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系导演 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生命可以如艺术一般优雅
热门推荐:
不修仙的我谈起了恋爱
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
嫡姐清高了不起,这次换我来逆袭
我被骗孕育中心的700天
综影视七公主的穿越之旅
互通大清:和四福晋做姑嫂
军官暗恋十年,忍不住抢婚了!
四合院,这个傻柱不一样
从棺材里爬出来的鬼
时光荏苒,转眼间,颁奖季即将来临。
从公布的提名的名单当中,其实已经可以见得,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大热电影是哪一部了。
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赎》拿下了包括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影片等7个重量级的奖项的提名。
《肖申克的救赎》拥趸很多,可以说至今依然口碑居高不下。
很多人都爱这部电影,喜欢这部电影。
而令很多好莱坞导演都黯然的是,今年的另外一部大热影片,同样的也出自来自华国的奇迹导演,李易之手。
《触不可及》!
其实原版的《触不可及》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和《肖申克的救赎》有些像,《触不可及》原版创造了法语电影的票房纪录,但是在奖项上,却并没有获得太多。
相比之下,《肖申克的救赎》票房失利,奖项失利,但是却被捧上了神坛。
这个世界,李易版本的《触不可及》是英语版,而且一些东西虽然沿用了原版,但是也有一些细微的改变。
再加上题材本身吃香,又有迪恩影业这个好莱坞巨头的公关,所以《触不可及》同样的拿到了和《肖申克的救赎》几乎雷同的提名。
甚至还多出一个,最佳配乐!
而李易更是一人提名了两部电影最佳导演!可以说,让无数的华国影迷们都一副这次妥了的感觉。
但是实际上,李易真的没抱有多大的期望。
为什么?
其实如果是早个十年,或许拿奖的概率还更高一点,而那个时候奥斯卡金像奖还没有像现在这般离谱。
奥斯卡电影金像奖,其实影响力虽然完全盖过了欧洲三大,但是实际上,就影响力而言,真的已经每况愈下。
提名多,就意味着是大热,意味着有更高的概率命中目标,可是同样的别忘记了,奥斯卡可是干过不少次,提名拿到手软结果却空手而归的案例。
而伴随着提名的出炉,关于电影的解读也开始甚嚣尘上。
特别是《肖申克的救赎》和《触不可及》两部影片,可以说各自有着各自的拥趸。
影评人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波奥斯卡提名的流量。
纷纷出手。
着名影评人约翰在《洛杉矶时报》的个人专栏上为《触不可及》站台。
“心情烦躁时,不想竭斯底里,一部像这样的电影刚刚好,在开怀的笑声中抚平内心的褶皱,结束时,脸上化不开的笑意,印证了对这段光影的意犹未尽。
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个人,因为机缘巧合而相遇,这段友谊必定是上帝的安排。
德瑞斯平民窟出身,前科种种,而菲利普则是个富有的残疾人,黑与白混搭。两个人在看护与被看护中渐渐培养出坚固的友谊,这友谊的纽带不光是依赖,更多的是内心的沟通和理解,这样,菲利普才会让德瑞斯离开:“毕竟,你不能照顾一个残疾人一辈子。”德瑞斯才会在菲利普状况不好时回来带他出去散心,其实,两人早就超出了雇佣这层关系,成为莫逆。
倾心于德瑞斯的乐天和洒脱甚至大条。他的所作所为与菲利普所处的上层社会极不相称,却给菲利普沉闷的生活带来不尽的亮色,像一股喷薄而出的生命力,慢慢唤醒菲利普因停滞的身体而苍老的心。他对着美术馆中的画作不可思议的惊叹“一滩鼻血”的价值,他在歌剧院大笑“一颗会唱歌的树”,他在菲利普生日宴会上一本正经的嘲弄那些古典音乐,他教训泊车的邻居和甩了菲利普小女儿的“鸡毛掸子”,他给菲利普剪出各样的胡子,他在跳伞时被吓得大喊大叫......这些大大小小幽默的笑料让我开怀,有时更是哭笑不得。
幽默是影片的辐射点,而幽默余韵中荡漾开来的温馨情谊更我让贪恋,笑意在脸上久久弥散不开,世上有那么多人同情我,而你最懂我,懂我只想做个普通人,那些讽刺与嘲弄尽可以与我无关,我只想像个正常人一样去爱和享受。
知音难觅,找一个倾诉的人容易,而“懂”字却万分珍贵,缘分永远是上天的恩赐,感恩、珍惜便是最好的回报,在夜的灯火流转中惺惺相惜,此时,我在影像外看他们的喜乐,早已忘了我自己。
这种娓娓叙述的品格,感觉永远胜于故事,从不急功近利,却在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优雅和风趣,在不经意间展现一股特有的情致,大多同类的电影,往往更喜欢去凸显现实的残酷,去展现残疾之后的人的生活的苦难,却忽略了,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甚至于在我看来,这样的展现,本身就是一种歧视,一种不平等的对待,因为立场已经站在了同情者的立场上。
