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越女剑开始 第六十六章 参悟(下)
赵客缦胡缨,是一路掌法。
吴钩霜雪明则是一路刀法,依着前法参悟诗词。
王良瑜花了十来天,基本领悟这句诗中的刀法招式。
可当王良瑜看向一旁的图画时,顿觉无从下手。
一柄吴钩,不似第一幅图画中的人形,王良瑜便是想要依着图画线条,来揣摩刀法真气运行路线,却也是一无所获,因为根本对应不上。
绞尽脑汁想了半天,王良瑜突然想起第一次看向吴钩时的遭遇,破壁而出的吴钩一刀斩向自己。
“或许,这刀法精义便藏在那破壁一刀中!”思虑片刻,王良瑜有了猜测。
可要如何引动那破壁一刀,却又让王良瑜倍感头疼起来。
思虑良久,王良瑜仍旧是毫无头绪,无奈之下转身走出石室,准备去外面石洞中吃些东西,填填肚子。
刚走进,王良瑜便看到石洞中坐着好几人。
王良瑜径直走到放着食物的桌边,拿了几个热腾腾的包子,然后顺势坐在旁边,侧头看着洞中几人,随意地问道:“怎的,最近可有收获?”
几人闻言连连点头,脸上难掩兴奋激动之色。
《侠客行》古诗图解上的武功虽说顶尖,但并不能让这些武二代兴奋,武道盟从来不缺神功秘籍,不说武道筑基功和内功体系这两大直指大道的神功,便是九阴真经、九阳神功、降龙十八掌这类神功绝艺,在武道盟都是随便修习的。
真正让众人激动的是,参悟修习的过程,这种体验感是他们从来没有感受过,让他们倍感沉迷。
“爹,你说这《侠客行》古诗图解,到底是谁留下的?”王良瑜的女儿,王明曦一手拄着下巴,目光看向石室的方向,若有所思地问道,“真的是李太白所创吗?”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众人的讨论欲,各抒己见。
欧阳胜摇摇头,并不赞同王明曦的话,道:“这一首《侠客行》确实是大诗人李白所作,但李白是诗仙,却不是习武之人,这短短一首二十四句的诗中,句句蕴含武学至理,创造这套武功的定是一位震古烁今、不可企及的武学大宗师,绝不是李白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诗人。”
“你怎知,李太白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诗人?就因为他会写诗?”欧阳胜话音刚落,王明德哼了一声,提出反驳,“春秋说书人看上去就是个说书的,可他们的实力,咱们又不是没见识过!”
听到这话,一众武二代都忍不住露出心有余悸的表情,眼神中隐隐透着一丝惶恐。
因为和春秋说书人的良好关系,王良瑜曾经邀请春秋说书人来武道盟交流学习。
在两家不公开的内部比武中,武道盟弟子输多胜少,便是杨过也因不熟悉春秋说书人的攻击方式,被全面碾压,惨遭吊打。
想到这些,原本笃定的欧阳胜忍不住迟疑起来。
有春秋说书人这个前车之鉴,谁能保证,李太白这个诗人不是个高手?
“莫要小瞧天下人,眼界也不要仅仅着眼于武道!”看着争执的众人,王良瑜笑了一声,缓缓道,“诸子百家的典故,我也曾与你们说过,百家虽然没落,但未尝没有隐秘传承留下,春秋说书人是,陈抟也是。”
对二代们的教导,王良瑜非常认真,不仅严格要求武道,对文化、科技、历史等等方面的要求一样不会少,虽谈不上精通,但该知晓的都必须清楚。
武道历史,便是如此。
不待众人回应,王良瑜又继续说道:“当年黄裳不过是大宋朝廷一介文官,但他在编纂道家典藏时,领悟《九阴真经》,自儒家入武道,李太白号称谪仙人,以他的天赋才情,创造出《侠客行》古诗图解,倒也不是不可能!”
“真想去盛唐,看看这位诗仙呢!”郭襄眨巴着眼睛,发出一声感叹。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一笑,旋即又想到《侠客行》古诗图解,纷纷沉默下来,心中不禁生出同样的感慨。
王良瑜闻言亦是心神摇动,其他人是绝不能去到盛唐,可他还有希望,有关唐朝的影视小说可是有不少呢,早晚能穿进去!
