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第2443章
“福山县这边,一定要看紧,不管是难民还是铜矿,对我国来说都意义重大,万万不容有失。但金州的事情有眉目之前,也尽量不要跟大明起正面冲突。”临行之时,陶东来特地对陈一鑫叮嘱再三,要求他不能对山东局势放松大意。
海汉这些年在大明沿海地区占领了不少地方,但目前唯有山东这边尚存变数。大明对于这一区域的影响力仍然强过海汉,陶东来仍然担心大明会对福山县有所行动,以此来作跟海汉讨价还价的条件。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如今山东正是兵荒马乱的时节,万事都要以小心为上。
陈一鑫心领神会,点头让陶东来放心。如今福山县这边驻军兵力充裕,而且还有特战团和陆战队两支精锐的部分人马,即便是发生了什么状况,这样的兵力配置应该也足以平息事态。
从芝罘港到金州旅顺港只有两百多里,只需一天时间便到了。原本金州有旅顺和大连湾两处港口可选,不过陶东来打算先顺路看看旅顺军港的建设情况,所以便选了旅顺作为上岸地点。
由于金州到目前为止都仍是战区,因此来这边从事贸易活动的商船并不多,而旅顺港的建设方向也是以军事用途为主。在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这里都是被海军北海舰队作为母港基地,而与之配套的还有海汉在黄渤海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为齐全的造船厂——这可是一处货真价实的兵工厂。
陶东来抵达旅顺的第一件事,便是参观这处隶属于军方的造船厂。虽然这里暂时还无法建造目前海军舰艇中吨位最大的威严级战舰,但也已经能够满足北海舰队的编制扩充和舰船日常维修维护需要,甚至连威严级战舰上的蒸汽动力系统也能进行简单的维修操作。
陪同陶东来参观船厂的是刚刚从南关岭大营赶回旅顺的王汤姆,执委会每年都在这地方投下了大把的军费,他作为海军司令,自然也有义务向陶东来说明这些钱花出去之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去年在这里下水了探索级和探险级战船各一艘,另外还有两艘运兵船和两艘综合补给船。”王汤姆一边带路一边向陶东来介绍道:“为了能充分利用船坞,还顺带造了几艘商船,不过基本上都是陈一鑫老丈人家的订单。”
陶东来闻言笑道:“那想必这商船订单也没赚到什么钱了?”
王汤姆点点头道:“基本上就是成本价了。不过本地的海上贸易本来就是由马家占了差不多一半,也需要他们的商船来支撑这些生意,所以给他们成本价其实也没什么。”
陶东来问道:“听你意思,还有别家也是类似的大户?”
“沈家啊!”王汤姆提醒道:“沈家叔侄当初投靠我们,可不只是带了东江镇的人马过来,他们自己名下其实也有些产业。沈世魁到了金州不用带兵了,就安心做买卖搞钱去了。”
当初沈世魁为了东江镇上万军民的生存,选择投靠海汉,条件之一便是要向海汉交出兵权,他麾下的明军部队全部被打散重新编制,其中大部分人要么直接退役,要么被送去南方各地部署。
而沈世魁所做出的这些牺牲当然也不是白费,他侄子沈志祥便因此而在海汉军中得到了一个少校职位,虽然暂时没有掌握实权,但好歹也是有了个正式的身份,今后往上爬的机会可能比沈世魁在大明军中的前景还好得多。
沈世魁虽不掌兵,但也没就此闲下来,他以前掌管东江镇的时候有些商业资源,如今便正好利用起来,自己开了一间商行,专做朝鲜、金州、山东三地间的贸易和运输业务。虽说北方的海贸行情不如南方那么繁荣,但他正好对这几个地区的情况十分熟悉,背后又有海汉撑腰,经营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比以前在军中抠抠搜搜吃那点空饷强多了。
这金州地区的民间贸易,目前马家和沈家这两家合起来便占了大约八成的份额,剩下的两成则是由其他商人瓜分。而旅顺船厂所造的商船,自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订单是来自沈家的商行。
王汤姆继续说道:“如果这次谈成了,今后说不定还能跟满清做买卖。这贸易量一上来,那金州的发展前景可就会大不一样了。”
陶东来笑道:“说到这个,你们是不是都很希望跟满清达成停战协议?”
