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宋崛起 第410章 招供书
赵桓突然问道:“何为仁政?陈政贤,你来跟朕说说,何为仁政?”
陈政贤说道:“孟子曰: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何意?”
陈政贤说道:“孟子的意思是,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不正,井田就不均,作为俸禄的田租收入就不公平,因此暴君污吏必定要搞乱田地的界限。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那朕的新农政算不算仁政?”
“陛下的新农政,自然是千古以来的仁政。”
“那卿又何来劝朕推行仁政?”
“臣以为,仁政者,是从上至下,推行仁德,君王对大臣,大臣对地方官员,地方官员对百姓。”
“仁政的目的是什么?”赵桓问道。
“是为了四海升平。”
赵桓又问道:“何为四海升平?”
“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如此说来,四海升平,是指百姓富足,如此便是仁政,没错吧?”
“没错。”
“那与官员何干?”
陈政贤愣了一下,立刻说道:“官员为天子牧民,百姓若想获得仁政,必须先从对官吏的治理开始,对官吏施以仁政,则百姓才有仁政。”
“你的意思是,朕的新农政已经失败了?”
“臣不是这个意思,陛下的新农政是亘古未有之仁政,在陛下励精图治和朝堂诸公尽心辅佐之下,新农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那在过去新农政执行时期,朕有对官员施行你所谓的仁政吗?”
陈政贤整个人一震:“这……”
赵桓的问话,可以说直接将陈政贤锁死,让他的仁政逻辑自行崩溃。
“陛下,臣……”陈政贤显然还想再偷换概念,继续说下去。
因为今日许多官员都已经站出来了,大势来了,要趁势而起。
然后,赵桓却平静地说道:“你先好好想一想,给朕一点时间说几句话。”
陈政贤的话被硬生生塞回去。
赵桓继续说道:“仁政是指让老百姓过得丰衣足食,没有其他的解释了,如果诸位非要在里面加一个对官员的仁政,朕倒是也想来与诸位好好讨论讨论这件事。”
“南方诸路,北方诸路,地方官员提报,要求朝廷从轻量刑,效仿汉孝文帝,这一点,朕表示很欣慰,我大宋官员皆知仁、义、礼、德,此乃天下苍生之福。”
众人再一听赵官家这话,一时间,竟然又燃起了大大的希望。
可是做领导,不懂得讲大话,讲高格局的话,哪还能做合格的领导?
赵桓继续说道:“但是,朕却绝对不允许,有些人,拿着仁政当面在朕面前一套,背后又瞒着朕玩另一套!”
他这句话一出,大殿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你说是不是陈参政?”赵官家的目光落到了陈政贤的身上,语气冷得像腊月的寒冰。
陈政贤心头一震,立刻说道:“臣愚钝,臣不知陛下何意?”
“要不你问问你在上党的那个外甥?”
听到这句话,陈政贤当场如遭雷击一样。
他自然还不知道王充干了夷族的事,但他知道,王充从银行套了20万贯,这背后的主使者就是他陈政贤。
其他官员一听君臣二人这对话,立刻察觉到不妙。
王次翁和罗汝楫对视一眼,他们已经在京师做了好几年高官,这种场景实在有些熟悉。
他们心头皆是一沉,随即赶紧退到一边,尽量与陈政贤保持距离。
见陈政贤沉默下来,赵桓却不打算放过他,而是说道:“怎么,不说话了,说说你在河东任上的仁政,说说你是如何在河东路布政司左参政的位置上,唆使地方衙门,从银行拿出钱来,给到你的外甥,你的外甥又是如何欺骗百姓去修路,却将从银行借贷出来修路的钱,分给那些官员的,再说说你拿到了多少?”
“陛下,臣万万不敢啊!”陈政贤噗通一下跪在了地上,吓得全身冒冷汗直冒。
“诶,这么快就跪下来了?”赵官家脸上依然还带着笑容,“你来跟朕说说,跟在场所有人说说,朕哪里有说的不对?”