闲叙片刻,众人又都返回石室,继续参悟。
王良瑜也回到第二间石室,站在石壁上绘制的吴钩前,看了半晌还是瞧不出半天门道。
丧气之下,王良瑜下意识地看向旁边的文字注解。
诸如,鲍照乐府:“锦带佩吴钩”,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白居易诗云:“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俱是一些对“吴钩霜雪明”五字的咬文嚼字、死扣字眼,借古诗古韵从各个角度解释这一诗句,得出一堆似是而非的结论。
更有甚者,追述“吴钩”的历史印记。
吴钩者,吴王阖庐之宝刀也。
吴越春秋云:阖庐既宝莫邪,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吴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庐。
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肃杀狠绝,硬生生将这一路刀法曲解成杀性十足的魔刀。
“也不知这些前人是咋想的,脑袋有泡吗?”看着一条条注解,王良瑜根本不去领悟其中的武道意蕴,开口闭口皆是嘲弄讥讽。
百千文字的注解,王良瑜看了一小会便看完,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只一句诗,竟能被这般肆意曲解,若是李太白知晓,不知会不会后悔将武功藏于这古诗图解中?”顿了顿,又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又道,“所以说,习武练功少不得师父言传身教,光看秘籍是绝难学成的,还容易像这些注解般,学错了都不知。”
因为一时毫无头绪,王良瑜也不纠结于此,任由思绪乱飞,神游天外。
“话说,要是有仙侠小说里那种意识传功就妙了!”想着想着,王良瑜脑子里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
正自得自乐时,王良瑜眼睛无意间扫过石壁上的吴钩,心中猛地一动,霍然想起当初那破壁一刀。
“刀意!”
刹那间,灵光一闪,王良瑜终于醒悟过来:“所以,刀法真意就藏在那破壁一刀的刀意中!”
可要如何引动刀意呢?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上。
王良瑜蹙着眉头看着吴钩,脑中想到武道三境术、势、意:“武道意境应当能够引动这石壁上的吴钩,激发出破壁一刀!可是,我现在连武道势境都还在摸索中,更别提武道意境了!”
正自沮丧时,王良瑜突然想到兵家修行法。
兵家修行,首聚气,次蕴势,后铸魂。
这蕴势铸魂,和武道意境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皆着眼于神,着眼于意。
“我尚未铸就兵魂,但可以用兵势试一试!”念及此,王良瑜立刻行动起来。
心神定于石壁吴钩之上,王良瑜随即催发杀势。
一瞬间,磅礴的杀气自王良瑜身上浮现,瞬间弥漫了整间石室,连隔壁的第一间石室都收到影响,小龙女等人都忍不住瑟瑟发抖,郭襄和张君宝年纪尚小,若非小龙女等人护着,怕是在杀气冲击下,当场就要晕过去。
“龙师姐,发生了什么事?”欧阳胜和段祥兴很好地肩负起大哥的职责,与最强的小龙女顶在最前面,将其他人挡在身后,为他们抵消杀气的冲击。
小龙女看着杀气弥漫的方向,脸上的表情有些难看,苦笑着说道:“当是师父有所感悟,无意间引动了杀机!”
“师父到底有多强啊?”有小龙女三人遮挡,杨过勉强稳住心神,目光好似穿透石壁,看向第二间石室,由衷地赞叹道,“只是无意间引动的杀机,就令我们毫无抵抗之力!”
小龙女闻言一顿,回首看着第一间石室上的诗句,幽幽地说道:“若说李白是天上谪仙人,咱们的师父,那就是人间活武神!”
众人先是一愣,旋即纷纷附和:“武神之名,实至名归!”