王汤姆正色道:“也说不上希望,但如果真能停战,对我国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我们不用再在金州部署重兵,每年无谓地消耗大量军费。如果能够把跨国贸易经营起来,那这地方还能创造一些收入。这里外里算下来可不是小数目!”
陶东来也认真回应道:“汤姆,你也知道,我们当初决定夺下金州,从一开始就没考虑经济收益的问题。”
“我知道。这都是为了拖住满清,让他们没办法全力进攻大明,好让大明继续苟延残喘几年。”王汤姆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道:“可是看大明最近的状况,我们这种措施的效果好像已经不如前几年了。清军该出兵还是照样出兵,因为他们大概也吃准了我们的实力,知道我们也很难把战线继续往北推进,自然也就没前几年那么忌惮了。”
“还有一个原因。”陶东来主动补充道:“我们虽然一直在金州方向用兵,但每次满清从陆上攻打大明,海汉军都从未出现在战场上。我们出兵朝鲜,却从不出兵大明,站在满清的角度,自然会认为我们是在默许这事,没有帮助大明抵抗清军的意愿。他们认定了我们不会直接出兵参与正面战场作战,那动起手来当然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王汤姆听得连连点头道:“的确是这样。我们在金州的部署已经没有办法再让满清保持足够的忌惮,他们应该是认为我们不帮大明应战,是不想再将战事持续下去,所以才会有了跟我们和谈的想法。”
陶东来道:“钱天敦也是跟你一样的意思?”
“他其实不太在乎满清的态度如何。”王汤姆微微摇头道:“我们之前讨论这个话题,他认为即便与满清和谈,也只是暂时性的措施。大明衰落的趋势已经无从挽回,今后接手天下的只能是我们,而不是满清,所以迟早都还会跟满清开战。就算现在达成停战协议,但还是要继续备战,因为下一次再开打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再有和谈的空间了。”
陶东来道:“他倒是看得透彻。但今后该打就打,现在该谈还是要谈。如果能够腾出三五年的时间窗口用于发展,我们就能有更多底气在北方开辟正面战场。”
对于大明的前景,穿越者们的看法无疑是一致的,走下坡路的颓势已经无可挽回,哪怕海汉在军事方面给予支援,也只是延缓这个趋势的速度而已。当大明濒临崩溃的时候,满清绝不会错过补刀的机会,必然像原本历史上一样出兵入关剿灭大明。
就算这个时候谈出了所谓的停战协议,也不可能让大明一劳永逸地享受和平,届时清军入关,海汉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观,让清军先行一步夺下大明江山。而到那个时候海汉如果还是只有目前的军力,其实很难拉开战线与清军展开全面厮杀。钱天敦的眼光放在了几年之后的国战上,这倒也没有错。毕竟穿越者清楚今后的历史发展方向,那就不必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早些开始扩军备战就对了。
而陶东来的眼光则是停留了船坞里正在建造的一艘战船上,从目前的进度来看,这艘战船再有两三个月就能下水舾装了。而海汉如果全力开动战争机器,这样的战船至少能在十处左右的造船厂同时开建二十艘以上,一年之内至少可以服役两批,数量已能满足至少两支作战舰队的编制需求。
但问题在于海汉目前没有这么多训练有素的士兵,即便海汉军在东亚地区已经难有对手,但要开打真正意义上的国战,那就意味着海汉要向大明沿海投送部署大量部队,这的确不是目前的海汉军所能完成的任务。
“希望天下大乱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陶东来现在只能给出这样的表态。虽然历史的走向已经很清楚,但那一天会在何时到来,却没人能有一个确切的预判。穿越者们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尽力在那之前完成准备工作,一旦开战便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对手,尽可能减少战事对大明社会的破坏,以最小的代价完成权力交接。
对旅顺船厂的参观结束之后,陶东来又顺路去看了港湾内的海军基地。以港口条件而言,旅顺港甚至比舟山定海港还要更好一些,不过由于两地的经济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对于港口和基地的经济投入自然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这里的基建设施比起舟山也就显得十分简朴了。包括营房在内的大部分建筑都是纯粹的木结构,而不像舟山那样有很多砖石修建而成的房屋,相信这样的差异也是出于建设成本上的考量。
不过基地内目前倒是没什么人气,偶尔才会看到其他军人的身影。王汤姆解释说一部分海军部队已经抽调去了山东,还有一些在渤海黄海两个方向进行日常巡航,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表明自己随时可以在辽东半岛两侧实施登陆作战,以此在开始谈判之前向满清施加军事压力。
“你这么一搞,尚可喜恐怕会坐不住了,他肯定会担心我们借着和谈的时机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攻破大黑山防线。”陶东来听完之后打趣道:“别还没开始谈,他就被吓得缩回去了。”
王汤姆应道:“尚可喜既然敢来金州,应该也没这么胆小。而且他要是没谈就回去了,恐怕也很难向皇太极交差。不管能不能谈成,他来都来了,肯定还是会尝试一下。”
陶东来道:“走吧,现在就去南关岭大营,既然三方的人都到了,那就准备开始会谈吧!”
