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画圣 第九十五章 严峻的形势
在宁王军的营地探了一会,没有发现更有价值的情报,白小也便悄悄离开。
来到丹阳城前,这里还有不少战火留下的痕迹,焦黑的地面,混杂着褐红色的血迹,燃烧未尽的火焰。
城墙上、地面上还插着不少箭矢,凄凉的箭杆,残碎的翎羽。
散在城墙下的凌乱兵甲、器械,都说明着这里白天刚刚经过一场大战。
无暇多想,白小也来到护城河边。
丹阳的护城河很窄,只有十余丈宽,白小也找了两根木头,往河里一丢,中途借了两下力,便飞身越过。
趁着夜色,悄然翻入丹阳城,守在城墙上的士卒,没有丝毫察觉。
城中已经戒严,找百姓打听了一下,得知钦差大人的指挥所,就设在原来的丹阳县衙。
见到柳大人的时候,他此刻正跟几位指挥使,还有手下幕僚,一起商议目前的形势。
七八个人围坐在桌前,手里拿着米团、饼子正在大嚼,桌子上摆着两盆菜,没有肉食,很是简单。
因为时间很紧迫,便把用餐和开会放到一起了。
看到白小也无恙归来,柳大人很高兴,起身,招呼白小也入座。
柳大人官袍有些陈旧,上面沾满了尘土、碳灰,甚至还有斑斑杂杂的血迹,显然已经多日没有更换了。
迎上柳大人望过来的目光,双眼布满了血丝,但精神依旧焕发,只不过双颊更加瘦削,一头一脸尽是灰土。
“柳世伯。”白小也有些动容,连忙行礼。
“也之你快坐下,先吃些东西。”柳大人扶着白小也的手臂,让他坐在自己旁边,抓过一张糙面饼子递过来。
又接着给白小也介绍了在座的众人,丹阳、武乡、临江三卫的指挥使,以及柳大人的三位文职属下,也是巡按使团的成员,再加上一个宋之卿。
柳大人向众人介绍白小也,是自己故人之子,此次奉命去南越传讯的,白小也同众人简单打个招呼。
白小也正准备询问当前的战况。
武乡卫指挥使姜贺却突然问道:“如今宁王重重封锁,把丹阳围的水泄不通,你是如何进来的?”
白小也发现,众人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狐疑,准备解释两句。柳大人却摆摆手,说道:“不必在这个问题上深究。”
随即解释了白小也的修行者身份,众人这才作罢。
从柳大人口中得知,宁王于五日前正式起兵,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对外号称十五万大军,实则五万左右。
率先包围了江南州衙与钦差衙门,柳大人在几名高手护卫的拼死搏杀下,突围出了南康城。
江南太守林大人未能突围,被宁王擒住,逼迫归降不成,被杀,太守夫人殉夫而去,林家大小姐不知所踪。
江南十二卫都指挥使司指挥使,俗称江南卫都督,率近两万兵马归降。
南康知府及大多数官员,归降,宁王兵不血刃,拿下南康。
三日间,宁王兵马连下上丘、伊平、临江等十七县。
丹阳卫指挥使是宁王的人,正打算起事响应,被时任副指挥使的潘松识破,斩杀,又除掉指挥使的几名心腹,取得丹阳卫指挥权。
潘松将柳大人迎到丹阳,随即武乡卫指挥使姜贺,临江卫指挥使孙铁岩带兵来投,目前正据城而守。
白小也看了一眼一直没开口的潘松,此人倒是有胆有谋。
宁王兵马来势汹汹,整个江南州二十九县,除了少数几个位置偏远,暂时无法顾及,除丹阳外尽归宁王掌握。
但前日,宁王将丹阳围住,派兵攻了两日未果,现在暂时退去。
柳大人连发十二道六翎急报,报奏朝廷,传讯其余各州,寻求支援。
“这就是目前的形势,诸位,都说说吧。”柳大人对白小也讲完,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一桌人都放下手中饭食,相互看看,却又沉默不语。
经历了两日苦战,敌我双方兵力悬殊之大,大家都心知肚明,若有对策,早拿出来了。