王良瑜并不知道第一间石室发生的事情,他的心神始终锁定在石壁吴钩之上,凛冽的杀机如倾泻的洪水,狂奔着涌向吴钩。
“有效!”王良瑜敏锐地察觉到吴钩上闪过一丝异样,一股淡淡的气机自吴钩上生发,欲要破壁而出。
王良瑜见状大喜,更加卖力地刺激吴钩。
终于,吴钩刀气勃发,瞬间破壁而出。
刹那间,一柄吴钩浮现在王良瑜眼前。
王良瑜不惊反喜,心神敞开怀抱,主动涌向破壁而出的吴钩。
狂放的吴钩刀意像失控的疯牛,在王良瑜的心神中左冲右突,做着各种破坏。
王良瑜一边竭力控制自己的心神,不然自己崩溃,一边竭力与吴钩刀意亲近。
仿佛一瞬间,又好似过了好几天。
在王良瑜几近崩溃强,吴钩刀意化作一团纯粹的一年,彻底融于王良瑜的心神,王良瑜由此完全领悟“吴钩霜雪明”所载之刀法。
“饿死我了!”一回过神,王良瑜瞬间感觉到肚子空落落的,也顾不得感悟刀法,迫不及待地冲出石室,瞬间穿过甬道,来到外间的石洞中。
一进石洞,王良瑜便惊诧地发现,所有人都在此间,比之前还要齐。
“怎么都在这?”王良瑜扑向餐桌,抓起一块炊饼就啃了起来,一边啃着,一边疑惑地看着众人。
众人听到王良瑜的话,皆是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
倒是王明曦,非常不给老爹面子,翻着白眼说道:“爹,我们是被你赶出来的!”
王良瑜两口干掉炊饼,旋即又伸手拿起一块,听到王明曦的话不禁愣住,疑惑地问道:“我赶你们出来的?”
小龙女轻咳一声,将事情原委一一道出。
听罢,王良瑜有些尴尬,连声道歉。
王良瑜没有大家长的习气,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该道歉时也绝不含糊,哪怕是对自己的后辈。
小龙女等人也知王良瑜性子,嘻嘻哈哈笑闹几句便就此揭过,转而又好奇地追问其王良瑜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良瑜并不隐瞒,一五一十说出。
众人听完,看向王良瑜的眼神越发崇拜了。
享受着众人崇敬的眼神,王良瑜倍感欢愉,转而又想起一事,笑着问道:“对了,我这又感悟的多少天?”
“三天!”
杨过迫不及待地比了个手势,表情极为夸张。
王良瑜瞪了眼杨过,旋即又向众人讲述其第二间石室古诗图解里的刀法,为众人打个样,也方便他们更好的感悟。
如此,过了一天。
第二天,一行人分别进入石室,王良瑜略过前两间石室,径直走向第三间石室。
一句“银鞍照白马”照旧刻在石室石壁中央,旁边是一副奔马图,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昂首奔行,脚下云气弥漫,便如是在天空飞行一般。
视线自骏马上移开,王良瑜看向诗句,认真参悟。
参透诗句后,王良瑜知道,这句诗对应的是一门轻功身法。
想到这里,王良瑜看向旁边的奔马图,率先看向骏马四蹄。
因为,但凡轻功身法,要旨皆在腿上。
这一瞧,王良瑜立刻意识到,这副图画的重点不在马足,而是马足下的云气,涌动的云气恰似奔涌的真气,翻腾流转俨然是一副真气运行图。
王良瑜当下便依着云气推动真气,腿下双脚也跟着迈动开来。
初时,足步踉跄,姿式歪歪斜斜的十分拙劣。
少顷,脚下运步如飞。
只不过,王良瑜总觉得有些不得劲,身体上下颇感不协调。
愣神之际,王良瑜下意识停下脚步,又仔细观摩奔马图,视线自云气转到马身,顿时豁然开朗。
原来,这奔马图要旨在云气,可奔马与云气实为一体,只有两者协调,这门轻功身法才算是真正习得。
《侠客行》一诗共二十四句,这石洞中也有二十四间石室的古诗图解。
王良瑜游行诸室,参文字,悟图画,潜心武学,浑忘了时光流转。
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王良瑜终于修毕了二十三间石室中壁上的图谱,踏入最后一间石室。
走近一瞧,二十三座石室壁上均有图形,可这最后一室却仅刻文字,并无图画。
那文字也颇为奇巧,不似任何文字,倒像是蝌蚪一般。
王良瑜只是看上一眼,便觉壁上那些文字一个个似在盘旋飞舞,不由得感到一阵目眩神迷、头晕眼花。
“好古怪!”王良瑜满脸讶然,定了定神,又望石壁上看去,目光刚一接触那些蝌蚪文,脑中顿时晕眩起来,目不能视,“这看都不能看,还要怎么参悟?”
