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汉中祖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抚民

汉中祖 第一百一十三章 抚民

    等众吏陆续散去,刘祈一个人坐于堂舍内。

    他将记室送来之文书,翻阅一二,并无心情批阅,而是径直来到县衙门口,望着城内拥挤之避难百姓,目中尽是深思。

    叛民退却的危机,于他看来,只是暂时过去。

    尤其以他近数日之直觉,虽无直接证据表明,乃是太平道组织其中。

    但经过这两日打探观察,以北海国、乐安国之民变,发酵迅速,其中以县城为主,目标十分明确,故有七成可能,乃是之施为。

    太平道决心掀起青州大乱,断然不会放弃进攻寿光,这个向北直取乐安国核心之重镇。

    说不定明天一早,叛民会再度归来!

    遂于此,留给他的时间非常紧迫,此亦为他正式到任寿光任上的第一个忧关性命安危之大考验。

    于内中首要之事,正是安抚百姓。

    以粮食接济,是为此,以兵士招募护卫,同样是为此……

    然则,即便早数日,他对形势有了最坏判断,并做了充分筹备,比如粮援,但身临城内,只觉现实问题,比想象中复杂。

    最所希望的是,藏着太平道影子的叛民,能迟些时间来进攻,以留给他足够时间去改善准备。

    且看县衙之中,自有了县令刘祈这个主心骨,并做任务安排,不至于众人手忙脚乱。加上数个时辰前,“大军”到来、叛民之退,那种毕生难忘之场景,早令县吏们焦灼不安之情绪,大有缓解。

    上到县丞富项,县尉胡旺,下到底层吏员,全都完成各自分工,统一行动。

    刘祈于各曹处事之所,并无太多打扰,而是绕着县衙大院,步伐稳态从容,由内到外转了一圈。

    这般简单作为,给了所有人极大信心鼓励。

    “县君,可是要去城内看看?

    下吏祝锋,于城内路熟,愿来带路!”

    护卫县衙安全之亭长祝锋,一看刘祈出了县衙大门,忙率领三名亭卒近前,拱手问道。

    祝锋年四旬,早年为亭卒,抓捕盗匪时,脸上不幸划上,故留下了一个大疤,初见去,有些狰狞之色。

    他那双眸子,瞥了眼县令身后几名随从,实担心城内混杂,于此护卫不够。

    方才县尉胡旺带人从县衙离开时,可有专门嘱咐,要他祝锋,要以性命保护好县令安全。

    因则,李展等跟随旧部,募兵经验丰富,于刘祈方才所言下,已是同孙观去选拔城内民壮,组成新的护卫之部。从兄刘直,则带着三十多骑,还有五十余名亭卒,同王楷一道,往大户中借粮。另有亲将王志,于刘祈手下,在昌虑处事时,本就是斥候出身,遂被派往打探叛民情报。

    各方面人手不足,竭尽所用,是以刘祈身边护卫之众,大大减少,只剩下四名扈从。

    祝锋忧虑,即主动自荐。

    刘祈步伐一顿,将祝锋等人打量一眼,心已猜到为何。

    从今日事中,主要是县衙中人,莫不明白,唯他这个新到任之县令,才是能拯救寿光之人,至于州郡,或已自顾不暇,何以顾忌地方小民!

    余外,刚刚业寿、孙观等人,为他安排,忙于处事,加上往来时短,常在县城之所安顿,于寿光绝大部分地域,断无本地人清楚。

    安抚百姓,以粮草接济,城池守护等一系列作为,只是治标,想要治本,还需要从民生实际出发。

    刘祈有心探索,外加他确有心往城内其他地方看看,个人安危亦当多得保障,故面色和善,颔首道:“便有劳足下了!”

    他选择一个方向,步行前往,双目不断打量四周。

    城内之卫生治理,以业寿主导下,各处分区域清扫,已然开始,更有烟熏消毒。

    但人一多,衣食住行皆于此,各种气味混杂,实令人作呕。

    刘祈一边遮掩口鼻,一边向祝锋问询一些情况。

    原来,在临县都昌民变初期,得知有叛民向寿光移动后,县衙内,于几位主官安排下,已做了应对之策。

    这不少收到消息,涌入之民,正是那时踏入。

    更多的县城周边乡地百姓,因不信县衙传言,加上不远离家,故做留守。

    其中就包括跟随在祝锋后面,那位叫壬霖的亭卒。

    从刘祈口中得知,城外乡地,已无人烟,且多为叛民烧毁后,便是七尺男儿,壬霖想到家中老母,忙道:

    “请县君恕罪!壬霖请求归于乡地,想要看看家里,以处置后事!”

