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第二百四十六章 战争准备与占领流求
热门推荐:
联盟:开局被卡合同,我直接摆烂
登基要杀我,我走了后悔啥?
快穿之反制玛丽苏剧情
系统:开局零天赋,但我苟得住
我卖大蒜冰棒的馋哭全网很正常吧
快穿:白月光?绿茶?妖女才对!
四合院:我家有宝
斗佛斗圣又斗天,大圣洪福齐天
高武:梦境衍苍生,执剑斩众神
随着汉中的母子反目的戏码上演,李佑知道统一天下的时机已经来临。
于是也不管其他的闲事。
战争机器便开始发动。
各大工厂全力推动。
什么即食食品,药物,武器装备都在全力生产。
这些年李佑休养生息,南方大部分地区多年没有战争。
经济恢复迅速。
随着一声令下。
来自军部的订单源源不断开始流向各个工厂,更是促进了市场繁荣。
李佑非常满意。
接下来就是重要的一件事。
扩军。
为了能以雷霆之势压倒武周,早日结束内战。
李佑宣布在冬季进行征兵工作。
宣布扩军四十万。
李佑的意思向下传达。
很多人都知道朝廷的准备,是要彻底统一华夏了。
如果还想要争取从龙之功,获得军功田,只剩下最后这么一波机会了,
所以天命二十六年底这波冬季招兵的时候。
几乎整个大唐治下的地区,报名参军的青壮比例,远远超过了预料。
李佑的龙兴之地,峡州更是趋之若鹜。
这个只有十万人口不到的偏僻州县,报名人数超过八千人。
这个比例是相当恐怖的。
因为现在的家庭至少有六七口人。
很多家庭都有十多人。
这代表着几乎每个家庭里的青壮都有报名的。
最近几年来,新成长起来的农村青年的第一选择就是参军!
因为参军不需要学费。
到了军队除了训练,晚上还要进行扫盲。
不仅待遇不错,还能学会以前官老爷才认识的文字。
这如何不让缺乏上升渠道的农村青年期盼呢?
可以说,参军入伍虽然有风险,但也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因为参军后,还可以去报考朝廷开放的武备学堂或者水军学堂。
还能成为军官。
故而一说要征兵,但凡有一点上进心的青年。
都要去。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荆州的几个县。
因为除了从军的各种原有优待外,作为龙兴之地的荆峡两州。
当地子弟在从军的时候,有着额外的优待,这种优待并不是说其他方面。
而是指一旦参军,并且个人愿意的话,他们就可以进入禁卫军服役!
而禁卫军的待遇,比其他部队要好的多。
当然了,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如今大唐的高级军方将领,十之六七都是荆峡出身。
而这也就让荆州峡州的子弟参军拥有旁人所没有的优势!
啥优势?
因为他们和这些将领都是沾亲带故的。
哪怕不是亲戚。
但是肯定也能扯上熟人关系。
即便不是熟人关系。
但是找找其他的关系,比如姻亲啊,同乡啊同村之类的关系总能够找到的。
就是老乡都会让这些将领另眼看待。
这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是个人情社会。
李佑也没办法免俗。
并且一个地方出现一大批高级将领是很正常的事。
在自家远方叔叔或者老爹的发小、老娘的娘家舅舅等乱七八糟的亲朋故旧是从军富贵了。
你说这些人会不会想着也去当兵?
不去那就是浪费资源啊!
甚至在众多军方将领们的主持下,众多的将领们联合捐资。
专门捐赠恪许多学堂。
用来招收青少年进行培养,培训的目标,就是为了让青年参军后。
更容易考上军校。
这也导致几乎家家户户从军!
如今这个龙兴之地,已经是出现了将近一百家专门当兵的军事家族。
而且还在继续,并且扩大军事家族的数量!
