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银 第24章 沈老板敲定读书事 李善仁义还摇橹船
热门推荐:
龙月传奇
灵界搅屎棍
如懿传之我的相公是进忠
重生1966,带着空间逆风翻盘
梦回九天君相逢
一人:岐王李茂贞,千年归来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开局锁血,我全身上下都是挂
我在西安等你
船从广福乡下一直摇到城里肇家浜,众人上岸,见一李公祠,祠旁的土丘上矗立着一座李大人的铜像,一行人登上土丘,见铜像戎服佩刀,高达丈余,威风凛凛,居高临下凝视着脚下大地。铭牌上镌刻着:\"毕生谟烈,虽万代后,其事迹行踪,尚丕焕不坠。\"李善仁凝视良久,对赵大说:\"这位就是你想见而没有见到的李大人。想不到,李大人在京城遭到如此贬低,在上海却塑有铜像纪念,褒奖之高,出人意料。功过之论,天地之别。\"赵大抬头仰望,心想,革命党骂他是个坏老头,看上去也没有什么能耐,可做了什么事要被千人唾万人骂?李善仁招呼祥海:\"给爷爷磕头。\"祥海磕了头说:\"这个爷爷我没见过。\"李善仁说:\"这个爷爷在你还没有出生前就过世了,你当然没见过。\"祥海又说:\"先生说他叫李二。\"李善仁说:\"李二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当大官的。\"祥海百无禁忌,又说:\"先生说李二就是二傻子、卖国贼。\"李善仁瞪起眼训斥道:\"小孩不要乱说话,如果是卖国贼,怎么还有人给他立像建祠堂?\"祥海不语,又抬头望了好一会,说那把剑是假的。李善仁把他拉到一边说:\"小子,别那么多话,铜像是假的,剑当然是假的!\"祥海又说:\"那剑为什么指着我的头顶,为何不指向外国人,显一显国人威风呢?\"李善仁无言以对,沈老板哈哈大笑,说:\"令郎真乃初生牛犊不怕虎,李贼丧权辱国,是最大的贪官。偏偏又是少有的务实能干的宰相,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千秋功罪自有评说。\"一行人离了祠堂来到圣依纳爵公学,找校长申请入学,将祥海、福生及赵大三人的简历文书递上,校长叫去另室考核,祥海和福生毫无悬念得以通过,赵大因无些许文化知识,又说了一些似懂非懂的革命理论,恰恰犯了公学\"不问政治\"之信条,没能入学。李善仁只能作罢,在青年会夜学堂报了个识字班,让赵大循序渐进,先从\"要紧字\"学起,然后念读《四书》《五经》,并负责两个孩子的路途安全,另在学校边租了一间房,给赵大住宿。
三个人的读书事都有了着落,沈老板邀请李善仁父子等人去沈府做客。一行人再次登船,经打浦桥、卢家湾至斜桥,驶进方浜,从西水门进城,城内巷道曲折河流错综,从西到东横贯上海城。一路上看见河边上商铺、民居交织,虽堆积着很多杂物,但是河水清澈,房子的倒影也清晰可见。沿河又有许多花衣堆栈和百货商行,人们匆匆来去,络绎不绝。牛老四虽是姑苏人,也大开眼界,手下的橹也摇得慢了,自说自话道:\"谁说上海是小苏州?完完全全大上海,早就将苏州比下去了。\"祥海更是目不转睛,问东问西,福生是常来常往的,见得多了,十分淡定。赵大一路跟随李善仁,从黄河边来到上海,又去过京城见过世面,此时也不由得说:\"说苏州是天堂,此话差了,我看上海才是天堂。\"李善仁问他,要是拿上海和京城比呢?赵大不假思索回答说,京城好比玄鸟,上海就是孔雀,孔雀只是天堂有。
