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宋 第44章 乌鸦和风筝
热门推荐:
顾总,夫人已死请节哀
从监狱走出的狂少
极道帝君
娱乐圈黑幕,我一首原创直接封神
惊悚游戏:女诡怎么都是我前女友
双魂冰心劫
道途风云路
惊!重生空间之在修仙界纵横四海
综武:以医入道,剑斩李淳罡!
“当然要证明!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川越国的学者将天下的学问分成两类,一类是可证伪的,另一类则不可证伪。
人的精力有限,所以我们只将精力用在可证伪的学问上;至于那些不可证伪的,呵呵......”
王大卫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不要把话说死。
他相信这些人里肯定有不少聪明的,他们应该能想清楚“可证伪性”对儒学有多大的杀伤力。
如此,你别继续惹我,我也不揭你的伤疤,咱们好聚好散,各走各路,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于是王大卫重新整理了一下语言,继续道:“......我们当然也会听一听,只是不做深究罢了。”
可证伪性,是科学划分的界限。可证伪的命题,属于科学范畴;不可证伪的,就不属于科学。
属于什么呢?宗教。
可证伪的命题才有讨论的价值,起码能得出个是非对错的结论,或者证明是非对错的方法。
不可证伪的命题,讨论起来有什么意义呢?耍嘴皮子、抖机灵?这种玩意讨论起来只能是下面的结果:
第一、位高者胜;
第二、权位相当,口才优者胜;
第三、排除其他因素,讨论到最后,结果必定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谈佛你得先信如来;论道你得先信太上老君;耍十字架你得先信耶和华。
儒学同样如此,你得先信个东西。
不过儒生们脑子机灵,儒学要信的东西不是孔子,而是弄出个抽象的玩意,还经常给它改改名字。
这个玩意的曾用名有:礼、道、太极、无极、理。
紧接着的就是配套的四联大礼包——修齐治平。
全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排第一,最为重要。历来“大师”们都把最多的唾沫用在这个上面,讲得是天花乱坠、千奇百怪。
修身到底修的是什么?如果你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明白,不论说得有多么花哨,修身,归根结底,讲的就是:
你得信啊!你得全身心地信啊!你要是不信,我特么就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办了。
所以,后世有很多人将儒学称为儒教。
在场的聪明人很多,都在沉默思考,包括邵雍和杨时。有些不够聪明的,也不敢冒然露头做出头鸟。
可也有人不受限制,曹七朗声问道:“王大卫,可证伪到底是什么意思?你讲清楚点儿。”
那就讲吧!
“我举个例子。天下的乌鸦都是黑的,这就是可证伪的。
证伪的方法很简单,你每见到一只乌鸦都看看颜色,如果是黑的,就继续看。
直到有一天你看到一只乌鸦是白的,就证伪了。
注意!可证伪,和已经被证伪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川越国人只信奉可证伪、同时又尚未被证伪的学问,因为这样的学问更接近真理。
若是将来有一天,它被证伪了,必定有一个新的、更接近真理的学问诞生,我们就又向真理靠近了一步。”
这段话里王大卫又省略了一句:那些不可证伪的玩意,你们自己留着糊弄傻子去吧!
杨时捕捉到一丝灵感,问道:“如此说来,王公子上午讲的学问一定也能证伪喽。敢问如何来证?”
王大卫:“哪一条?”
杨时:“雷击。王公子曾说,雷击是由您所谓的‘电’产生的。”
王大卫:“这容易。放风筝你知道吧!你们这儿可能叫纸鸢。
你这样,等一个雷雨交加的时候,你做一个大风筝,放上去;风筝线上缠上铜丝,要细一点,太粗了容易飞不起来;
铜丝的末端,连上那个东西,看它的金属箔片有没有张开就行。
或者,你也可以直接用手指头摸铜丝。”
杨时有点儿懵:“如公子所言,这岂不是......”
王大卫极其不负责任地说道:“为了真理,值!再说,你不是不信嘛!没事。”
想想又觉得自己这么干有些过分,于是在心里安慰自己:我这其实是在帮他,上一个这么干的人不是都当上总统了嘛!
