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变 第971章 平定
热门推荐:
吞噬古帝
穿越合欢宗:你把手机带来了?!
我儿明明小学生,咋还成帝国将军
少年特工王
我有亿万反派大佬,镇压一切主角
仙幻天尊:青云御世
我老婆是绝色女总裁
这么帅还重生
病弱美人撒娇流泪,老婆心碎碎!
曾水所在的特使团走了十几天后,巴图孟克集结了三万大军东进,兵压喀喇沁的亦不剌领地,想要逼迫其服从自己的领导。
如果亦不剌屈服,那么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兀良哈三卫,而其中最西端的朵颜卫就是首当其冲的目标。
兀良哈三卫集结了两万骑兵在朵颜卫花当的率领下过去支援,亦不剌自己也能勉强集结一万兵力,两方势力算是旗鼓相当。
几次小规模的交锋不相上下,哪一边都占据不了上风!
在蓟辽总督谢迁的命令下,几十年来一直居于守势,从不主动进攻的大同、宣府两镇总兵突然各领两万大军向北出击,直奔巴图孟克在察哈尔的老巢。
明廷暗弱,武备松弛,几十年都是如此,尽管有人提醒过他,新任的蓟辽总督可能会有动作,巴图孟克根本没有把明军放在眼里,一意孤行要灭掉亦不剌,压服兀良哈三卫,结果这边僵持不下,后路将要被抄,他收到消息的时候明军已经出兵两天了。
三四百里的路程,骑兵先锋说不定都已经到了,他留守的只有不足五千人马,草原上面无险可守,打不过那就要完蛋,留守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孩子,想跑都跑不快。
巴图孟克虽然这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是七八岁就被自己老婆满都海背着上阵杀敌,十几岁亲自上阵,大仗小仗打了无数,也算是久经阵仗了。
他佯装撤兵,却将三万兵力分散开来,埋伏在路上,准备给必然追击的亦不剌和花当联军一个狠狠的教训,如果能打赢,哪怕老巢被偷,他一样还有翻盘的本钱,如果就这样灰头土脸的回去,原先的盟友可能都要盘算怎么吞并他的人马取而代之了。
可惜,巴图孟克对手不止是花当和亦不剌,有曾凡和薛燕这对神一样特殊存在的夫妻,怎么可能让他的小伎俩得逞。
兵力分散的巴图孟克被亦不剌和花当穷追猛打,中军主力被三万人一战击溃,损失了一大半人马,他的三个儿子也当场战死,只能仓皇而逃。
随后花当和亦不剌分兵应战巴图孟克分散赶过来的侧翼部队,同样大获全胜,他的便宜女婿蒙郭勒津领主火筛,也在乱军中被杀身亡。
砍下火筛脑袋的就是初次上阵的乌兰哥,也因此战名声鹊起,响彻东蒙大草原。
假撤退变成真逃跑的巴图孟克一路仓皇西撤,被宣府总兵桂勇埋伏,最后的三千人马全部被歼灭,他自己也被明军俘虏。
与此同时,大同总兵陈锐也已经攻陷了察哈尔汗庭,俘虏了留守后方的巴图孟克的哈屯满都海。
哈屯是汉语皇后的意思,满都海是前任大汗满都鲁的遗孀,满都鲁死后,三十二岁的满都海按照蒙古的习俗,选择嫁给了满都鲁的侄孙,时年七岁的巴图孟克,扶持他坐上了汗位。
满都海将自己的长女嫁给了掌握汗廷实权太师、永谢布的领主癿加思兰,次女嫁给了蒙郭勒津领主火筛,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抚养巴图孟克长大成人,带着他征讨周边不服汗庭的部落,后来还为他生育了七个儿子,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统一了西蒙古各部,这时候的满都海已经年近六十岁了。
明军占领汗庭之后并没有大肆杀戮,也没有要收兵的意思,敢反抗的镇压下去后,他们就地安营扎寨,做起了落地扎根的准备。
后续从大同过来的商队也证实了这一点,源源不断的商队带来海量的物资和民夫,大批的工匠和民夫在官员的组织下开始挖土建窑,开山凿石,明显是在做建城的准备。
这里地处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东段,北部丘陵山间盆地交错,有大小不等的平原可以放牧,南部为黄土丘陵地区,蒙元时期叫做集宁路,后世称作乌兰察布。
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少雪,春燥多风,夏季凉爽,秋凉多霜,相比苦寒的漠北地区,对游牧民族来说,这里算是难得的放牧场所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里曾经归属短暂设置过的云中郡管辖,随着秦末大乱,游牧民族重新占领了这一区域,这里先后生活过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多个游牧民族。
根据后世的数据对比,大部分北方的游牧民族其实与中原民族基因相似度很高,大多源自同一批祖先,只是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变成了不同的民族。
那些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不同的称谓,与中原王朝汉晋隋唐等朝代差不多,变换的只是不同势力,根源上都流淌着同一批远古祖先的基因血脉,尽管也有西部迁来的不同民族融入,那些都没有占据过主流。
