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东周列国传奇 > 第六十九章 启用孙叔敖

东周列国传奇 第六十九章 启用孙叔敖

    楚庄王搬开了若熬氏这个阻碍,便开始大展拳脚,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要做这件事,首先要做的就是招揽人才。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个奇人。

    此人有些来历,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史称孙叔敖。此人姓蔿,为什么又叫做孙叔敖呢?原来,他的父亲便是被斗越椒杀掉的楚国司马蔿贾。蔿贾死后,蔿氏家族残余逃出了郢都,为了隐姓埋名之需从此孙为姓。蔿熬由此变成了孙叔敖。

    根据《荀子·非相》篇记载:“楚子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也就是说,孙叔敖家族从郢都逃离出来后,居住在期思(今河南省河南淮滨县)的郊野之地。

    关于孙叔敖之奇,有很多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孙叔敖小的时候,他家乡流传着一种说法,水泽之畔有一种两头蛇,谁要是遇到了,必定会死。有一天,孙叔敖上山砍柴,走着走着,忽然间,山林间窜出一条蛇来。只见那蛇有两个头,一条身子。这不是传说中的两头蛇吗?孙叔敖啊呀一声怪叫,掉头就跑。跑了几步,他又停下来。想了想,便壮胆往回走。那条蛇还在原处,孙叔敖冲上去,挥刀乱砍,将蛇砍成了几段。他砍死了蛇,自己却禁不住心惊肉跳,一路狂奔往回跑。他毕竟是个孩子,越想越怕,一路往家跑,一路哭。回到家,他妈就问他为什么哭。

    孙叔敖说:“我活不成了。”孙叔敖一边哭一边说。

    母亲说:“好孩子,瞎说什么啊,好好的怎么就活不成了?”

    孙叔敖哭道:“我遇到两头蛇了。”

    母亲大吃一惊,说:“啊,你见到两头蛇了?那蛇呢?”

    孙叔敖说:“被我砍死了。”

    他母亲慌乱的说:“这是神蛇啊,你怎么敢打死它?”孙叔敖的母亲惊叫一声,对于这个村妇来说,打死了两头蛇就是惹了大祸。她和孙叔敖一样惶恐不安。她责问道:“你明知那蛇凶猛,你怎么还敢去打死它?”

    孙叔敖说:“我不打死它,以后别人遇到这蛇也会死。反正我已经遇到了,要死就死我一个吧。所以我就把蛇打死了。”

    孙叔敖的母亲听了这话,一时间不知该怎么说了。停了一会儿,她叹息一声,开始温和的安抚儿子,劝他不要害怕。因为她知道,孙叔敖之所以能够这么做,都是她平时教育的结果。

    孙叔敖问道:“妈,你一直对我说,凡事不能只顾自己,要想到别人。我今日冒死杀了两头蛇,这事到底该不该?“

    孙母说:“”你做得对。不但应该这样,将来你若为官,一定要为百姓谋福祉。不能只为自己。

    孙叔敖点头说:“孩儿谨记了。”

    后来,这件事情流传开来,有人专门跑来探望孙叔敖,他们就想知道,这个杀了两头蛇的少年到底有无三头六臂,是怎样一个奇人,而且前来猎奇的人还想知道,杀了两头到底会不会死。这一来二去的,孙叔敖的名气就传开了。人们都说,孙叔敖有仁人之心,将来能做一番大事。

    若干年后,那时的孙叔敖已经功成名就,人们把他砍死两头蛇的那座山叫做“蛇入山”。此时后话。

    楚庄王倒不在乎这个,他更关心的是孙叔敖有没有治国安邦的本领。经过考察,他发现孙叔敖确实非同一般,于是破格录用。有人说孙叔敖未得寸功,怎么能够破格提拔。楚庄王也有点犹豫。

    有一天,伍举来觐见。楚庄王把他打算录用孙叔敖的想法说给了伍举。

    伍举说:“国之兴旺,重在人才。只要这个人有真才实学,有治国安邦的能耐,当然,德行上也要靠得住。不管他是什么出身,都应该录用。”

    楚庄王说:“寡人考察了他的才干。确实是个奇才。”

    伍举问:“大王打算任用他做什么职位?”

    楚庄王迟疑一下说:“若敖氏家族把持大权已经很多年了,好不容易才除掉。我想改变一下这个局面。这次,我打算让

    孙叔敖来坐斗越椒的职位。你看如何?”

