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 > 第460章 展翅高飞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 第460章 展翅高飞

    诸葛瑾面带感慨之色,缓缓道:“谁能料到啊!那原本实力远逊于曹魏的大汉,居然在首次北伐时就展现出如此惊人的战力,竟能将曹魏那支强大无匹的军队一举击溃,而后势如破竹般地收复了咱们汉室的故都——长安。”

    一旁的诸葛恪闻言,也是连连点头,应声道:“是啊,我当时确实未曾想到大汉此番北伐的进程竟是这般顺遂。”

    诸葛瑾稍作停顿后接着分析道:“依我之见,刘禅此次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缘由有三。

    其一便是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曹魏方面压根儿没有预料到大汉会如此雷厉风行地出兵北伐,以致猝不及防;

    其二嘛,则是曹魏不幸中了孔明所设下的疑兵之计,其主力部队被赵云死死牵制住,难以脱身,而孔明则趁此良机,率领大军从祁山长驱直入,一路未遇强敌,轻轻松松便拿下了南安、天水等地的三郡,更为重要的是还收获了姜维这样一员智勇双全的猛将;

    至于其三嘛,便是那刘禅犹如天降神兵一般,率奇兵突袭并成功夺取了武都、阴平二郡,从而彻底截断了曹魏与凉州之间的联系通道,紧接着他又与孔明胜利会师,并一同与曹魏展开最终的决战,一鼓作气夺下了长安这座至关重要的城池。”

    诸葛恪微皱着眉头说道:“关于刘禅与曹睿之间那场惊心动魄的扶风决战,依我之见,曹睿实在是对自家军队过于自信了。他满心以为依靠自身所拥有的骑兵优势,能够轻而易举地击溃刘禅一方。然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这场决战的最终结局竟是以刘禅大获全胜而告终。不得不说,这结果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啊!”

    此时,一旁的诸葛瑾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轻声说道:“恪儿啊,你可别忘了,大汉虽地处益州,看似位置偏远,但实际上却与南蛮、匈奴以及羌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保持着密切的往来。要知道,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向来都是盛产优良军马之地,并且其族人皆擅长驾驭骑兵作战。如此一来,他们不仅能够将大量优质的战马贩卖给大汉,同时还能派遣专人前往指导汉军学习骑兵战术技巧。在这种情况下,大汉的骑兵实力想不突飞猛进都难呐!”

    听到此处,诸葛恪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应声道:“原来如此,经父亲这么一分析,一切便都说得通了。”

    诸葛瑾面色凝重地道:“值此风云变幻之际,于我东吴而言,实乃难得一遇之良机啊!吾等完全能够与大汉协同作战,一同挥师进击那强大的曹魏。

    实际上,大汉方面亦是这般筹谋布局的。起初,他们诚恳地邀请我方出兵攻打曹魏所占据的襄阳、樊城等地,并承诺会给予全力援助。待取得胜利之后,襄阳和樊城皆划归我东吴所有。

    遥想当年,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过后,我与你二位叔父曾于隆中有过一面之缘。那番景象,至今仍历历在目,令我永生难以忘怀。

    而后,为进一步壮大我东吴之实力,陛下更是英明果断地下旨,派遣全琮统领十万雄师气势汹汹地直奔合肥而去,企图一举攻陷合肥,从而打开通往徐州的道路。然而,令人倍感遗憾的是,这场战事竟耗时长达一年之久,最终还是未能攻克。”

    诸葛恪听闻此言,不禁冷哼一声,脱口而出道:“这全琮不过是徒具虚名罢了......”话刚出口,他忽然意识到全琮乃是步皇后的女婿,心中暗叫不好,赶忙收口,不再言语。

    诸葛瑾见状,长叹一口气,忧心忡忡地继续说道:“未曾料到,恰在此刻,那曹魏居然主动前来联络我大吴,欲趁大汉空虚之机,联手攻伐其益州之地。”