“柳世伯,我还有个情报。”白小也说道。
众人的目光都转了过来,柳大人点点头,示意白小也说出来。
“我从丹华山下来的时候,看见宁王正大肆砍伐山中木材。”白小也说道。
此言一出,三位指挥使面色大变,都是带兵之人,他们很清楚宁王准备做什么。
武乡卫指挥使姜贺说道:“宁王这是要建造攻城器械,丹阳的地势,一面临泽,三面环山,常规战法,攻击面展不开,并不好攻取,但唯独怕大型的攻城器械。”
“的确,我们三卫,只有区区六千兵力,加上这两日的战损,如今只有五千余,虽然在招募青壮,报名的已有上千,但短时间根本无法形成战力。”潘松开口道。
“如果只是据城而守,拖个八九日不成问题,运气好,十几日也有可能,但如果宁王使用大型器械,这丹阳断然守不住。”孙铁岩又接道。
“建造大型器械,需要几日时间?”白小也开口问道。
三人都低头沉思,似乎是在盘算,片刻后,潘松开口:“冬日里天气干燥,如果一直不下雨,加紧赶工的话,十日左右。”
另外两名指挥使也没有开口,点头认同了他的话。
众人再次沉默。
这样算来,十日内援军不到,丹阳就有破城之危。
丹阳是南康南部的门户,也是最重要的水运码头,同时是南康的官仓所在,粮食倒不发愁。
但宁王绝不会放弃丹阳,无论如何也要拿下这处水运要地,这样就可以控制丹阳大泽周边的航道,运兵、运粮都会十分方便。
“诸位都不要消沉,本官敢断言,宁王绝不会胜利。”柳大人铿锵有力的声音传过来。
“原因有三,一是宁王不得人心,如今大安百姓早已习惯了安定,没人愿意随他造反。”
“二是乌合之众,宁王的兵力虽多,但都是土匪、未经专门训练的僧道,正规军力,也就不到两万。”
“三是分兵作战,将心不齐。这两日我仔细观察过宁王攻城使用的兵力,还有哨探在围城之前传来的情报。宁王虽有五万余众,但分兵几路去占领不同的地方。”
“围困丹阳的,绝对不足两万,而且宁王麾下,兵马杂乱,必定不齐心。”
“而我刚刚收到回报,朝廷的援军,十五日内必到!”
“我们只需要再坚守十五日即可!”
“因此我断定,我们此战,必胜!”
来到丹阳城前,这里还有不少战火留下的痕迹,焦黑的地面,混杂着褐红色的血迹,燃烧未尽的火焰。
城墙上、地面上还插着不少箭矢,凄凉的箭杆,残碎的翎羽。
散在城墙下的凌乱兵甲、器械,都说明着这里白天刚刚经过一场大战。
无暇多想,白小也来到护城河边。
丹阳的护城河很窄,只有十余丈宽,白小也找了两根木头,往河里一丢,中途借了两下力,便飞身越过。
趁着夜色,悄然翻入丹阳城,守在城墙上的士卒,没有丝毫察觉。
城中已经戒严,找百姓打听了一下,得知钦差大人的指挥所,就设在原来的丹阳县衙。
见到柳大人的时候,他此刻正跟几位指挥使,还有手下幕僚,一起商议目前的形势。
七八个人围坐在桌前,手里拿着米团、饼子正在大嚼,桌子上摆着两盆菜,没有肉食,很是简单。
因为时间很紧迫,便把用餐和开会放到一起了。
看到白小也无恙归来,柳大人很高兴,起身,招呼白小也入座。
柳大人官袍有些陈旧,上面沾满了尘土、碳灰,甚至还有斑斑杂杂的血迹,显然已经多日没有更换了。
迎上柳大人望过来的目光,双眼布满了血丝,但精神依旧焕发,只不过双颊更加瘦削,一头一脸尽是灰土。
“柳世伯。”白小也有些动容,连忙行礼。
“也之你快坐下,先吃些东西。”柳大人扶着白小也的手臂,让他坐在自己旁边,抓过一张糙面饼子递过来。
又接着给白小也介绍了在座的众人,丹阳、武乡、临江三卫的指挥使,以及柳大人的三位文职属下,也是巡按使团的成员,再加上一个宋之卿。
柳大人向众人介绍白小也,是自己故人之子,此次奉命去南越传讯的,白小也同众人简单打个招呼。
白小也正准备询问当前的战况。
武乡卫指挥使姜贺却突然问道:“如今宁王重重封锁,把丹阳围的水泄不通,你是如何进来的?”
