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祖 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议
“诸君,情况属实不对,朝廷大军到来匆急,时正为困顿之际。
黄巾军近数日来,则于我县内修整,养精蓄锐,精神尚可。
然于军阵模样,我汉军可是要来即破之!
此不利也!”
县尉胡旺立于刘祈左侧,揪着一把山羊胡子,眉头紧皱,迟未有松手。
县丞富项,主簿业寿,部将孙观等人,多立于角楼上,注视数里外,随时可能爆发之战事。
众人模样,亦同胡旺般,多显凝重。
按军略而言,本方人马困顿,当修整以集后部,寻时机而战,即便面对起事之黄巾军,虽非数年前可言,但同样不可大意之。
可汉军于前方丘地之动向,于人望去一览无遗,这是刚到来,便要同数万黄巾军决战之情形。
从上往下看去,黄巾军内部大将,显然也为汉军之行动吃了一惊,短暂慌乱后,竟也排成了歪歪扭扭之军阵,以地势而迎敌。
刘祈一直没有出言,他不觉想起了鲍鸿生平。
汉之中平五年,天子刘宏正设西园八校尉,鲍鸿为其一。同年因黄巾军起事,鲍鸿受命出兵伐之,虽胜,后因贪污军饷过千万,下狱而死。
人常言,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鲍鸿今次出兵来伐,刘祈初闻其名时,即有过忧虑。此番青州黄巾军,以北海国为大本营,愈演愈烈是,于今日,声势早已超过当年鲍鸿面对葛陂县的黄巾军。
若是鲍鸿这次再行贪污,对士卒安抚不周,内多人心不满,以今次疲惫作战,面对数倍黄巾军,能否胜之,尚在两说。
像许多人于朝廷大军充满期待一般,但期待越大,失望越多。
能肯定的是,一旦败退,黄巾军士气必然大涨,其甚至可能放弃寿光城,直取乐安郡核心,青州之乱,必将难于一时平息。
刘祈也只能祈祷鲍鸿能胜之,才能安稳地方。至于军中诸事,也有御史弹劾,鲍鸿功过,终逃不过悠悠之口。
城上兵士,含部分来此眺望局面之县吏,观刘祈不动若山,也都安心下来。
城内百姓,则于值守县吏安抚下,尚是稳定。很多人知道朝廷大军正在外面,以解城中之困,已在幻想黄巾军退散后,重建家园。
“诸君快看,我汉军动了!
骑兵先行,直取黄巾军前方,步卒后行,万人奔腾,当真气魄难言,吾似敢大地都在颤动!”
一名县吏激动高呼,众人随之望去,果然看到远方汉军,以地势排开,只修整不到半个时辰,即向黄巾军俯冲。
统领黄巾军之首领,竟不退反进,驱赶着万部迎上。
此间县吏一言,城池上下,也感到了大地晃动之态。
而于角楼处看去,远方数里外的密密麻麻之人影,各自相奔,很快冲杀在一起。
也幸亏寿光城外,方圆十余里之地,只有些许小丘山,多为平坦之地。
内以田亩相连,可惜天灾之下,不需兵士脚踏,其中粮食早早枯死。
数万人之作战,绝非一时能分出胜负。
但看向战场上的汉吏们,双手莫不捏着一把汉。
刘祈则在观望一会后,便回到了官舍。
寿光城不过兵围三日多,但这次入城避难之众,为他特意放入,含临县乡民,以数万众,拥挤间粮草每日消耗,即便一日一顿稀粥,用为续命,但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主簿业寿近数日来,年纪轻轻,就急得生了不少白发。部将孙观、李展、刘直,甚至刚加入城内的太史慈,为维护城内纪律,城上安危,每日分白昼轮休,也忙得不可开交。
人莫不等着朝廷大军解围,可刘祈还是不得不做最坏打算,朝廷此番以鲍鸿为主将,领兵三万来讨伐,黄巾军已成气候,如他方才于城池上所想,若因鲍鸿轻敌诸因,汉军败了呢?
“寿光城死守,难解其危,汉军若失利,必须协助朝廷军扭转局势!”
刘祈之前已经做了最坏打算,那便是朝廷军迟迟不到,以寿光一城,集合各处所集粮草,以守半月为限。
但如果朝廷平叛大军事败,朝中以此番费劲心血,再无力筹集粮草战之,青州或陷入数年动乱,重现汉末混乱,以地方黄巾军割据,直等到强力之人,才以平之。
他刘祈不可能这么一直等待下去,让县地处于困乏之间,常受黄巾军袭扰,甚至以覆县之危。
城内百姓躲避,又能躲到何时?一月之后呢?
