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第272章 养济院
“殿下,臣倒是有一计,可以安置这些百姓!”
这时候,空气里面,传出来了首辅魏藻德的声音。
“哦?”
朱慈烺看向了魏藻德,然后询问道。
“首辅可有什么良策?”
“殿下,我朝开国之初,设有养济院,如今,可以将这些北来老人,分别安置于天下各处的养济院中,如此一来,分散安置,一县不过负担几百老人,而亦可以,号召县中士绅,百姓募捐,二则,也省却了朝廷,统一安置之难处,三则,也可以,重建我朝之养济院……”
“这第四嘛……”
魏藻德正准备说,可随即,他又呵呵一笑。
“臣多言了,没有第四!”
第四肯定有的。
魏藻德不说的第四就是,这么多的老人,让他们过从淮北,走到淮南,就已经让他们吃尽了苦头了,如今,又要辗转数百里,乃是千里,将他们安置在这各个风土语言都不甚相通的州县,长途跋涉一番下来。
恐怕有半数的人,要病死于途中吧?
如此一来,便可以大大地减轻了负担。
而且,将这些老弱安置各县养济院之中,朝廷对任何人,也说得过去,即便是,将来百姓,在各县养济院中,出了事情,也是下面的官员,未能领会好朝廷的政策,办事不力,与大明朝廷的态度无关……
不过,朱慈烺还是认同了魏藻德的这个建议。
他张口道。
“就依爱卿之见,将这些百姓,分批安置于各县之养济院内,然后,号召天下士绅,捐钱捐物,养济孤老,我朝素来重孝,想必,应有不少人募捐的……”
“另外,朝廷也不应该,什么也不做,也应当从赋税内拨出一笔钱粮,来供养这些孤老们……”
“殿下圣明!”
众人纷纷颔首,这件事,就算是揭过去了。
而当这件事议完后,一旁的魏藻德犹豫片刻后,一拱手,朝朱慈烺道。
“殿下,臣刚刚写了一份劝进表文……”
“收回去!”
朱慈烺当即瞪着眼,呵斥着魏藻德道。
劝进?
这是劝什么?
肯定是劝自己当皇帝啊!
不过朱慈烺还是不打算现在当皇帝。
因为他不急于一时!
皇帝不过是一个名分。
要不然,都没什么,何况,朱慈烺现在登基,多少都显得有些得位不正,像是逼父退位。
历史上,这么干的李世民,那是建立在自己拥有足够大的功业的情况下。
就这,还是遭受到了不少人的非议,也成了他身上不可洗涮的污点。
而朱慈烺,很明显是没有李世民的功绩的,而且,他的大明朝内部,外部环境,也远远比不上大唐,所以,他绝对不能这么做,除非挥师北伐,收复京师。
否则,朱慈烺是绝对不可能登基。
反正他还年轻,等得起!
等年三五年,等个七八年,都不是问题!
此时,见朱慈烺态度坚决,魏藻德也唯有闭嘴。
而朱慈烺,在呵斥过魏藻德后,则仿佛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那般,朝殿内坐着郑芝龙看了过去。
“大员伯!”
“臣在!”
郑芝龙连忙站出来拱手,朱慈烺朝他道。
“我朝的兵马还是有些不太够,大员伯明年再派船,到日本国接来五万倭国武士,本宫要再组建几个倭兵镇!”
“臣遵旨!”
郑芝龙连忙颔首。
朱慈烺真的是越来越喜欢用倭兵了。
因为他们的勇气够用,而且素质也很不错,战斗力也相当不俗,属于相当优质的优质兵员。
朱慈烺现在可以接收到了很多北面的大清国的情报。
知道多尔衮现在正大肆扩军,搞出来了两绿旗。
所以,朱慈烺心知,将来自己挥师北伐的北伐之战,肯定是战争烈度非常高的大战,死伤也不会少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招倭兵就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用他们来当炮灰,啃硬骨头,是再合适不过的。
对于朱慈烺又要大肆地招揽倭兵,还是一口气弄来五万,在场的众臣倒也没有反对——华夏历史上,用外族之兵,那是常态事情,拿外族当炮灰,更是常态中的常态。
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就说原先的九边精兵,里面被各将当做精锐的夷丁,不就是蒙古人?
