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26章 明朝也有寒假
热门推荐:
重回七零,手握医毒空间,独美
女帝和离后,我反王的身份曝光
没勾没引,大人你激动个甚
落地死,鬼帝见了我都跪
四合院:开局我被富婆倒追
皇子外放十八载,返京已是陆地神仙
国门故事
大唐傻王逆天罡
我得了绝症,总裁妻子却百般折磨我
对于嘉靖皇帝来说,八月让俺答汗部打到京城来,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儿。
而在鞑子撤兵后,自然就要对此战进行清理,有功要赏,有过要罚,勤王卫所糜烂的事儿也发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十一月三十日,命查南京四十二卫屯田隐占侵削诸弊,其本丁逃绝他户佃种者,俱署名补伍,不则将原田入官,改募屯军给之。
原来自八月下旬勤王诏书抵达陪都应天府后,南京镇守太监,南京守备及南京兵部立即就把调兵令快速发往各卫所,督促其尽快集结人马北上勤王。
但是实际的结果就是卫所糜烂以不堪用,整个过程都是拖拖拉拉的,甚至在九江卫过了南京前往镇江后,大部还未集结起来,卫所的实际状况可见一斑。
虽然时任南京主官尽量压制了下面的传言,但是这些消息在数月后还是传到了督察院中。
都察院,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也就是三司会审。
都察院主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协助管理都察院经。
又依照十三个布政使司(相当于行省)分成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
明朝的都察院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几乎就是最高监察机关。
朱元璋设计的政治架构非常有意思,大官小权,小官大权是明朝官场的一个特点,而这一特点在都察院就显得更加明显。
风闻奏事,疯狗,就是都察院的别称了。
明朝中后期的党争中,都察院十三道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往往就是发动争斗的急先锋,他们也就是所谓的科道言官。
都察院御史只是七品官,但是却可以对朝中大小官员发起弹劾,而按照官场的规矩,一旦遭到弹劾,被弹官员一般就要回家待勘,以表达自己的清白,不会以势压人,让事实说话还一个清白。
这么一个可以凌驾于各部堂、衙门的官职,朱元璋却没有设置一个可以监察他们的部门,实际上有明一代,很少有御史被风闻奏事,要么是皇帝不喜,要么就是被抓到确实的贪赃枉法证据才会被处置。
也许朱元璋设计这个部门的时候给出很低的品级,也就在于此,相互牵制、制衡。
而这次,南京周边卫所的表现实在是不像话了,让都察院找到了机会,连续对南京主官和各部发起弹劾,目标不仅针对镇守太监,还包括南京守备和南京兵部官员。
而嘉靖皇帝在鞑子兵临城下之时,也发现了大明京城的军事战力严重下降的问题,直接罢了正德朝建立的十二团营,重归京师三大营的模式。
而在北京防务工作处理以后,就把目光转向了南京。
此次嘉靖皇帝是要把南京就周边主要卫所缺额问题查一查,还要收回这部分屯田,只是在旨意中明确屯田不入官,而是重新募兵分派,这是想要恢复卫所战力。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重要的还是要执行得下去。
其实政策在制定之初都是好的,只是在由上而下的执行过程中变了味。
所谓的苛政,其实大多都是糊乱执行造成的,责任应该在中下层官员身上。
而这道命令一下,让九江卫还想要重新瓜分屯田的官员都老实下来,旨意中的意思很清楚,收回屯田不入官,也就是不能收上去,而是重新下放到所,让他们招募士兵补足缺额。
要是按照旨意做,那就是收回田地以后还要按照老制度又把田地还给下面的千户所和百户所养兵,那怎么行?
要知道,现在卫所的土地大多是被上层武官分掉了,所里面最多就是一些口粮,遇到贪婪点的百户千户,连口粮都不发下去,这也就是逃兵的来历。
综合考量下,还是不变了吧。
这就是现在卫所指挥机构的选择,之前的议题自然就无疾而终。
好吧,也许是魏广德的主角光环在发生着作用,嘉靖皇帝不小心帮助魏广德家里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随这条消息来的还有,“大英雄”仇鸾进京提督京师三大营。
当然,这条消息和魏家没关系,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已经在为年关将至做着准备,转过年就是嘉靖三十年了。
虽说江西位于大明朝的南方,可是到了这个季节,天气也是愈发寒冷起来,只不过还没有达到北方滴水成冰的地步。
而魏广德依旧是每天早起,洗漱吃饭后就要出门,迎着寒风赶去孙夫子那里进学。
因为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相对狭窄,认识事物也比较单一,对于很多东西的观点趋同,所以之前魏广德融合两篇范文后用自己的语言所作的文章,不仅没有因为抄袭被孙夫子责骂,反而受到了表扬。
好吧,孙夫子认为魏广德通过学习那两篇范文学到了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
或许,后世所说的,“读书人的事儿能算偷吗?”就来源于此。
魏广德博采众家之长,尝到了甜头,自然就要变本加厉,多多的抄袭,不对,应该是学习别的范文。
靠着超强的记忆力,一切似乎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当然,魏广德所作文章自然也算不得好,其中还是偶尔错漏,需要孙夫子指点,而孙夫子当然很享受这样的过程,他是乐在其中。
三个月下来,魏广德的毛笔字经过练习也越来越好看,“至少可以见人了”,这是孙夫子的原话。
临近年关,孙夫子的私塾自然也是要停课的,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寒假一说,但是总归要过年。
今天,就是今年的最后一天了,放学后,私塾就要暂时关门放假了。
到这个时候,学堂里的孩童们自然又多兴奋起来。