而《触不可及》恰恰相反,它显示出的是一种更为别样的奢侈。而这部电影显然已不能称之为小众,但是它仍不吝于留心情调,对各种艺术的包容,谈性不色的享受......
在这个酣眠的午后,有它陪伴,真好。
《触不可及》绝对是同类题材当中的佼佼者,值得一个奥斯卡奖杯!”
同样的另外一位着名影评尼克也在专栏上为《肖申克的救赎》进行暖场。
有意思的是他的开篇,就点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鲁克斯!
““老布到此一游!”
西装革履,神情肃穆,雕刻的手微微发抖。
这位在监狱里面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一旦离开肖申克监狱这个笼子,竟然没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选择了死亡。自由,现实的社会,对他而言,竟然似没有围墙的监狱,比有围墙的监狱还要可怕。半夜惊醒,因为恐惧而睡不着。没有人引导,没有同类,无法适应这陌生的世界。
在超市里蹒跚地为货物装袋,满脸的每一条皱纹都带着惶恐,都在绝望地下沉。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孤独胜过肖申克监狱里的小格子。唯一的愿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鸟儿是否会回来看一看这位孤单的老人一眼。
这不禁让我们忍不住去关注这个群体,老布的下场,是社会惩治罪犯的目的么?多年前,或者他曾经十恶不赦,然而几十年后,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但他走在跟他的认识之间相差了几十年的社会,看到对他而言奇形怪状的新科技,无所适从。这个时候,你是否想过走进银幕,安慰这个老人?他不是跟你们的爷爷一般年纪么?他已经没有危害社会的力量了。
多少人看《肖申克的救赎》被安迪的个人的英雄主义所倾倒,当然,我也会震撼他的求生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力量。
事实上,教室里有第一排,也有最后一排,都必然要人有去坐。
社会有伟人,也有罪犯,有人推动历史的前进,也有人拉历史的后腿。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整体的水平提高,而不是人人都倾慕伟人。毕竟,伟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英雄也一样。用所有的力量去培育一个英雄事实上是不现实的,你愿意成全他人么?所以不如让大家都努力前进。
所以我愿意相信导演是在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
虽然他说“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但是这样的鸟是不多的。
这个世界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赎》,当然你可以说还有其他的越狱的电影。
不错,“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很多同类影片里面的越狱的男主角在实践这句话的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态度,他们都是为了无罪而做的努力。如果制度完善到没有冤案,他们也就不会出现。是因为社会没有关注这个方面,所以他们才会浮出水面。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有的反抗。
我想我会永远缅怀老布出监的忧伤和孤独,那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的无声的抗争。
瑞德和老布以同样的孤独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是希望所迸发的力量。
安迪与其说是一个引导的圣者,不如说是一种思想力量的代表,一种顽强自救的态度,一种抗争意识。我们不愿意让导演创造的这种“奇迹”成为“昙花一现”的绝响,所以,我相信这样的影片哪怕流传几十年依然还会让人铭记。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影片带给人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自救,也可能救人,只要你愿意。
影片结尾出现的大片蓝蓝的海水,与监狱的压抑成鲜明的对比,那是我所见过的最耀眼最舒畅的蓝色,那是自由的颜色。当你跨越你所认为的不可能,你也可以拥有你生命中繁华盛开的美景。
这样的电影难道还不值得一个奥斯卡奖杯吗?