赵大此言一出,四座皆惊。沈老板说:\"这位兄弟的比喻对绝了,上海现在不是,将来一定是天堂!\"李善仁说:\"我看不是天堂,而是华都,奢华的都市。\"沈老板说:\"午后去大马路看看,当真奢华。\"船继续逆流而上,到达东门,来到花衣街小码头靠岸,岸上即是沈氏府邸。沈老板将李善仁他们请上岸,站在岸边指指点点道:\"你看,这条河蜿蜒曲折,却是四通八达,从这里拐弯出东水门从那边拐出南水门可以通向黄浦江。\"这时,黄浦江上的汽笛声响了起来,祥海先是一惊,继而说道:\"那是芦笛,芦笛在叫!\"沈老板摸了摸他的头说:\"小子,那是外国轮船上的汽笛声。\"然后又指向旁边的小巷说:\"那边是棉花交易市场,黄浦江轮船上的花衣接驳舢板就可以直接运到市场,如果是小船那就不用接驳就可以直接从黄浦江开进市场来,十分方便。也有负担求售的花农在街上兜售,所以岸边的街就叫花衣街。往北,可以通到松江府去到姑苏城。\"说着,将众人引进沈家府邸。
沈府四进五开间,坐西朝东面向大海,红砖拱券、砖作仪门、镂雕精细的翼状木饰,精美至极。庭院错落有致,存货成堆,仆人数百,众皆惊呆。一众人在沈宅吃了一餐便饭,说是便饭,也是大餐,厨子见老爷携朋友来到,早就安排下一桌丰盛佳肴,可桌子却是临时的,那是一张红木大方桌。沈老板说这张桌子当年是周立春的办公桌。当时战事吃紧,周立春在这张桌上发号施令,突然一声巨响,南门城墙被法国人的大炮轰塌,周立春仓皇出逃。事后,朝廷欲拿他先父治罪,他先父辩解贼人手中有刀枪,要进驻谁家,谁敢阻拦?怎能凭此治罪?他家的船只一直停在屋后码头,贼人要跑,跳上船就走了,他虽有心协助朝廷擒贼,但赤手空拳哪能阻拦得了?本来是要满门抄斩的,结果罚他二十万两白银修复城墙,先父又自愿捐银二十万两救济难民,县城才又恢复如初。说罢抚须大笑:\"这一段故事,先父常常对我说起,说他为什么要帮助小刀会,因为他从小刀会颁布的法令来看,他们是好人,不是坏人。清廷把上海城团团围困,苦的是老百姓,没吃没喝能撑得了多久?可是,只为那一丝善念,差一点遭到满门抄斩!\"李善仁说:\"看来沈家比朝廷还体恤民情,无疑也是触犯朝廷的,这太难了!\"沈老板说:\"从此先父就不问政事,也反对我与康党有来往,可我那时候一腔热血,总以为书生可以救国,可谓螳螂挡车不自量力,败光了家财不说,还气死了父亲。\"李善仁戏谑道:\"如此看来,沈老板也是少不省事,现如今改邪归正还来得及。\"
饭后,一行人走去大马路,大马路的景象更是奇特,令祥海头晕目眩。农村的独轮车嘎吱嘎吱地行经在精致的万国建筑下,铁壳有轨电车和挂着铃铛的马车并排而行,黄包车上的旗袍美女向身旁留着辫子的马褂男子投抱送怀,各国人士身着各色服饰在街上行色匆匆,街边的算命先生在暖暖的阳光下打瞌睡,老鼠毫无顾忌地沿着墙角蹿进下水道。街头店铺鳞次栉比,门头上的招牌像牌桌上打乱的麻雀牌,杂乱无章又井然有序,都在自家门前。绍兴黄酒、牛庄高粱、粮食店和各种花露店混杂。沿街走去,一会儿闻到两广的海腥味、闽贵的土腊味,一会儿又飘来西洋花露水香气。每家的店幡都稀奇古怪,闽广洋糖、两洋海味,什么都有,样样都卖。还有专门卖德国、俄国、英国、法国和美国货的商店,如果初来乍到,指定要找一家店家却十分不易。眼前一家店铺门前挂着白色衣服、白色布匹,大概是酒家的工作衣和桌布,一眼望去,像是出丧人家的招魂幡,十分可怕。
三个人的读书事都有了着落,沈老板邀请李善仁父子等人去沈府做客。一行人再次登船,经打浦桥、卢家湾至斜桥,驶进方浜,从西水门进城,城内巷道曲折河流错综,从西到东横贯上海城。一路上看见河边上商铺、民居交织,虽堆积着很多杂物,但是河水清澈,房子的倒影也清晰可见。沿河又有许多花衣堆栈和百货商行,人们匆匆来去,络绎不绝。牛老四虽是姑苏人,也大开眼界,手下的橹也摇得慢了,自说自话道:\"谁说上海是小苏州?完完全全大上海,早就将苏州比下去了。\"祥海更是目不转睛,问东问西,福生是常来常往的,见得多了,十分淡定。赵大一路跟随李善仁,从黄河边来到上海,又去过京城见过世面,此时也不由得说:\"说苏州是天堂,此话差了,我看上海才是天堂。\"李善仁问他,要是拿上海和京城比呢?赵大不假思索回答说,京城好比玄鸟,上海就是孔雀,孔雀只是天堂有。