每年都有大量荆峡的子弟报考军校。
考不上没关系,复习,明年再考,这辈子,除了从军,他们基本上是不会有其他念头的了。
而这种情况李佑也是注意道了,荆峡子弟从军,他并不排斥,相反还很欢迎。
但是大量军事家族扎堆,他就是不太喜欢
了。
尤其是那些开办的学校,只招生军人子弟,这一点很不好!
所以李李佑在今年注意到的的时候大笔一挥。
直接把这家将领们捐资成立的学校,从私立变成公立,变成了官办的学校,也不再受军部指挥。
而是划给主管办学的礼部。
同时亲自规定,这些必须从全国范围内招生,全国任何具有三年私塾经验的,均可报考。
同时还指示了科举司,可以在其他地方也是继续筹办若干官办学校,不需要太多,每个州办个三五所即可。
李佑为了更多的人才和产业工人,有素质的军人。
早就想设立教育体系,特别是中学教育。
正好有了基础。
李佑便顺势而为了。
基本上,这和普通私塾差不多,只不过普通的私塾,只是为了考科举的。
而这些中学主要是是为了培养产业工人和军官。
当然并没有规定说,这些学生只能报考军校了,他们也能够继续刻苦。
同时其他的私塾的学子也可以弃文,也能够继续报考军校。
各地的私塾和这些建立起来的中学,其实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李佑培养耗材。
顶多就是培训学生的时候,侧重点不一样的。
这些也只是大唐王朝教育体系不断进行变革的其中一个环节。
荆州峡州的普遍参军现象,也是目前大唐王朝兴起过程当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只不过这种现象荆峡那边显得比较突出而已。
实际上其他地方,参军的人也是非常多。
毕竟当兵待遇好,福利好,退役后也能安身立命。
就是当李佑的耗材也比当武曌的人才要保障好。
所以目前大唐王朝,是不缺乏兵源的!
但是不缺乏兵源,并不代表着就会随意的挥霍将士们的性命,倒不是怜惜这些普通士兵们的性命。
哪一个手底下不是靠着麾下将士的血肉拼出来的功成名就啊!
他们只是单纯觉得傻乎乎冲上,让士兵们去送死性价比太低。
划不来。
而且李佑对士兵的抚恤补助那也是财政的一大消耗。
就别说战死的。
就是正常休假的士兵死亡,也得给二十个月的抚恤金。
这让户部对将领们监督达到的一个巅峰。
在李佑的同意下,户部设置了战役损失调查司。
专门审查。
而且虽然兵源不缺了,但是培养士兵也是需要花费了,培养一个合格的老兵,少说也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银两。
三个月新兵训练期,进入现役部队后的各种训练。
军方户部在每一个士兵身上的花销可不算小。
直接当炮灰用,用完了,就得再花银子去培训一个合格的士兵。
更何况是百战老兵。
老兵的性命,还是比较珍贵的,李佑舍不得。
当然除了训练新兵。
准备战争。
李佑最近有一个大喜事。
有人进贡。
虽然李佑对什么万国来朝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但是这个国家,李佑很感兴趣。
那就是位于琉球群岛的流求国(不是错别字)。
隋大业三年(607)丁卯,炀帝令朱宽、何蛮抵本国,遥观地界于波涛间,蟠旋蜿蜒,其形若虬浮水中,名曰流虬,嗣后改名流求。
说起来还是舟山渔业的功劳。
由于张龙华扩大了产业的规模。
于是远洋渔业也就成了舟山的一块收入。