当然,他本为地方主官,又为宗室之后,更不可能投降黄巾军。
细细想来,自来寿光近一月,思虑局面,他不得不被动防御。
手中这一千多人,也只有前番一胜,面对万众黄巾军,难做抵抗。
既以力量薄弱,朝廷军倘若败了,朝中一时难以接济,他只能再广召人马,扛起安稳地方之大旗,想来大汉天子,乃至于朝臣,也非常乐意看到。
“且去将功曹掾,还有贼曹掾,及许都伯召来!”
刘祈于桉几起身,从墙上悬挂之地图上移开,向送来文书的记吏道。
事关军事方面,他没有过多让县丞富项等人参与。如孙观、王楷、王志、李展等人,莫不是他心腹。
“诺!”
记吏下去,刘祈来回踱步,实也有些忧心老家盖县。
离开时,马氏等杜乡大族,已经放眼开始招募乡卒,于他建言下,设立几处军寨,护卫乡地,防止盗匪,且只等他派一人总揽。这也是杜乡大户,对他刘祈示好。刘祈确也需要一代言人,来招揽安排好乡党。
原本打算让李展同他往寿光处事一段时间,再由之归去,这次却因黄巾军动乱拖延。
不过,北海国之乱,影响最大的乃是琅琊郡,而根据刘祈于昌虑任上,从江沛口中打探之消息,徐州未防备盗匪和太平道复起,随着大量人口南下,州郡募兵及训练,大有增加,绝非因这两年由天灾人祸而变得荒凉之青州能比。
遂而,琅琊郡只要应对得到,大概率能抵挡得住,以使太平道势力不会扩散。
这种忧虑,随着孙观、王楷等人,陆陆续续被召来,很快消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对他刘祈而言,解决面前再度出现之困境,才是关键。
城外,汉军同黄巾军之战事,从日出开始,一直到达黄昏。
伴随着城上一阵欢呼,已经同孙观等人,研讨大半天的刘祈才得汇报。
汉军有后续援军到来,士气大增,敢在天暗前,全力冲杀,战场上已厮杀整日之黄巾军,莫不溃退!
“汉军胜了!”
这则消息传入官舍后,孙观、王楷等人,脸上也都浮现起了笑容。
但在喜悦之后,王楷率先冷静下来,他抬首道:“但为维护乡邑安宁,县君之提议,即便以汉军大胜,楷以为,仍需继续。
黄巾军即便大部被消灭,但依照青州这两年,尤其以益国、寿光之地局面来看,必有逃窜以占山为王之匪患。
如今日县君以我等所议,向朝中,还有州郡去信说明,以寿光为中心,于巨淀湖一带,筹建一部三千人马,以平匪寇,以安本地,势在必行。
此部可以县君为领,其中军资花费,朝中及州郡府寺,必做推辞,而我等寿光产业,向朝廷上书后,可从内中获取补助……”
乐安郡是王楷家乡,虽说直系亲属大部以往琅琊避难,但于故土,王楷还是思念不已。
这次随刘祈留下处事,他于家乡发展,多了些看法,亦有匡扶之心。
数个时辰前,县令刘祈提出扩大部曲,便是为保卫地方后,王楷是第一个出言认可。
他于老家熟悉,在刘祈打算将营地,设置到前番募兵训练之巨淀湖之所罢,王楷提出不少建言看法。
而他此中想法,同刘祈观念重合。
即于舍内,孙观也好,王志之属,本就知刘祈心意,有此打算,故颔首不已。
一个时辰后,夜色昏沉。
刘祈重新来到了城池上,黄巾军确实退了,往南方退走有十多里,汉军则已渐渐到达城下不远。
这次汉军胜利,不算大胜,但挫败了黄巾军气势。
寿光危机暂时结束,但刘祈等人也明白,平叛大军真正的考验,还在北海国,同黄巾军主力之斗。
“诸君,且随我一道,出城面见我汉军大将!”
刘祈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故让守西侧城门的族兄刘直,打开城门,准备率众前去拜望。
城内本无多少粮食,还要救济灾民,更别说酒水之物。
他在率县众,含太史慈等人,一道去往汉军营帐拜访时,亦让李展护卫一辆牛车同行。
即无犒军之力,故只能从鲍鸿本身出发。
车中有几口大箱子,实以稻草盖之,内中却是刘祈来寿光途中,让孙观、业寿等先行者,押运之财物,本作为县地招募乡卒、民生等用处。
但知晓鲍鸿习性,刘祈时下最不愿之处,便是同平叛大军将领生隙。
若是鲍鸿大胜,其多半会于青州守卫一段时间,个中功绩,也是由之上表,说不得后续赈灾之物,天子也会以之督管。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鲍鸿贪财,以之刁难,绝非善事。
面对这样一个“小人”,他秉持多一事不如小一事,亦为寿光地方考虑。愿以之一些财物相赠,为寿光减少不必要之麻烦,买个平安。
刘祈心有大志,又岂会在这等事翻跟头。
黄巾军近数日来,则于我县内修整,养精蓄锐,精神尚可。
然于军阵模样,我汉军可是要来即破之!
