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王府中长生不死 第28章 南下吴县
随着第一批武院门生招募,武院的操练逐渐步入正轨。
作为咸平朝第一道圣旨落成的武院,整个朝堂乃至天下都盯着武院,看看能否借由这个契机,打破武将的怪圈。
李常笑分配过各科的堂长和教习,各家将门老一辈立即兴冲冲备课。
他们早年在战场上争军功,现在要在武院里面比教学,还有些老当益壮的,一有空就泡在武院的书库里,因为他们竟然在这里找到了不少前朝武将的兵器传承与兵法谋略。
遗憾的是,老将们戎马一生,浑身的武艺早就已经定型。
像呼延赞这样在同辈中的卓绝之人,参悟前朝武将们的招式,也不过是起到相互印证,触类旁通的作用。
他们虽有足够的财力和条件支撑习武,但这时再改变武功的招式和路数,显然为时已晚。
不过,他们来不及,但这群新来武院的学生们还赶得上。
仅仅是半月之内,几乎每一科的堂长都来李常笑这里,申请变更了课程的教授内容。
李常笑自然不会拒绝。
也正是凭着这些近乎失传的库存,他这个代理山长成功在老将中树立威信。
严格来说,他无偿分享知识,武院的武将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要受他这个人情。
……
时光荏苒。
一转眼,到了咸平三年。
纵观汴京城中,发生最大的事情,当属杨家六郎与唐国公之女,金花郡主二人喜结连理。
这对大宋朝廷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好处。
抛开别的不谈,如今大宋重将与凉州李氏联姻,那么在西北宋军与党项的大战中,凉州李氏自然无法再保持中立。
与此同时,宋廷通过这种办法,可以用一个相对温和的方式,继承大唐以来在西域各道留下的影响。
其中的好处自是不必多言。
然而,赵真想要的更多。
他不仅要在陆上恢复大唐以来建立的商道,将大宋的声势传播出去。
同时,赵真还要将水师与贸易盘活,通过大宋水师,将朝廷的影响扩散到海洋以外!
这是一个相当浩大而漫长的过程,也许赵真这一辈子都无法见到这条海路形成,但只要大宋还在,终会等到这一天。
咸平三年,七月。
赵真一封圣旨下达,召见镇海水师主将钱桓进京。
这钱桓乃是已故吴王钱留的长子,同时兼任钱家的家主,掌握着大宋东面的广大海域。
钱留离世至今已有十年,天子忽然召见钱家家主,这其中的深意值得揣摩。
狡兔死,走狗烹。
这个说法本就起于吴越之地,当地的百姓对这道理知道的最深,自然不免推测了起来。
钱桓的左右心腹亦是认为此行凶险,担心有诈。
最终还是钱桓之子,钱虎一力为朝廷辩解,这才稳定了钱家人的心。
钱桓拗不过长子,匆匆交代完军务,连夜进京。
……
与此同时。
有一辆马车从汴京出来,正好朝着吴越之地赶去,目的是苏州吴县。
同行的除了数位宫中禁军,还有十余武院的年轻弟子。
他们习武三年,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出来透风,顺便还能长长见识。
李常笑坐在车马中,他对面同样坐着一位斯文青年,其名吴基。
这青年是闽南人士,习得一手高明的医术手法,神乎其神。
当初端拱帝病危的时候,太医们束手无策,是吴基请命进宫,这才又给端拱帝延长了数月的寿命。
虽然端拱帝最终还是没能留下,吴基的医术早已深入人心。
他拒绝了宫中的招揽,最终却被李常笑以传授《扁鹊禁方》和《青囊药经》给留住,硬是背上了二十年的债务。
吴基需得在武院教授二十年的“军医科”,直到他还清了这人情债务,才能重获自由。
这一次的出行,是李常笑临时起意。
他天机昭示,算到一个改名之人会因病亡故,索性也让吴基出来透透气。
不管怎么说,这位可是要成为“保生大帝”的人物,总不好真的让他一直当工具人。