也许,没有奥斯卡奖杯,会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加伟大呢?”
因为《触不可及》上映不久,所以显得更加新鲜,自然而然地热度也相对于《肖申克的救赎》要高一些。
相关的报道和解读也更多一些。
着名老派影评人尼克斯对这部电影可以说喜欢到了极致。
他之前已经发了好几篇相关的影评。
这一次他自然也不会错过。不过,这一次他的主题却是有些不太一样。
关键词是:优雅!
“生命本是优雅快乐的,这与生命以外的一切东西都无关,与你所处的层次无关,与你现在所经历不幸无关,只与你的灵魂有关,只要你有一个快乐、阳光的灵魂,感受着生命里的爱,不论你的生命里正在经历什么,你的生命都将是快乐优雅的。
这是一部讲述友谊的电影,这份友谊让我们这些作为观众的旁人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愉悦。让人早已忘却了他们之间地位的悬殊,也或者这只是我们这些俗人的一厢情愿,在他们的关系中根本就不存在地位这个关系,只有两个强烈生命力碰撞出的快乐。这其实神灵对他们也是对有幸看到这部电影的人的恩赐。“上帝”是在无声无息中做到这一切,神灵给了生命善良、爱、当然还有艺术,是这些赋予了生命的快乐与优雅。
当电影开篇完成两个人物的引入时,我承认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经典的好莱坞电影剧情模式:一个感慨人生不快乐的伤病富翁,因为一个充满朝气的黑人年轻人的闯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冲突、误会之后,二人成为了好朋友,从而富翁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是的,我真心就以为是这样一个故事,当看完之后我心里对自己有一丝丝的鄙视:为何我如此之俗套?
这部电影,用两个标准配置的俗套角色,却演绎出一段充满灵性、紧贴人心、温暖关怀,充满智慧的故事。
电影就在这两个人物间行进着,但抱歉没有你想要的那些纠结的戏剧冲突,电影正式开始后我们就完全了解了两个人物的完全特征,但后面没有出现我们期待的火花四射的冲突,却一点也不妨碍故事的精彩,因为这两个可爱的角色。
按我的话说就是这两个人有着纯天然的矛盾的,完全就是社会最高端和最低层两个层次的碰撞。但在这部可爱的电影里这一切没有发生,两人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平等的,既没有菲利普的盛气凌人,也没有德瑞斯的苦大仇深,他们之间的差异没有造就冲突,却成就了无数的快乐,而且影片将天平稍微向菲利普一方倾斜,德瑞斯像活宝一样给他带来他以前从未有过的快乐,同样给了我们快乐。
二人的存在显得那样的自然,没有一丝做作的感觉,让你都觉得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真实的存在,不论面对各自生命中的各种不幸,他们都能优雅淡然的面对。他们拥有这样优雅阳光的灵魂,同样他们的关系也也就那样的让人动容,他们可以完全的展露在对方面前,表现出他们最本来的面目。你有你的古典乐,我有我的摇滚乐,这样才是一个多彩和谐的世界。这样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设定和角度,这体现着主创作为艺术家的思想高度、对人永远的关怀,品味的出众和让人折服的灵性。
这是一部有灵魂的电影,它所描述的是人来自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灵魂状态和作为人与人的关系最好的状态。不论我们身边发生着什么,我们都可以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去面对,没有那么多的苦大仇深。让艺术这个无边无境的美丽世界永远伴随着你,让你坚强让你快乐,也让你给身边的人也带去优雅与快乐。不管你怎么来,走的时候留下的都是一件艺术品。”
从公布的提名的名单当中,其实已经可以见得,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大热电影是哪一部了。
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赎》拿下了包括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影片等7个重量级的奖项的提名。
《肖申克的救赎》拥趸很多,可以说至今依然口碑居高不下。
很多人都爱这部电影,喜欢这部电影。
而令很多好莱坞导演都黯然的是,今年的另外一部大热影片,同样的也出自来自华国的奇迹导演,李易之手。
《触不可及》!
