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第3175章
热门推荐:
开局被贬为庶民,我直升陆地神仙
不灭钢之魂
末日来袭,我在校园守护女神
逆天修仙:躺着就能无敌
七零军婚,我有亿点点的小钱钱
惨死重生,我当场改嫁渣男皇叔
生存技能点满,我靠摸鱼抓虾养活妻女
穿越之女子也可以拜相封侯
豪门战神:我的穿越复仇路
杭州城外的官道上,红蓝双色旌旗迎风招展,在大约五百名骑兵组成卫队护送下,执委会的车队正缓缓向杭州城行进。
随着与杭州城距离越来越近,官道两边的围观民众数量也是越来越多,逐渐开始变得拥挤。
对于杭州这个地方,陶东来等人算是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当中除了乔志亚和施耐德之外,都曾在穿越之前到过杭州,宁崎和袁秋业甚至还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
不过眼前的这座城市,城外肉眼可见的范围内仍有大部分区域是农田,这显然与他们印象中的杭州城有着明显的差异。
宁崎望着车窗外的景象,突然问道:“我记得京杭运河河口旁边,好像有过江隧道!”
袁秋业一听便知他所说的并不是眼前这个杭州,而是另一个时空的杭州,当即笑着应道:“老宁,你记性倒是不错!河口南边就是庆春隧道,对岸就是萧山的世纪公园,周围那一片全都是高楼大厦!真就是沧海桑田,变化巨大啊!”
宁崎赞道:“这么说来你记性可比我好多了,几十年没来这边,还能记得这么清楚!”
袁秋业解释道:“当年我父亲在萧山负责一个水稻育种基地,经常带着我去田间,来回都是走庆春隧道,估计得有上百次了。”
宁崎见他说及此事神色暗然,应该是想起了已经过世的父亲袁若修,当即便转移话题道:“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还有没有机会看到跨江道路建成的那一天!”
袁秋业道:“交通部规划的杭宁铁路,不是就有一座钱塘江大桥吗?”
宁崎摆摆手道:“铁路是已经开工在建了,但过江大桥嘛,以我们目前所能实施的工程技术,还不太容易实现,暂时只能是远期规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还需要很多时间。”
袁秋业恍然点了点头,像这种似乎掌握了技术但又无法付诸实施的项目,其实还有非常多,归根结底,根源都是在工业上。
跨江大桥这样的工程,需要庞大的钢材、水泥产能,以及大量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些条件都需要时间来慢慢积累。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疑,海汉定都杭州之后,这里必然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东亚大陆上最为繁华的城市。无论过江大桥还是高楼大厦,杭州将会是这些工程奇迹未来在这个时空中问世的地方。
不过普通民众可不会去想这么遥远且超出他们认知的事情,眼下这场热闹可比什么跨江大桥实际多了。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很多人一生中所能见到的级别最高的官员,可能也就是个知县,知府都未必能见着面,别说更上边的大人物了。
而今天能在自己家门口见到海汉帝国的统治者们集体亮相,这样的机会,一辈子也未必能遇到几次,自然要格外珍惜。
“到了到了,快快快,锣鼓都赶紧敲打起来!”
车队离城门还有三里多地,城门下负责指挥迎接活动的官吏便急不可待地下达了命令,让鼓乐手立刻开始动起来。
几十张锣鼓一起擂响,如此之大的动静,即便是在几里外的马车上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陶东来笑道:“听这响动不小,看来还整得挺热闹!”