王汤姆道:“大明还没派人过来,不等他们了?”
陶东来道:“到现在都没还有回音,也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态度是什么,总不能就这么一直等下去。大明来与不来,这会谈都是要进行的。”
王汤姆当下便不再多问,让部下去将马车带过来,然后与陶东来一同乘车前往八十里外的南关岭大营。
南关岭大营最近几日热闹非凡,原因无他,这里竟然出现了满清和朝鲜两国的使团。海汉即将与满清展开和谈一事已经在本地传开,而民众对此的态度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如能就此获得和平,那自然是好事一桩,今后就不用再担惊受怕了。但也有人觉得既然满清已经有顶不住的迹象,那为何不一鼓作气继续往北打,让满清直接投降岂不美哉?
这些传闻和议论满天飞,自然就会有很多好奇的民众来到南关岭大营附近围观,试图更多地了解两个外国使团的消息,以此来判断他们是否真的是来金州和谈。
而此时也有态度坚决的主战派,正在对钱天敦进言,希望他能放弃与满清和谈,继续将战事进行下去。
这规劝钱天敦的就是前东江镇总兵沈世魁。他反对和谈的原因,其实钱天敦也很清楚,他与尚可喜之间恩怨颇深,互相都是怀有杀心,尚可喜叛出大明投奔后金,很大程度上都与沈世魁当时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尚可喜当初若是走得慢些,可能早就被沈世魁给杀了,如今尚可喜来了金州,沈世魁自然不希望这人能有机会跟海汉坐下来谈判。要是有得选,他甚至希望钱天敦能够直接杀了尚可喜。
海汉这些年在大明沿海地区占领了不少地方,但目前唯有山东这边尚存变数。大明对于这一区域的影响力仍然强过海汉,陶东来仍然担心大明会对福山县有所行动,以此来作跟海汉讨价还价的条件。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如今山东正是兵荒马乱的时节,万事都要以小心为上。
陈一鑫心领神会,点头让陶东来放心。如今福山县这边驻军兵力充裕,而且还有特战团和陆战队两支精锐的部分人马,即便是发生了什么状况,这样的兵力配置应该也足以平息事态。
从芝罘港到金州旅顺港只有两百多里,只需一天时间便到了。原本金州有旅顺和大连湾两处港口可选,不过陶东来打算先顺路看看旅顺军港的建设情况,所以便选了旅顺作为上岸地点。
由于金州到目前为止都仍是战区,因此来这边从事贸易活动的商船并不多,而旅顺港的建设方向也是以军事用途为主。在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这里都是被海军北海舰队作为母港基地,而与之配套的还有海汉在黄渤海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为齐全的造船厂——这可是一处货真价实的兵工厂。
陶东来抵达旅顺的第一件事,便是参观这处隶属于军方的造船厂。虽然这里暂时还无法建造目前海军舰艇中吨位最大的威严级战舰,但也已经能够满足北海舰队的编制扩充和舰船日常维修维护需要,甚至连威严级战舰上的蒸汽动力系统也能进行简单的维修操作。
陪同陶东来参观船厂的是刚刚从南关岭大营赶回旅顺的王汤姆,执委会每年都在这地方投下了大把的军费,他作为海军司令,自然也有义务向陶东来说明这些钱花出去之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去年在这里下水了探索级和探险级战船各一艘,另外还有两艘运兵船和两艘综合补给船。”王汤姆一边带路一边向陶东来介绍道:“为了能充分利用船坞,还顺带造了几艘商船,不过基本上都是陈一鑫老丈人家的订单。”
陶东来闻言笑道:“那想必这商船订单也没赚到什么钱了?”