其实原版的《触不可及》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和《肖申克的救赎》有些像,《触不可及》原版创造了法语电影的票房纪录,但是在奖项上,却并没有获得太多。
相比之下,《肖申克的救赎》票房失利,奖项失利,但是却被捧上了神坛。
这个世界,李易版本的《触不可及》是英语版,而且一些东西虽然沿用了原版,但是也有一些细微的改变。
再加上题材本身吃香,又有迪恩影业这个好莱坞巨头的公关,所以《触不可及》同样的拿到了和《肖申克的救赎》几乎雷同的提名。
甚至还多出一个,最佳配乐!
而李易更是一人提名了两部电影最佳导演!可以说,让无数的华国影迷们都一副这次妥了的感觉。
但是实际上,李易真的没抱有多大的期望。
为什么?
其实如果是早个十年,或许拿奖的概率还更高一点,而那个时候奥斯卡金像奖还没有像现在这般离谱。
奥斯卡电影金像奖,其实影响力虽然完全盖过了欧洲三大,但是实际上,就影响力而言,真的已经每况愈下。
提名多,就意味着是大热,意味着有更高的概率命中目标,可是同样的别忘记了,奥斯卡可是干过不少次,提名拿到手软结果却空手而归的案例。
而伴随着提名的出炉,关于电影的解读也开始甚嚣尘上。
特别是《肖申克的救赎》和《触不可及》两部影片,可以说各自有着各自的拥趸。
影评人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波奥斯卡提名的流量。
纷纷出手。
着名影评人约翰在《洛杉矶时报》的个人专栏上为《触不可及》站台。
“心情烦躁时,不想竭斯底里,一部像这样的电影刚刚好,在开怀的笑声中抚平内心的褶皱,结束时,脸上化不开的笑意,印证了对这段光影的意犹未尽。
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个人,因为机缘巧合而相遇,这段友谊必定是上帝的安排。
德瑞斯平民窟出身,前科种种,而菲利普则是个富有的残疾人,黑与白混搭。两个人在看护与被看护中渐渐培养出坚固的友谊,这友谊的纽带不光是依赖,更多的是内心的沟通和理解,这样,菲利普才会让德瑞斯离开:“毕竟,你不能照顾一个残疾人一辈子。”德瑞斯才会在菲利普状况不好时回来带他出去散心,其实,两人早就超出了雇佣这层关系,成为莫逆。
倾心于德瑞斯的乐天和洒脱甚至大条。他的所作所为与菲利普所处的上层社会极不相称,却给菲利普沉闷的生活带来不尽的亮色,像一股喷薄而出的生命力,慢慢唤醒菲利普因停滞的身体而苍老的心。他对着美术馆中的画作不可思议的惊叹“一滩鼻血”的价值,他在歌剧院大笑“一颗会唱歌的树”,他在菲利普生日宴会上一本正经的嘲弄那些古典音乐,他教训泊车的邻居和甩了菲利普小女儿的“鸡毛掸子”,他给菲利普剪出各样的胡子,他在跳伞时被吓得大喊大叫......这些大大小小幽默的笑料让我开怀,有时更是哭笑不得。
幽默是影片的辐射点,而幽默余韵中荡漾开来的温馨情谊更我让贪恋,笑意在脸上久久弥散不开,世上有那么多人同情我,而你最懂我,懂我只想做个普通人,那些讽刺与嘲弄尽可以与我无关,我只想像个正常人一样去爱和享受。
知音难觅,找一个倾诉的人容易,而“懂”字却万分珍贵,缘分永远是上天的恩赐,感恩、珍惜便是最好的回报,在夜的灯火流转中惺惺相惜,此时,我在影像外看他们的喜乐,早已忘了我自己。
这种娓娓叙述的品格,感觉永远胜于故事,从不急功近利,却在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优雅和风趣,在不经意间展现一股特有的情致,大多同类的电影,往往更喜欢去凸显现实的残酷,去展现残疾之后的人的生活的苦难,却忽略了,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甚至于在我看来,这样的展现,本身就是一种歧视,一种不平等的对待,因为立场已经站在了同情者的立场上。
而《触不可及》恰恰相反,它显示出的是一种更为别样的奢侈。而这部电影显然已不能称之为小众,但是它仍不吝于留心情调,对各种艺术的包容,谈性不色的享受......