杨时心里有些后悔。他少有神童之名,也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在整个福建都享有大名。
这次离乡入洛,是想求学问道,顺便找个机会扬名天下,为参加下一届科举造势。
很多人都这么干,包括苏轼和苏辙也是如此。
为此,大宋朝廷特意准备了开封府试,让这些在外闯荡,没时间回乡参加州试的汴飘、洛飘们直接在开封就地完成这一流程。
王厚那个章世叔章惇在放弃第一次的文凭之后,也没有跑回福建老家,而是留在开封,飘了两年。
第二次科举参加的就是开封府试,还考了个第一。
估计开封人很不喜欢这种“高考移民”。
所以当金掌柜找上他的时候,杨时非常痛快地就答应下来。
他当时甚至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只要在下午能挫一挫王大卫的风头。
现在看来,王大卫明显没有金掌柜说的那么好对付。
“那么,公子的原子说,又如何证伪?”杨时仍旧不甘心,继续进攻。
“这也容易。原子太小,肉眼看不见,那就放大了看。你等着,我去拿件东西。”王大卫迈步离开大厅。
看着王大卫自信的步伐,杨时心里已经知道了结果。
喻守规却想:我上午都拿光了啊!莫非还有遗漏?
不一会儿,王大卫回来了,手里拿着个放大镜和一本《西游记》,来到邵雍身旁,施礼道:“还请安乐先生做个鉴证。”
杨时走了过来,曹七也毫不客气地凑了过来。
王大卫一边演示,一边解说:“这个东西叫放大镜,最大能放大5倍。
虽然还是看不见原子,但是可以证明:‘放大’这种验证方法是可行的。
只要发明出放大倍数更大的放大镜,大到能看见原子。
或者,看不到。都行。”
曹七:“王大卫,你们川越国有能看见原子的放大镜吗?得放大多少倍才能看到?”
王大卫:“你猜!......别想了,国之重器,我弄不来,弄来也用不了。不过方法就是这样的。”
邵雍:“这件宝物,公子能否割爱?老朽......”
王大卫:“没问题,没问题,只要先生喜欢。”行了,您老发句话,咱们散会吧!我还要去吃着火锅唱着歌呢。
人的精力有限,所以我们只将精力用在可证伪的学问上;至于那些不可证伪的,呵呵......”
王大卫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不要把话说死。
他相信这些人里肯定有不少聪明的,他们应该能想清楚“可证伪性”对儒学有多大的杀伤力。
如此,你别继续惹我,我也不揭你的伤疤,咱们好聚好散,各走各路,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于是王大卫重新整理了一下语言,继续道:“......我们当然也会听一听,只是不做深究罢了。”
可证伪性,是科学划分的界限。可证伪的命题,属于科学范畴;不可证伪的,就不属于科学。
属于什么呢?宗教。
可证伪的命题才有讨论的价值,起码能得出个是非对错的结论,或者证明是非对错的方法。
不可证伪的命题,讨论起来有什么意义呢?耍嘴皮子、抖机灵?这种玩意讨论起来只能是下面的结果:
第一、位高者胜;
第二、权位相当,口才优者胜;
第三、排除其他因素,讨论到最后,结果必定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谈佛你得先信如来;论道你得先信太上老君;耍十字架你得先信耶和华。
儒学同样如此,你得先信个东西。
不过儒生们脑子机灵,儒学要信的东西不是孔子,而是弄出个抽象的玩意,还经常给它改改名字。
这个玩意的曾用名有:礼、道、太极、无极、理。
紧接着的就是配套的四联大礼包——修齐治平。
全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排第一,最为重要。历来“大师”们都把最多的唾沫用在这个上面,讲得是天花乱坠、千奇百怪。
修身到底修的是什么?如果你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明白,不论说得有多么花哨,修身,归根结底,讲的就是:
你得信啊!你得全身心地信啊!你要是不信,我特么就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办了。
所以,后世有很多人将儒学称为儒教。
在场的聪明人很多,都在沉默思考,包括邵雍和杨时。有些不够聪明的,也不敢冒然露头做出头鸟。
可也有人不受限制,曹七朗声问道:“王大卫,可证伪到底是什么意思?你讲清楚点儿。”
那就讲吧!
