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349章 通州陷落
热门推荐:
快穿:叮!收下您的奇葩婆婆人设
重生后才懂,有钱人的世界真好玩
官途巅峰,从基层乡镇崛起!
镇天神医
网游之箭神无双
宣布离婚,疯批凌少长跪不起
换亲后,我转身改嫁摄政王
开局废了,我开启最强进化叶凌
冬日炽野
第349章 通州陷落
只是连续大战后的卢象升所部将士极度疲劳,卢象升单人独骑入京师想要拜见崇祯皇帝,陈述请求休整一日后,去解救通州。
但是被大明兵部所拒绝,要求卢象升带兵即刻展开反攻。
卢象升则是坚持称眼下的兵力太过于薄弱,必须等到援兵到来之后才能发动反攻,但是被朝廷给拒绝,要求他立刻出战,击败城西的清军之后,再去通州解救吴阿衡所部。
卢象升无奈之下只得率领所部人马,与城西的清军杜度率领的大军展开了阵地战,不到一万九千的明军与两万人齐装满员的满蒙军交战,却没有一丝怯场,打的是有来有往。
杜度见对面之敌比较难打,索性发挥满蒙骑兵的机动能力,扩大骚扰范围,拖着卢象升所部来回奔波,导致明军将士们特别疲惫。
但是即使再疲惫,卢象升怕重蹈袁崇焕的覆辙,从未提出想要入城休整的要求,只是带着将士们硬着头皮死扛着。
连日来一直在城头观战的杨嗣昌,觉得不能这么耽误着,因为通州那边打了好几天了,就怕很快就撑不住了。思来想去,杨嗣昌想到了一个缓兵之计,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崇祯皇帝朱由检,朱由检听完后表示赞同,让杨嗣昌去操作。
杨嗣昌推荐了人才陈新甲来具体运作这件事,作为志同道合之人,陈新甲非常赞同杨嗣昌的想法,便派人与多尔衮、岳讬进行会谈。
但是狡诈的多尔衮一边让岳讬与明方代表商谈议和条件,一方面命令尼堪加大对通州城的进攻。
坚守了五天之久的通州守军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最后时刻。
明明与京师近在咫尺,为何附近不见有大军来援?
无论是山海关、永平府、甚至是保定那边都有大量的驻军,朝廷如果想要援助,恐怕早就派兵来了,眼下估计是把他们当成弃子了。
尤其是朝廷在关键时刻,派过来的不是援军,而是一个名叫郑希诏的太监监军,郑太监到任后,对于通州的繁华非常眼馋。他没有一策用来御敌,只是对金银珠宝特别感兴趣。
加上他来到通州到任后,为了最大程度上进行敛财,利用掌管全城后勤事务的优势,开始克扣将士们的口粮,使得明军将士们的士气更加低落。
这样的悲观情绪在通州的守军之间蔓延。
其实他们倒是冤枉大明朝廷了,大明朝廷的想法是通州城墙坚实厚重,城中兵力尚多,加上城里粮草储备丰富,按道理来说完全有守下去的可能。
大明兵部被上半年的顺利,影响了自己的判断,觉得通州一定能够守住至少几个月时间,到时候等到全国各地的援军云集,就可以对清军展开反攻。
想法很好,只是他们低估了人心和人性。
失去了希望的通州守军开始整队整队的投降,吴阿衡大惊,只好派人封锁城池,白天黑夜巡逻,严禁士兵逃亡。
只是清军通州前线统帅尼堪得到多尔衮的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将附近抓来的老弱病残,推到了队伍的最前方,汉蒙军队再跟在老弱病残的后面,不断地发射弓箭进行掩护。
明军不忍对老弱病残下手,可是不下手又会被后面跟着的清军所趁,在监军使郑希诏的命令下,总兵官鲁宗文便率领上千精锐出城,准备把大明老百姓给抢回城内。
这可正中尼堪的下怀,尼堪先是命令部队主动后撤,然后派出伊尔德率领骑兵插到鲁宗文等人的退路上,再指挥大军猛攻鲁宗文,鲁宗文虽然带队全力奋战,但是终因气力不继,当场战死沙场。
吴阿衡和郑希诏在城墙上看的是非常清楚,心里也是非常着急,但是他不能再打开城墙,因为他知道人心不在,打开城墙后,很可能会有大量士兵会选择溃逃。