白小也发现,众人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狐疑,准备解释两句。柳大人却摆摆手,说道:“不必在这个问题上深究。”
随即解释了白小也的修行者身份,众人这才作罢。
从柳大人口中得知,宁王于五日前正式起兵,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对外号称十五万大军,实则五万左右。
率先包围了江南州衙与钦差衙门,柳大人在几名高手护卫的拼死搏杀下,突围出了南康城。
江南太守林大人未能突围,被宁王擒住,逼迫归降不成,被杀,太守夫人殉夫而去,林家大小姐不知所踪。
江南十二卫都指挥使司指挥使,俗称江南卫都督,率近两万兵马归降。
南康知府及大多数官员,归降,宁王兵不血刃,拿下南康。
三日间,宁王兵马连下上丘、伊平、临江等十七县。
丹阳卫指挥使是宁王的人,正打算起事响应,被时任副指挥使的潘松识破,斩杀,又除掉指挥使的几名心腹,取得丹阳卫指挥权。
潘松将柳大人迎到丹阳,随即武乡卫指挥使姜贺,临江卫指挥使孙铁岩带兵来投,目前正据城而守。
白小也看了一眼一直没开口的潘松,此人倒是有胆有谋。
宁王兵马来势汹汹,整个江南州二十九县,除了少数几个位置偏远,暂时无法顾及,除丹阳外尽归宁王掌握。
但前日,宁王将丹阳围住,派兵攻了两日未果,现在暂时退去。
柳大人连发十二道六翎急报,报奏朝廷,传讯其余各州,寻求支援。
“这就是目前的形势,诸位,都说说吧。”柳大人对白小也讲完,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一桌人都放下手中饭食,相互看看,却又沉默不语。
经历了两日苦战,敌我双方兵力悬殊之大,大家都心知肚明,若有对策,早拿出来了。
“柳世伯,我还有个情报。”白小也说道。
众人的目光都转了过来,柳大人点点头,示意白小也说出来。
“我从丹华山下来的时候,看见宁王正大肆砍伐山中木材。”白小也说道。
此言一出,三位指挥使面色大变,都是带兵之人,他们很清楚宁王准备做什么。
武乡卫指挥使姜贺说道:“宁王这是要建造攻城器械,丹阳的地势,一面临泽,三面环山,常规战法,攻击面展不开,并不好攻取,但唯独怕大型的攻城器械。”
“的确,我们三卫,只有区区六千兵力,加上这两日的战损,如今只有五千余,虽然在招募青壮,报名的已有上千,但短时间根本无法形成战力。”潘松开口道。
“如果只是据城而守,拖个八九日不成问题,运气好,十几日也有可能,但如果宁王使用大型器械,这丹阳断然守不住。”孙铁岩又接道。
“建造大型器械,需要几日时间?”白小也开口问道。
三人都低头沉思,似乎是在盘算,片刻后,潘松开口:“冬日里天气干燥,如果一直不下雨,加紧赶工的话,十日左右。”
另外两名指挥使也没有开口,点头认同了他的话。
众人再次沉默。
这样算来,十日内援军不到,丹阳就有破城之危。
丹阳是南康南部的门户,也是最重要的水运码头,同时是南康的官仓所在,粮食倒不发愁。
但宁王绝不会放弃丹阳,无论如何也要拿下这处水运要地,这样就可以控制丹阳大泽周边的航道,运兵、运粮都会十分方便。
“诸位都不要消沉,本官敢断言,宁王绝不会胜利。”柳大人铿锵有力的声音传过来。
“原因有三,一是宁王不得人心,如今大安百姓早已习惯了安定,没人愿意随他造反。”
“二是乌合之众,宁王的兵力虽多,但都是土匪、未经专门训练的僧道,正规军力,也就不到两万。”
“三是分兵作战,将心不齐。这两日我仔细观察过宁王攻城使用的兵力,还有哨探在围城之前传来的情报。宁王虽有五万余众,但分兵几路去占领不同的地方。”
“围困丹阳的,绝对不足两万,而且宁王麾下,兵马杂乱,必定不齐心。”
“而我刚刚收到回报,朝廷的援军,十五日内必到!”
“我们只需要再坚守十五日即可!”
“因此我断定,我们此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