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323章 我想做这样的人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第1323章 我想做这样的人

    “定方,我如今虽然身份是李家人,是郡王,但是我的身世,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我也是老老实实的在这泾阳县庄子上当了好些年的平头百姓的。”李复说道:“别的不说,你苏烈,苏定方,若是有个好出身,当年剿匪打了这么多的仗,你早发达了。”

    “不说你,说你父亲,大业年间,讨伐贼寇,按理说,要能耐有能耐,要功劳有功劳吧?”

    李复双手一摊。

    你看,这就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他们父子俩,没有好出身,上升的通道,就完全没有了。

    别人不说,就窦建德,都是一方枭雄了,出身不好,最后因为没有背景,连命都保不住。

    为啥?影响不好。

    你个平民出身,折腾出这么大动静来?

    万一有人有样学样怎么办?

    世家之间,随便玩,但是你一个平民掺和进来,那就是你的不对了,你跟我们不一样啊。

    所以要杀,以儆效尤。

    而苏定方,有本事有能耐,又遇上改朝换代,天子重人才,势必是要发光的。

    苏定方无言,只是一个劲儿的叹息.......

    自己,什么时候也变成了,自己当年讨厌的人了?

    “在勋贵眼中,所谓天下,无非就是鼻尖儿上的金钱和地位。”李复笑道:“上行下效,穷苦人家见到富贵勋贵做出了这样的榜样,他们也会琢磨,为了求发达,就要另辟蹊径了。”

    “百姓不种地,因为种地不能发达,所以他们就要琢磨是不是要去城里溜达,看看怎么挣钱,去干点别的事儿。”

    “工匠不再拿着手里吃饭的家伙事儿去挣辛苦钱,就想着走点外门邪路,看看能不能一夜暴富,比如说,去赌坊,要么就干脆直接摆烂,享乐好了,有点钱就吃饭喝酒去平康坊。”

    “商人何必走南闯北,倒腾货物,挣那些利润?挣的多了还要被人惦记,干脆直接凑点钱,去巴结权贵,或者是,守在赌坊门口放贷好了。”

    “读书的,仕途无望,那我就攀龙附凤,说不定人家高兴了,赏个小官做一做,那不比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要容易的多?读十几年书都不一定能有个官身呢。”

    李复手指依旧轻叩桌面。

    “以前是如此,现在更是如此,天下是个棋盘,大家各凭本事。”

    “但是总有人想要做出一点改变,哪怕微不足道。”

    “巧了,我就是。”

    “定方,我看到的,不是关中这片土地,也不是大唐所拥有的这片土地。”

    李复垂眸。

    没有人懂他。

    “朝廷需要人才,需要更优秀的人才,需要绵绵不远,源源不绝的更优秀的人才。”

    “站在朝堂上的,应该是整个大唐最顶尖的聪明人,位列官位的,也应该都是有真才实学真本事的人。”

    “而不是,我是谁家的郎君,一句话,我就成了官了。”

    “朝廷裁撤官员,已经为这场看不见兵锋血刃的战斗,拉开了帷幕。”李

    李复的声音低沉,苏定方的神色严肃。

    两人坐在厅中,一片沉默寂静。

    “唉,有的人将圣贤道德拿出来,束缚他人,自己却修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圣人之道本无错,错的,是世道。”苏定方垂下眼眸。

    “书院,想要为这个世道,做点事情,陛下,更想为这个天下,做事情。”李复说道:“因此,不管是书院其他分院也好,还是兵学院,文学院也罢,都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

    “一件事,总要有先行者。”

    “既然没有人有这个条件去做,而我有,同样的,我也有这份理想,为什么不去做呢?”

    “行动起来。”

    “只要行动起来,这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至于往后这条路上是否遍布荆棘,管他呢?”

    “大丈夫生在人世,为何不能披荆斩棘?”

    “别人不敢做的,我来做,别人不舍得花的钱,我来花,别人不敢跟陛下说的话,我敢说,谁让我特娘的是李家老三家的独苗呢?”

    “我儿子眼下也是独苗。”

    “死不了。”

    “死不了就是干!”

    “反正,最后失败了,无非就是在这庄子上当一辈子的富贵闲散翁罢了。”

    “不也挺好吗?”

    李复激昂的话语,每一句,每一个字都犹如重锤,落在苏定方的心上。

    至于最后所说的下场。

    嗨,还真是。

    谁让人家是“继祖”呢。

    太上皇认定的“继祖”。

    人家儿子呢?

    独苗,是“光宗”。

    这爷俩,别的不说,只要天下还是老李家的,真就死不了。

    有钱,不造反,死不了,还一直在为陛下做事,做陛下想要做的事情。

    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殿下的确是有底气这么做,只是,天底下,如同殿下这样的人,少啊。”

    “甚至是,独一份。”

    苏定方的脸上再次浮现出笑容,比之前阴郁严肃的模样,好看多了。

    “有条件要去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去做。”

    “人嘛,多少还是要有点梦想的。”

    “名垂青史是梦想,封妻荫子是梦想,驰骋沙场,封狼居胥是梦想。”

    “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是梦想。”

    “梦想不分大小,也没有高低贵贱之说,只要行动起来,一点一点来,不管成功与否,至少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躺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回想这一辈子,不遗憾。”

    “若是有人问我,我的梦想是什么。”

    “那我会自豪的指着我的庄子给他看,看吧,这就是我的梦想,它在慢慢的实现。”

    李复的脸上,尽是笑容。

    李复的一番话,把苏定方给整激动了,他的眼神里泛着兴奋的光芒,瞳孔之中,似乎有两团火焰,由小变大,逐渐开始,熊熊燃烧。

    “定方,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啊,那时候还很小,我读过一个人写的一段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

    李复停住了。

    封建社会,算了,改改吧。

    “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自豪的说,我这一辈子,无愧于人,无愧于心。”

    李复说完之后,自己也在琢磨,不行就写到书院的墙上去吧。

    多少也是几句好话不是.......