突然东面传来一阵阵的呐喊声,很快就有“城破啦,快逃哇。”大喊声到处传播,吴阿衡看着眼前混乱不堪的城内百姓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身旁的士兵们脸上都是满脸惊恐之色,吴阿衡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监军使郑希诏则是脸色紧张,没有和吴阿衡告别,而是急匆匆地离去。
果然很快就有清军士兵杀到跟前,吴阿衡抱着必死的决心,率领身边的随从拼死反击,只是远远不是清军的对手,吴阿衡身边的护卫们渐渐全部阵亡。
吴阿衡也是气力不支,被亲自领兵杀到的豪格所俘获,随即报告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大喜,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巢丕昌投降带来的巨大利好,如果能够再争取到一个总督投降,那么对于清国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政治助力。
多尔衮因此决定亲自来劝降吴阿衡,只是刚来到关押吴阿衡的地方,就听见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
吴阿衡已经被大阿哥杀掉了。
这令多尔衮非常震怒,质问豪格为何擅自做主,杀掉一个总督级别的大员。
豪格淡定地回答道:
“这个吴阿衡从被俘到现在,不吃不喝,我不杀他,他也活不久了。更何况,他嘴巴里还一直辱骂着,把玛法(祖父)都给骂的非常难听,竟然还敢辱骂皇阿玛。如此腐儒,留下来也没有意思。有什么问题, 我愿意自己一个人来承担。”
多尔滚没有再说话,他对于这个比自己还大三岁的大侄子,心里非常不爽,只是倒也无可奈何。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与通州共存亡,原本深得崇祯皇帝信赖的太监郑希诏,选择了趁乱逃走,回到京师以后,报告了通州失陷的消息。
通州的失陷,令清军获得了大量的物资补给,也令大明朝廷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惊慌失措之下的崇祯皇帝,令兵部把勤王命令发到更多更远的地方,调集全国兵力,务必把这股破坏力极大的清军给赶回去。
于是乎,一直久未征伐的凤寿右营参将张可道,在正阳关,接到了来自于大明兵部的勤王令,要求张可道立刻带领全部兵马,前往京师勤王。
(本章完)
只是连续大战后的卢象升所部将士极度疲劳,卢象升单人独骑入京师想要拜见崇祯皇帝,陈述请求休整一日后,去解救通州。
但是被大明兵部所拒绝,要求卢象升带兵即刻展开反攻。
卢象升则是坚持称眼下的兵力太过于薄弱,必须等到援兵到来之后才能发动反攻,但是被朝廷给拒绝,要求他立刻出战,击败城西的清军之后,再去通州解救吴阿衡所部。
卢象升无奈之下只得率领所部人马,与城西的清军杜度率领的大军展开了阵地战,不到一万九千的明军与两万人齐装满员的满蒙军交战,却没有一丝怯场,打的是有来有往。
杜度见对面之敌比较难打,索性发挥满蒙骑兵的机动能力,扩大骚扰范围,拖着卢象升所部来回奔波,导致明军将士们特别疲惫。
但是即使再疲惫,卢象升怕重蹈袁崇焕的覆辙,从未提出想要入城休整的要求,只是带着将士们硬着头皮死扛着。
连日来一直在城头观战的杨嗣昌,觉得不能这么耽误着,因为通州那边打了好几天了,就怕很快就撑不住了。思来想去,杨嗣昌想到了一个缓兵之计,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崇祯皇帝朱由检,朱由检听完后表示赞同,让杨嗣昌去操作。
杨嗣昌推荐了人才陈新甲来具体运作这件事,作为志同道合之人,陈新甲非常赞同杨嗣昌的想法,便派人与多尔衮、岳讬进行会谈。
但是狡诈的多尔衮一边让岳讬与明方代表商谈议和条件,一方面命令尼堪加大对通州城的进攻。
坚守了五天之久的通州守军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最后时刻。
明明与京师近在咫尺,为何附近不见有大军来援?
