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678章 吴国事在我!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第678章 吴国事在我!

    踏踏踏!

    西北的旷野上正在进行一场追逐战。

    嗖!

    一枝飞箭破空而来,插入胡马的后腿。

    胡马发出嘶鸣,一个趔趄跪倒在地。

    羌酋饿何跟着落马坠地,一旁奔散的羌人下意识想来营救,但在看到身后的铁骑逼近后,便头也不回地跑了。

    羌人们对首领有一定忠诚,但不多。

    毕竟在部落人的观念里向来是强者为王,你死了,我们换一个领头的便是。

    饿何躺在地上哀嚎,马蹄声越来越近,很快将他围住。

    他捂着胸口,抬头看着为首那骑士,身旁骑手手中的大纛在风中摇摆,上面写着“夏侯”二字。

    饿何当然知道此人是谁,前年洮西一战,正是此人带着铁骑将自己的部众击溃,还斩杀了他的好兄弟烧戈!

    此番他本想着据守抵抗,可却被陈泰骗了。

    陈泰找了个羌人,自称是伐同的亲信,说姜维会在白土城与诸酋会合。

    他听信了此人,率众西进,结果遭遇魏军骑兵追杀,于是就变成了眼下的局面。

    “大王饶命!”饿何生怕对方一刀斩了他,赶忙认怂。

    秦王夏侯森俯视着他,“既知吾名,前日为何不降?”

    “大王,我降!我投降!”饿何一脸哀求,可现在降还来得及吗?

    夏侯森厌恶地看了他一眼:“你等反复之辈留之何用?来人,斩下此人头颅,送回枹罕给大都督。”

    “诺!”

    两骑士下马,将饿何拖到一旁,还未及哀嚎几句,那边便没了动静。

    就在这时,皇甫攸带着一群骑士打扫完了战场,向这边驶来。

    此人出身安定皇甫氏,他的祖父是汉末凉州三明之一皇甫嵩的侄子。

    皇甫氏是东汉名门世祖,但现在有点没落了。

    皇甫氏曾经的主脉是皇甫嵩一支,他的曾孙皇甫谧从小就过继给了叔父,随后迁居关东。

    但皇甫谧这家伙从小游荡无度,犹不好学,一直浑浑噩噩到二十六岁才幡然醒悟,开始发奋好学。

    可这有啥用呢,如今都快四十岁了,连个一官半职都没有,这样下去能行吗?

    于是留着西州的旁支开始自求门路,皇甫攸很快就打起了秦王的主意。

    以前大魏的诸侯王猪狗不如,别说投资了,沾上都晦气。

    而现在夏侯氏的诸侯王却是家族跃升的阶梯!

    虽说太子已立,但谁能保证太子一直能坐在那个位置,万一他早逝了呢?

    秦王也是嫡子,这点很关键。

    不多时,饿何的首级已经打包完毕,秦王转过头来看向皇甫攸道:“玄明,传令继续追击。”

    皇甫攸愣了一下,他虽初来幕府却打听过秦王的脾性,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唉,年轻气盛不是好事啊。

    他的二妹现在还不明不白地跟着秦王,可别连个名分都还没混上,秦王就折了。

    秦王万万不能出事!

    “殿下。”皇甫攸劝道,“我大军尚未集结,此时若深入敌境恐怕危机四伏,望殿下三思!”

    夏侯森摇头坚持道:“羌人群龙无首,尚未走远,此时追击若能一举击溃,可令占据白土城的伐同丧胆。”

    “但倘若我们慢悠悠等大军集结再去讨伐,饿何的部众恐被伐同收拢,届时他据守城池,我军便要付出更大的伤亡打攻坚战。”

    呃....秦王说的没错,他皇甫攸道理都懂,但是....

    “孤已有决意,去传令吧。”夏侯森不等他开口,直接下令。

    皇甫攸无奈,只好拱手道:“遵命。”

    ................

    扬州,建业。

    随着姜维退走,雍凉的战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然而此时,出使蜀汉的李衡才将将返回建业。

    丞相府内,诸葛恪一甩衣袖:

    “哼,眼下吴汉国力日微,不精诚合作,岂能成事!”

    “丞相。”李衡拱着手说,“姜维并非不同意出兵,只是确实如他所言,他在巴东没有根基,宗预、邓芝垂垂老朽,皆无进取之心,即便强行推动此事,想必结局也不会太好。”

    “当初先帝驾崩之时,就该即刻挥师收复荆州!”

    诸葛恪动起怒来,就开始说些没用的话。“全琮匹夫分裂江东也就罢了,又偏偏先丢南郡又丢建平,以至于今日丢掉整个荆州!无能至此,他有何面目去见先帝?”

    “丞相。”李衡和声和气地劝道,“事已至此,还是想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吧,既然姜维执意攻凉州,那我军是否也改变战略,攻寿春如何?”

    “不妥。”

    诸葛恪摇了摇头坐回小案,拿起案上的药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

    “如今魏国与我共有大江,我军若贸然渡江,恐被截断归路,反之扬州魏军亦是如此,他们也不敢从扬州直接渡江。唯今之计,只有西征江夏。”

    他喝了一口,闷闷不乐地把酒杯放下。

    在他的谋划里,蜀军只要出兵牵制魏国在南郡的兵力,他便可以兴兵进攻武昌,至于蜀汉能不能成事他不管,反正只是利用而已。

    老实说,吴国现在这个局面,武昌的价值可比寿春大多了。

    说难听些,现在魏国只要想动手,根本不必进攻濡须,人家直接可以从大江而来,直逼柴桑。柴桑若失就只剩历阳、牛渚、采石矶这几个据点

    再往后就只剩一座石头城了。

    你说建业保卫战?

    别开玩笑了,篱笆城能保护个啥,与其被攻进台城,还不如直接投降来得体面。

    诸葛恪越想越烦躁。

    待李衡走后,他独自坐在那里摸着自己的大肚子沉思良久。

    这帮江东士族根本没有进取之心,非要等到人家打过来,才会为了保住自己的那点家业拼死抵抗。

    目光短浅!

    不过他诸葛恪可不是姜维,他如今在吴国的地位可以说是仅在一人之下。

    上月,他还正常办成了一件大事——劝孙和立正妻张氏为后。

    张氏乃张昭孙女,诸葛恪的侄女,其政治属性不言而喻。

    孙和毕竟不是孙权那样的开基之主,想学孙权那样迟迟不立皇后而制衡各方,根本没那个实力。

    而且诸葛恪的理由也很正当,张氏并无失德、无子,又是先帝指定的太子妃,不立为皇后不合礼法,说严重点会动摇国本!

    这些理由让朱据为首的江东士族都哑口无言,毕竟当初他们跳出来维护孙和太子之位的时候,就是用这些理由,现在总不能反过来打自己的脸。

    不仅如此,如今诸葛恪的儿子和亲信都安插在军中各处,他上位之初还带头废除了孙权时期的校事府制度,算是给了江东士族一些甜头。

    怎么看,自己的根基都稳得一批。

    当然,诸葛恪是有些私心的。

    既有对功名的渴望,也有借着机会,削江东士族兵权的意图。

    念及于此,诸葛恪决定明日朝会时宣布西征计划。

    吴国事在我,谁敢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