长期坚持以后。
也被有心人看上。
海盗一直抢。
这导致张龙华一直反映。
李佑也听说出了人命。
这如何能行,这个舟山给朝廷每年带来的收入那是相当高。
于是李佑便组织了水军。
这不流求一下子就来了。
还请求李佑来进行册封。
请求册封目的在流求王的折子里据说是是纯粹的,不带任何条件所请求的册封。
李佑只是笑笑。
不过这折子确实颇为适合进行公开发表。
毕竟流求国王的理由。
让人感到骄傲又感动。
自称流求地处偏远,却十分的向往中原正统的文化。
更是为大唐风采所折服。
愿为永生永世为大唐藩属。
并且说为了更好的接受中原文化,让国民开化,成为一个合格大唐藩属。
特地恳请朝廷派遣官员前去指导思想建设。
流求国王说的那叫一个好听。
于是李佑决定就在天命二十七年的报纸上全文发表这份奏折。
这可以鼓舞士气。
但这是假的。
这并不是爱慕中原文化。
而是大唐军队“以理服人”。
今年四月下旬,大唐水军在保护渔民是,正好遇见了海盗。
在追击海盗的时候,发现流求岛窝藏了不少海盗,不,流求岛家家户户都参与了海盗事业。
为了肃清海盗,果断登岛。
二千多水军横扫了琉球诸岛,毕竟唐军的武器对这个时代的流求来说。
输于是降维打击。
不管是海盗,还是说国王的部队,都被水军杀的杀,抓的抓。
最后,他们成功的歼灭了盘踞在岛屿上的若干海盗,以及抓住纵容这些海盗的琉球国王。
接下来在水军物理劝说下。
流求国王识时务为俊杰。
当场表态愿意成为大唐藩属,接受大唐册封。
李佑表示可以。
但是既然爱慕中原文化,那就可以一步步来。
先让流求的子民学习汉字。
然后请流求国王来繁华的京师居住嘛。
我们一步到位。
设置流求州。
让大家人都成为大唐人,当什么藩属国啊?
见外了。
从此大唐的子民们可以自由往来流求群岛,大唐军方可以自由的驻扎在任何一处适合的地方,
说白了就是把琉球国王搞到京师变成了吉祥物。
但是琉球人并不是殖民地。
因为同样的,流求的人民也可以开了证明就可以自由往来中原。
也可以去当兵,与其他地方的人没啥区别。
只要你素质过关,你更是可以成为大唐官员。
总比待在一个县群岛有出息吧。
再加上李佑只保护了国王和部分贵族的生命安全,让他们去京师吃白食。
但是留在流求的财产那就不保护了。
通通分给了流求的民众。
这一下子反抗的力度就下降很多。
李佑也是有考虑的,这地方的极为重要,是前进捼国的跳板。
搞什么藩属国,殖民地,那纯属脱了裤子放屁。
不过直接吞并。
也不能说吞并。
吞并显得是侵略。
李佑觉得他这纯属解放流求。
但是对于李佑的想法,礼部那边却是有不一样的意见。
礼部认为尽管不管是琉球还是海外地区都是大唐帝国无可争议的领土。
但是这些领土已经是被当地土着借住多年,而且当地土着大多是未开化的蛮夷,帝国如果直接收复这些领土的话,该如何处理这些未开化的蛮夷。
直接把他们当成帝国子民?
太扯淡了,你区区一个蛮夷,竟然也想要成为大唐子民?
这不可能。
但是直接把他们干掉也是不太好的,帝国毕竟是仁义国度,就算是想要杀,也得悄悄的来,大张旗鼓的干这种事,虽然说实际上也没啥,但是面子不太好看。
所以针对琉球问题,礼部的建议是占其地,驱其民。
李佑脑袋都大了。
礼部是不是儒学都不学了?
都变得这么流氓了。
这样不好,虽然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但是一味的武力会遭到反噬。
而且蛮夷怎么了?
还不是当耗材?何必不用?