“陛下,臣绝对不敢做这样大逆不道的事。”
“哦,你也知道这件事大逆不道?”
“臣……”
“来。”赵桓用剑鞘轻轻捅了一下陈政贤的肩膀,“起来,跟大伙说说,这样的生财之道,一年能赚多少钱?”
“臣……”
“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陛下,臣绝对……”
“还敢在朕面前饶舌!”赵官家突然翻脸了,怒吼的声音响彻在垂拱殿内,吓得一边的王次翁差点双腿一软跪在地上。
陈政贤则将前额贴在手背上,瑟瑟发抖。
“你去问问你那个聪明的大外甥干了什么!”
王充?
陈政贤感觉脑瓜子不够用了。
他……
赵官家怎么会知道王充?
王充不过是上党县的一个商人,这大宋朝有无数商人,别说王充,即便是一个县令,甚至一个知府,赵官家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关注。
他这疑惑也实属正常,毕竟一个人的垂直管理边界也就在15个人左右。
超过15个人,管理效率就会随着人数增多而下降。
皇帝如果真的要精细化管理,恐怕最多最多也就管理到尚书这一级别,再过问侍郎的工作,基本上就会处于长期熬夜加班的状态。
甚至可能排班混乱,毫无重点。
让赵官家去关注一个县里的商人,这确实是为难赵官家了。
也正是因为人类社会存在着管理边界问题,才有大量信息隐瞒和不对称。
可是赵官家现在偏偏就知道了这个王充。
“你是不是在疑惑,朕为何知道王充,还知道他是你的外甥?”
“臣……”
“哦,忘了,你自己好好看看王充说了什么。”
童贯连忙将王充的招供书呈递上来,赵桓轻轻扔到了陈政贤的面前。
当然,这份招供书是附件。
陈政贤双手颤抖地拿起来,看了开头一行,就吓得用头开始撞地,撞得砰砰作响:“陛下!臣是冤枉!”
“陈卿何故如此心急,何不看完再说?”
陈政贤强作镇定开始继续看。
周围的官员们已经神色大骇,虽然暂时还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可见这架势,事情恐怕非常严重。
陈政贤说道:“孟子曰: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何意?”
陈政贤说道:“孟子的意思是,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不正,井田就不均,作为俸禄的田租收入就不公平,因此暴君污吏必定要搞乱田地的界限。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那朕的新农政算不算仁政?”
“陛下的新农政,自然是千古以来的仁政。”
“那卿又何来劝朕推行仁政?”
“臣以为,仁政者,是从上至下,推行仁德,君王对大臣,大臣对地方官员,地方官员对百姓。”
“仁政的目的是什么?”赵桓问道。
“是为了四海升平。”
赵桓又问道:“何为四海升平?”
“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如此说来,四海升平,是指百姓富足,如此便是仁政,没错吧?”
“没错。”
“那与官员何干?”
陈政贤愣了一下,立刻说道:“官员为天子牧民,百姓若想获得仁政,必须先从对官吏的治理开始,对官吏施以仁政,则百姓才有仁政。”
“你的意思是,朕的新农政已经失败了?”
“臣不是这个意思,陛下的新农政是亘古未有之仁政,在陛下励精图治和朝堂诸公尽心辅佐之下,新农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那在过去新农政执行时期,朕有对官员施行你所谓的仁政吗?”
陈政贤整个人一震:“这……”
赵桓的问话,可以说直接将陈政贤锁死,让他的仁政逻辑自行崩溃。
“陛下,臣……”陈政贤显然还想再偷换概念,继续说下去。
因为今日许多官员都已经站出来了,大势来了,要趁势而起。
然后,赵桓却平静地说道:“你先好好想一想,给朕一点时间说几句话。”
陈政贤的话被硬生生塞回去。
赵桓继续说道:“仁政是指让老百姓过得丰衣足食,没有其他的解释了,如果诸位非要在里面加一个对官员的仁政,朕倒是也想来与诸位好好讨论讨论这件事。”
“南方诸路,北方诸路,地方官员提报,要求朝廷从轻量刑,效仿汉孝文帝,这一点,朕表示很欣慰,我大宋官员皆知仁、义、礼、德,此乃天下苍生之福。”
众人再一听赵官家这话,一时间,竟然又燃起了大大的希望。
可是做领导,不懂得讲大话,讲高格局的话,哪还能做合格的领导?
