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诸天从越女剑开始 > 第十四章 论道大会(3)

诸天从越女剑开始 第十四章 论道大会(3)

    王良瑜缓了半晌回过神,低头看着脚边的壮汉,哭笑不得:“还请起来,我也不过是一个寻道之人,如何能做得了你师父?”顿了顿,又道,“况且,武道修行之法,我已尽数道出,你亦尽知,不必拜我为师!”

    壮汉闻言,并不松手,摇着头,神色坚定地说道:“武祖施恩于我等,传授武道,我心生敬意,欲终生侍奉您左右!”

    听到这番话,王良瑜脸上的神情瞬间僵住,心知不妙。

    世人都说,春秋时代礼崩乐坏,但这个时代的人们,仍旧保留着令后世人难以想象的,纯粹的道德观念。

    所以,有“士为知己者死”,有宋襄公“泓水之战”,有华豹“不更射为鄙”。

    不出王良瑜所料,壮汉话音刚落,又有数人跳入论道台,径直跪在王良瑜身前,与壮汉一般无二,拜请为弟子。

    看着跪在身前的十几人,王良瑜有些头疼,张口想要拒绝,又怕这些人死脑筋,直接来个自刎,血洒论道台。

    当年,伍子胥在逃离楚国的路上,偶遇一船夫,得其襄助成功渡江,后伍子胥疑其泄露行踪,船夫为表清白,自溺而亡。

    一个船夫尚且因被疑清白而选择自溺,这些武道有成的昂然武者,又怎么不会因为被拒而自刎呢?

    不要怀疑,这样的事情,在春秋时代比比皆是。

    王良瑜沉吟良久,终是点头答应下来,将十几人全都收入门下。

    有了先例,更多的人跳入论道台,纷纷拜师。

    王良瑜见此情形,知道无法拒绝,索性一股脑儿全收下。

    短短半刻钟,偌大的论道台就被王良瑜及其一众弟子站满了,全场的武道修行者,不说十成,九成都成了王良瑜的弟子,甚至还有其他诸子百家的弟子跃跃欲试。

    王良瑜对武道修行者来者不拒,但对其他诸子百家的弟子,却是委婉拒绝。

    因为,王良瑜不想引发道统之争,争抢他人弟子,最是遭人嫉恨的。

    武道初生,可架不住这样的争斗。

    更重要的是,王良瑜心中有一个更为大胆的念头。

    再次拒绝一位出身齐国管仲学派的青年,王良瑜将一众弟子赶下台,然后冲着四方拱手道饶:“诸位见谅,因在下之事耽误了论道正事,还请诸位海涵!”顿了顿,又轻吐一口气,缓声说道,“武道筑基功名为武道筑基,实则是强身健体的法门,想来不会关碍尔等修行之法,不拘是何家何派,皆可修习,不必非要拜入吾之门中。”

    “内功和养穴等法,恐与诸位道基有别,需得小心谨慎,酌情修炼,取长补短。”

    不等四周众人回过神,王良瑜又继续道:“论道大会旨在论道交流,吾之武道若是有益于诸位,有益于天下,有益于人族,传诸九州四海乃吾之大幸,亦是吾之大愿!”

    一番升华,令所有人都心悦诚服,敬佩于王良瑜豁达开阔的胸襟和气度。

    有了王良瑜的开场打样,接下来诸子百家纷纷上台,详细阐述本家修行关窍,毫无保留。

    这一讲,就是半月,诸子百家再无隐秘隔阂,知己知彼。

    诸子百家修行秘法几乎全都公之于众,但诸子百家都非蝇营狗苟的小人之辈,即便知道其他人的修行秘法,却无一人私自修炼,真有心向神往之辈,也会在拜入门中后,才会真正修炼。

    阐道结束,暂歇一日后,论道台再次开启。

    在王良瑜的布置下,诸子百家分别坐在论道台上,开始真正论道。

    王良瑜立于论道台中央,环顾四周,朗声道:“前些时日,我等在此分别阐述吾等大道,诸位对彼此也都有所了解,想必诸位私下也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皆有所得吧?”

    此话一出,全场静谧,所有人都有些尴尬。

    看着沉默的诸子百家,王良瑜淡淡一笑,认真又严肃地说道:“论道大会,旨在论道交流,交流的目的就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说着,又指了指自己,笑着说道,“就以吾之武道为例,内功之法便是源自道家炼气和兵家聚气。”

    说罢,王良瑜又转头看向孔夫子为首的儒家一众人,满脸笑意地说道:“不瞒诸位,论道大会之前,我问道于孔夫子,在其馆舍住了数月之久,只为钻研儒家养气,为武道创养气之法。”

    “问道诸子百家,为武道奠基,此是吾之志向,亦是吾之追求,无上光荣,无上伟大!”

    “诸位不必因此而羞愧,昔年孔子还问道于老子呢!”

    诸子百家闻言,只觉振聋发聩,纷纷目不转睛地看向王良瑜,弟子辈的眼神中充满热切和崇敬,而孔夫子、孙武等诸子百家的领头人们,看向王良瑜的眼神中又多了一丝赞许和欣慰。

    话音一转,王良瑜将话题拉了回来:“正所谓,道理越辩越明,今日主题便是辩论。”

    “辩诸位大道优劣,论诸位大道强弱!”

    王良瑜话音刚落,一位中年率先开口,直指儒家:“治世之礼,简而易行;乱世之礼,烦而难遵。上古之乐、质而不悲;当今之乐,邪而为淫。上古之民,质而敦朴;今世之民,诈而多行,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谈何礼义!”

    看着出声的中年,王良瑜蹙起眉头,认出他是“名辨之学”倡始人邓析的弟子,丰瑞。

    而所谓的名辨之学便是后世所言的名家,这是一个盛产辩论家和杠精的学派,其中最为知名便是“白马非马”的公孙龙了。

    当然,公孙龙现在还未出生。

    邓析虽不如公孙龙有名,但其是名家创始人,更是第一个鲜明反对礼治的人,“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与崇尚礼义的儒家可谓是死对头。

    面对丰瑞的指责,儒家弟子自是愤慨,颜回起身辩驳道:“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几句话后,双方便从简单的言语交锋,上升到大道至理的争论。

    一时间,论道台上,天花乱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