在这个酣眠的午后,有它陪伴,真好。
《触不可及》绝对是同类题材当中的佼佼者,值得一个奥斯卡奖杯!”
同样的另外一位着名影评尼克也在专栏上为《肖申克的救赎》进行暖场。
有意思的是他的开篇,就点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鲁克斯!
““老布到此一游!”
西装革履,神情肃穆,雕刻的手微微发抖。
这位在监狱里面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一旦离开肖申克监狱这个笼子,竟然没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选择了死亡。自由,现实的社会,对他而言,竟然似没有围墙的监狱,比有围墙的监狱还要可怕。半夜惊醒,因为恐惧而睡不着。没有人引导,没有同类,无法适应这陌生的世界。
在超市里蹒跚地为货物装袋,满脸的每一条皱纹都带着惶恐,都在绝望地下沉。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孤独胜过肖申克监狱里的小格子。唯一的愿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鸟儿是否会回来看一看这位孤单的老人一眼。
这不禁让我们忍不住去关注这个群体,老布的下场,是社会惩治罪犯的目的么?多年前,或者他曾经十恶不赦,然而几十年后,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但他走在跟他的认识之间相差了几十年的社会,看到对他而言奇形怪状的新科技,无所适从。这个时候,你是否想过走进银幕,安慰这个老人?他不是跟你们的爷爷一般年纪么?他已经没有危害社会的力量了。
多少人看《肖申克的救赎》被安迪的个人的英雄主义所倾倒,当然,我也会震撼他的求生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力量。
事实上,教室里有第一排,也有最后一排,都必然要人有去坐。
社会有伟人,也有罪犯,有人推动历史的前进,也有人拉历史的后腿。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整体的水平提高,而不是人人都倾慕伟人。毕竟,伟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英雄也一样。用所有的力量去培育一个英雄事实上是不现实的,你愿意成全他人么?所以不如让大家都努力前进。
所以我愿意相信导演是在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
虽然他说“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但是这样的鸟是不多的。
这个世界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赎》,当然你可以说还有其他的越狱的电影。
不错,“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很多同类影片里面的越狱的男主角在实践这句话的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态度,他们都是为了无罪而做的努力。如果制度完善到没有冤案,他们也就不会出现。是因为社会没有关注这个方面,所以他们才会浮出水面。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有的反抗。
我想我会永远缅怀老布出监的忧伤和孤独,那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的无声的抗争。
瑞德和老布以同样的孤独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是希望所迸发的力量。
安迪与其说是一个引导的圣者,不如说是一种思想力量的代表,一种顽强自救的态度,一种抗争意识。我们不愿意让导演创造的这种“奇迹”成为“昙花一现”的绝响,所以,我相信这样的影片哪怕流传几十年依然还会让人铭记。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影片带给人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自救,也可能救人,只要你愿意。
影片结尾出现的大片蓝蓝的海水,与监狱的压抑成鲜明的对比,那是我所见过的最耀眼最舒畅的蓝色,那是自由的颜色。当你跨越你所认为的不可能,你也可以拥有你生命中繁华盛开的美景。
这样的电影难道还不值得一个奥斯卡奖杯吗?
