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宋崛起 第110章 钱的力量
“需要大改,臣先将这份图纸拿回去,给格物院和工部的人好好看看,苏颂当年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图纸和文献,臣觉得是可以实现的,但需要时间。”
“好,朕等你好消息。”赵桓顺便解释了一下,“若是这种计时器真的能制作出来,东京邮政、航海商社,甚至军队行军,都能更快更高效把控行动。”
“臣立刻去办。”
陈规走后,赵桓说道:“吴卿,来。”
吴璘走过来,行礼:“臣吴璘,参见陛下,万岁圣安。”
“免礼免礼。”
今年三十岁的吴璘,看起来颇有些沧桑。
这是一个西北大汉,与他兄长吴玠那种书生气息不同,吴璘是标准的浓眉大眼,体格健壮,拳头握住如砂锅。
赵桓指着地图上西南边,说道:“看到这里了吗?交趾国。”
“看到了。”
“就是他们,鼓动占城,扣押了大宋的商人和船,这些年还不断扰边,朕想让你去广南西路的邕州,设立邕州经略司,以你做经略帅,讨伐交趾。”
“臣愿往,不过下面的将士们恐怕……”
“你不必担心,朕只让你带来的那五百人去,去邕州当地招募一支军队,没问题吧?”
“可行!”
“朕要让交趾国从此以后消失,也没问题吧?”
“臣一定全力以赴!”
“好!”赵桓拍了拍吴璘的肩膀,“有你这句话,朕心安。”
赵桓命人取下一把刀,递给吴璘,说道:“这把刀是西夏送给朕的,朕现在给你,替朕剿灭交趾,朕等卿凯旋!”
“遵命!”
吴璘来东京来得快,走得更快。
时间也过得很快,转眼已经到了十一月,在吉阳军的钱喻清接到了赵官家的信。
看完信后,钱喻清立刻派遣李堃走一趟广南西路的邕州,去等待吴璘的到来,以做到情报互通,届时双线同时行动。
李堃立刻坐船赶往广南西路。
李宝说道:“少卿,我们现在怎么办?”
“我们去广州去募兵。”
“为何不在距离近的广南西路募兵?”
“需要更多的船,广州才有这些船。”
十一月二十日,广州。
钱喻清手持赵官家圣谕,抵达广州。
广州转运使燕瑛带着官员来迎接钱喻清。
钱喻清说道:“燕司漕,某奉朝廷之命前来募兵,多有叨扰。”
“钱少卿言重,下官已经接到朝廷的诏令,要全力配合少卿募兵、配船。”燕瑛也很客气,“少卿这边请。”
“请。”
一路上,燕瑛问道:“少卿需要多少艘船?”
“我这里有十五艘,还需要三十艘!”
燕瑛有些意外,问道:“少卿可知四十五艘船一共能乘载多少人?”
“某要乘载一万士兵,还有其他各类物品。”
“少卿何故需要如此多兵力?”
钱喻清说道:“朝廷增加海贸在即,人自然是多多益善,不仅能打仗,还能在当地组建城寨、商社,不瞒你说,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他看着一脸懵的燕瑛,说道:“大宋南海商社现在成立了。”
“少卿手下有三千人,下官再为少卿补充七千人?”
“没错,而且半个月之内要补上。”
“半个月?”燕瑛惊讶道,“有些赶了。”
“事出突然。”钱喻清还是很客气的。
他虽然有赵官家的圣谕,但仅仅凭圣谕未必就能把事情办成。
要知道,这里天高皇帝远,人家可以满口答应,但却不亲力亲为,下面的人自然就会打太极。
事情一拖得久了,就耽搁战事。
钱喻清如果不满,可以上告,但这里距离东京足够远,来来回回,事情基本就全部废了。
所以,这个时候才是考验一个人能力的时候。
钱喻清商人的一面又露出来了,他说道:“不瞒燕司漕说,这一次的大宋南海商社,是朝廷组建的国营商社,有几个很重要的指示,也可能关乎到燕司漕的官职和钱财。”
“哦?”
“所谓的大宋南海商社,便主管朝廷对南海诸国商贸的商社,从生产商品到运输售卖,全部都有,起初朝廷是想将第一个商社的分社放在泉州的。”
燕瑛的脸色立刻变了,说道:“放到广州来!广州绝对比泉州更好!”
