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第245章 公孙康加入反曹联盟
热门推荐:
听泉鉴宝:开局进秦始皇陵墓
跨国占有!黑道教父强制爱
反派:开局威逼冰山总裁姐妹
恋综,我与赌毒不共戴天顺便搞钱
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
直播问答:我乃天道星神
随便出招,我猛猛振
御兽没天赋?不怕,前缀我狂加
崩铁:背负救世之铭
接下出使辽东的任务后,费祎开始进行准备。
费祎决定乘一只中型商船出海。
这商船不大不小,很不起眼,可又经得起风浪,也足够装下不少物资。
费祎准备的物资很丰富。
精美的蜀锦,先进的铁器,以及可以体现刘备势力手工业水平的多种物品。
这些东西当成礼品,肯定能让公孙康喜欢。
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还可以体现刘备势力发达的经济水准。
……
物品备齐后,孔明先派人向江东知会消息,表示刘备方,完全接受孙权方的建议。
刘备方不日派中郎费祎为使,到达建康。
共有船只一艘,从人数名。
请孙权方按之前信中的承诺,派出人员船只,与费祎同去辽东。
孙权接到这个消息后,略感惊讶。
因为在孙权之前的想法中,去辽东不过是刘备掩人耳目的说辞,怎么现在刘备真的派人来了?
孙权同张昭分析此事。
最终,两个人的结论是:
第一、刘备方的这一举动,很可能是之前阴谋被看穿后,进行的一种补救。
第二、刘备结交公孙康,对孙权有利无害,若公孙康真能反叛曹操,江东也会受益。
第三、派人与费祎同去辽东,江东也可以加强与公孙康的关系,同时可以监视刘备一方,不让刘备方做出损害江东利益的事情。
出于种种考虑,孙权决定兑现之前的承诺。
孙权备好船只,指派人员,专候费祎。
得到江东反馈的消息后,费祎带上刘备的亲笔书信,与从人数名,乘船出发。
费祎的船顺江而下,先到建康,会合孙权方的船只。
然后,双方船只组成的船队,向辽东进发。
……
这里说一句。
江东至辽东的海上距离,相当遥远。
以三国时期的航海水平来说,海上走直线是不可能不偏航的。
但古人也有智慧,有经验的船员,会沿着海岸线行进,此法虽然行进缓慢,却不会偏行。
遇到风浪,船队也可以就近靠岸,进行躲避。
孙权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多次派人出海,到辽东与公孙康联系。
这次,费祎的船队仍旧沿用这种方法行驶,费祎也终于登上辽东土地,并在襄平城中,见到公孙康。
……
再说下公孙康。
公孙康虽然在三国时期的存在感很低,但他绝非庸人。
历史上,公孙康统治辽东多年。
统治期间,公孙康曾经大败高句丽,陷高句丽都城,并讨伐韩濊,扬威整个朝鲜半岛。
说白了,公孙康没存在感,可能是因为曹操太强,而不是因为公孙康太弱。
……
好了,话说回来,费祎到辽东后,先献上精心准备的礼物。
公孙康看到精美的蜀锦,以及先进的各式铁器后,亮瞎了双眼。
辽东远离中原,经济水平极其落后,公孙康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好东西。
不过,不能怪公孙康没见识。
费祎带来的这一件件东西,都出自穿越者孔明的技术革新。
别说公孙康没见过,三国时期的每个人,原本都没有机会见。
是孔明让众多后世物品,提前数百年现世。
……
公孙康看到费祎带来的礼物,自然是一百个满意。
接着,费祎又献上刘备亲笔书信。
信中内容主要为劝诱公孙康反叛曹操。
要求公孙康对外宣称,不再遵从曹操号令即可,不需要有其他动作。
信中许诺,只要公孙康同意合作,财和物方面的要求尽管提,刘备还会利用自己的皇叔身份,日后保举公孙康为辽东王。
公孙康此时只是个襄平侯,爵位离辽东王差了好几级。
辽东王对公孙康相当有吸引力,虽然这只是一张期票,要以后才能兑现。
费祎的口才也是非比常人,费祎晓以利弊,为公孙康分析天下大势。
听完费祎的话后,公孙康确信,刘备击败曹操,大有可能。
自己在辽东不再遵从曹操,曹操也鞭长莫及,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与刘备合作,喊喊口号,就有大把大把的好处。
划算!
