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 第一百二十一章 会议(四)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第一百二十一章 会议(四)

    李佑也是没想到,这不巧了这不是,这不就是今年(651年)吗?

    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逐渐强大起来,并于634年开始入侵波斯。

    651年,萨珊王朝最后一个国王伊嗣俟败亡,波斯被大食国侵占。

    布兰显得十分紧迫,“皇帝陛下万万垂怜,告知小民波斯怎么了?”

    其他大臣也纷纷露出好奇的眼神。

    李佑有了当地理老师的欲望,“波斯王国是伪唐的属国,位于葱岭以西。”

    “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国家。”

    “再往西极远的地方,有一国名叫大食,是波斯的死敌。”

    “双方一直征战不断,大食强大而波斯弱,贞观十二年,当时的波斯国王伊嗣俟被大食人所杀,其王子卑路斯跑到了大唐长安哭诉,但是秦逆没有管这回事儿。”

    “秦逆不管,自然打不过,布兰,我前段时间收到消息,伊嗣埃三世被梅尔夫一名磨坊工人刺杀,你是真亡国了。

    伊嗣埃三世陛下,梅尔夫。

    这两个名词一出来,布兰算是信了。

    开始还以为是李佑故意吓唬他呢,但是现在看来,李佑没必要骗他。

    他只是不敢相信。

    自己的祖国居然这样就亡国了,明明二十五年前波斯帝国还有能力围攻君士坦丁堡。

    那时候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虽然在横度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受到拜占庭舰队的阻截,围攻以失败告终。

    但是那时候十几万大军的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怎么短短二十多年之后,就亡国了?

    以后再也不能回家了。

    大食对异教徒太残酷了,自己回去一定被石头砸死。

    谁不希望家乡好呢?

    一时间悲从中来,开始抽泣起来。

    等到布兰哭了一阵。

    这才缓和一点,国家虽然亡了,但是自己的生意不能黄了。

    而且这位南唐君主与手下的大将,军事力量雄厚,与他们做好交易,以后统一全国,寻访到伊嗣埃三世陛下的后裔,再借兵,去复国也似乎可能。

    到时候美名传于美索不达米亚与罗马。

    就算不成,跟着皇帝,也可以锦衣玉食。

    于是很快镇定下来,对李佑说道,“陛下,现在阿拉伯人攻下波斯,丝绸之路再度断绝,做不了生意了。”

    确实大食攻下波斯后,意识到东方还有一个大国,于是对丝绸之路多加限制,后来双方为了争夺中亚的控制权。

    于是爆发了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人掳走许多生活在西域的汉人工匠,其中也包括会造纸术的工匠,至此造纸术由东方传向西方。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但是李佑现在根本没控制西域,北方的路也走不了。

    所以与他关系不大。

    他的想法是广州出发从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

    绕过大食。

    布兰听了李佑规划的路线,有些意动,然而马上就想到了难题,“陛下,这条路确实好像能走,但是没有地图。”

    这很简单,李佑亲自给了他一份世界地图。

    李佑既然喜欢历史,那么地理也是不错的,手画世界地图,那不是有手就行?

    看着精细的地图,布兰露出原来如此的笑容。

    看来这位皇帝似乎是准备好了才找他的。

    不过布兰还是摇了摇头,说出了另一个困难,“陛下,虽然有了地图,但是这航路附近海盗太多,我们去大秦贸易,东西带少了贸易所获价值太低,带多了确实容易被抢。要想出外贸易,至少需要一两百艘大船,还要配数万将士,才能保证无虞。”

    李佑听完,沉思了起来,布兰说的确实是个问题。

    这出外贸易,不仅是海盗,还有沿途各个国家与城邦,保守估计都有几十个,要是没有武力威慑,万一被抢了。

    到时候都没办法去解决。

    首先就是这海盗,不要说唐朝没海盗,广州城就被海盗们洗劫过。

    就算现在没有,这么大的利益会催生出新的海盗,抢完随时浮海而去。

    而且就算有舰队,也保不齐有哪个国王见钱眼开。

    就是郑和下西洋也差点被抢。

    在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就给了他一个任务,命其前往锡兰山国供养佛牙。

    郑和奉命前往,哪知道现实和书籍中记载相差很大。

    郑和见此情形,就劝诫亚列苦奈儿崇敬佛法,远离外道。因为国家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亚列苦奈儿经常劫掠往来商客。这时候亚列苦奈儿不仅不听郑和劝诫,还向郑和索要过路费,意图谋害郑和。

    郑和抢先察觉先机,带领舰队撤离。

    四年后的永乐七年,郑和再次来到锡兰山国,想向其国寺院布施立碑。

    亚列苦奈儿不满意明朝布施与颁赐的财务,因此再次起了劫掠郑和舰队,谋害郑和之心。

    后来虽然被郑和搞的身死。

    但是这也充分说明了李佑真想搞一个海贸的话。

    需要的军士船只。

    至少达到郑和的规模。

    这一下子超出了李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