    诸葛瑾轻抿一口香茗,缓缓放下茶杯,然后轻声道:“你应当知晓,对于此提议,我实难苟同。身为一国之君、一代帝王,理应将信义置于首位。若无诚信可言,便等同于丧失所有。陛下只因些许蝇头小利,就要背弃与大汉之间的同盟关系,对此,我着实无法认同啊!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陛下执意如此,已然下定决心要撕毁盟约,并派遣全琮统率十万大军攻入益州,直取永安。

    实际上,就连上大将军陆逊也并不赞同陛下此番举动,但他终究选择沉默不语。而我呢,身为陛下的老臣,眼见陛下如此行事,心中实感忧虑,再也难以忍耐,只得不顾冒犯龙颜,直言进谏。

    只可惜,陛下心意已定,我的劝谏全然无用,徒留无奈之感。于是乎,心灰意冷之下,我毅然决然地向陛下请辞大将军一职,欲归隐田园,从此不问世事。怎奈,陛下并未应允,反倒是命我转任御史大夫,辅佐镇守武昌的太子孙登。”

    此次战役的结局想必你已然知晓,我军被大汉打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众多将士战死沙场,军队数量锐减。形势所迫之下,我们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向大汉提出恢复盟约之请求。

    需知,如此这般的联盟与往昔相较,存在着天壤之别。昔日,咱们两国尚且处于平等之位,相互尊重,可如今却等同于我方跪地求和,大汉的地位骤然凌驾于我们之上,日后必定对我们心存轻视。追根溯源,皆是因为我们背信弃义,擅自毁约所致啊!

    诸葛恪听闻此言,不禁长叹一声:“的确如此啊!这场战役实乃愚不可及之举。此前围攻合肥长达一年之久,耗费无数粮草军需,最终仍未能将其攻克。而今这场进攻益州之战,更是令我军损兵折将,粮草辎重亦损失惨重,致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衰退。”

    诸葛瑾听闻此言之后,不禁缓缓地摇了摇头,满脸愁容地道:“你所提及的仅仅只是那些外在的物质罢了。然而令我深感遗憾与痛惜的是,咱们东吴的信义在此次事件之中已然损失甚多啊!

    回想起当初我的念头,那便是自觉再无颜面去面对你们这二位叔父了。值得庆幸的是,太子孙登的所思所想竟与我如出一辙,他同样坚决反对陛下违背盟约而去攻打大汉。正是由于他的极力劝谏,陛下最终才将他调往了武昌。

    故而,那时起我便立下决心,定要全心全意地辅佐太子殿下。我始终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太子必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岂料世事难料,命运弄人呐!太子竟然如此年轻就不幸离世,此时此刻,我真是心如刀绞、痛心疾首!至此,我内心深处的希望之火瞬间熄灭,整个人都彻底灰心丧气了。而且,对于这数十年来于官场中的沉沉浮浮、勾心斗角,我早已心生厌倦之情。

    于是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向陛下恳请辞官归隐山林。尽管我深知此举或许会惹得陛下不快,但事已至此,我也实在顾不得那么多了。”

    然而,与我截然不同的是,你的二叔父简直就是人生赢家啊!他竟然完美地达成了自己年轻时出将入相的宏伟抱负。在他全心全意、竭尽所能的辅佐之下,刘禅所统治的大汉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势。

    自从成功收复长安以后,他们更是牢牢地守住了潼关和武关这两道雄伟险峻的关卡,从而有力地保障了长安这座城市的安全无虞。

    紧接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刘禅毫不犹豫地下达圣旨,决定将国都从原本的成都迁至长安。这一决策可谓石破天惊,毕竟此时他们刚刚夺下长安不久,而长安几乎等同于战事的前沿阵地。但正是这样一个果敢决绝的举动,充分彰显出他们坚定不移要恢复中原的强烈决心,此乃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啊!