至于随行的学生,全部是武院大比中,表现最卓越的几人。
种平和他的室友柳三变赫然在列。
李常笑此举可以说是完全抓住了这些学生渴望自由的心理,这主要还是得益于自身经历。
他依然耿耿于怀一件事。
——那就是初三的时候,从来没有抢到一次倒垃圾出校门放风的机会。
武院开设至今,由于朝堂和老将的压力,一直是采取封闭式的做法。
李常笑每每回顾此事,终于发现“自由”二字同样也要兼顾。
正如读书读久了会变呆子一样,练武练久了也会变成憨子,需要劳逸结合,才能突破这个行为怪圈。
不过这话简单,可真正落实的时候,不免会受到阻力。
毕竟大宋武院如今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说句难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宝贝疙瘩,折损一个都要肉疼许久。
是以,李常笑也不敢做得太过,否则即便有赵真支持,那也堵不住悠悠众口。
他要循序渐进,最起码得先为武院学生争取到一个“军中实习”和“回家探亲”的机会。
……
出了河南府。
一行人的气氛明显有所缓和,就连几位宫中禁军,他们的脸色也不再紧绷。
只要这群学生不耽误行程,甚至允许他们沿途聊天搭话。
李常笑掀开帘子,名义上是通风,事实上是光明正大地偷听。
作为山长,他关心一下学生的心理活动,不过分吧?
吴基看到李常笑这模样,不由失笑:“山长,要是他们知道……”
“行了,不会知道的。”李常笑摆摆手。
吴基正要开口,他立即打断,仿佛预料到吴基的话一样,干脆道:“等治好了范家的家长,给你半个月的假,到时可以回乡里一趟。”
吴基闻言,立即闭上嘴,不过从他的表情来看,显然很是满意。
他之所以急着回家,倒不是想见亲人,而是想把自己近些年简化过的医方传授乡里。
这些平日看着微不足道的细节,落实到行动中,救活的是一条条性命,背后的是无数家庭。
作为咸平朝第一道圣旨落成的武院,整个朝堂乃至天下都盯着武院,看看能否借由这个契机,打破武将的怪圈。
李常笑分配过各科的堂长和教习,各家将门老一辈立即兴冲冲备课。
他们早年在战场上争军功,现在要在武院里面比教学,还有些老当益壮的,一有空就泡在武院的书库里,因为他们竟然在这里找到了不少前朝武将的兵器传承与兵法谋略。
遗憾的是,老将们戎马一生,浑身的武艺早就已经定型。
像呼延赞这样在同辈中的卓绝之人,参悟前朝武将们的招式,也不过是起到相互印证,触类旁通的作用。
他们虽有足够的财力和条件支撑习武,但这时再改变武功的招式和路数,显然为时已晚。
不过,他们来不及,但这群新来武院的学生们还赶得上。
仅仅是半月之内,几乎每一科的堂长都来李常笑这里,申请变更了课程的教授内容。
李常笑自然不会拒绝。
也正是凭着这些近乎失传的库存,他这个代理山长成功在老将中树立威信。
严格来说,他无偿分享知识,武院的武将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要受他这个人情。
……
时光荏苒。
一转眼,到了咸平三年。
纵观汴京城中,发生最大的事情,当属杨家六郎与唐国公之女,金花郡主二人喜结连理。
这对大宋朝廷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好处。
抛开别的不谈,如今大宋重将与凉州李氏联姻,那么在西北宋军与党项的大战中,凉州李氏自然无法再保持中立。
与此同时,宋廷通过这种办法,可以用一个相对温和的方式,继承大唐以来在西域各道留下的影响。
其中的好处自是不必多言。
然而,赵真想要的更多。
他不仅要在陆上恢复大唐以来建立的商道,将大宋的声势传播出去。
同时,赵真还要将水师与贸易盘活,通过大宋水师,将朝廷的影响扩散到海洋以外!