一代代叱咤风云的枭雄人物,本质上都是族群生存压力驱动下的产物,假如族中民众都衣食无忧,谁还愿意跟着他们去四处征战,提着脑袋卖命,那些人想建功立业都找不到机会。
想要结束各民族互相征伐,杀戮不断的局面,根源上还是提高物质生产能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让大家不再有生存的压力。
曾凡忽然发现,这些不正是自己擅长的嘛,提高作物的产量,改良草原的牧场和畜牧品种,同时还要限制人口的生育速度,无序的繁衍,再多的资源也会有耗尽的一天。
建立相对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其实并不难,真正难的是让人克服自己的私心贪欲,只拿自己应得的部分,自从人类有了财产私有制度以来,所有的内部纷争不都是源自于此嘛。
直接去除人的私欲有点违背曾凡的理念,可是在这个世界,他们夫妻的意念场能力理论上可以覆盖所有人,通过奖善罚恶来引导人们遵纪守法,不贪不占似乎完全可以做到。
被俘虏的满都海,巴图孟克,还有他们的子女,部落头领贵族几百人被谢迁押送回京城,与他们一起到京城的,还有这一战出力不小的亦不剌和兀良哈三卫的首领们。
大明几十年没有打过如此大的胜仗,谢迁作为这一战的总指挥,当然受到了最隆重的欢迎,曾凡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城迎接,摆足了阵势,谢迁的声望一时无两,压过了首辅刘健、次辅李东阳二人。
迎接过后,精选出来回城接受检阅的边军将士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受到了京城民众的夹道欢迎,大明几十年没有这么扬眉吐气过了。
阵斩敌方重要人物的乌兰哥当然也在入城队伍里,跟在父亲和几位哥哥后面,第一次来到燕京的他,左看右看眼睛忙不过来。
以前他去过最繁华的城市就是大宁卫,那里和燕京一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别说和燕京相比,过来路过的几个城市,随便哪一个都不是偏远的大宁卫能比。
兀良哈三卫的首领在燕京城内都有御赐的府邸,进城后回各自府邸修整,等待参加晚上的宴会,亦不剌算是盟友的身份,暂时没有府邸,跟随鸿胪寺官员去会同馆修整。
以俘虏身份入京的巴图孟克、满都海和他们的子女,还有众多的汗庭头领贵族并没有被装入囚车游街,只是解除了他们的武器装备,限制了他们的自由,该有的饮食待遇方面跟大家一样,并没有亏待他们。
曾凡指示刘健在城内给他们划了几栋宅子安置,打算以后让他们就在京城里养老了,他们这些人的身份在蒙古草原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东蒙虽然平定,西蒙古名义上都是察哈尔汗庭属下,有了他们的配合,平定西蒙继而西征能节省不少的麻烦。
让他们这些人的身份继续发光发热,不能白吃闲饭,也算自食其力了。
如果亦不剌屈服,那么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兀良哈三卫,而其中最西端的朵颜卫就是首当其冲的目标。
兀良哈三卫集结了两万骑兵在朵颜卫花当的率领下过去支援,亦不剌自己也能勉强集结一万兵力,两方势力算是旗鼓相当。
几次小规模的交锋不相上下,哪一边都占据不了上风!
在蓟辽总督谢迁的命令下,几十年来一直居于守势,从不主动进攻的大同、宣府两镇总兵突然各领两万大军向北出击,直奔巴图孟克在察哈尔的老巢。
明廷暗弱,武备松弛,几十年都是如此,尽管有人提醒过他,新任的蓟辽总督可能会有动作,巴图孟克根本没有把明军放在眼里,一意孤行要灭掉亦不剌,压服兀良哈三卫,结果这边僵持不下,后路将要被抄,他收到消息的时候明军已经出兵两天了。
三四百里的路程,骑兵先锋说不定都已经到了,他留守的只有不足五千人马,草原上面无险可守,打不过那就要完蛋,留守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孩子,想跑都跑不快。
巴图孟克虽然这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是七八岁就被自己老婆满都海背着上阵杀敌,十几岁亲自上阵,大仗小仗打了无数,也算是久经阵仗了。
他佯装撤兵,却将三万兵力分散开来,埋伏在路上,准备给必然追击的亦不剌和花当联军一个狠狠的教训,如果能打赢,哪怕老巢被偷,他一样还有翻盘的本钱,如果就这样灰头土脸的回去,原先的盟友可能都要盘算怎么吞并他的人马取而代之了。
可惜,巴图孟克对手不止是花当和亦不剌,有曾凡和薛燕这对神一样特殊存在的夫妻,怎么可能让他的小伎俩得逞。
兵力分散的巴图孟克被亦不剌和花当穷追猛打,中军主力被三万人一战击溃,损失了一大半人马,他的三个儿子也当场战死,只能仓皇而逃。
随后花当和亦不剌分兵应战巴图孟克分散赶过来的侧翼部队,同样大获全胜,他的便宜女婿蒙郭勒津领主火筛,也在乱军中被杀身亡。
砍下火筛脑袋的就是初次上阵的乌兰哥,也因此战名声鹊起,响彻东蒙大草原。
假撤退变成真逃跑的巴图孟克一路仓皇西撤,被宣府总兵桂勇埋伏,最后的三千人马全部被歼灭,他自己也被明军俘虏。
与此同时,大同总兵陈锐也已经攻陷了察哈尔汗庭,俘虏了留守后方的巴图孟克的哈屯满都海。
哈屯是汉语皇后的意思,满都海是前任大汗满都鲁的遗孀,满都鲁死后,三十二岁的满都海按照蒙古的习俗,选择嫁给了满都鲁的侄孙,时年七岁的巴图孟克,扶持他坐上了汗位。