无论是山海关、永平府、甚至是保定那边都有大量的驻军,朝廷如果想要援助,恐怕早就派兵来了,眼下估计是把他们当成弃子了。
尤其是朝廷在关键时刻,派过来的不是援军,而是一个名叫郑希诏的太监监军,郑太监到任后,对于通州的繁华非常眼馋。他没有一策用来御敌,只是对金银珠宝特别感兴趣。
加上他来到通州到任后,为了最大程度上进行敛财,利用掌管全城后勤事务的优势,开始克扣将士们的口粮,使得明军将士们的士气更加低落。
这样的悲观情绪在通州的守军之间蔓延。
其实他们倒是冤枉大明朝廷了,大明朝廷的想法是通州城墙坚实厚重,城中兵力尚多,加上城里粮草储备丰富,按道理来说完全有守下去的可能。
大明兵部被上半年的顺利,影响了自己的判断,觉得通州一定能够守住至少几个月时间,到时候等到全国各地的援军云集,就可以对清军展开反攻。
想法很好,只是他们低估了人心和人性。
失去了希望的通州守军开始整队整队的投降,吴阿衡大惊,只好派人封锁城池,白天黑夜巡逻,严禁士兵逃亡。
只是清军通州前线统帅尼堪得到多尔衮的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将附近抓来的老弱病残,推到了队伍的最前方,汉蒙军队再跟在老弱病残的后面,不断地发射弓箭进行掩护。
明军不忍对老弱病残下手,可是不下手又会被后面跟着的清军所趁,在监军使郑希诏的命令下,总兵官鲁宗文便率领上千精锐出城,准备把大明老百姓给抢回城内。
这可正中尼堪的下怀,尼堪先是命令部队主动后撤,然后派出伊尔德率领骑兵插到鲁宗文等人的退路上,再指挥大军猛攻鲁宗文,鲁宗文虽然带队全力奋战,但是终因气力不继,当场战死沙场。
吴阿衡和郑希诏在城墙上看的是非常清楚,心里也是非常着急,但是他不能再打开城墙,因为他知道人心不在,打开城墙后,很可能会有大量士兵会选择溃逃。
突然东面传来一阵阵的呐喊声,很快就有“城破啦,快逃哇。”大喊声到处传播,吴阿衡看着眼前混乱不堪的城内百姓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身旁的士兵们脸上都是满脸惊恐之色,吴阿衡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监军使郑希诏则是脸色紧张,没有和吴阿衡告别,而是急匆匆地离去。
果然很快就有清军士兵杀到跟前,吴阿衡抱着必死的决心,率领身边的随从拼死反击,只是远远不是清军的对手,吴阿衡身边的护卫们渐渐全部阵亡。
吴阿衡也是气力不支,被亲自领兵杀到的豪格所俘获,随即报告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大喜,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巢丕昌投降带来的巨大利好,如果能够再争取到一个总督投降,那么对于清国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政治助力。
多尔衮因此决定亲自来劝降吴阿衡,只是刚来到关押吴阿衡的地方,就听见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
吴阿衡已经被大阿哥杀掉了。
这令多尔衮非常震怒,质问豪格为何擅自做主,杀掉一个总督级别的大员。
豪格淡定地回答道:
“这个吴阿衡从被俘到现在,不吃不喝,我不杀他,他也活不久了。更何况,他嘴巴里还一直辱骂着,把玛法(祖父)都给骂的非常难听,竟然还敢辱骂皇阿玛。如此腐儒,留下来也没有意思。有什么问题, 我愿意自己一个人来承担。”
多尔滚没有再说话,他对于这个比自己还大三岁的大侄子,心里非常不爽,只是倒也无可奈何。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与通州共存亡,原本深得崇祯皇帝信赖的太监郑希诏,选择了趁乱逃走,回到京师以后,报告了通州失陷的消息。
通州的失陷,令清军获得了大量的物资补给,也令大明朝廷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惊慌失措之下的崇祯皇帝,令兵部把勤王命令发到更多更远的地方,调集全国兵力,务必把这股破坏力极大的清军给赶回去。
于是乎,一直久未征伐的凤寿右营参将张可道,在正阳关,接到了来自于大明兵部的勤王令,要求张可道立刻带领全部兵马,前往京师勤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