吴钩霜雪明则是一路刀法,依着前法参悟诗词。
王良瑜花了十来天,基本领悟这句诗中的刀法招式。
可当王良瑜看向一旁的图画时,顿觉无从下手。
一柄吴钩,不似第一幅图画中的人形,王良瑜便是想要依着图画线条,来揣摩刀法真气运行路线,却也是一无所获,因为根本对应不上。
绞尽脑汁想了半天,王良瑜突然想起第一次看向吴钩时的遭遇,破壁而出的吴钩一刀斩向自己。
“或许,这刀法精义便藏在那破壁一刀中!”思虑片刻,王良瑜有了猜测。
可要如何引动那破壁一刀,却又让王良瑜倍感头疼起来。
思虑良久,王良瑜仍旧是毫无头绪,无奈之下转身走出石室,准备去外面石洞中吃些东西,填填肚子。
刚走进,王良瑜便看到石洞中坐着好几人。
王良瑜径直走到放着食物的桌边,拿了几个热腾腾的包子,然后顺势坐在旁边,侧头看着洞中几人,随意地问道:“怎的,最近可有收获?”
几人闻言连连点头,脸上难掩兴奋激动之色。
《侠客行》古诗图解上的武功虽说顶尖,但并不能让这些武二代兴奋,武道盟从来不缺神功秘籍,不说武道筑基功和内功体系这两大直指大道的神功,便是九阴真经、九阳神功、降龙十八掌这类神功绝艺,在武道盟都是随便修习的。
真正让众人激动的是,参悟修习的过程,这种体验感是他们从来没有感受过,让他们倍感沉迷。
“爹,你说这《侠客行》古诗图解,到底是谁留下的?”王良瑜的女儿,王明曦一手拄着下巴,目光看向石室的方向,若有所思地问道,“真的是李太白所创吗?”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众人的讨论欲,各抒己见。
欧阳胜摇摇头,并不赞同王明曦的话,道:“这一首《侠客行》确实是大诗人李白所作,但李白是诗仙,却不是习武之人,这短短一首二十四句的诗中,句句蕴含武学至理,创造这套武功的定是一位震古烁今、不可企及的武学大宗师,绝不是李白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诗人。”
“你怎知,李太白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诗人?就因为他会写诗?”欧阳胜话音刚落,王明德哼了一声,提出反驳,“春秋说书人看上去就是个说书的,可他们的实力,咱们又不是没见识过!”
听到这话,一众武二代都忍不住露出心有余悸的表情,眼神中隐隐透着一丝惶恐。
因为和春秋说书人的良好关系,王良瑜曾经邀请春秋说书人来武道盟交流学习。
在两家不公开的内部比武中,武道盟弟子输多胜少,便是杨过也因不熟悉春秋说书人的攻击方式,被全面碾压,惨遭吊打。
想到这些,原本笃定的欧阳胜忍不住迟疑起来。
有春秋说书人这个前车之鉴,谁能保证,李太白这个诗人不是个高手?
“莫要小瞧天下人,眼界也不要仅仅着眼于武道!”看着争执的众人,王良瑜笑了一声,缓缓道,“诸子百家的典故,我也曾与你们说过,百家虽然没落,但未尝没有隐秘传承留下,春秋说书人是,陈抟也是。”
对二代们的教导,王良瑜非常认真,不仅严格要求武道,对文化、科技、历史等等方面的要求一样不会少,虽谈不上精通,但该知晓的都必须清楚。
武道历史,便是如此。
不待众人回应,王良瑜又继续说道:“当年黄裳不过是大宋朝廷一介文官,但他在编纂道家典藏时,领悟《九阴真经》,自儒家入武道,李太白号称谪仙人,以他的天赋才情,创造出《侠客行》古诗图解,倒也不是不可能!”
“真想去盛唐,看看这位诗仙呢!”郭襄眨巴着眼睛,发出一声感叹。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一笑,旋即又想到《侠客行》古诗图解,纷纷沉默下来,心中不禁生出同样的感慨。
王良瑜闻言亦是心神摇动,其他人是绝不能去到盛唐,可他还有希望,有关唐朝的影视小说可是有不少呢,早晚能穿进去!