王汤姆点点头道:“基本上就是成本价了。不过本地的海上贸易本来就是由马家占了差不多一半,也需要他们的商船来支撑这些生意,所以给他们成本价其实也没什么。”
陶东来问道:“听你意思,还有别家也是类似的大户?”
“沈家啊!”王汤姆提醒道:“沈家叔侄当初投靠我们,可不只是带了东江镇的人马过来,他们自己名下其实也有些产业。沈世魁到了金州不用带兵了,就安心做买卖搞钱去了。”
当初沈世魁为了东江镇上万军民的生存,选择投靠海汉,条件之一便是要向海汉交出兵权,他麾下的明军部队全部被打散重新编制,其中大部分人要么直接退役,要么被送去南方各地部署。
而沈世魁所做出的这些牺牲当然也不是白费,他侄子沈志祥便因此而在海汉军中得到了一个少校职位,虽然暂时没有掌握实权,但好歹也是有了个正式的身份,今后往上爬的机会可能比沈世魁在大明军中的前景还好得多。
沈世魁虽不掌兵,但也没就此闲下来,他以前掌管东江镇的时候有些商业资源,如今便正好利用起来,自己开了一间商行,专做朝鲜、金州、山东三地间的贸易和运输业务。虽说北方的海贸行情不如南方那么繁荣,但他正好对这几个地区的情况十分熟悉,背后又有海汉撑腰,经营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比以前在军中抠抠搜搜吃那点空饷强多了。
这金州地区的民间贸易,目前马家和沈家这两家合起来便占了大约八成的份额,剩下的两成则是由其他商人瓜分。而旅顺船厂所造的商船,自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订单是来自沈家的商行。
王汤姆继续说道:“如果这次谈成了,今后说不定还能跟满清做买卖。这贸易量一上来,那金州的发展前景可就会大不一样了。”
陶东来笑道:“说到这个,你们是不是都很希望跟满清达成停战协议?”
王汤姆正色道:“也说不上希望,但如果真能停战,对我国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我们不用再在金州部署重兵,每年无谓地消耗大量军费。如果能够把跨国贸易经营起来,那这地方还能创造一些收入。这里外里算下来可不是小数目!”
陶东来也认真回应道:“汤姆,你也知道,我们当初决定夺下金州,从一开始就没考虑经济收益的问题。”
“我知道。这都是为了拖住满清,让他们没办法全力进攻大明,好让大明继续苟延残喘几年。”王汤姆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道:“可是看大明最近的状况,我们这种措施的效果好像已经不如前几年了。清军该出兵还是照样出兵,因为他们大概也吃准了我们的实力,知道我们也很难把战线继续往北推进,自然也就没前几年那么忌惮了。”
“还有一个原因。”陶东来主动补充道:“我们虽然一直在金州方向用兵,但每次满清从陆上攻打大明,海汉军都从未出现在战场上。我们出兵朝鲜,却从不出兵大明,站在满清的角度,自然会认为我们是在默许这事,没有帮助大明抵抗清军的意愿。他们认定了我们不会直接出兵参与正面战场作战,那动起手来当然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王汤姆听得连连点头道:“的确是这样。我们在金州的部署已经没有办法再让满清保持足够的忌惮,他们应该是认为我们不帮大明应战,是不想再将战事持续下去,所以才会有了跟我们和谈的想法。”
陶东来道:“钱天敦也是跟你一样的意思?”