于是,公孙康也没有多想,当即答应合作,正式加入反曹操联盟。
费祎极其顺利地完成了这个重要的外交任务。
……
任务达成。
费祎回去复命,刘备势力秘密进行北伐准备,这些都是自然,先放下不说。
我们把视角转向中原。
说说曹操这几年的情况。
襄樊之战后,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役,曹操统治区的经济也得到发展。
农业方面,曹操推行军屯制度,成效不错。
曹操手下,以荀彧为首的行政团队,也将整个国家治理得有条有理。
不过,曹操势力的经济实力虽有明显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快。
与刘备势力坐火箭一样的经济增速相比,曹操这边相形见绌。
曹操势力的经济实力
由对刘备碾压。
慢慢变为被刘备碾压。
……
再论军事实力,曹操因为有人口优势,在兵力总数上,仍然领先刘备。
但是在军事素养方面,特别是军事装备方面,刘备军领先。
双方各有长处。
所以,双方的总体军事实力,应当在伯仲之间。
交战起来,哪方能够取胜,军事指挥官的水平,将是决定因素。
说到军事指挥官,这几年,曹操提拔重用了自家曹姓中,两名年轻的统帅。
分别是曹休和曹真。
另外,原来一直担任文职的司马懿,也渐渐展现出军事才能。
可以说,曹操势力,在军事统帅方面,后继有人。
此时,曹真、曹休和司马懿,这几个人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龄,都处在一个人事业的黄金期。
他们精力旺盛,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神。
……
与之相反,曹操却更老了。
曹操渐渐觉得身体大不如以前,特别是头痛的老毛病,几年里越来越严重。
这个无人能治的顽疾,经常让曹操寝食难安。
对了。
本来不是无人能治,是有一个人能治的,这个人就是华佗。
不过曹操不信任华佗,把华佗杀了。
现在好了,曹操的病,彻底无人能治了。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
就是这几年里,曹操的爵位一升再升。
曹操已经正式称魏王。
并在邺城,大建魏王宫殿。
……
费祎决定乘一只中型商船出海。
这商船不大不小,很不起眼,可又经得起风浪,也足够装下不少物资。
费祎准备的物资很丰富。
精美的蜀锦,先进的铁器,以及可以体现刘备势力手工业水平的多种物品。
这些东西当成礼品,肯定能让公孙康喜欢。
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还可以体现刘备势力发达的经济水准。
……
物品备齐后,孔明先派人向江东知会消息,表示刘备方,完全接受孙权方的建议。
刘备方不日派中郎费祎为使,到达建康。
共有船只一艘,从人数名。
请孙权方按之前信中的承诺,派出人员船只,与费祎同去辽东。
孙权接到这个消息后,略感惊讶。
因为在孙权之前的想法中,去辽东不过是刘备掩人耳目的说辞,怎么现在刘备真的派人来了?