赵桓继续说道:“但是,朕却绝对不允许,有些人,拿着仁政当面在朕面前一套,背后又瞒着朕玩另一套!”
他这句话一出,大殿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你说是不是陈参政?”赵官家的目光落到了陈政贤的身上,语气冷得像腊月的寒冰。
陈政贤心头一震,立刻说道:“臣愚钝,臣不知陛下何意?”
“要不你问问你在上党的那个外甥?”
听到这句话,陈政贤当场如遭雷击一样。
他自然还不知道王充干了夷族的事,但他知道,王充从银行套了20万贯,这背后的主使者就是他陈政贤。
其他官员一听君臣二人这对话,立刻察觉到不妙。
王次翁和罗汝楫对视一眼,他们已经在京师做了好几年高官,这种场景实在有些熟悉。
他们心头皆是一沉,随即赶紧退到一边,尽量与陈政贤保持距离。
见陈政贤沉默下来,赵桓却不打算放过他,而是说道:“怎么,不说话了,说说你在河东任上的仁政,说说你是如何在河东路布政司左参政的位置上,唆使地方衙门,从银行拿出钱来,给到你的外甥,你的外甥又是如何欺骗百姓去修路,却将从银行借贷出来修路的钱,分给那些官员的,再说说你拿到了多少?”
“陛下,臣万万不敢啊!”陈政贤噗通一下跪在了地上,吓得全身冒冷汗直冒。
“诶,这么快就跪下来了?”赵官家脸上依然还带着笑容,“你来跟朕说说,跟在场所有人说说,朕哪里有说的不对?”
“陛下,臣绝对不敢做这样大逆不道的事。”
“哦,你也知道这件事大逆不道?”
“臣……”
“来。”赵桓用剑鞘轻轻捅了一下陈政贤的肩膀,“起来,跟大伙说说,这样的生财之道,一年能赚多少钱?”
“臣……”
“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陛下,臣绝对……”
“还敢在朕面前饶舌!”赵官家突然翻脸了,怒吼的声音响彻在垂拱殿内,吓得一边的王次翁差点双腿一软跪在地上。
陈政贤则将前额贴在手背上,瑟瑟发抖。
“你去问问你那个聪明的大外甥干了什么!”
王充?
陈政贤感觉脑瓜子不够用了。
他……
赵官家怎么会知道王充?
王充不过是上党县的一个商人,这大宋朝有无数商人,别说王充,即便是一个县令,甚至一个知府,赵官家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关注。
他这疑惑也实属正常,毕竟一个人的垂直管理边界也就在15个人左右。
超过15个人,管理效率就会随着人数增多而下降。
皇帝如果真的要精细化管理,恐怕最多最多也就管理到尚书这一级别,再过问侍郎的工作,基本上就会处于长期熬夜加班的状态。
甚至可能排班混乱,毫无重点。
让赵官家去关注一个县里的商人,这确实是为难赵官家了。
也正是因为人类社会存在着管理边界问题,才有大量信息隐瞒和不对称。
可是赵官家现在偏偏就知道了这个王充。
“你是不是在疑惑,朕为何知道王充,还知道他是你的外甥?”
“臣……”
“哦,忘了,你自己好好看看王充说了什么。”
童贯连忙将王充的招供书呈递上来,赵桓轻轻扔到了陈政贤的面前。
当然,这份招供书是附件。
陈政贤双手颤抖地拿起来,看了开头一行,就吓得用头开始撞地,撞得砰砰作响:“陛下!臣是冤枉!”
“陈卿何故如此心急,何不看完再说?”
陈政贤强作镇定开始继续看。
周围的官员们已经神色大骇,虽然暂时还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可见这架势,事情恐怕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