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宋崛起 第101章 宋金议和
八月二十一日。
江南之地,经过岳家军的勇猛镇压,短短数月就平定了内乱,稳住了局势。
江南之地,再次成为大宋最坚硬的基石。
而金国迫于内部压力,不得不派遣使者来宋朝进行会谈。
秉承着两国和平发展的原则,双方人员在相互尊重、共谋福祉的基础上,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最后终于达成了一致:保持和平,双方在边境保持克制。
并且这次会谈,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双方决定开通榷场,全面打开商贸往来。
此时,皇宫内。
童贯说道:“陛下,这民间开始有传闻,这宋金议和,是第二次澶渊之盟,是宋金百年和平的开始。”
“哦?”
“臣认为,这可能是别有用心之人在乱说。”
“你此话怎讲?”
“刚刚谈判完,就传出如此夸张的传言,莫不是金人的诡计?”
赵桓看了童贯一眼,好家伙,童贯这厮还真是够聪明啊!
“我们姑且当它是金人的诡计。”赵桓说道,“金人现在不想打,想开商,金使在东京缠着我们数月,想议和,又在南方怂恿人停战,无非是想要今天的局面,继而分化我朝内部,澶渊之盟后,大宋减少军费,废除养马场,军政颓败。”
“原来官家都知道。”
赵桓笑道:“金人想用和平来使我们松懈,我们自然也可以用和平来麻痹金人,你速速去河北边境视察一番,宋金榷场开通在即,朕要知道那里民生的全部情况。”
“是!”
就在宋金议和的同时,东南的风云却没有停下来。
从赵桓的角度来看,东南现在相当于是给吴玠准备军费,不出意外,还会有一大批人被发配到边疆,填补那里的民力。
与此同时,淮东突然出现了一批鼎力支持新政的官僚,紧锣密鼓地开始收税。
到九月的时候,无论是淮东还是江东的官场,风向都变了。
反对的声音明显被压下去,歌颂和赞美变成了主流。
官场总是那般敏感,官僚们亦总是喜欢见风使舵,所以才投机盛行。
到了九月初,秋税有问题的第一批大户被快递到江宁府。
牵涉到三十户人家,并且有一半的一等户,另外三分之一是二等户,剩下的是三等户。
在户部、地方士曹、审计院的轮番核查后,这些人抗税证据确凿。
在这种时候,地主们派终于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
宣州的一个叫李富的一等户希望能补齐税,然后被释放。
但是,秦桧显然不打算这么放过这第一批人。
九月初三,颇有几分秋意的中午,这三十户的家主,全部被押送到城外,不多时便人头落地。
并且,这三十户全部被判抄家,家属戍边。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近万人被押送北上。
这次抄出来的,少说也有个两百万贯。
可是,加上之前江宁府抄出来的那三百五十万贯,秦桧报上去的总数一共只有两百万贯,少了三分之二。
九月初五,东京城。
天空一望无际的蓝,秋风轻柔地抚摸着汴河,波光粼粼。
夕阳渐渐垂落下去,宁静祥和。
王宗濋哼着小曲儿,坐上马车,不多时,抵达皇宫门口。
今日皇宫门口来了不少重要的大臣。
这个点大家应该已经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了才对,但他们都来了。
因为赵官家要隆重地宴请金国使者。
不仅仅金国使者来了,日本、高丽、西夏、大理的使者都来了。
赵官家美其名曰“和平盛宴”,要向天下广而告之四海升平,盛世安康。
当金国使者听说后,私下不由得嘲笑起来:宋人果然还是希望和平的,不出数年,宋人必然偃旗息鼓,变回那只待宰的肥羊。
……
升平楼。
此时,高级官员们都已经聚集在升平楼,各国使臣也在。
见赵官家来了,众人行礼道:“参见陛下,恭祝陛下万岁圣安。”
“圣躬安,都入座吧。”
众人这才按照座位入座下来。
宰执们自然是坐在离赵官家最近的地方,各国使臣也坐在这个区域。
其次是尚书、侍郎,还有翰林院、开封府高官。
古代的皇帝们宴请大臣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明代以前,君臣关系还没有那么疏远。
赵官家举起酒杯,说道:“今日朕心甚慰,诸公可知为何?”