    几个时辰前,城门大开那一刻,壬霖即有请假归家看望之念,但县衙命令不得离开岗位,加上心中带着几分侥幸,打算等两个时辰,再向亭长祝锋请假。

    可现在再也顾不得,即跪地嚎啕大哭。

    百善孝为先。

    刘祈自不会阻挠,将亭卒壬霖扶起,望向四周正维持秩序的亭卒、乡勇,及乡吏,他沉声道:“足下为保卫县城,家人若如此蒙难,本县岂能不允!

    足下且回家处事,若有所需,但为县衙告言,且其中亭职,会继续为你保留。

    此外,叛民此番虽退,然也说不定会卷土重来,足下归家,诚当注意安全。

    途中路远,即以我令,再于县衙取些干粮。

    但为守城护卫县地之功臣,本县及县衙,断不会忘也!”

    刘祈言辞恳切,还帮壬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起身之壬霖又要大礼拜谢,刘祈再度伸出双手,将之扶起:“男儿膝下有黄金,足下还是速去处理家事,若是要报效恩情,且待处理完后,继续归任,以卫县地!”

    “诺!”

    壬霖快步离开后,祝锋等人,看向刘祈之目光,再度转变。如此爱吏如子,甚至生出死效之心。

    刘祈没有去关注旁人神色变化,他继续向前,以绕完整个县城区域。

    早上时,县城之内,因惧城外流民,远超千户于此避难。但在城门打开,得知县衙召集民壮后,有超过三百户,将近千人,不听县吏劝告,选择离开。

    即便如此,依祝锋判断,城内避难之寿光各乡民众,仍有近五千之众,选择留下。

    原因很简单,天灾之下,家中粮食皆无,于县城停留,官寺偶尔还能施舍。一旦出了城,城门若是紧闭,那只能回到乡地,或是于荒郊野外,活活饿死。

    放在多日前,忧心城中混乱,寿光城正是严格控制入城人数,以防混乱,后以民变,才以“桉比”所录,允许县地百姓,入城避难。

    后面路程内,刘祈途中遇到拖家带口,于城内露宿之妇孺,他还会主动停步,攀谈一二,问询极度所需,并于脑中记下。

    得晓其中不少老小,因粮食紧缺,多供养守城士卒,是故已有两日未有进粥食后,以此地聚集之人,甚是密集,刘祈借机当众道:“请诸位放心,我刘祈向大家保证,最快今日夜幕,最迟明日清晨,自有粮草送来,以接济诸位。

    即于寿光,只要有我刘祈一口吃的,断然不会饿着大家!

    同时,寿光之地,正遭受外部之危,以叛民来犯,加上旱灾之蔓延,需大家一道努力,方能渡过难关。

    若有建言,或是难题,可为县衙提及,县中必会采纳!

    但以县衙处置下,更需诸位全力配合。”

    刘祈这话刚落下,一白发苍苍之老者,即道:“后生,汝乃何人?何以代表县衙?

    以而今粮食贵乏,又何以吃到粥食?

    昨日时,有县中官吏言之,能与我等送来粥食,以解决安危,即以今日,何曾见到,连清水也成了问题?”

    “是然!汝何以代表县衙?”

    ……

    吵闹声下,祝锋忙站出,高声道:“此乃吾等寿光县令,尔等即问县令为何能处事?

    于今日烧杀抢掠之叛民退却,此正是吾等县令所为!

    若无县令,吾等何以退敌?

    寿光城之外患,何以解除?

    县令既道此,必会成之!”

    人群中,有人认识祝锋,听其言行,再观刘祈气度不俗,加上之前县城呼唤,许多人相信下来。

    即是方才出言那老者,一双迷茫浑浊之老眼,也渐渐明亮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下,即于刘祈四周,人流涌现的越来越多,大体都是想一睹方才万民呼唤之“县君”模样。

    自然,更因刘祈之诺言,令人纷纷见之。

    “祝君,有劳你,将我方才所言,再度道一遍!”

    刘祈面不改色,发现祝锋声音洪亮,故道言之。

    祝锋记忆不差,迅速站出,红着脖子,大声将刘祈方才所说,再度高声说道了两遍。

    是以喉咙有些沙哑,这才停下。

    城内黔首百姓,如此听得明确,心中安宁许多,没了方才之鸡飞狗跳之混乱。

    等刘祈回到县衙。

    这一路间,其之所言,包括于亭卒壬霖所道,早以传来。

    诸多县吏,面向神色肃然之青年县令,深深折服。

    数日来,以城内外之混杂,县衙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未能安民。

    以县令刘祈来此不到一日,先后所为,民心渐定,亦让他们这些吏卒无后顾之忧。

    如众吏私下所议,这才是寿光之希望!

    至夜幕,王楷不辱使命,终于将一批刘祈之借粮,送到了城内。

    城中火光通明,于各处露天之所在,为县吏监督,借助下午疏通水渠流入之水,迅速煮粥,以施百姓。

    于此,同样完成了刘祈于百姓之诺。

    为您提供大神拾新的汉中祖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一百一十三章抚民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