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铸无上运朝,我为人族挽天倾 > 第488章 王恩浩荡,袁绍受封

铸无上运朝,我为人族挽天倾 第488章 王恩浩荡,袁绍受封

    堂内的众人听到包拯出声才堪堪反应过来。

    袁安、荀淑、诸葛丰、黄承彦四人皆是站出了身。

    “臣等谢王上恩赐!”

    随着四人俯首。

    整个汝南城算是彻底的归属于大夏序列了。

    袁绍虽是城主,主掌汝南城军政,但实际上做主的就是这四人。

    如今大夏收了汝南城。

    而此四大家族的长者被赐予了侯爵之位,这算是皆大欢喜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这是对于四大家族的补偿。

    毕竟一个汝南城可是有五百余万人族百姓,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征收的兵源可是可观的,就这般给了大夏,这到底是四大家族的一大损失。

    秦天纵非是不讲情面之人。

    为帝王者,恩威并施才是主要的。

    实际上大夏接收汝南城完全不需要任何条件。

    依照大夏如今的威势,再加之汝南城如今的处境,汝南城的上下巴不得早点受到大夏庇护。

    只是若真如此了。

    那岂不是寒了四大家族的心?

    不提诸葛、黄两家,单是袁家的门客及其荀家的后辈就能为大夏提供不少人才。

    若是此两家因为大夏的强制接受出现了隔阂,保不齐以后这些人才不能为大夏所用。

    包拯将圣旨交予几人后,便是看向了袁绍。

    “袁本初接旨!”

    袁绍眉头一动。

    还有他的份?

    要知道,他虽然如今被袁家选为了汝南城的城主,但再怎么说也不过是个后辈而已,没想到竟然还有他的份。

    “微臣在!”袁绍站出身。

    “万民承运,王命诏曰:有华夏人杰袁本初,鞠躬精粹,尽人杰之事;心怀仁德,有大臣之风;为彰圣德,表率天下,特赐其邺城伯,暂领紫阳府府主、汝南城城主事。特令其择日返京述职。”包拯展开圣旨念道。

    听到此。

    袁绍一愣。

    整个人不觉颤抖了起来。

    他非是没见过大世面之人,但今日给他的惊喜确实有些大了。

    祖父袁安被封侯也就罢了。

    实际上大夏给予的已经够多了。

    但却是没想到竟然给了他这么大的恩典。

    要知道,家族长辈被封侯,那是因为他们袁家本就是汝南城的缔造者。

    大夏接管汝南城,给予爵位算是一种补偿。

    然而他也被赐予了爵位,这就不止是补偿了,这是大夏方面对他的看重。

    要说他没有野心,这是假的。

    哪个男儿不想着万万人之上?

    他本就是公卿贵族之后,这样的心思更加浓烈。

    但他也知晓自己的能力,也知道自己在其他人眼里的形象。

    这一世他不敢奢望太多,能当上汝南城城主也已经算得上幸运了。

    然而。

    如今王上竟然给了他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紫阳府府主!

    这可是二品官阶。

    整个大夏四府两国一城,这都是妥妥的大夏高官。

    算是封疆大吏也不为过。

    没想到那个素未谋面的王上竟然这般信任于他,这完全就是超越了一般君臣的待遇。

    谁人不知大夏人才济济,不说其他,就单论及荀家荀彧就是大才。

    此人内政精通,恐怕是整个汝南城最应该坐这个位置的人,然而没想到王上竟然选择了自己。

    雷霆雨露俱为君恩。

    没想到没有雷霆,但却是雨露降临。

    另一侧。

    在场众人听到袁绍暂代紫阳府府主之位,也是陷入了极大的震撼之中。

    府主!

    那可是能够六部公卿相媲美的职位。

    而且此还是封疆大吏,掌管着一地的行政职权。

    这样的职位在大夏是封一个少一个。

    但没想到如今袁绍竟然有这样的殊荣,而且还是在袁安被封侯之后。

    如此礼遇,当得上天恩浩荡了。

    众人相互对视一眼,皆是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汝南城的二代不少。

    袁家袁绍、袁术、袁基等,荀氏荀彧、荀攸等,还有诸葛家诸葛丰。

    而如今能够坐上这个位置的也就只有袁绍而已。

    若真要算起来。

    就算是其长辈袁安也比不上袁绍这个实权的紫阳府府主官职大。

    “袁府主,接旨吧?”包拯看向了还处于震惊中的袁绍。

    听到这话袁绍也回过了神来,连忙恭敬接过圣旨:“谢吾王圣恩!”

    “袁府主,虽然如今的紫阳界域还未纳入大夏版图,但王上的意思想必你也应该明白了才是,还希望你莫要辜负王上信任。” 包拯看向袁绍道。

    “多谢御史大人提醒,本初知晓!”袁绍回应道。

    随即。

    包拯又将目光投向了另外几家之人:“王上此次派我来此,除了协助接收汝南城外,便是为了给大夏选才!汝南城四大家族麾下皆是人才济济,我大夏如今百废待兴,急需有识之士为朝廷效力。

    现命尔等。

    将以下人士召集齐:

    袁家袁基、袁胤...

    荀家荀彧、荀攸、荀谌...

    诸葛家诸葛谨、诸葛均、黄月英、诸葛瞻...

    黄家黄安、黄盖、黄琬....

    连文丑、颜良、田丰、沮授、审配等四十六人由袁绍带领入京面圣。”

    此言一出。

    在场众人皆是相互对视一眼。

    看来大夏早已经将汝南城的人才摸透了。

    这些都是汝南城的中流砥柱,涵盖军、政、学等方面。

    “这一次前往炎黄城,对你们而言是一场好事!马上白鹿书院就要到了,到时候大夏会举办一场大型的学术交流会,大夏各方识之士都会前往,你们也能多了解大夏一些。”包拯看向众人道。

    “那我等何日启程?”作为此次“汝南代表团”团长的袁绍询问道。

    “即日启程!这里到大夏还要些时间,为了赶在学术大会之前赶到,你们必须马上出发。”包拯道。

    “那汝南...?”袁绍欲言又止道。

    “汝南城的事需要你从大夏回来后才正式交由你接管!如今虽然有王上诏书在,但你还需要修行大夏功法并由大夏名册记录在册才能享受到紫阳府府主待遇。

    不止你。

    其他受封的人也同样如此。

    而且大夏要接通与汝南城的气运,还需要有气运镇天碑接引才行。

    你此次还需要将汝南城的核心带上,你应该明白吧?

    至于其他事,就暂时无需你忧心了,这段时间本官会亲自坐镇汝南城。”包拯看向袁绍。

    听到此。

    袁绍点了点头:“那就劳烦御史大人了。”

    宣读封赐命令后,包拯便是将其他人打发走,唯独留下了袁绍、谢玄等人。

    “苍长老,人都走了,出来吧!”包拯出声道。

    话音刚落。

    只见苍古的魂魄从角落内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