众人也跟着举起酒杯,王宗濋说道:“天下太平,天子仁德感动上苍。”
“王太尉所言只是其一。”赵桓叹了口气,“宋金交战,双方死伤无数,黎民暴于野而阡陌荒者,十有八九,社稷不安,天下沸腾。”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赵官家身上,没有一个人说话。
赵官家的音量并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十分清晰。
只听赵官家深沉而有磁性的声音在升平楼传开:“朕本是东宫一闲散太子,太上皇之时,朕于深宫读书、写字,勤俭补拙,不问朝政,春夏读书,秋冬狩猎。”
“不曾想,辽国覆灭。”
“后来,金人南下,太上皇急传位于朕。”
“朕乃愚钝之人,无意御极,然则形势所迫,朕于大庆殿继位而君临天下。”
赵桓的目光在在场每一个人身上慢慢移动,他继续说道。
“自靖康以来,守东京,诛奸臣,兴兵戈,而整吏治,推新政,定社稷,已有六载!”
“起初,人言朕为暴君,一言不合则杀人抄家。”
“此乃大谬!”
“当是时,河北、河东相继失守,金军兵临东京,社稷危如累卵。”
“朝廷言和之人,不计其数。”
“朕不杀人,又不知有几人会言和而弃城,这城内百万百姓又将置于何地!”
“朕深知,敬贤臣,止杀戮,乃圣君所为。”
“然则,朕怎能慕虚名而误天下!”
赵桓一口气说了诸多,声情并茂,颇具感染力。
竟无一人有丝毫动向,只是目不转睛看着他。
赵桓又叹了口气,说道:“此番苦心,诸公未必能知啊!”
众人这才说道:“陛下圣明仁德烛照四海,天下有如此圣君,乃是苍生之幸,万民之福。”
赵官家停顿须臾,才说道:“是以,如今,休兵戈,开商贸,四海升平,宇内无事,朕怎能不心慰。”
大司农陈东出列,他言辞激烈地说道:“陛下,万万不可,金贼乃虎狼,如今国朝议和,无异于与虎谋皮!”
他此言一出,众人皆露出惊容。
江南之地,经过岳家军的勇猛镇压,短短数月就平定了内乱,稳住了局势。
江南之地,再次成为大宋最坚硬的基石。
而金国迫于内部压力,不得不派遣使者来宋朝进行会谈。
秉承着两国和平发展的原则,双方人员在相互尊重、共谋福祉的基础上,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最后终于达成了一致:保持和平,双方在边境保持克制。
并且这次会谈,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双方决定开通榷场,全面打开商贸往来。
此时,皇宫内。
童贯说道:“陛下,这民间开始有传闻,这宋金议和,是第二次澶渊之盟,是宋金百年和平的开始。”
“哦?”
“臣认为,这可能是别有用心之人在乱说。”
“你此话怎讲?”
“刚刚谈判完,就传出如此夸张的传言,莫不是金人的诡计?”
赵桓看了童贯一眼,好家伙,童贯这厮还真是够聪明啊!
“我们姑且当它是金人的诡计。”赵桓说道,“金人现在不想打,想开商,金使在东京缠着我们数月,想议和,又在南方怂恿人停战,无非是想要今天的局面,继而分化我朝内部,澶渊之盟后,大宋减少军费,废除养马场,军政颓败。”
“原来官家都知道。”
赵桓笑道:“金人想用和平来使我们松懈,我们自然也可以用和平来麻痹金人,你速速去河北边境视察一番,宋金榷场开通在即,朕要知道那里民生的全部情况。”
“是!”