所以李佑只能给礼部说了一句话,“武周都有很多番将,我们不会连伪帝都不如吧?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样一说,底下人没话说了。
虽然还有少许杂声,李佑也没有再提。
针对流求问题,李佑调整了一下政策,直接纳入直辖范围,不管是流求人还是唐人都有点无法接受。
看来还是不能操之过急。
初步设想是。
先实际控制该地。
派出官员当主官,再在当地的带路党里选人当副官。
然后在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全方面影响该地,教化当地子民。
鼓励当地人当大唐的兵,考大唐的科举。
和大唐人通婚,与大唐人贸易。
如此不到十年。
便可以把该地的税收、军事等权利进行彻底的收拢,最后废除名义上的国王,设立州府。
而这种政策,实际上就是改上归流。
第一步流求成为一个封国,而不是藩属国。
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王。
而只能待在京师。
同时进行教化,等教化的差不多了,就是顺理成章的在该地设立州府,变成帝国直辖领地。
于是也不管其他的闲事。
战争机器便开始发动。
各大工厂全力推动。
什么即食食品,药物,武器装备都在全力生产。
这些年李佑休养生息,南方大部分地区多年没有战争。
经济恢复迅速。
随着一声令下。
来自军部的订单源源不断开始流向各个工厂,更是促进了市场繁荣。
李佑非常满意。
接下来就是重要的一件事。
扩军。
为了能以雷霆之势压倒武周,早日结束内战。
李佑宣布在冬季进行征兵工作。
宣布扩军四十万。
李佑的意思向下传达。
很多人都知道朝廷的准备,是要彻底统一华夏了。
如果还想要争取从龙之功,获得军功田,只剩下最后这么一波机会了,
所以天命二十六年底这波冬季招兵的时候。
几乎整个大唐治下的地区,报名参军的青壮比例,远远超过了预料。
李佑的龙兴之地,峡州更是趋之若鹜。
这个只有十万人口不到的偏僻州县,报名人数超过八千人。
这个比例是相当恐怖的。
因为现在的家庭至少有六七口人。
很多家庭都有十多人。
这代表着几乎每个家庭里的青壮都有报名的。
最近几年来,新成长起来的农村青年的第一选择就是参军!
因为参军不需要学费。
到了军队除了训练,晚上还要进行扫盲。
不仅待遇不错,还能学会以前官老爷才认识的文字。
这如何不让缺乏上升渠道的农村青年期盼呢?
可以说,参军入伍虽然有风险,但也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因为参军后,还可以去报考朝廷开放的武备学堂或者水军学堂。
还能成为军官。
故而一说要征兵,但凡有一点上进心的青年。
都要去。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荆州的几个县。
因为除了从军的各种原有优待外,作为龙兴之地的荆峡两州。
当地子弟在从军的时候,有着额外的优待,这种优待并不是说其他方面。
而是指一旦参军,并且个人愿意的话,他们就可以进入禁卫军服役!
而禁卫军的待遇,比其他部队要好的多。
当然了,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如今大唐的高级军方将领,十之六七都是荆峡出身。
而这也就让荆州峡州的子弟参军拥有旁人所没有的优势!
啥优势?
因为他们和这些将领都是沾亲带故的。
哪怕不是亲戚。
但是肯定也能扯上熟人关系。
即便不是熟人关系。
但是找找其他的关系,比如姻亲啊,同乡啊同村之类的关系总能够找到的。
就是老乡都会让这些将领另眼看待。
这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是个人情社会。
李佑也没办法免俗。
并且一个地方出现一大批高级将领是很正常的事。
在自家远方叔叔或者老爹的发小、老娘的娘家舅舅等乱七八糟的亲朋故旧是从军富贵了。
你说这些人会不会想着也去当兵?
不去那就是浪费资源啊!
甚至在众多军方将领们的主持下,众多的将领们联合捐资。
专门捐赠恪许多学堂。
用来招收青少年进行培养,培训的目标,就是为了让青年参军后。
更容易考上军校。
这也导致几乎家家户户从军!
如今这个龙兴之地,已经是出现了将近一百家专门当兵的军事家族。
而且还在继续,并且扩大军事家族的数量!
每年都有大量荆峡的子弟报考军校。
考不上没关系,复习,明年再考,这辈子,除了从军,他们基本上是不会有其他念头的了。
而这种情况李佑也是注意道了,荆峡子弟从军,他并不排斥,相反还很欢迎。
但是大量军事家族扎堆,他就是不太喜欢
了。
尤其是那些开办的学校,只招生军人子弟,这一点很不好!