开玩笑,现在什么天气,每天早起还是很辛苦的,远不如赖在被窝里幸福。
而能够来私塾读书的,自然也不会是吃饭都成问题家庭的孩童,自然有赖床的资格。
和往常一样,完成了每天的功课后,放学时,孩童们都恭恭敬敬站好,向孙夫子说出新年的祝贺。
而在鞑子撤兵后,自然就要对此战进行清理,有功要赏,有过要罚,勤王卫所糜烂的事儿也发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十一月三十日,命查南京四十二卫屯田隐占侵削诸弊,其本丁逃绝他户佃种者,俱署名补伍,不则将原田入官,改募屯军给之。
原来自八月下旬勤王诏书抵达陪都应天府后,南京镇守太监,南京守备及南京兵部立即就把调兵令快速发往各卫所,督促其尽快集结人马北上勤王。
但是实际的结果就是卫所糜烂以不堪用,整个过程都是拖拖拉拉的,甚至在九江卫过了南京前往镇江后,大部还未集结起来,卫所的实际状况可见一斑。
虽然时任南京主官尽量压制了下面的传言,但是这些消息在数月后还是传到了督察院中。
都察院,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也就是三司会审。
都察院主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协助管理都察院经。
又依照十三个布政使司(相当于行省)分成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
明朝的都察院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几乎就是最高监察机关。
朱元璋设计的政治架构非常有意思,大官小权,小官大权是明朝官场的一个特点,而这一特点在都察院就显得更加明显。
风闻奏事,疯狗,就是都察院的别称了。
明朝中后期的党争中,都察院十三道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往往就是发动争斗的急先锋,他们也就是所谓的科道言官。
都察院御史只是七品官,但是却可以对朝中大小官员发起弹劾,而按照官场的规矩,一旦遭到弹劾,被弹官员一般就要回家待勘,以表达自己的清白,不会以势压人,让事实说话还一个清白。
这么一个可以凌驾于各部堂、衙门的官职,朱元璋却没有设置一个可以监察他们的部门,实际上有明一代,很少有御史被风闻奏事,要么是皇帝不喜,要么就是被抓到确实的贪赃枉法证据才会被处置。
也许朱元璋设计这个部门的时候给出很低的品级,也就在于此,相互牵制、制衡。
而这次,南京周边卫所的表现实在是不像话了,让都察院找到了机会,连续对南京主官和各部发起弹劾,目标不仅针对镇守太监,还包括南京守备和南京兵部官员。
而嘉靖皇帝在鞑子兵临城下之时,也发现了大明京城的军事战力严重下降的问题,直接罢了正德朝建立的十二团营,重归京师三大营的模式。
而在北京防务工作处理以后,就把目光转向了南京。
此次嘉靖皇帝是要把南京就周边主要卫所缺额问题查一查,还要收回这部分屯田,只是在旨意中明确屯田不入官,而是重新募兵分派,这是想要恢复卫所战力。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重要的还是要执行得下去。
其实政策在制定之初都是好的,只是在由上而下的执行过程中变了味。
所谓的苛政,其实大多都是糊乱执行造成的,责任应该在中下层官员身上。
而这道命令一下,让九江卫还想要重新瓜分屯田的官员都老实下来,旨意中的意思很清楚,收回屯田不入官,也就是不能收上去,而是重新下放到所,让他们招募士兵补足缺额。
要是按照旨意做,那就是收回田地以后还要按照老制度又把田地还给下面的千户所和百户所养兵,那怎么行?
要知道,现在卫所的土地大多是被上层武官分掉了,所里面最多就是一些口粮,遇到贪婪点的百户千户,连口粮都不发下去,这也就是逃兵的来历。
综合考量下,还是不变了吧。
这就是现在卫所指挥机构的选择,之前的议题自然就无疾而终。
好吧,也许是魏广德的主角光环在发生着作用,嘉靖皇帝不小心帮助魏广德家里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随这条消息来的还有,“大英雄”仇鸾进京提督京师三大营。
当然,这条消息和魏家没关系,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已经在为年关将至做着准备,转过年就是嘉靖三十年了。
虽说江西位于大明朝的南方,可是到了这个季节,天气也是愈发寒冷起来,只不过还没有达到北方滴水成冰的地步。
而魏广德依旧是每天早起,洗漱吃饭后就要出门,迎着寒风赶去孙夫子那里进学。
因为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相对狭窄,认识事物也比较单一,对于很多东西的观点趋同,所以之前魏广德融合两篇范文后用自己的语言所作的文章,不仅没有因为抄袭被孙夫子责骂,反而受到了表扬。
好吧,孙夫子认为魏广德通过学习那两篇范文学到了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
或许,后世所说的,“读书人的事儿能算偷吗?”就来源于此。
魏广德博采众家之长,尝到了甜头,自然就要变本加厉,多多的抄袭,不对,应该是学习别的范文。
靠着超强的记忆力,一切似乎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当然,魏广德所作文章自然也算不得好,其中还是偶尔错漏,需要孙夫子指点,而孙夫子当然很享受这样的过程,他是乐在其中。
三个月下来,魏广德的毛笔字经过练习也越来越好看,“至少可以见人了”,这是孙夫子的原话。
临近年关,孙夫子的私塾自然也是要停课的,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寒假一说,但是总归要过年。
今天,就是今年的最后一天了,放学后,私塾就要暂时关门放假了。
到这个时候,学堂里的孩童们自然又多兴奋起来。
开玩笑,现在什么天气,每天早起还是很辛苦的,远不如赖在被窝里幸福。
而能够来私塾读书的,自然也不会是吃饭都成问题家庭的孩童,自然有赖床的资格。
和往常一样,完成了每天的功课后,放学时,孩童们都恭恭敬敬站好,向孙夫子说出新年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