孙权同张昭分析此事。
最终,两个人的结论是:
第一、刘备方的这一举动,很可能是之前阴谋被看穿后,进行的一种补救。
第二、刘备结交公孙康,对孙权有利无害,若公孙康真能反叛曹操,江东也会受益。
第三、派人与费祎同去辽东,江东也可以加强与公孙康的关系,同时可以监视刘备一方,不让刘备方做出损害江东利益的事情。
出于种种考虑,孙权决定兑现之前的承诺。
孙权备好船只,指派人员,专候费祎。
得到江东反馈的消息后,费祎带上刘备的亲笔书信,与从人数名,乘船出发。
费祎的船顺江而下,先到建康,会合孙权方的船只。
然后,双方船只组成的船队,向辽东进发。
……
这里说一句。
江东至辽东的海上距离,相当遥远。
以三国时期的航海水平来说,海上走直线是不可能不偏航的。
但古人也有智慧,有经验的船员,会沿着海岸线行进,此法虽然行进缓慢,却不会偏行。
遇到风浪,船队也可以就近靠岸,进行躲避。
孙权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多次派人出海,到辽东与公孙康联系。
这次,费祎的船队仍旧沿用这种方法行驶,费祎也终于登上辽东土地,并在襄平城中,见到公孙康。
……
再说下公孙康。
公孙康虽然在三国时期的存在感很低,但他绝非庸人。
历史上,公孙康统治辽东多年。
统治期间,公孙康曾经大败高句丽,陷高句丽都城,并讨伐韩濊,扬威整个朝鲜半岛。
说白了,公孙康没存在感,可能是因为曹操太强,而不是因为公孙康太弱。
……
好了,话说回来,费祎到辽东后,先献上精心准备的礼物。
公孙康看到精美的蜀锦,以及先进的各式铁器后,亮瞎了双眼。
辽东远离中原,经济水平极其落后,公孙康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好东西。
不过,不能怪公孙康没见识。
费祎带来的这一件件东西,都出自穿越者孔明的技术革新。
别说公孙康没见过,三国时期的每个人,原本都没有机会见。
是孔明让众多后世物品,提前数百年现世。
……
公孙康看到费祎带来的礼物,自然是一百个满意。
接着,费祎又献上刘备亲笔书信。
信中内容主要为劝诱公孙康反叛曹操。
要求公孙康对外宣称,不再遵从曹操号令即可,不需要有其他动作。
信中许诺,只要公孙康同意合作,财和物方面的要求尽管提,刘备还会利用自己的皇叔身份,日后保举公孙康为辽东王。
公孙康此时只是个襄平侯,爵位离辽东王差了好几级。
辽东王对公孙康相当有吸引力,虽然这只是一张期票,要以后才能兑现。
费祎的口才也是非比常人,费祎晓以利弊,为公孙康分析天下大势。
听完费祎的话后,公孙康确信,刘备击败曹操,大有可能。
自己在辽东不再遵从曹操,曹操也鞭长莫及,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与刘备合作,喊喊口号,就有大把大把的好处。
划算!
于是,公孙康也没有多想,当即答应合作,正式加入反曹操联盟。
费祎极其顺利地完成了这个重要的外交任务。
……
任务达成。
费祎回去复命,刘备势力秘密进行北伐准备,这些都是自然,先放下不说。
我们把视角转向中原。
说说曹操这几年的情况。
襄樊之战后,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役,曹操统治区的经济也得到发展。
农业方面,曹操推行军屯制度,成效不错。
曹操手下,以荀彧为首的行政团队,也将整个国家治理得有条有理。
不过,曹操势力的经济实力虽有明显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快。
与刘备势力坐火箭一样的经济增速相比,曹操这边相形见绌。
曹操势力的经济实力
由对刘备碾压。
慢慢变为被刘备碾压。
……
再论军事实力,曹操因为有人口优势,在兵力总数上,仍然领先刘备。
但是在军事素养方面,特别是军事装备方面,刘备军领先。
双方各有长处。
所以,双方的总体军事实力,应当在伯仲之间。
交战起来,哪方能够取胜,军事指挥官的水平,将是决定因素。
说到军事指挥官,这几年,曹操提拔重用了自家曹姓中,两名年轻的统帅。
分别是曹休和曹真。
另外,原来一直担任文职的司马懿,也渐渐展现出军事才能。
可以说,曹操势力,在军事统帅方面,后继有人。
此时,曹真、曹休和司马懿,这几个人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龄,都处在一个人事业的黄金期。
他们精力旺盛,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神。
……
与之相反,曹操却更老了。
曹操渐渐觉得身体大不如以前,特别是头痛的老毛病,几年里越来越严重。
这个无人能治的顽疾,经常让曹操寝食难安。
对了。
本来不是无人能治,是有一个人能治的,这个人就是华佗。
不过曹操不信任华佗,把华佗杀了。
现在好了,曹操的病,彻底无人能治了。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
就是这几年里,曹操的爵位一升再升。
曹操已经正式称魏王。
并在邺城,大建魏王宫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