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皇太子 > 第588章 :李承乾的时代

大唐皇太子 第588章 :李承乾的时代

    火势很大。

    在长安城外十里处,都能看到直冲云霄的滚滚黑烟。

    看着被大火吞噬的客栈,鸿胪寺诸人有痛哭流涕的,有傻傻出神的,有心急救火的…

    这客栈,不仅是鸿胪寺的脸面,更是鸿胪寺上上下下所有人唯一的外财来源。

    现在,一切都没了。

    梦想中,五进五出的大宅院,没了。

    明月阁那娇滴滴的美人,也没办法赎出来了。

    欠银行的钱,一时半会也还不上了。

    以后怕是要吃土了。

    刘一山失神的往前走了两步,而后一脑袋就栽了下去。

    火依旧烧着,周边的房屋也被牵连到了几座。

    这些被牵连之人,会不会向鸿胪寺索赔,成了坊间百姓最关心的事,这场突然燃起的大火,也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笑之资。

    说什么的都有,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邪乎。

    有天灾论,有阴谋论,有人祸论。

    李承乾更趋向于人祸。

    因为在火灭之后,没有发现尚囊的踪影。

    八九成是这小子心中不忿,所以放了一把火后溜之大吉。

    这狼子野心之徒,让李承乾很是生气。

    若不是他现在的主要目标,是捋顺朝廷内部,是做好准备打压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李承乾定要差人也去吐蕃放一把大火。

    可惜,他现在腾不出手来,这口气只能以后再出了。

    …………

    两三日之后,改制之事相继在各地摊开。

    在内阁以及朝中诸部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候,从淮南而来的苏定方,押着反贼李元祥进了京城。

    李承乾亲自接见了苏定方。

    说来,在之前攻灭突厥的时候,苏定方跟着李靖也是立了大功的。

    如果不是纵容兵士肆意烧杀抢掠的话,估计他现在也是军中大将之一了。

    历史上,这位一人灭三国,是个人狠话不多的牛人。

    李承乾对他本来就很欣赏,在一番交谈过后,对他更加的满意。

    于是,便将苏定方派去了北军,出任北三军主将。

    至于李元祥,则被丢到了百王院中终生圈禁。

    其他的王爷,也都相继搬入百王院中跟他作伴。

    唯独李格除外,不知出于什么考量,李承乾竟将他打发去了灵州,以后就陪在李世民的身边。

    跟李格一起同行的还有朴二郎。

    灵州的新宫已经开始修建,李承乾便以监督营造的名义,将他差去灵州先看着李世民。

    在掖庭局待了一段时间,朴二郎已经幡然醒悟了。

    以前,他以为司宫台是他的司宫台,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司宫台是李承乾的司宫台,皇宫里的一草一木,从始至终都是李承乾的,他从始至终都只是一个干活的人,要是说的难听点,他从始至终都只是一个奴婢。

    身为奴婢,只需要听话就可以了。

    春去夏来,渭河边的垂柳发了新芽,城墙下的草坪郁郁葱葱,一夜之间,知了又开始了吱吱乱叫。

    太阳变得炙热,各地布政司渐渐步入正轨,皇佑朝的第一届公试,也遴选出了三万可造之材。

    这些人中,寒门出身者不足千人。

    之前,李承乾令三司清查底下各县私自增设报考条件的事情,也渐渐不了了之,最后,只交上来了两三件替罪羊。

    李承乾对此很震怒,但目前又有些无能为力。

    现在布政司和行军道刚刚步入正轨,此时对官吏和勋贵集团下手,势必会引起动荡。

    如今正是指望驴儿拉磨的时候,不仅不能打他们,还得伺候着他们吃好喝好,等到磨拉完了,才是卸磨杀驴的时候。

    李承乾选择了忍耐,他把注意力先放在了其他地方,比如没人看重的教育方面。

    国子监和太学,历来都是培养权贵子弟的地方,官宦子弟只需在这里镀几年金,便可外放为官。

    李承乾将这两处合并为了大唐学院,由孔颖达出任第一任祭酒,以后就是纯粹的教学之地,凡是大唐百姓,只要通过入学考试,都可入学。

    如此一来,长安就有了六所书院。

    李承乾觉得教育资源太过分散了,所以,他就剩余五所书院合并为了两所。

    政务书院原先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这些年来,不知不觉间,这地方也成了官吏的镀金之地。

    既然已经失去了原先的作用,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显赫一时的政务书院,最终和大唐书院、长安书院,合并为了长安学院,由精通格物算数的李淳风出任祭酒。

    剩下的皇家书院和帝国书院以及医学院,则合并为帝国学院,由精通天文地理的袁天罡出任祭酒。

    原先名满天下的六大书院,最终成为了复合型三大学院,有了一丝后世大学的雏形。

    大唐学院主教国学律法,长安学院主教百工之道,帝国学院则高大上一些,钻研物理化医学。

    李承乾还从内库中给礼部特批了一笔巨款,令他们在各府县修建学舍。

    按照他给礼部的要求,未来数年内,大唐境内每一府每一县,最低都要有一所学舍。

    县学负责启蒙教学,教授学子四书五经国学之道。

    府学负责吸收各县学习出众之人,教授他们基础的数理化之道。

    最后,通过考试再遴选出有才学之人送往长安三大学院深造。

    这制度虽不说有多十全十美,但也是李承乾所能想出最有效最公正的了。

    他倒是也想在各府都设立一所学院,大搞普及教育,以此来快速推进科技生产力。

    但可惜,他没那么多钱,就算有那么多钱,也没那么多的教书先生。

    当初在灵州的时候,李承乾亲自编写教材,寻了一批学子传授数理化之道。

    没两年,这些学子和当初的灵州研究院,都被李世民弄来了长安。

    数理化之道被朝廷冠上了杂学的名号,当初的这一批学子,没有被真正当成宝贝,只是一股脑的塞进了国子监中供养了起来。

    李承乾当初是想这批人成为种子,以此来加速推广科技之学,结果这些年过去了,数理化依旧是在小范围传播。

    李承乾很是失望。

    一个王朝想要长治久兴,那势必要借助于科技生产力的提升。

    所以,李承乾将杂学更名为了格物学,给当初的这批学子赐予博士的官职,将他们分散到了三大学院。

    跟这些学子比起来,研究院的那些匠人倒是一直挺吃香的。

    李世民待他们不错,这些年来,他们什么都不用管,至于认真钻研便是。

    这些匠人也不负众望,成功研制出了当初李承乾在灵州跟他们说过的火铳和火炮。

    虽说还很原始,但已经算是划时代的大杀器,只不过碍于工艺技术的原因,这两样东西没办法大规模生产,现在还只能局限在试验场上。

    为了加快突破生产限制,李承乾将少府的少府监,工部的将作监,兵部的兵器监,枢密院的军械监,四个部门和研究院一同合并为了皇家格物院。

    有句话说得好,集中力量办大事,李承乾就不信,他还死磕不下来这火铳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