赵大此言一出,四座皆惊。沈老板说:\"这位兄弟的比喻对绝了,上海现在不是,将来一定是天堂!\"李善仁说:\"我看不是天堂,而是华都,奢华的都市。\"沈老板说:\"午后去大马路看看,当真奢华。\"船继续逆流而上,到达东门,来到花衣街小码头靠岸,岸上即是沈氏府邸。沈老板将李善仁他们请上岸,站在岸边指指点点道:\"你看,这条河蜿蜒曲折,却是四通八达,从这里拐弯出东水门从那边拐出南水门可以通向黄浦江。\"这时,黄浦江上的汽笛声响了起来,祥海先是一惊,继而说道:\"那是芦笛,芦笛在叫!\"沈老板摸了摸他的头说:\"小子,那是外国轮船上的汽笛声。\"然后又指向旁边的小巷说:\"那边是棉花交易市场,黄浦江轮船上的花衣接驳舢板就可以直接运到市场,如果是小船那就不用接驳就可以直接从黄浦江开进市场来,十分方便。也有负担求售的花农在街上兜售,所以岸边的街就叫花衣街。往北,可以通到松江府去到姑苏城。\"说着,将众人引进沈家府邸。
沈府四进五开间,坐西朝东面向大海,红砖拱券、砖作仪门、镂雕精细的翼状木饰,精美至极。庭院错落有致,存货成堆,仆人数百,众皆惊呆。一众人在沈宅吃了一餐便饭,说是便饭,也是大餐,厨子见老爷携朋友来到,早就安排下一桌丰盛佳肴,可桌子却是临时的,那是一张红木大方桌。沈老板说这张桌子当年是周立春的办公桌。当时战事吃紧,周立春在这张桌上发号施令,突然一声巨响,南门城墙被法国人的大炮轰塌,周立春仓皇出逃。事后,朝廷欲拿他先父治罪,他先父辩解贼人手中有刀枪,要进驻谁家,谁敢阻拦?怎能凭此治罪?他家的船只一直停在屋后码头,贼人要跑,跳上船就走了,他虽有心协助朝廷擒贼,但赤手空拳哪能阻拦得了?本来是要满门抄斩的,结果罚他二十万两白银修复城墙,先父又自愿捐银二十万两救济难民,县城才又恢复如初。说罢抚须大笑:\"这一段故事,先父常常对我说起,说他为什么要帮助小刀会,因为他从小刀会颁布的法令来看,他们是好人,不是坏人。清廷把上海城团团围困,苦的是老百姓,没吃没喝能撑得了多久?可是,只为那一丝善念,差一点遭到满门抄斩!\"李善仁说:\"看来沈家比朝廷还体恤民情,无疑也是触犯朝廷的,这太难了!\"沈老板说:\"从此先父就不问政事,也反对我与康党有来往,可我那时候一腔热血,总以为书生可以救国,可谓螳螂挡车不自量力,败光了家财不说,还气死了父亲。\"李善仁戏谑道:\"如此看来,沈老板也是少不省事,现如今改邪归正还来得及。\"
饭后,一行人走去大马路,大马路的景象更是奇特,令祥海头晕目眩。农村的独轮车嘎吱嘎吱地行经在精致的万国建筑下,铁壳有轨电车和挂着铃铛的马车并排而行,黄包车上的旗袍美女向身旁留着辫子的马褂男子投抱送怀,各国人士身着各色服饰在街上行色匆匆,街边的算命先生在暖暖的阳光下打瞌睡,老鼠毫无顾忌地沿着墙角蹿进下水道。街头店铺鳞次栉比,门头上的招牌像牌桌上打乱的麻雀牌,杂乱无章又井然有序,都在自家门前。绍兴黄酒、牛庄高粱、粮食店和各种花露店混杂。沿街走去,一会儿闻到两广的海腥味、闽贵的土腊味,一会儿又飘来西洋花露水香气。每家的店幡都稀奇古怪,闽广洋糖、两洋海味,什么都有,样样都卖。还有专门卖德国、俄国、英国、法国和美国货的商店,如果初来乍到,指定要找一家店家却十分不易。眼前一家店铺门前挂着白色衣服、白色布匹,大概是酒家的工作衣和桌布,一眼望去,像是出丧人家的招魂幡,十分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