我们这些在官府做事的皂吏皆是平等,无需下跪。”
“啊?”听完皂吏的话语,村民们又是大吃一惊。
官府之人身份高贵,怎么可能与他们这些山野贱民平等?
这....
周围的村民再次不敢置信。
皂吏心知一时半会不可能与眼前的村民们解释清楚,道,“我知你们不信,不过不要紧,此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慢慢的就会清楚我所言为真。”
时间一长,关于王都下邑的各种律法以及消息就会普及到四郡二十县之地,到时各地的村民百姓自然慢慢的就会明白。
此时,就算再如何解释,也会有人保持怀疑。
既然如此,便不做多余的解释,让时间证明一切!
“此间事了,我等还有其它公务需要去做,便不再逗留。”县衙皂吏将诸多村民的神情看在眼底,继续朗声说道,“日后若有不公之事,可到县衙上告。”
“县令大人会按照律法公正,为你们主持公道。”
说完当真没有继续停留,与户部官吏头也不回的一同离去。
跪在地上的村民见此,面面相觑,一人不敢置信的出声道,“所以,大王当真给我们分了田地,并且免除了三年赋税?”
其它的村民也感觉很是梦幻,本以为会有他们不能接受的条件,结果什么都没有!
这....
“你们没有听官府的人说吗?下邑县的百姓皆在家中供奉大王神像。”
“起初我还不信,现在看来,应当千真万确!”
周围的百姓稍稍一想,就明白原因所在。
一名百姓说道,“我等要不要也在家中供奉大王神像?”
“供奉!怎能不供奉?”一名村民义愤填膺,“大王当真为我等山野村民分田分地,我等怎能忘却此等恩情?”
一名村民瞪着一双大眼,说道,“可是,我等不知大王的长相,如何供奉?那下邑县的百姓,应当知晓大王相貌,与我们有所不同。”
此言一出,使得周围的百姓陷入沉默与沉思当中。
对啊,从未见过大王,不知大王长相如何,怎的供奉神像?
一下子,把所有人难住了。
........
南郡。
赵小刀率领军营中的三千人马直奔郡城,与只有三百人的罗琼不同,他打算以郡城为驻地,然后派遣校尉带队前去所辖县城清理妖魔鬼怪。
“郡守,城外来了一队兵马,似有几千人之多。”赵小刀率领军队来到郡城外面的消息很快就有城墙上的军卒发现并且传递给城中的郡守。
南郡郡守是一名四十出头挺着大肚子的中年人,他有三十房姬妾,子女五六十人。
此时他本来正在府中与众多姬妾欢声笑语,听到消息顿时眉头一皱。
“可知是什么人?”魏虚想不明白,他这南郡紧邻绝地东洲,怎会有军队前来?
自听到几千人之多后,他便否认了王都军队的猜测。
因为他知道王都外面驻扎的军队也就只有几千人之数,那些军卒需要拱卫王都,不可能来到此地。
就算前来,也不可能是几千人之数。
“不知。”前来禀报消息的郡衙官吏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魏需起身,想了想说道,“先去祭灵庙宇一趟,再去城墙上看看。”
他心里清楚,如果城外真有几千人的军队,那么以郡城中的几百郡兵根本就无法抵抗,除非号召郡县中各个公卿贵族将各自的府兵领来,不然难以成事。
不过,话虽如此,但他并不打算这么做,而是选择更为简单的方法,求助祭灵。
凡人军队哪怕人数再多,只要郡城祭灵出马,皆是土鸡瓦狗。
很快,魏需便来到祭灵庙宇,他恭恭敬敬的喊道,“祭灵大人可在?”
“何事?”庙宇中响起一个声音,正是南郡郡城祭灵在说话。
“城外驻扎了一个几千人的军队,不知是敌是友,还望祭灵大人能够照看郡城一二。”魏需说。
南郡祭灵说道,“此事我已知,你且放心,他们若敢做出过火的事情,我必不会不管。”
“多谢祭灵大人!”南郡郡守松了一口气,恭敬的说道。
南郡祭灵嗯了一声,又道,“记住下个月的献祭之事,祭品我要翻倍。”
“好!”南郡郡守明白这是获得祭灵保证的代价,二话不说的答应。
南郡祭灵听到回复,没再说话,整个庙宇又恢复了静悄悄的状态。
南郡郡守从庙宇中走出,而后与郡衙的官吏走到城墙,远远的见到城外果真驻扎了密密麻麻看不到边际的军队,他出声问道,“可派人前去询问来历?”
“回禀郡守,自城门卒发现军队之后第一时间便关闭城门警戒,未曾派人前去交涉。”一名校尉恭敬的回复。
“嗯。”魏需点了点头,“来者不明,确实应当如此。”
说完又看向城外,“他们既然来此,应当会主动派人前来与我们交涉,等着就是了。”
校尉也知是这个道理,方才紧闭城门。
对比打开城门主动前去送人头,闭门等待才是最为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