“大员伯,本宫问你,你麾下的船队,从松江府起程,一路到朝鲜去,最多能载多少军士北上?”
这时候,朱慈烺又话锋一转,询问道。
“这……”
郑芝龙有些诧异地看向了朱慈烺,不解极了。
“殿下是要先打朝鲜?”
“不错!”
朱慈烺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殿内诸臣顿时愣住了。
心说,这个大明太子怎么回事?
自家境内,大片的土地都丢了个干净。
竟然不去想着,守好地盘,反而打算打朝鲜?
这不是闲着没事干嘛?
这时候,只见到朱慈烺,指点着一侧悬挂着的天下地图道。
“未来,淮北,中原战场上,想要在一两年内,打开局面,是不太可能的了,除非朝廷能一口气调出来十几万甲械精良的御前亲军北伐,否则,是万万打不开局面的……”
“反倒是朝鲜那边,大有所为,朝鲜有民千万,地三千里(按棒子的说法),虽然贫瘠,但也能够为鞑虏提供不少支持,若能够取朝鲜,则如断鞑子一臂膀,增我大明之实力,所以,本宫意图,先取朝鲜,以朝鲜为跳板,收复辽东……”
朱慈烺本来是打算重开东江镇的,可后来一琢磨,东江镇不太好重开——因为东江镇需要朝鲜来提供米粮供养,才能够维持得下去。
而朝鲜如今又成了大清国的狗。
所以,肯定不可能支持大明朝重开东江镇了。
大明朝想重开东江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把朝鲜这条狗,再胖揍一顿,夺回来了。
可问题就来了?
既然要把朝鲜胖揍一顿了,干嘛还只开一个小小的东江镇?
直接把朝鲜经营成收复辽东的前沿要塞不就行了?
所以,在这些日子的犹豫下,朱慈烺是决定在明年,发起一起海上征朝之役,收拾一下朝鲜王国。
让他重新的回到大明成当狗。
“殿下,运个一两万人不成问题,不过,大军在海上,岂能持久?万一遇到风浪,也需要港口避难,所以,臣建议先取济州岛……”
郑芝龙思虑了片刻后,他拱手禀报道。
这时候,空气里面,传出来了首辅魏藻德的声音。
“哦?”
朱慈烺看向了魏藻德,然后询问道。
“首辅可有什么良策?”
“殿下,我朝开国之初,设有养济院,如今,可以将这些北来老人,分别安置于天下各处的养济院中,如此一来,分散安置,一县不过负担几百老人,而亦可以,号召县中士绅,百姓募捐,二则,也省却了朝廷,统一安置之难处,三则,也可以,重建我朝之养济院……”
“这第四嘛……”
魏藻德正准备说,可随即,他又呵呵一笑。
“臣多言了,没有第四!”
第四肯定有的。
魏藻德不说的第四就是,这么多的老人,让他们过从淮北,走到淮南,就已经让他们吃尽了苦头了,如今,又要辗转数百里,乃是千里,将他们安置在这各个风土语言都不甚相通的州县,长途跋涉一番下来。
恐怕有半数的人,要病死于途中吧?
如此一来,便可以大大地减轻了负担。
而且,将这些老弱安置各县养济院之中,朝廷对任何人,也说得过去,即便是,将来百姓,在各县养济院中,出了事情,也是下面的官员,未能领会好朝廷的政策,办事不力,与大明朝廷的态度无关……
不过,朱慈烺还是认同了魏藻德的这个建议。
他张口道。
“就依爱卿之见,将这些百姓,分批安置于各县之养济院内,然后,号召天下士绅,捐钱捐物,养济孤老,我朝素来重孝,想必,应有不少人募捐的……”
“另外,朝廷也不应该,什么也不做,也应当从赋税内拨出一笔钱粮,来供养这些孤老们……”
“殿下圣明!”
众人纷纷颔首,这件事,就算是揭过去了。
而当这件事议完后,一旁的魏藻德犹豫片刻后,一拱手,朝朱慈烺道。
“殿下,臣刚刚写了一份劝进表文……”
“收回去!”
朱慈烺当即瞪着眼,呵斥着魏藻德道。
劝进?
这是劝什么?
肯定是劝自己当皇帝啊!