这是一个相当浩大而漫长的过程,也许赵真这一辈子都无法见到这条海路形成,但只要大宋还在,终会等到这一天。
咸平三年,七月。
赵真一封圣旨下达,召见镇海水师主将钱桓进京。
这钱桓乃是已故吴王钱留的长子,同时兼任钱家的家主,掌握着大宋东面的广大海域。
钱留离世至今已有十年,天子忽然召见钱家家主,这其中的深意值得揣摩。
狡兔死,走狗烹。
这个说法本就起于吴越之地,当地的百姓对这道理知道的最深,自然不免推测了起来。
钱桓的左右心腹亦是认为此行凶险,担心有诈。
最终还是钱桓之子,钱虎一力为朝廷辩解,这才稳定了钱家人的心。
钱桓拗不过长子,匆匆交代完军务,连夜进京。
……
与此同时。
有一辆马车从汴京出来,正好朝着吴越之地赶去,目的是苏州吴县。
同行的除了数位宫中禁军,还有十余武院的年轻弟子。
他们习武三年,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出来透风,顺便还能长长见识。
李常笑坐在车马中,他对面同样坐着一位斯文青年,其名吴基。
这青年是闽南人士,习得一手高明的医术手法,神乎其神。
当初端拱帝病危的时候,太医们束手无策,是吴基请命进宫,这才又给端拱帝延长了数月的寿命。
虽然端拱帝最终还是没能留下,吴基的医术早已深入人心。
他拒绝了宫中的招揽,最终却被李常笑以传授《扁鹊禁方》和《青囊药经》给留住,硬是背上了二十年的债务。
吴基需得在武院教授二十年的“军医科”,直到他还清了这人情债务,才能重获自由。
这一次的出行,是李常笑临时起意。
他天机昭示,算到一个改名之人会因病亡故,索性也让吴基出来透透气。
不管怎么说,这位可是要成为“保生大帝”的人物,总不好真的让他一直当工具人。
至于随行的学生,全部是武院大比中,表现最卓越的几人。
种平和他的室友柳三变赫然在列。
李常笑此举可以说是完全抓住了这些学生渴望自由的心理,这主要还是得益于自身经历。
他依然耿耿于怀一件事。
——那就是初三的时候,从来没有抢到一次倒垃圾出校门放风的机会。
武院开设至今,由于朝堂和老将的压力,一直是采取封闭式的做法。
李常笑每每回顾此事,终于发现“自由”二字同样也要兼顾。
正如读书读久了会变呆子一样,练武练久了也会变成憨子,需要劳逸结合,才能突破这个行为怪圈。
不过这话简单,可真正落实的时候,不免会受到阻力。
毕竟大宋武院如今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说句难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宝贝疙瘩,折损一个都要肉疼许久。
是以,李常笑也不敢做得太过,否则即便有赵真支持,那也堵不住悠悠众口。
他要循序渐进,最起码得先为武院学生争取到一个“军中实习”和“回家探亲”的机会。
……
出了河南府。
一行人的气氛明显有所缓和,就连几位宫中禁军,他们的脸色也不再紧绷。
只要这群学生不耽误行程,甚至允许他们沿途聊天搭话。
李常笑掀开帘子,名义上是通风,事实上是光明正大地偷听。
作为山长,他关心一下学生的心理活动,不过分吧?
吴基看到李常笑这模样,不由失笑:“山长,要是他们知道……”
“行了,不会知道的。”李常笑摆摆手。
吴基正要开口,他立即打断,仿佛预料到吴基的话一样,干脆道:“等治好了范家的家长,给你半个月的假,到时可以回乡里一趟。”
吴基闻言,立即闭上嘴,不过从他的表情来看,显然很是满意。
他之所以急着回家,倒不是想见亲人,而是想把自己近些年简化过的医方传授乡里。
这些平日看着微不足道的细节,落实到行动中,救活的是一条条性命,背后的是无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