所以李李佑在今年注意到的的时候大笔一挥。
直接把这家将领们捐资成立的学校,从私立变成公立,变成了官办的学校,也不再受军部指挥。
而是划给主管办学的礼部。
同时亲自规定,这些必须从全国范围内招生,全国任何具有三年私塾经验的,均可报考。
同时还指示了科举司,可以在其他地方也是继续筹办若干官办学校,不需要太多,每个州办个三五所即可。
李佑为了更多的人才和产业工人,有素质的军人。
早就想设立教育体系,特别是中学教育。
正好有了基础。
李佑便顺势而为了。
基本上,这和普通私塾差不多,只不过普通的私塾,只是为了考科举的。
而这些中学主要是是为了培养产业工人和军官。
当然并没有规定说,这些学生只能报考军校了,他们也能够继续刻苦。
同时其他的私塾的学子也可以弃文,也能够继续报考军校。
各地的私塾和这些建立起来的中学,其实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李佑培养耗材。
顶多就是培训学生的时候,侧重点不一样的。
这些也只是大唐王朝教育体系不断进行变革的其中一个环节。
荆州峡州的普遍参军现象,也是目前大唐王朝兴起过程当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只不过这种现象荆峡那边显得比较突出而已。
实际上其他地方,参军的人也是非常多。
毕竟当兵待遇好,福利好,退役后也能安身立命。
就是当李佑的耗材也比当武曌的人才要保障好。
所以目前大唐王朝,是不缺乏兵源的!
但是不缺乏兵源,并不代表着就会随意的挥霍将士们的性命,倒不是怜惜这些普通士兵们的性命。
哪一个手底下不是靠着麾下将士的血肉拼出来的功成名就啊!
他们只是单纯觉得傻乎乎冲上,让士兵们去送死性价比太低。
划不来。
而且李佑对士兵的抚恤补助那也是财政的一大消耗。
就别说战死的。
就是正常休假的士兵死亡,也得给二十个月的抚恤金。
这让户部对将领们监督达到的一个巅峰。
在李佑的同意下,户部设置了战役损失调查司。
专门审查。
而且虽然兵源不缺了,但是培养士兵也是需要花费了,培养一个合格的老兵,少说也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银两。
三个月新兵训练期,进入现役部队后的各种训练。
军方户部在每一个士兵身上的花销可不算小。
直接当炮灰用,用完了,就得再花银子去培训一个合格的士兵。
更何况是百战老兵。
老兵的性命,还是比较珍贵的,李佑舍不得。
当然除了训练新兵。
准备战争。
李佑最近有一个大喜事。
有人进贡。
虽然李佑对什么万国来朝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但是这个国家,李佑很感兴趣。
那就是位于琉球群岛的流求国(不是错别字)。
隋大业三年(607)丁卯,炀帝令朱宽、何蛮抵本国,遥观地界于波涛间,蟠旋蜿蜒,其形若虬浮水中,名曰流虬,嗣后改名流求。
说起来还是舟山渔业的功劳。
由于张龙华扩大了产业的规模。
于是远洋渔业也就成了舟山的一块收入。
长期坚持以后。
也被有心人看上。
海盗一直抢。
这导致张龙华一直反映。
李佑也听说出了人命。
这如何能行,这个舟山给朝廷每年带来的收入那是相当高。
于是李佑便组织了水军。
这不流求一下子就来了。
还请求李佑来进行册封。
请求册封目的在流求王的折子里据说是是纯粹的,不带任何条件所请求的册封。
李佑只是笑笑。
不过这折子确实颇为适合进行公开发表。
毕竟流求国王的理由。
让人感到骄傲又感动。
自称流求地处偏远,却十分的向往中原正统的文化。
更是为大唐风采所折服。
愿为永生永世为大唐藩属。
并且说为了更好的接受中原文化,让国民开化,成为一个合格大唐藩属。
特地恳请朝廷派遣官员前去指导思想建设。
流求国王说的那叫一个好听。
于是李佑决定就在天命二十七年的报纸上全文发表这份奏折。
这可以鼓舞士气。
但这是假的。
这并不是爱慕中原文化。
而是大唐军队“以理服人”。
今年四月下旬,大唐水军在保护渔民是,正好遇见了海盗。
在追击海盗的时候,发现流求岛窝藏了不少海盗,不,流求岛家家户户都参与了海盗事业。
为了肃清海盗,果断登岛。
二千多水军横扫了琉球诸岛,毕竟唐军的武器对这个时代的流求来说。
输于是降维打击。
不管是海盗,还是说国王的部队,都被水军杀的杀,抓的抓。
最后,他们成功的歼灭了盘踞在岛屿上的若干海盗,以及抓住纵容这些海盗的琉球国王。
接下来在水军物理劝说下。
流求国王识时务为俊杰。
当场表态愿意成为大唐藩属,接受大唐册封。
李佑表示可以。
但是既然爱慕中原文化,那就可以一步步来。
先让流求的子民学习汉字。
然后请流求国王来繁华的京师居住嘛。
我们一步到位。
设置流求州。
让大家人都成为大唐人,当什么藩属国啊?