此不利也!”
县尉胡旺立于刘祈左侧,揪着一把山羊胡子,眉头紧皱,迟未有松手。
县丞富项,主簿业寿,部将孙观等人,多立于角楼上,注视数里外,随时可能爆发之战事。
众人模样,亦同胡旺般,多显凝重。
按军略而言,本方人马困顿,当修整以集后部,寻时机而战,即便面对起事之黄巾军,虽非数年前可言,但同样不可大意之。
可汉军于前方丘地之动向,于人望去一览无遗,这是刚到来,便要同数万黄巾军决战之情形。
从上往下看去,黄巾军内部大将,显然也为汉军之行动吃了一惊,短暂慌乱后,竟也排成了歪歪扭扭之军阵,以地势而迎敌。
刘祈一直没有出言,他不觉想起了鲍鸿生平。
汉之中平五年,天子刘宏正设西园八校尉,鲍鸿为其一。同年因黄巾军起事,鲍鸿受命出兵伐之,虽胜,后因贪污军饷过千万,下狱而死。
人常言,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鲍鸿今次出兵来伐,刘祈初闻其名时,即有过忧虑。此番青州黄巾军,以北海国为大本营,愈演愈烈是,于今日,声势早已超过当年鲍鸿面对葛陂县的黄巾军。
若是鲍鸿这次再行贪污,对士卒安抚不周,内多人心不满,以今次疲惫作战,面对数倍黄巾军,能否胜之,尚在两说。
像许多人于朝廷大军充满期待一般,但期待越大,失望越多。
能肯定的是,一旦败退,黄巾军士气必然大涨,其甚至可能放弃寿光城,直取乐安郡核心,青州之乱,必将难于一时平息。
刘祈也只能祈祷鲍鸿能胜之,才能安稳地方。至于军中诸事,也有御史弹劾,鲍鸿功过,终逃不过悠悠之口。
城上兵士,含部分来此眺望局面之县吏,观刘祈不动若山,也都安心下来。
城内百姓,则于值守县吏安抚下,尚是稳定。很多人知道朝廷大军正在外面,以解城中之困,已在幻想黄巾军退散后,重建家园。
“诸君快看,我汉军动了!
骑兵先行,直取黄巾军前方,步卒后行,万人奔腾,当真气魄难言,吾似敢大地都在颤动!”
一名县吏激动高呼,众人随之望去,果然看到远方汉军,以地势排开,只修整不到半个时辰,即向黄巾军俯冲。
统领黄巾军之首领,竟不退反进,驱赶着万部迎上。
此间县吏一言,城池上下,也感到了大地晃动之态。
而于角楼处看去,远方数里外的密密麻麻之人影,各自相奔,很快冲杀在一起。
也幸亏寿光城外,方圆十余里之地,只有些许小丘山,多为平坦之地。
内以田亩相连,可惜天灾之下,不需兵士脚踏,其中粮食早早枯死。
数万人之作战,绝非一时能分出胜负。
但看向战场上的汉吏们,双手莫不捏着一把汉。
刘祈则在观望一会后,便回到了官舍。
寿光城不过兵围三日多,但这次入城避难之众,为他特意放入,含临县乡民,以数万众,拥挤间粮草每日消耗,即便一日一顿稀粥,用为续命,但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主簿业寿近数日来,年纪轻轻,就急得生了不少白发。部将孙观、李展、刘直,甚至刚加入城内的太史慈,为维护城内纪律,城上安危,每日分白昼轮休,也忙得不可开交。
人莫不等着朝廷大军解围,可刘祈还是不得不做最坏打算,朝廷此番以鲍鸿为主将,领兵三万来讨伐,黄巾军已成气候,如他方才于城池上所想,若因鲍鸿轻敌诸因,汉军败了呢?
“寿光城死守,难解其危,汉军若失利,必须协助朝廷军扭转局势!”
刘祈之前已经做了最坏打算,那便是朝廷军迟迟不到,以寿光一城,集合各处所集粮草,以守半月为限。
但如果朝廷平叛大军事败,朝中以此番费劲心血,再无力筹集粮草战之,青州或陷入数年动乱,重现汉末混乱,以地方黄巾军割据,直等到强力之人,才以平之。
他刘祈不可能这么一直等待下去,让县地处于困乏之间,常受黄巾军袭扰,甚至以覆县之危。
城内百姓躲避,又能躲到何时?一月之后呢?