也许,没有奥斯卡奖杯,会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加伟大呢?”
因为《触不可及》上映不久,所以显得更加新鲜,自然而然地热度也相对于《肖申克的救赎》要高一些。
相关的报道和解读也更多一些。
着名老派影评人尼克斯对这部电影可以说喜欢到了极致。
他之前已经发了好几篇相关的影评。
这一次他自然也不会错过。不过,这一次他的主题却是有些不太一样。
关键词是:优雅!
“生命本是优雅快乐的,这与生命以外的一切东西都无关,与你所处的层次无关,与你现在所经历不幸无关,只与你的灵魂有关,只要你有一个快乐、阳光的灵魂,感受着生命里的爱,不论你的生命里正在经历什么,你的生命都将是快乐优雅的。
这是一部讲述友谊的电影,这份友谊让我们这些作为观众的旁人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愉悦。让人早已忘却了他们之间地位的悬殊,也或者这只是我们这些俗人的一厢情愿,在他们的关系中根本就不存在地位这个关系,只有两个强烈生命力碰撞出的快乐。这其实神灵对他们也是对有幸看到这部电影的人的恩赐。“上帝”是在无声无息中做到这一切,神灵给了生命善良、爱、当然还有艺术,是这些赋予了生命的快乐与优雅。
当电影开篇完成两个人物的引入时,我承认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经典的好莱坞电影剧情模式:一个感慨人生不快乐的伤病富翁,因为一个充满朝气的黑人年轻人的闯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冲突、误会之后,二人成为了好朋友,从而富翁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是的,我真心就以为是这样一个故事,当看完之后我心里对自己有一丝丝的鄙视:为何我如此之俗套?
这部电影,用两个标准配置的俗套角色,却演绎出一段充满灵性、紧贴人心、温暖关怀,充满智慧的故事。
电影就在这两个人物间行进着,但抱歉没有你想要的那些纠结的戏剧冲突,电影正式开始后我们就完全了解了两个人物的完全特征,但后面没有出现我们期待的火花四射的冲突,却一点也不妨碍故事的精彩,因为这两个可爱的角色。
按我的话说就是这两个人有着纯天然的矛盾的,完全就是社会最高端和最低层两个层次的碰撞。但在这部可爱的电影里这一切没有发生,两人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平等的,既没有菲利普的盛气凌人,也没有德瑞斯的苦大仇深,他们之间的差异没有造就冲突,却成就了无数的快乐,而且影片将天平稍微向菲利普一方倾斜,德瑞斯像活宝一样给他带来他以前从未有过的快乐,同样给了我们快乐。
二人的存在显得那样的自然,没有一丝做作的感觉,让你都觉得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真实的存在,不论面对各自生命中的各种不幸,他们都能优雅淡然的面对。他们拥有这样优雅阳光的灵魂,同样他们的关系也也就那样的让人动容,他们可以完全的展露在对方面前,表现出他们最本来的面目。你有你的古典乐,我有我的摇滚乐,这样才是一个多彩和谐的世界。这样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设定和角度,这体现着主创作为艺术家的思想高度、对人永远的关怀,品味的出众和让人折服的灵性。
这是一部有灵魂的电影,它所描述的是人来自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灵魂状态和作为人与人的关系最好的状态。不论我们身边发生着什么,我们都可以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去面对,没有那么多的苦大仇深。让艺术这个无边无境的美丽世界永远伴随着你,让你坚强让你快乐,也让你给身边的人也带去优雅与快乐。不管你怎么来,走的时候留下的都是一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