石迪文道:“你们难得有机会来一次杭州,那欢迎仪式当然得办隆重一点才像样。不过我只下了命令,具体怎么操办,都是交给下面的人在弄,我也没时间多过问,”
负责筹划组织入城仪式的是杭州易主之后的临时市长杨运,他上任的时间其实也没太久,去年白克思来东海大区视察之后,他才调任到现在的职位。而这次迎接执委会的活动安排,便是他正式履职后的头几件重要任务之一。
杨运从二十多年前调到舟山负责商务工作开始,便一直在石迪文手下工作,一向以办事稳妥着称,也由此深得石迪文的信任。
后来石迪文干脆把杨运从商务部要了过来,然后让他负责舟山群岛的政务。杨运在此之后的晋升就是稳扎稳打,从舟山到宁波,再到杭州,一步步成为了东海大区官场上的重要人物。
杨运为官多年,可谓深谙做官之道,在官场上最重要的不是立功,而是四平八稳,不出任何差错。
杨运对这个任务还算比较上心,甚至还专门派人去三亚取经,了解过去三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的情况。
什么锣鼓喧天、彩旗招展、舞龙舞狮……凡是过去的庆典上采用过的内容,统统都照搬过来。虽然这样做会显得没什么新意,但胜在稳妥,绝对不会出现差错。
他的方案虽然不见得能讨到执委会高官的欢心,但肯定也不会让大人物们心生不满。总之平平安安把这差事应付过去,就是最好的结果。
虽然隔着一道厚实的城墙,但城外的喧闹声还是通过庆春门传入了城内。
在阁楼上闭目养神的竺仲云勐然睁眼,沉声说道:“来了!”
他所指挥这一队也是四人编制,加上他自己一共五人,比其他几支小队多出一人。所以王元按地址送来这里的那个木箱里也是五支步枪,以此来达成火力全开。
至于先前部署在此扮演户主的手下,今早就已出城,先行去到钱塘江边准备,等着接应城内同伴动手之后撤离杭州。
竺仲云并不清楚自己手下的另外几支小队此时是否正常运转,但他的安排本就是亲自带队的这支队伍担任行动主力,而另外几支小队则是作为候补,万一自己这个位置失手,再由他们伺机行动。
当然了,竺仲云明白自己这边若是失手,那很可能就会打草惊蛇,让海汉人有了防备,可能会改变行进路线,另外几支小队或许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对竺仲云来说,自己这个位置不动则已,一旦出手就必须一击致命。
至于退路,其实他也自知逃脱的希望并不大。若是行动失败,就算逃出去了又有什么意义。若是真的侥幸成功了,能搅得海汉乱上数年,甚至是就此衰落,那就算一死又有何憾?
随着与杭州城距离越来越近,官道两边的围观民众数量也是越来越多,逐渐开始变得拥挤。
对于杭州这个地方,陶东来等人算是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当中除了乔志亚和施耐德之外,都曾在穿越之前到过杭州,宁崎和袁秋业甚至还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
不过眼前的这座城市,城外肉眼可见的范围内仍有大部分区域是农田,这显然与他们印象中的杭州城有着明显的差异。
宁崎望着车窗外的景象,突然问道:“我记得京杭运河河口旁边,好像有过江隧道!”
袁秋业一听便知他所说的并不是眼前这个杭州,而是另一个时空的杭州,当即笑着应道:“老宁,你记性倒是不错!河口南边就是庆春隧道,对岸就是萧山的世纪公园,周围那一片全都是高楼大厦!真就是沧海桑田,变化巨大啊!”
宁崎赞道:“这么说来你记性可比我好多了,几十年没来这边,还能记得这么清楚!”
袁秋业解释道:“当年我父亲在萧山负责一个水稻育种基地,经常带着我去田间,来回都是走庆春隧道,估计得有上百次了。”
宁崎见他说及此事神色暗然,应该是想起了已经过世的父亲袁若修,当即便转移话题道:“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还有没有机会看到跨江道路建成的那一天!”
袁秋业道:“交通部规划的杭宁铁路,不是就有一座钱塘江大桥吗?”