“我举个例子。天下的乌鸦都是黑的,这就是可证伪的。
证伪的方法很简单,你每见到一只乌鸦都看看颜色,如果是黑的,就继续看。
直到有一天你看到一只乌鸦是白的,就证伪了。
注意!可证伪,和已经被证伪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川越国人只信奉可证伪、同时又尚未被证伪的学问,因为这样的学问更接近真理。
若是将来有一天,它被证伪了,必定有一个新的、更接近真理的学问诞生,我们就又向真理靠近了一步。”
这段话里王大卫又省略了一句:那些不可证伪的玩意,你们自己留着糊弄傻子去吧!
杨时捕捉到一丝灵感,问道:“如此说来,王公子上午讲的学问一定也能证伪喽。敢问如何来证?”
王大卫:“哪一条?”
杨时:“雷击。王公子曾说,雷击是由您所谓的‘电’产生的。”
王大卫:“这容易。放风筝你知道吧!你们这儿可能叫纸鸢。
你这样,等一个雷雨交加的时候,你做一个大风筝,放上去;风筝线上缠上铜丝,要细一点,太粗了容易飞不起来;
铜丝的末端,连上那个东西,看它的金属箔片有没有张开就行。
或者,你也可以直接用手指头摸铜丝。”
杨时有点儿懵:“如公子所言,这岂不是......”
王大卫极其不负责任地说道:“为了真理,值!再说,你不是不信嘛!没事。”
想想又觉得自己这么干有些过分,于是在心里安慰自己:我这其实是在帮他,上一个这么干的人不是都当上总统了嘛!
杨时心里有些后悔。他少有神童之名,也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在整个福建都享有大名。
这次离乡入洛,是想求学问道,顺便找个机会扬名天下,为参加下一届科举造势。
很多人都这么干,包括苏轼和苏辙也是如此。
为此,大宋朝廷特意准备了开封府试,让这些在外闯荡,没时间回乡参加州试的汴飘、洛飘们直接在开封就地完成这一流程。
王厚那个章世叔章惇在放弃第一次的文凭之后,也没有跑回福建老家,而是留在开封,飘了两年。
第二次科举参加的就是开封府试,还考了个第一。
估计开封人很不喜欢这种“高考移民”。
所以当金掌柜找上他的时候,杨时非常痛快地就答应下来。
他当时甚至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只要在下午能挫一挫王大卫的风头。
现在看来,王大卫明显没有金掌柜说的那么好对付。
“那么,公子的原子说,又如何证伪?”杨时仍旧不甘心,继续进攻。
“这也容易。原子太小,肉眼看不见,那就放大了看。你等着,我去拿件东西。”王大卫迈步离开大厅。
看着王大卫自信的步伐,杨时心里已经知道了结果。
喻守规却想:我上午都拿光了啊!莫非还有遗漏?
不一会儿,王大卫回来了,手里拿着个放大镜和一本《西游记》,来到邵雍身旁,施礼道:“还请安乐先生做个鉴证。”
杨时走了过来,曹七也毫不客气地凑了过来。
王大卫一边演示,一边解说:“这个东西叫放大镜,最大能放大5倍。
虽然还是看不见原子,但是可以证明:‘放大’这种验证方法是可行的。
只要发明出放大倍数更大的放大镜,大到能看见原子。
或者,看不到。都行。”
曹七:“王大卫,你们川越国有能看见原子的放大镜吗?得放大多少倍才能看到?”
王大卫:“你猜!......别想了,国之重器,我弄不来,弄来也用不了。不过方法就是这样的。”
邵雍:“这件宝物,公子能否割爱?老朽......”
王大卫:“没问题,没问题,只要先生喜欢。”行了,您老发句话,咱们散会吧!我还要去吃着火锅唱着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