闲叙片刻,众人又都返回石室,继续参悟。
王良瑜也回到第二间石室,站在石壁上绘制的吴钩前,看了半晌还是瞧不出半天门道。
丧气之下,王良瑜下意识地看向旁边的文字注解。
诸如,鲍照乐府:“锦带佩吴钩”,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白居易诗云:“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俱是一些对“吴钩霜雪明”五字的咬文嚼字、死扣字眼,借古诗古韵从各个角度解释这一诗句,得出一堆似是而非的结论。
更有甚者,追述“吴钩”的历史印记。
吴钩者,吴王阖庐之宝刀也。
吴越春秋云:阖庐既宝莫邪,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吴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庐。
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肃杀狠绝,硬生生将这一路刀法曲解成杀性十足的魔刀。
“也不知这些前人是咋想的,脑袋有泡吗?”看着一条条注解,王良瑜根本不去领悟其中的武道意蕴,开口闭口皆是嘲弄讥讽。
百千文字的注解,王良瑜看了一小会便看完,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只一句诗,竟能被这般肆意曲解,若是李太白知晓,不知会不会后悔将武功藏于这古诗图解中?”顿了顿,又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又道,“所以说,习武练功少不得师父言传身教,光看秘籍是绝难学成的,还容易像这些注解般,学错了都不知。”
因为一时毫无头绪,王良瑜也不纠结于此,任由思绪乱飞,神游天外。
“话说,要是有仙侠小说里那种意识传功就妙了!”想着想着,王良瑜脑子里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
正自得自乐时,王良瑜眼睛无意间扫过石壁上的吴钩,心中猛地一动,霍然想起当初那破壁一刀。
“刀意!”
刹那间,灵光一闪,王良瑜终于醒悟过来:“所以,刀法真意就藏在那破壁一刀的刀意中!”
可要如何引动刀意呢?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上。
王良瑜蹙着眉头看着吴钩,脑中想到武道三境术、势、意:“武道意境应当能够引动这石壁上的吴钩,激发出破壁一刀!可是,我现在连武道势境都还在摸索中,更别提武道意境了!”
正自沮丧时,王良瑜突然想到兵家修行法。
兵家修行,首聚气,次蕴势,后铸魂。
这蕴势铸魂,和武道意境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皆着眼于神,着眼于意。
“我尚未铸就兵魂,但可以用兵势试一试!”念及此,王良瑜立刻行动起来。
心神定于石壁吴钩之上,王良瑜随即催发杀势。
一瞬间,磅礴的杀气自王良瑜身上浮现,瞬间弥漫了整间石室,连隔壁的第一间石室都收到影响,小龙女等人都忍不住瑟瑟发抖,郭襄和张君宝年纪尚小,若非小龙女等人护着,怕是在杀气冲击下,当场就要晕过去。
“龙师姐,发生了什么事?”欧阳胜和段祥兴很好地肩负起大哥的职责,与最强的小龙女顶在最前面,将其他人挡在身后,为他们抵消杀气的冲击。
小龙女看着杀气弥漫的方向,脸上的表情有些难看,苦笑着说道:“当是师父有所感悟,无意间引动了杀机!”
“师父到底有多强啊?”有小龙女三人遮挡,杨过勉强稳住心神,目光好似穿透石壁,看向第二间石室,由衷地赞叹道,“只是无意间引动的杀机,就令我们毫无抵抗之力!”
小龙女闻言一顿,回首看着第一间石室上的诗句,幽幽地说道:“若说李白是天上谪仙人,咱们的师父,那就是人间活武神!”
众人先是一愣,旋即纷纷附和:“武神之名,实至名归!”