    伍举笑道:“既然这样,我看可以。”

    第二天早朝,楚庄王当众宣布:拔擢孙叔敖为楚国大夫,官居令尹。

    群臣一听这个任命,无不大吃一惊。因为孙叔敖乃布衣平民,最重要的是,孙叔敖从未立过什么大功,怎么能一步登天呢?楚庄王见大家情绪低落,便说:“令尹之职,位列群臣之首。需要德才兼备者居之。孙叔敖这个人才学俱佳,德行声名,早有传闻。想必各位也有耳闻吧。”

    群臣没人出来附和。伍举见状,出班奏道:“大王英明。我朝姜太公曾在磻溪垂钓,不过一耄耋老者,而周武王拔擢了姜太公。齐国管仲,曾做贩夫走卒之事,齐桓公拔擢了他。姜太公、管仲两人的出身都很低,但他们皆是旷世奇才,怎能以出身而论?”

    伍举说到这里,望了一眼楚庄王。楚庄王见朝上无人说话,便直接宣布说:“既然大家没有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了。”

    对孙叔敖来说,从平民到宰相,这是一步登天的事情,他不是感到沾沾自喜,而是感到浑身重压。他暗暗发誓,要把全幅身心拿来报效楚国,为此,他敢于压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楚庄王正需要这种精神。他本来就有许多想法,有了孙叔敖的执行,他变得如虎添翼。

    两人首先对楚国的政治进行了一番改革,最主要的是改变用人规则。以前,楚国的官吏多是贵族成员,如今孙叔敖一上台,就大力推行唯才是举的办法。每年,他们还要对官吏进行考察,对于执政不力者,或责罚,或罢免。这样一来,楚国的政体大有改观。

    接着,他们又开始整顿军队。在军队的统御、操练,奖励军功等方面做了一些调整,使得军队的作风有了提升。

    在其他方面,孙叔敖也推行了一些新政策。他鼓励老百姓开垦荒地,增加耕种面积,多打粮食。还鼓励商人贸易,朝廷设卡收税。这样一来,国家收入有所提高。

    楚庄王亲政后,他不喜欢原先比较小楚国货币,下令改为一种大的货币。孙叔敖搜集了民意,建议楚庄王把大的货币改回到原先小的状态。他说:“百姓们觉得大的钱币太重,不便于携带。最主要的是交易起来也很麻烦。他们还是喜欢小的钱币。”

    楚庄王说:“孙令尹既然已经收集了民意,那就改回去吧。”

    孙叔敖和楚庄王经常在一起讨论富国强兵之策。孙叔敖说:“富国之根本在于粮食。而土地和水源又是粮食之根基。楚国疆域辽阔,足可以称霸天下,关键是粮食。”

    楚庄王问:“怎么增加粮食产量?”

    孙叔敖说:“多开耕地,粮食必然增收。”

    楚庄王说:“只要你能做成这件事,要钱我给钱,要人我给人,要官我给官,你就放开手脚去干吧。”

    孙叔敖在期思一带生活过,他知道那一带可耕作的土地很多,只是缺水。于是,他找来几个有名的水工,对期思一带的河流做了细致勘察,最后决定,利用当地一条叫做“史河”的水,修建一个水利工程。根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决期思之水(今河南淮滨县境的史河),而灌雩雩之野”。

    为了修建这个水利工程,孙叔敖向全国征集水工,几乎把楚国能够收集的水工都征用了。他又征用了十几万民夫,调集了一些军队来管理。

    工程开挖期间,楚庄王对孙叔敖给予了大力支持,所用钱粮,尽数供应。

    孙叔敖知道,这个工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他除了管理朝廷政务之外,主要精力全部放在了工程上。只要有空,他就前往工地。有时候,他会在工地上一住就是一个两个月。他只要来到现出,就整天的守在工地上,查看质量,督促进度,解决问题等等。为了准确及时了解用工情况,以及民工的需求,他还经常和民工们一起挖土运石,累了饿了,就和工地上的劳工们同饮同吃。孙叔敖身先士卒、毫无官架子的管理风格,极大的鼓舞了士气。上自督造官员,下至普通劳工,无不振奋。这项工程几乎是在孙叔敖一手抓的情况下修建起来的。

    经过了近两年的时间,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钱财后,工程顺利完工。孙叔敖给工程取名芍陂。在当时,芍陂算是楚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

    芍陂建成后,史河之水得到了调节和调用。雨季,芍陂可以对洪水进行分流,旱季,芍陂又能取史河之水实施灌溉。由于上游河水丰沛,其下游能够灌溉一百多万亩农田。

    楚国一下子多出来一百多万亩农田,每年的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增加。老百姓对孙叔敖心怀感激,无不称赞。几年后,楚国日渐富裕,同时人口也有所增加,从此开始变成一个真正强大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