他此话一出口,就知道中了钱喻清的计了,连忙闭口不言了。
钱喻清继续说道:“燕司漕,我也觉得放在广州更合适,我给你算一笔账,如果每年南海需要30万匹丝绸,出海的丝绸每一匹可以卖到十贯,甚至二十贯,这其中商税十抽一,能抽出来数十万贯,若是燕司漕自己做……”
“少卿说笑了,下官怎敢随意跟朝廷做对手买卖,不过下官觉得七千人半个月内也不是没有问题。”
“是入伍的,你也知道朝廷新军政的规矩,需要良家子弟。”
燕瑛说道:“可行!”
“好,那就拜托燕司漕了!”
接下来半个月,钱喻清见识到了钱的力量。
许诺将大宋南海商社的第一个分社放在广州,给燕瑛带来了无穷的动力。
其实主要是给以燕瑛为首的广州本地上层阶级带来了无穷动力。
一旦大宋南海商社广州分社落下,工坊里的原材料就需要源源不断,谁接了这笔订单谁下半辈子都不用再愁了。
再说了,民间造船坊也数钱数到手抽筋。
另外,能有更多的民间商人跟着朝廷的船南下获利。
广州这一带的人,自古就十分会做买卖,尤其是和南海诸国做买卖。
等到了十二月初的时候,燕瑛真的给了钱喻清七千人,而且都是记录在册的良家子弟。
甚至连广州本地一些地主、富商家的子弟也加入了进来。
他们加入进来自然不是真的想要为国效力,只是想跟随朝廷海军南下,去寻找致富的机会。
就在南方磨刀霍霍的时候,虞允文在北方,也开始陆陆续续与金国官员一起,组建双方的榷场,推动宋金商贸。
靖康六年落下帷幕。
靖康七年一月初五,当北方大雪纷飞的时候,广南西路的邕州艳阳高照,和煦如阳春三月。
吴璘也是第一次到南方来,他颇为震惊,这南方的冬天不仅不下雪,连树叶都还是茂盛的。
“吴帅,我大冬天的,我怎么越走越热了!”广南兵马都总管颜裴把外衫脱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
“好,朕等你好消息。”赵桓顺便解释了一下,“若是这种计时器真的能制作出来,东京邮政、航海商社,甚至军队行军,都能更快更高效把控行动。”
“臣立刻去办。”
陈规走后,赵桓说道:“吴卿,来。”
吴璘走过来,行礼:“臣吴璘,参见陛下,万岁圣安。”
“免礼免礼。”
今年三十岁的吴璘,看起来颇有些沧桑。
这是一个西北大汉,与他兄长吴玠那种书生气息不同,吴璘是标准的浓眉大眼,体格健壮,拳头握住如砂锅。
赵桓指着地图上西南边,说道:“看到这里了吗?交趾国。”
“看到了。”
“就是他们,鼓动占城,扣押了大宋的商人和船,这些年还不断扰边,朕想让你去广南西路的邕州,设立邕州经略司,以你做经略帅,讨伐交趾。”
“臣愿往,不过下面的将士们恐怕……”
“你不必担心,朕只让你带来的那五百人去,去邕州当地招募一支军队,没问题吧?”
“可行!”
“朕要让交趾国从此以后消失,也没问题吧?”
“臣一定全力以赴!”
“好!”赵桓拍了拍吴璘的肩膀,“有你这句话,朕心安。”
赵桓命人取下一把刀,递给吴璘,说道:“这把刀是西夏送给朕的,朕现在给你,替朕剿灭交趾,朕等卿凯旋!”
“遵命!”
吴璘来东京来得快,走得更快。
时间也过得很快,转眼已经到了十一月,在吉阳军的钱喻清接到了赵官家的信。
看完信后,钱喻清立刻派遣李堃走一趟广南西路的邕州,去等待吴璘的到来,以做到情报互通,届时双线同时行动。
李堃立刻坐船赶往广南西路。
李宝说道:“少卿,我们现在怎么办?”
“我们去广州去募兵。”
“为何不在距离近的广南西路募兵?”