当然,他本为地方主官,又为宗室之后,更不可能投降黄巾军。
细细想来,自来寿光近一月,思虑局面,他不得不被动防御。
手中这一千多人,也只有前番一胜,面对万众黄巾军,难做抵抗。
既以力量薄弱,朝廷军倘若败了,朝中一时难以接济,他只能再广召人马,扛起安稳地方之大旗,想来大汉天子,乃至于朝臣,也非常乐意看到。
“且去将功曹掾,还有贼曹掾,及许都伯召来!”
刘祈于桉几起身,从墙上悬挂之地图上移开,向送来文书的记吏道。
事关军事方面,他没有过多让县丞富项等人参与。如孙观、王楷、王志、李展等人,莫不是他心腹。
“诺!”
记吏下去,刘祈来回踱步,实也有些忧心老家盖县。
离开时,马氏等杜乡大族,已经放眼开始招募乡卒,于他建言下,设立几处军寨,护卫乡地,防止盗匪,且只等他派一人总揽。这也是杜乡大户,对他刘祈示好。刘祈确也需要一代言人,来招揽安排好乡党。
原本打算让李展同他往寿光处事一段时间,再由之归去,这次却因黄巾军动乱拖延。
不过,北海国之乱,影响最大的乃是琅琊郡,而根据刘祈于昌虑任上,从江沛口中打探之消息,徐州未防备盗匪和太平道复起,随着大量人口南下,州郡募兵及训练,大有增加,绝非因这两年由天灾人祸而变得荒凉之青州能比。
遂而,琅琊郡只要应对得到,大概率能抵挡得住,以使太平道势力不会扩散。
这种忧虑,随着孙观、王楷等人,陆陆续续被召来,很快消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对他刘祈而言,解决面前再度出现之困境,才是关键。
城外,汉军同黄巾军之战事,从日出开始,一直到达黄昏。
伴随着城上一阵欢呼,已经同孙观等人,研讨大半天的刘祈才得汇报。
汉军有后续援军到来,士气大增,敢在天暗前,全力冲杀,战场上已厮杀整日之黄巾军,莫不溃退!
“汉军胜了!”
这则消息传入官舍后,孙观、王楷等人,脸上也都浮现起了笑容。
但在喜悦之后,王楷率先冷静下来,他抬首道:“但为维护乡邑安宁,县君之提议,即便以汉军大胜,楷以为,仍需继续。
黄巾军即便大部被消灭,但依照青州这两年,尤其以益国、寿光之地局面来看,必有逃窜以占山为王之匪患。
如今日县君以我等所议,向朝中,还有州郡去信说明,以寿光为中心,于巨淀湖一带,筹建一部三千人马,以平匪寇,以安本地,势在必行。
此部可以县君为领,其中军资花费,朝中及州郡府寺,必做推辞,而我等寿光产业,向朝廷上书后,可从内中获取补助……”
乐安郡是王楷家乡,虽说直系亲属大部以往琅琊避难,但于故土,王楷还是思念不已。
这次随刘祈留下处事,他于家乡发展,多了些看法,亦有匡扶之心。
数个时辰前,县令刘祈提出扩大部曲,便是为保卫地方后,王楷是第一个出言认可。
他于老家熟悉,在刘祈打算将营地,设置到前番募兵训练之巨淀湖之所罢,王楷提出不少建言看法。
而他此中想法,同刘祈观念重合。
即于舍内,孙观也好,王志之属,本就知刘祈心意,有此打算,故颔首不已。
一个时辰后,夜色昏沉。
刘祈重新来到了城池上,黄巾军确实退了,往南方退走有十多里,汉军则已渐渐到达城下不远。
这次汉军胜利,不算大胜,但挫败了黄巾军气势。
寿光危机暂时结束,但刘祈等人也明白,平叛大军真正的考验,还在北海国,同黄巾军主力之斗。
“诸君,且随我一道,出城面见我汉军大将!”
刘祈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故让守西侧城门的族兄刘直,打开城门,准备率众前去拜望。
城内本无多少粮食,还要救济灾民,更别说酒水之物。
他在率县众,含太史慈等人,一道去往汉军营帐拜访时,亦让李展护卫一辆牛车同行。
即无犒军之力,故只能从鲍鸿本身出发。
车中有几口大箱子,实以稻草盖之,内中却是刘祈来寿光途中,让孙观、业寿等先行者,押运之财物,本作为县地招募乡卒、民生等用处。
但知晓鲍鸿习性,刘祈时下最不愿之处,便是同平叛大军将领生隙。
若是鲍鸿大胜,其多半会于青州守卫一段时间,个中功绩,也是由之上表,说不得后续赈灾之物,天子也会以之督管。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鲍鸿贪财,以之刁难,绝非善事。
面对这样一个“小人”,他秉持多一事不如小一事,亦为寿光地方考虑。愿以之一些财物相赠,为寿光减少不必要之麻烦,买个平安。
刘祈心有大志,又岂会在这等事翻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