就在宋金议和的同时,东南的风云却没有停下来。
从赵桓的角度来看,东南现在相当于是给吴玠准备军费,不出意外,还会有一大批人被发配到边疆,填补那里的民力。
与此同时,淮东突然出现了一批鼎力支持新政的官僚,紧锣密鼓地开始收税。
到九月的时候,无论是淮东还是江东的官场,风向都变了。
反对的声音明显被压下去,歌颂和赞美变成了主流。
官场总是那般敏感,官僚们亦总是喜欢见风使舵,所以才投机盛行。
到了九月初,秋税有问题的第一批大户被快递到江宁府。
牵涉到三十户人家,并且有一半的一等户,另外三分之一是二等户,剩下的是三等户。
在户部、地方士曹、审计院的轮番核查后,这些人抗税证据确凿。
在这种时候,地主们派终于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
宣州的一个叫李富的一等户希望能补齐税,然后被释放。
但是,秦桧显然不打算这么放过这第一批人。
九月初三,颇有几分秋意的中午,这三十户的家主,全部被押送到城外,不多时便人头落地。
并且,这三十户全部被判抄家,家属戍边。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近万人被押送北上。
这次抄出来的,少说也有个两百万贯。
可是,加上之前江宁府抄出来的那三百五十万贯,秦桧报上去的总数一共只有两百万贯,少了三分之二。
九月初五,东京城。
天空一望无际的蓝,秋风轻柔地抚摸着汴河,波光粼粼。
夕阳渐渐垂落下去,宁静祥和。
王宗濋哼着小曲儿,坐上马车,不多时,抵达皇宫门口。
今日皇宫门口来了不少重要的大臣。
这个点大家应该已经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了才对,但他们都来了。
因为赵官家要隆重地宴请金国使者。
不仅仅金国使者来了,日本、高丽、西夏、大理的使者都来了。
赵官家美其名曰“和平盛宴”,要向天下广而告之四海升平,盛世安康。
当金国使者听说后,私下不由得嘲笑起来:宋人果然还是希望和平的,不出数年,宋人必然偃旗息鼓,变回那只待宰的肥羊。
……
升平楼。
此时,高级官员们都已经聚集在升平楼,各国使臣也在。
见赵官家来了,众人行礼道:“参见陛下,恭祝陛下万岁圣安。”
“圣躬安,都入座吧。”
众人这才按照座位入座下来。
宰执们自然是坐在离赵官家最近的地方,各国使臣也坐在这个区域。
其次是尚书、侍郎,还有翰林院、开封府高官。
古代的皇帝们宴请大臣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明代以前,君臣关系还没有那么疏远。
赵官家举起酒杯,说道:“今日朕心甚慰,诸公可知为何?”
众人也跟着举起酒杯,王宗濋说道:“天下太平,天子仁德感动上苍。”
“王太尉所言只是其一。”赵桓叹了口气,“宋金交战,双方死伤无数,黎民暴于野而阡陌荒者,十有八九,社稷不安,天下沸腾。”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赵官家身上,没有一个人说话。
赵官家的音量并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十分清晰。
只听赵官家深沉而有磁性的声音在升平楼传开:“朕本是东宫一闲散太子,太上皇之时,朕于深宫读书、写字,勤俭补拙,不问朝政,春夏读书,秋冬狩猎。”
“不曾想,辽国覆灭。”
“后来,金人南下,太上皇急传位于朕。”
“朕乃愚钝之人,无意御极,然则形势所迫,朕于大庆殿继位而君临天下。”
赵桓的目光在在场每一个人身上慢慢移动,他继续说道。
“自靖康以来,守东京,诛奸臣,兴兵戈,而整吏治,推新政,定社稷,已有六载!”
“起初,人言朕为暴君,一言不合则杀人抄家。”
“此乃大谬!”
“当是时,河北、河东相继失守,金军兵临东京,社稷危如累卵。”
“朝廷言和之人,不计其数。”
“朕不杀人,又不知有几人会言和而弃城,这城内百万百姓又将置于何地!”
“朕深知,敬贤臣,止杀戮,乃圣君所为。”
“然则,朕怎能慕虚名而误天下!”
赵桓一口气说了诸多,声情并茂,颇具感染力。
竟无一人有丝毫动向,只是目不转睛看着他。
赵桓又叹了口气,说道:“此番苦心,诸公未必能知啊!”
众人这才说道:“陛下圣明仁德烛照四海,天下有如此圣君,乃是苍生之幸,万民之福。”
赵官家停顿须臾,才说道:“是以,如今,休兵戈,开商贸,四海升平,宇内无事,朕怎能不心慰。”
大司农陈东出列,他言辞激烈地说道:“陛下,万万不可,金贼乃虎狼,如今国朝议和,无异于与虎谋皮!”
他此言一出,众人皆露出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