不过朱慈烺还是不打算现在当皇帝。
因为他不急于一时!
皇帝不过是一个名分。
要不然,都没什么,何况,朱慈烺现在登基,多少都显得有些得位不正,像是逼父退位。
历史上,这么干的李世民,那是建立在自己拥有足够大的功业的情况下。
就这,还是遭受到了不少人的非议,也成了他身上不可洗涮的污点。
而朱慈烺,很明显是没有李世民的功绩的,而且,他的大明朝内部,外部环境,也远远比不上大唐,所以,他绝对不能这么做,除非挥师北伐,收复京师。
否则,朱慈烺是绝对不可能登基。
反正他还年轻,等得起!
等年三五年,等个七八年,都不是问题!
此时,见朱慈烺态度坚决,魏藻德也唯有闭嘴。
而朱慈烺,在呵斥过魏藻德后,则仿佛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那般,朝殿内坐着郑芝龙看了过去。
“大员伯!”
“臣在!”
郑芝龙连忙站出来拱手,朱慈烺朝他道。
“我朝的兵马还是有些不太够,大员伯明年再派船,到日本国接来五万倭国武士,本宫要再组建几个倭兵镇!”
“臣遵旨!”
郑芝龙连忙颔首。
朱慈烺真的是越来越喜欢用倭兵了。
因为他们的勇气够用,而且素质也很不错,战斗力也相当不俗,属于相当优质的优质兵员。
朱慈烺现在可以接收到了很多北面的大清国的情报。
知道多尔衮现在正大肆扩军,搞出来了两绿旗。
所以,朱慈烺心知,将来自己挥师北伐的北伐之战,肯定是战争烈度非常高的大战,死伤也不会少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招倭兵就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用他们来当炮灰,啃硬骨头,是再合适不过的。
对于朱慈烺又要大肆地招揽倭兵,还是一口气弄来五万,在场的众臣倒也没有反对——华夏历史上,用外族之兵,那是常态事情,拿外族当炮灰,更是常态中的常态。
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就说原先的九边精兵,里面被各将当做精锐的夷丁,不就是蒙古人?
“大员伯,本宫问你,你麾下的船队,从松江府起程,一路到朝鲜去,最多能载多少军士北上?”
这时候,朱慈烺又话锋一转,询问道。
“这……”
郑芝龙有些诧异地看向了朱慈烺,不解极了。
“殿下是要先打朝鲜?”
“不错!”
朱慈烺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殿内诸臣顿时愣住了。
心说,这个大明太子怎么回事?
自家境内,大片的土地都丢了个干净。
竟然不去想着,守好地盘,反而打算打朝鲜?
这不是闲着没事干嘛?
这时候,只见到朱慈烺,指点着一侧悬挂着的天下地图道。
“未来,淮北,中原战场上,想要在一两年内,打开局面,是不太可能的了,除非朝廷能一口气调出来十几万甲械精良的御前亲军北伐,否则,是万万打不开局面的……”
“反倒是朝鲜那边,大有所为,朝鲜有民千万,地三千里(按棒子的说法),虽然贫瘠,但也能够为鞑虏提供不少支持,若能够取朝鲜,则如断鞑子一臂膀,增我大明之实力,所以,本宫意图,先取朝鲜,以朝鲜为跳板,收复辽东……”
朱慈烺本来是打算重开东江镇的,可后来一琢磨,东江镇不太好重开——因为东江镇需要朝鲜来提供米粮供养,才能够维持得下去。
而朝鲜如今又成了大清国的狗。
所以,肯定不可能支持大明朝重开东江镇了。
大明朝想重开东江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把朝鲜这条狗,再胖揍一顿,夺回来了。
可问题就来了?
既然要把朝鲜胖揍一顿了,干嘛还只开一个小小的东江镇?
直接把朝鲜经营成收复辽东的前沿要塞不就行了?
所以,在这些日子的犹豫下,朱慈烺是决定在明年,发起一起海上征朝之役,收拾一下朝鲜王国。
让他重新的回到大明成当狗。
“殿下,运个一两万人不成问题,不过,大军在海上,岂能持久?万一遇到风浪,也需要港口避难,所以,臣建议先取济州岛……”
郑芝龙思虑了片刻后,他拱手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