    此后,他们势如破竹,轻而易举地攻克了北地郡,至此相当于已经收复了整个雍州地区。不仅如此,他们继续挥师西进,派遣大批精锐部队攻打凉州,并最终使得整个广袤的西域都心甘情愿地对大汉俯首称臣。

    这些来自西域诸国的国王们居然纷纷尊奉刘禅为宗主天子,此等情形简直就是破天荒头一遭!毕竟在此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而这一现象恰恰有力地证明了,这些西域的国王们对大汉王朝可是真心实意地归附啊!若非他们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并愿意归顺于大汉,又怎会给予刘禅如此尊崇无比的称号呢?这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和诚意,实在令人感慨万千呐!”

    就在这时,诸葛恪插嘴道:“其实还远不止这些呢!就连羌地的羌王迷当也率领着其所属部落前来归顺投降,于是刘禅顺势而为,专门设立了羌郡来加以管理。”

    诸葛瑾点头道:“确实如此!一旦拥有了羌地以及羌人的全力支持,我们便无需再忧心战马的供应问题了。

    然而,更令我深感钦佩不已的是,其后当西域属国遭受他国蛮横侵略之时,刘禅竟然毫不犹豫地亲自统率精锐骑兵,毫不畏惧那艰险重重的路途与恶劣环境,毅然决然地穿越广袤无垠、令人望而生畏的浩瀚沙漠,火速前往救援。

    他们以雷霆万钧之势,将那些来势汹汹的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最终这些来犯之敌只能狼狈不堪地选择归附于强大的大汉王朝。经此一役之后,西域诸国的国王们对刘禅可谓是心悦诚服、忠心耿耿,甘愿死心塌地地效忠于他。

    而刘禅亦高瞻远瞩,顺势而为,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督府,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实现了对整个西域地区有条不紊的管辖与统治。

    就在这一时期,我们自身的国力已然难以与日益强盛的大汉相抗衡。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此后大汉又果断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东征之战,其军队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先后成功攻占了战略要冲之地——洛阳、荥阳以及许昌等地。

    与此同时,曹魏治下的上庸等三郡中的孟达见大势已去,也审时度势地高举义旗,义无反顾地归顺了大汉。至此,大汉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已然初现端倪,并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

    然而,这所有的成就与辉煌,固然离不开刘禅的英明睿智和神武决断,但更为重要的,还是源自于你那敬爱的二叔父诸葛亮的兢兢业业、勤勉奉公。据闻,他凡事皆亲历亲为,每日都忙碌至夜深时分。

    为此,刘禅曾屡次苦口婆心地劝诫他道:“相父务必保重身体,切勿过度操劳!”

    不仅如此,刘禅还特意设立了一连串的官员职位,旨在辅佐孔明,期望以此能够稍稍减轻他肩上繁重的工作担子。

    虽说这般举措确有一定成效,但熟知你二叔父秉性的我心里却很明白,他乃是那种将强烈的责任感深深烙印在骨髓之中的人物。

    遥想当年幼时,便已然如此;待到长大成人之后,其坚定执着之态更甚从前。但凡他下定决心要去做成之事,旁人即便费尽唇舌苦苦规劝,也是徒劳无功。

    恰恰就是这样一份令人钦佩至极的坚持不懈,使得他得以成为千秋万代以来众多臣子效仿学习的楷模典范,并最终成功建立起了永垂不朽的赫赫功业。

    想想也是有趣。我们二人皆由同一母亲孕育而生,然而命运的轨迹却如同两道渐行渐远的流星,最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可谁能料到,兜兜转转之后,我竟也踏上了与你那二叔父相同的旧路。

    有所不同的是,他在风华正茂之时便选择隐居起来,默默等待时机的降临;而我呢,则是历经风雨沧桑、岁月洗礼,直至迟暮之年方才决心归隐山林,从此与世隔绝。

    这就好比,彼时的孔明犹如一只羽翼初丰、蓄势待发的凤凰,只等风云际会之际一展雄姿翱翔九天之上;反观如今的我,已然成为一条风烛残年、苟延残喘的老狗,所能做的唯有静静等待生命终结那一刻的到来。想到此处,不禁令人心生感慨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