宁崎摆摆手道:“铁路是已经开工在建了,但过江大桥嘛,以我们目前所能实施的工程技术,还不太容易实现,暂时只能是远期规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还需要很多时间。”
袁秋业恍然点了点头,像这种似乎掌握了技术但又无法付诸实施的项目,其实还有非常多,归根结底,根源都是在工业上。
跨江大桥这样的工程,需要庞大的钢材、水泥产能,以及大量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些条件都需要时间来慢慢积累。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疑,海汉定都杭州之后,这里必然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东亚大陆上最为繁华的城市。无论过江大桥还是高楼大厦,杭州将会是这些工程奇迹未来在这个时空中问世的地方。
不过普通民众可不会去想这么遥远且超出他们认知的事情,眼下这场热闹可比什么跨江大桥实际多了。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很多人一生中所能见到的级别最高的官员,可能也就是个知县,知府都未必能见着面,别说更上边的大人物了。
而今天能在自己家门口见到海汉帝国的统治者们集体亮相,这样的机会,一辈子也未必能遇到几次,自然要格外珍惜。
“到了到了,快快快,锣鼓都赶紧敲打起来!”
车队离城门还有三里多地,城门下负责指挥迎接活动的官吏便急不可待地下达了命令,让鼓乐手立刻开始动起来。
几十张锣鼓一起擂响,如此之大的动静,即便是在几里外的马车上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陶东来笑道:“听这响动不小,看来还整得挺热闹!”
石迪文道:“你们难得有机会来一次杭州,那欢迎仪式当然得办隆重一点才像样。不过我只下了命令,具体怎么操办,都是交给下面的人在弄,我也没时间多过问,”
负责筹划组织入城仪式的是杭州易主之后的临时市长杨运,他上任的时间其实也没太久,去年白克思来东海大区视察之后,他才调任到现在的职位。而这次迎接执委会的活动安排,便是他正式履职后的头几件重要任务之一。
杨运从二十多年前调到舟山负责商务工作开始,便一直在石迪文手下工作,一向以办事稳妥着称,也由此深得石迪文的信任。
后来石迪文干脆把杨运从商务部要了过来,然后让他负责舟山群岛的政务。杨运在此之后的晋升就是稳扎稳打,从舟山到宁波,再到杭州,一步步成为了东海大区官场上的重要人物。
杨运为官多年,可谓深谙做官之道,在官场上最重要的不是立功,而是四平八稳,不出任何差错。
杨运对这个任务还算比较上心,甚至还专门派人去三亚取经,了解过去三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的情况。
什么锣鼓喧天、彩旗招展、舞龙舞狮……凡是过去的庆典上采用过的内容,统统都照搬过来。虽然这样做会显得没什么新意,但胜在稳妥,绝对不会出现差错。
他的方案虽然不见得能讨到执委会高官的欢心,但肯定也不会让大人物们心生不满。总之平平安安把这差事应付过去,就是最好的结果。
虽然隔着一道厚实的城墙,但城外的喧闹声还是通过庆春门传入了城内。
在阁楼上闭目养神的竺仲云勐然睁眼,沉声说道:“来了!”
他所指挥这一队也是四人编制,加上他自己一共五人,比其他几支小队多出一人。所以王元按地址送来这里的那个木箱里也是五支步枪,以此来达成火力全开。
至于先前部署在此扮演户主的手下,今早就已出城,先行去到钱塘江边准备,等着接应城内同伴动手之后撤离杭州。
竺仲云并不清楚自己手下的另外几支小队此时是否正常运转,但他的安排本就是亲自带队的这支队伍担任行动主力,而另外几支小队则是作为候补,万一自己这个位置失手,再由他们伺机行动。
当然了,竺仲云明白自己这边若是失手,那很可能就会打草惊蛇,让海汉人有了防备,可能会改变行进路线,另外几支小队或许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对竺仲云来说,自己这个位置不动则已,一旦出手就必须一击致命。
至于退路,其实他也自知逃脱的希望并不大。若是行动失败,就算逃出去了又有什么意义。若是真的侥幸成功了,能搅得海汉乱上数年,甚至是就此衰落,那就算一死又有何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