王良瑜并不知道第一间石室发生的事情,他的心神始终锁定在石壁吴钩之上,凛冽的杀机如倾泻的洪水,狂奔着涌向吴钩。
“有效!”王良瑜敏锐地察觉到吴钩上闪过一丝异样,一股淡淡的气机自吴钩上生发,欲要破壁而出。
王良瑜见状大喜,更加卖力地刺激吴钩。
终于,吴钩刀气勃发,瞬间破壁而出。
刹那间,一柄吴钩浮现在王良瑜眼前。
王良瑜不惊反喜,心神敞开怀抱,主动涌向破壁而出的吴钩。
狂放的吴钩刀意像失控的疯牛,在王良瑜的心神中左冲右突,做着各种破坏。
王良瑜一边竭力控制自己的心神,不然自己崩溃,一边竭力与吴钩刀意亲近。
仿佛一瞬间,又好似过了好几天。
在王良瑜几近崩溃强,吴钩刀意化作一团纯粹的一年,彻底融于王良瑜的心神,王良瑜由此完全领悟“吴钩霜雪明”所载之刀法。
“饿死我了!”一回过神,王良瑜瞬间感觉到肚子空落落的,也顾不得感悟刀法,迫不及待地冲出石室,瞬间穿过甬道,来到外间的石洞中。
一进石洞,王良瑜便惊诧地发现,所有人都在此间,比之前还要齐。
“怎么都在这?”王良瑜扑向餐桌,抓起一块炊饼就啃了起来,一边啃着,一边疑惑地看着众人。
众人听到王良瑜的话,皆是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
倒是王明曦,非常不给老爹面子,翻着白眼说道:“爹,我们是被你赶出来的!”
王良瑜两口干掉炊饼,旋即又伸手拿起一块,听到王明曦的话不禁愣住,疑惑地问道:“我赶你们出来的?”
小龙女轻咳一声,将事情原委一一道出。
听罢,王良瑜有些尴尬,连声道歉。
王良瑜没有大家长的习气,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该道歉时也绝不含糊,哪怕是对自己的后辈。
小龙女等人也知王良瑜性子,嘻嘻哈哈笑闹几句便就此揭过,转而又好奇地追问其王良瑜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良瑜并不隐瞒,一五一十说出。
众人听完,看向王良瑜的眼神越发崇拜了。
享受着众人崇敬的眼神,王良瑜倍感欢愉,转而又想起一事,笑着问道:“对了,我这又感悟的多少天?”
“三天!”
杨过迫不及待地比了个手势,表情极为夸张。
王良瑜瞪了眼杨过,旋即又向众人讲述其第二间石室古诗图解里的刀法,为众人打个样,也方便他们更好的感悟。
如此,过了一天。
第二天,一行人分别进入石室,王良瑜略过前两间石室,径直走向第三间石室。
一句“银鞍照白马”照旧刻在石室石壁中央,旁边是一副奔马图,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昂首奔行,脚下云气弥漫,便如是在天空飞行一般。
视线自骏马上移开,王良瑜看向诗句,认真参悟。
参透诗句后,王良瑜知道,这句诗对应的是一门轻功身法。
想到这里,王良瑜看向旁边的奔马图,率先看向骏马四蹄。
因为,但凡轻功身法,要旨皆在腿上。
这一瞧,王良瑜立刻意识到,这副图画的重点不在马足,而是马足下的云气,涌动的云气恰似奔涌的真气,翻腾流转俨然是一副真气运行图。
王良瑜当下便依着云气推动真气,腿下双脚也跟着迈动开来。
初时,足步踉跄,姿式歪歪斜斜的十分拙劣。
少顷,脚下运步如飞。
只不过,王良瑜总觉得有些不得劲,身体上下颇感不协调。
愣神之际,王良瑜下意识停下脚步,又仔细观摩奔马图,视线自云气转到马身,顿时豁然开朗。
原来,这奔马图要旨在云气,可奔马与云气实为一体,只有两者协调,这门轻功身法才算是真正习得。
《侠客行》一诗共二十四句,这石洞中也有二十四间石室的古诗图解。
王良瑜游行诸室,参文字,悟图画,潜心武学,浑忘了时光流转。
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王良瑜终于修毕了二十三间石室中壁上的图谱,踏入最后一间石室。
走近一瞧,二十三座石室壁上均有图形,可这最后一室却仅刻文字,并无图画。
那文字也颇为奇巧,不似任何文字,倒像是蝌蚪一般。
王良瑜只是看上一眼,便觉壁上那些文字一个个似在盘旋飞舞,不由得感到一阵目眩神迷、头晕眼花。
“好古怪!”王良瑜满脸讶然,定了定神,又望石壁上看去,目光刚一接触那些蝌蚪文,脑中顿时晕眩起来,目不能视,“这看都不能看,还要怎么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