“他其实不太在乎满清的态度如何。”王汤姆微微摇头道:“我们之前讨论这个话题,他认为即便与满清和谈,也只是暂时性的措施。大明衰落的趋势已经无从挽回,今后接手天下的只能是我们,而不是满清,所以迟早都还会跟满清开战。就算现在达成停战协议,但还是要继续备战,因为下一次再开打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再有和谈的空间了。”
陶东来道:“他倒是看得透彻。但今后该打就打,现在该谈还是要谈。如果能够腾出三五年的时间窗口用于发展,我们就能有更多底气在北方开辟正面战场。”
对于大明的前景,穿越者们的看法无疑是一致的,走下坡路的颓势已经无可挽回,哪怕海汉在军事方面给予支援,也只是延缓这个趋势的速度而已。当大明濒临崩溃的时候,满清绝不会错过补刀的机会,必然像原本历史上一样出兵入关剿灭大明。
就算这个时候谈出了所谓的停战协议,也不可能让大明一劳永逸地享受和平,届时清军入关,海汉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观,让清军先行一步夺下大明江山。而到那个时候海汉如果还是只有目前的军力,其实很难拉开战线与清军展开全面厮杀。钱天敦的眼光放在了几年之后的国战上,这倒也没有错。毕竟穿越者清楚今后的历史发展方向,那就不必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早些开始扩军备战就对了。
而陶东来的眼光则是停留了船坞里正在建造的一艘战船上,从目前的进度来看,这艘战船再有两三个月就能下水舾装了。而海汉如果全力开动战争机器,这样的战船至少能在十处左右的造船厂同时开建二十艘以上,一年之内至少可以服役两批,数量已能满足至少两支作战舰队的编制需求。
但问题在于海汉目前没有这么多训练有素的士兵,即便海汉军在东亚地区已经难有对手,但要开打真正意义上的国战,那就意味着海汉要向大明沿海投送部署大量部队,这的确不是目前的海汉军所能完成的任务。
“希望天下大乱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陶东来现在只能给出这样的表态。虽然历史的走向已经很清楚,但那一天会在何时到来,却没人能有一个确切的预判。穿越者们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尽力在那之前完成准备工作,一旦开战便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对手,尽可能减少战事对大明社会的破坏,以最小的代价完成权力交接。
对旅顺船厂的参观结束之后,陶东来又顺路去看了港湾内的海军基地。以港口条件而言,旅顺港甚至比舟山定海港还要更好一些,不过由于两地的经济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对于港口和基地的经济投入自然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这里的基建设施比起舟山也就显得十分简朴了。包括营房在内的大部分建筑都是纯粹的木结构,而不像舟山那样有很多砖石修建而成的房屋,相信这样的差异也是出于建设成本上的考量。
不过基地内目前倒是没什么人气,偶尔才会看到其他军人的身影。王汤姆解释说一部分海军部队已经抽调去了山东,还有一些在渤海黄海两个方向进行日常巡航,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表明自己随时可以在辽东半岛两侧实施登陆作战,以此在开始谈判之前向满清施加军事压力。
“你这么一搞,尚可喜恐怕会坐不住了,他肯定会担心我们借着和谈的时机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攻破大黑山防线。”陶东来听完之后打趣道:“别还没开始谈,他就被吓得缩回去了。”
王汤姆应道:“尚可喜既然敢来金州,应该也没这么胆小。而且他要是没谈就回去了,恐怕也很难向皇太极交差。不管能不能谈成,他来都来了,肯定还是会尝试一下。”
陶东来道:“走吧,现在就去南关岭大营,既然三方的人都到了,那就准备开始会谈吧!”
王汤姆道:“大明还没派人过来,不等他们了?”
陶东来道:“到现在都没还有回音,也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态度是什么,总不能就这么一直等下去。大明来与不来,这会谈都是要进行的。”
王汤姆当下便不再多问,让部下去将马车带过来,然后与陶东来一同乘车前往八十里外的南关岭大营。
南关岭大营最近几日热闹非凡,原因无他,这里竟然出现了满清和朝鲜两国的使团。海汉即将与满清展开和谈一事已经在本地传开,而民众对此的态度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如能就此获得和平,那自然是好事一桩,今后就不用再担惊受怕了。但也有人觉得既然满清已经有顶不住的迹象,那为何不一鼓作气继续往北打,让满清直接投降岂不美哉?
这些传闻和议论满天飞,自然就会有很多好奇的民众来到南关岭大营附近围观,试图更多地了解两个外国使团的消息,以此来判断他们是否真的是来金州和谈。
而此时也有态度坚决的主战派,正在对钱天敦进言,希望他能放弃与满清和谈,继续将战事进行下去。
这规劝钱天敦的就是前东江镇总兵沈世魁。他反对和谈的原因,其实钱天敦也很清楚,他与尚可喜之间恩怨颇深,互相都是怀有杀心,尚可喜叛出大明投奔后金,很大程度上都与沈世魁当时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尚可喜当初若是走得慢些,可能早就被沈世魁给杀了,如今尚可喜来了金州,沈世魁自然不希望这人能有机会跟海汉坐下来谈判。要是有得选,他甚至希望钱天敦能够直接杀了尚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