“需要更多的船,广州才有这些船。”
十一月二十日,广州。
钱喻清手持赵官家圣谕,抵达广州。
广州转运使燕瑛带着官员来迎接钱喻清。
钱喻清说道:“燕司漕,某奉朝廷之命前来募兵,多有叨扰。”
“钱少卿言重,下官已经接到朝廷的诏令,要全力配合少卿募兵、配船。”燕瑛也很客气,“少卿这边请。”
“请。”
一路上,燕瑛问道:“少卿需要多少艘船?”
“我这里有十五艘,还需要三十艘!”
燕瑛有些意外,问道:“少卿可知四十五艘船一共能乘载多少人?”
“某要乘载一万士兵,还有其他各类物品。”
“少卿何故需要如此多兵力?”
钱喻清说道:“朝廷增加海贸在即,人自然是多多益善,不仅能打仗,还能在当地组建城寨、商社,不瞒你说,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他看着一脸懵的燕瑛,说道:“大宋南海商社现在成立了。”
“少卿手下有三千人,下官再为少卿补充七千人?”
“没错,而且半个月之内要补上。”
“半个月?”燕瑛惊讶道,“有些赶了。”
“事出突然。”钱喻清还是很客气的。
他虽然有赵官家的圣谕,但仅仅凭圣谕未必就能把事情办成。
要知道,这里天高皇帝远,人家可以满口答应,但却不亲力亲为,下面的人自然就会打太极。
事情一拖得久了,就耽搁战事。
钱喻清如果不满,可以上告,但这里距离东京足够远,来来回回,事情基本就全部废了。
所以,这个时候才是考验一个人能力的时候。
钱喻清商人的一面又露出来了,他说道:“不瞒燕司漕说,这一次的大宋南海商社,是朝廷组建的国营商社,有几个很重要的指示,也可能关乎到燕司漕的官职和钱财。”
“哦?”
“所谓的大宋南海商社,便主管朝廷对南海诸国商贸的商社,从生产商品到运输售卖,全部都有,起初朝廷是想将第一个商社的分社放在泉州的。”
燕瑛的脸色立刻变了,说道:“放到广州来!广州绝对比泉州更好!”
他此话一出口,就知道中了钱喻清的计了,连忙闭口不言了。
钱喻清继续说道:“燕司漕,我也觉得放在广州更合适,我给你算一笔账,如果每年南海需要30万匹丝绸,出海的丝绸每一匹可以卖到十贯,甚至二十贯,这其中商税十抽一,能抽出来数十万贯,若是燕司漕自己做……”
“少卿说笑了,下官怎敢随意跟朝廷做对手买卖,不过下官觉得七千人半个月内也不是没有问题。”
“是入伍的,你也知道朝廷新军政的规矩,需要良家子弟。”
燕瑛说道:“可行!”
“好,那就拜托燕司漕了!”
接下来半个月,钱喻清见识到了钱的力量。
许诺将大宋南海商社的第一个分社放在广州,给燕瑛带来了无穷的动力。
其实主要是给以燕瑛为首的广州本地上层阶级带来了无穷动力。
一旦大宋南海商社广州分社落下,工坊里的原材料就需要源源不断,谁接了这笔订单谁下半辈子都不用再愁了。
再说了,民间造船坊也数钱数到手抽筋。
另外,能有更多的民间商人跟着朝廷的船南下获利。
广州这一带的人,自古就十分会做买卖,尤其是和南海诸国做买卖。
等到了十二月初的时候,燕瑛真的给了钱喻清七千人,而且都是记录在册的良家子弟。
甚至连广州本地一些地主、富商家的子弟也加入了进来。
他们加入进来自然不是真的想要为国效力,只是想跟随朝廷海军南下,去寻找致富的机会。
就在南方磨刀霍霍的时候,虞允文在北方,也开始陆陆续续与金国官员一起,组建双方的榷场,推动宋金商贸。
靖康六年落下帷幕。
靖康七年一月初五,当北方大雪纷飞的时候,广南西路的邕州艳阳高照,和煦如阳春三月。
吴璘也是第一次到南方来,他颇为震惊,这南方的冬天不仅不下雪,连树叶都还是茂盛的。
“吴帅,我大冬天的,我怎么越走越热了!”广南兵马都总管颜裴把外衫脱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