见外了。
从此大唐的子民们可以自由往来流求群岛,大唐军方可以自由的驻扎在任何一处适合的地方,
说白了就是把琉球国王搞到京师变成了吉祥物。
但是琉球人并不是殖民地。
因为同样的,流求的人民也可以开了证明就可以自由往来中原。
也可以去当兵,与其他地方的人没啥区别。
只要你素质过关,你更是可以成为大唐官员。
总比待在一个县群岛有出息吧。
再加上李佑只保护了国王和部分贵族的生命安全,让他们去京师吃白食。
但是留在流求的财产那就不保护了。
通通分给了流求的民众。
这一下子反抗的力度就下降很多。
李佑也是有考虑的,这地方的极为重要,是前进捼国的跳板。
搞什么藩属国,殖民地,那纯属脱了裤子放屁。
不过直接吞并。
也不能说吞并。
吞并显得是侵略。
李佑觉得他这纯属解放流求。
但是对于李佑的想法,礼部那边却是有不一样的意见。
礼部认为尽管不管是琉球还是海外地区都是大唐帝国无可争议的领土。
但是这些领土已经是被当地土着借住多年,而且当地土着大多是未开化的蛮夷,帝国如果直接收复这些领土的话,该如何处理这些未开化的蛮夷。
直接把他们当成帝国子民?
太扯淡了,你区区一个蛮夷,竟然也想要成为大唐子民?
这不可能。
但是直接把他们干掉也是不太好的,帝国毕竟是仁义国度,就算是想要杀,也得悄悄的来,大张旗鼓的干这种事,虽然说实际上也没啥,但是面子不太好看。
所以针对琉球问题,礼部的建议是占其地,驱其民。
李佑脑袋都大了。
礼部是不是儒学都不学了?
都变得这么流氓了。
这样不好,虽然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但是一味的武力会遭到反噬。
而且蛮夷怎么了?
还不是当耗材?何必不用?
所以李佑只能给礼部说了一句话,“武周都有很多番将,我们不会连伪帝都不如吧?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样一说,底下人没话说了。
虽然还有少许杂声,李佑也没有再提。
针对流求问题,李佑调整了一下政策,直接纳入直辖范围,不管是流求人还是唐人都有点无法接受。
看来还是不能操之过急。
初步设想是。
先实际控制该地。
派出官员当主官,再在当地的带路党里选人当副官。
然后在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全方面影响该地,教化当地子民。
鼓励当地人当大唐的兵,考大唐的科举。
和大唐人通婚,与大唐人贸易。
如此不到十年。
便可以把该地的税收、军事等权利进行彻底的收拢,最后废除名义上的国王,设立州府。
而这种政策,实际上就是改上归流。
第一步流求成为一个封国,而不是藩属国。
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王。
而只能待在京师。
同时进行教化,等教化的差不多了,就是顺理成章的在该地设立州府,变成帝国直辖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