满都海将自己的长女嫁给了掌握汗廷实权太师、永谢布的领主癿加思兰,次女嫁给了蒙郭勒津领主火筛,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抚养巴图孟克长大成人,带着他征讨周边不服汗庭的部落,后来还为他生育了七个儿子,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统一了西蒙古各部,这时候的满都海已经年近六十岁了。
明军占领汗庭之后并没有大肆杀戮,也没有要收兵的意思,敢反抗的镇压下去后,他们就地安营扎寨,做起了落地扎根的准备。
后续从大同过来的商队也证实了这一点,源源不断的商队带来海量的物资和民夫,大批的工匠和民夫在官员的组织下开始挖土建窑,开山凿石,明显是在做建城的准备。
这里地处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东段,北部丘陵山间盆地交错,有大小不等的平原可以放牧,南部为黄土丘陵地区,蒙元时期叫做集宁路,后世称作乌兰察布。
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少雪,春燥多风,夏季凉爽,秋凉多霜,相比苦寒的漠北地区,对游牧民族来说,这里算是难得的放牧场所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里曾经归属短暂设置过的云中郡管辖,随着秦末大乱,游牧民族重新占领了这一区域,这里先后生活过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多个游牧民族。
根据后世的数据对比,大部分北方的游牧民族其实与中原民族基因相似度很高,大多源自同一批祖先,只是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变成了不同的民族。
那些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不同的称谓,与中原王朝汉晋隋唐等朝代差不多,变换的只是不同势力,根源上都流淌着同一批远古祖先的基因血脉,尽管也有西部迁来的不同民族融入,那些都没有占据过主流。
一代代叱咤风云的枭雄人物,本质上都是族群生存压力驱动下的产物,假如族中民众都衣食无忧,谁还愿意跟着他们去四处征战,提着脑袋卖命,那些人想建功立业都找不到机会。
想要结束各民族互相征伐,杀戮不断的局面,根源上还是提高物质生产能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让大家不再有生存的压力。
曾凡忽然发现,这些不正是自己擅长的嘛,提高作物的产量,改良草原的牧场和畜牧品种,同时还要限制人口的生育速度,无序的繁衍,再多的资源也会有耗尽的一天。
建立相对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其实并不难,真正难的是让人克服自己的私心贪欲,只拿自己应得的部分,自从人类有了财产私有制度以来,所有的内部纷争不都是源自于此嘛。
直接去除人的私欲有点违背曾凡的理念,可是在这个世界,他们夫妻的意念场能力理论上可以覆盖所有人,通过奖善罚恶来引导人们遵纪守法,不贪不占似乎完全可以做到。
被俘虏的满都海,巴图孟克,还有他们的子女,部落头领贵族几百人被谢迁押送回京城,与他们一起到京城的,还有这一战出力不小的亦不剌和兀良哈三卫的首领们。
大明几十年没有打过如此大的胜仗,谢迁作为这一战的总指挥,当然受到了最隆重的欢迎,曾凡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城迎接,摆足了阵势,谢迁的声望一时无两,压过了首辅刘健、次辅李东阳二人。
迎接过后,精选出来回城接受检阅的边军将士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受到了京城民众的夹道欢迎,大明几十年没有这么扬眉吐气过了。
阵斩敌方重要人物的乌兰哥当然也在入城队伍里,跟在父亲和几位哥哥后面,第一次来到燕京的他,左看右看眼睛忙不过来。
以前他去过最繁华的城市就是大宁卫,那里和燕京一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别说和燕京相比,过来路过的几个城市,随便哪一个都不是偏远的大宁卫能比。
兀良哈三卫的首领在燕京城内都有御赐的府邸,进城后回各自府邸修整,等待参加晚上的宴会,亦不剌算是盟友的身份,暂时没有府邸,跟随鸿胪寺官员去会同馆修整。
以俘虏身份入京的巴图孟克、满都海和他们的子女,还有众多的汗庭头领贵族并没有被装入囚车游街,只是解除了他们的武器装备,限制了他们的自由,该有的饮食待遇方面跟大家一样,并没有亏待他们。
曾凡指示刘健在城内给他们划了几栋宅子安置,打算以后让他们就在京城里养老了,他们这些人的身份在蒙古草原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东蒙虽然平定,西蒙古名义上都是察哈尔汗庭属下,有了他们的配合,平定西蒙继而西征能节省不少的麻烦。
让他们这些人的身份继续发光发热,不能白吃闲饭,也算自食其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