    相对于李复的轻松自在,苏定方则是因为李复的话而沉思。

    说起来,自从来到这庄子上之后,自己,当真是收获良多。

    “事情要做,饭要吃,日子要过,梦想,也要去行动。”苏定方对着李复拱手行礼:“殿下,末将受教了。”

    李复笑着将苏定方扶起来。

    “我何德何能,能教你啊,你未来的天地,也很广阔。”

    李复的一句描述,对于如今的苏定方来说,更像是一颗定心丸了。

    “所以说,兵学院的事情,要做,定方,帮我。”

    李复认真的看着苏定方。

    “不管将来这条路上有什么困难,遇到什么难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哪怕是路的尽头不是什么好事,我一定会先将你摘出去,剩下的,我自己来扛。”

    “殿下这是什么话,怕不是将我当成了什么贪生怕死,忘恩负义,无仁义可讲之人呢?”苏定方反驳说道:“以前带兵打仗我不怕,如今,不过是去书院做个教习先生,我岂会怕?”

    听李复说了这么多之后,若是还瞻前顾后,那岂不是有负大丈夫之名?

    李复嘴角上扬,起身走到门口,看着外面的营地。

    “有太上皇和陛下为这个庄子保驾护航,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就算是陛下不方便出面,这不,还有他们。”

    李复的目光落在了正在营地里忙活的王府两卫。

    “手里有一千顶盔掼甲的精锐之士,这庄子,只要陛下不下令,谁能奈何咱们?”李复笑了笑。

    随后,他回过身来,伸手拍了拍苏定方的肩膀。

    “所以,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王府两卫这一千人,我就敢说,这将是你带过的最精锐,最全能的一支兵。”

    对于李复的这句话,苏定方丝毫不会怀疑。

    从营地出来之后,李复回到家中,在书房独自坐了一会儿。

    如今小桃也被他派去了自家夫人的房中,伺候人的活儿,倒是用不上她,有经验丰富的婆子,小桃和翠竹,这俩人守在那里,主要是负责跑腿送消息的,一个是往他这边送,另外一个,是负责往他丈母娘那里送。

    宅子这么大,总要有个人负责联络。

    李复虽然关心老婆孩子,但是也不能一天天的总往媳妇坐月子的屋子里跑。

    别人不说,自家媳妇儿也得笑话自己没出息。

    庄子上这么多事呢,还指望着李复“主外”呢。

    李复最近倒也没有什么“外”要主,军营交给苏定方,书院交给仨老头,庄子上有老赵,对了,还有个在隔壁庄子把养猪做大做强的张焕。

    工坊有马十三,张福过完年就回徽州茶庄去了,说是回去看看茶庄,然后就要去别的地方,再看茶山去。

    现在茶山都是朝廷的,但是茶庄,就只有一个。

    干脆在书房里写点东西吧。

    给苏定方的训练手册,有三份。

    李韶怀着孕的时候,闲来无事,李复给她找了个誊抄的活儿。

    就是这个。

    这玩意儿,李复也不敢交给别人抄啊。

    只能麻烦自己媳妇儿了。

    一份现在已经在苏定方手里了,手边的这一份,李复要连同自己新写出来的东西,交给石头,让石头带着伍良业和其他几个护卫,一并出发去宫中。

    亲手交给李二凤,等李二凤看到之后,他就明白了。

    下午,李复找来了石头和伍良业。

    “这里有一本册子,一封书信.......”

    石头的目光落在书信上。

    册子不稀奇,多厚都不稀奇。

    就是这信,里面没装着册子吗?

    李复看着石头:“老规矩,带到宫中,亲手交给陛下。”

    “伍良业,你带上你的几个兄弟,暗中护送石头去宫中。”

    “这个东西,比较重要。”李复笑道:“路上不要出什么差错。”

    “郎君,和平常一样不行吗?”石头好奇问道:“为什么还要伍护卫暗中保护?要是一不小心被人发现了,岂不是更引人猜测?”

    “石头,你看不起谁呢?”伍良业恼了。

    被人发现?

    他们哥几个,在暗中行走,怕被人发现?

    开什么玩笑。

    专业的!

    从小就干暗卫,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李复用稀奇的目光看着石头。

    “哟呵?你小子,还聪明了。”

    石头嘿嘿一笑。

    “郎君,我只是没读书,又不是傻子。”石头说道:“让伍护卫他们跟着我,不就是明晃晃的告诉别人,我身上带着重要的东西吗?”

    “一来是保护你,二来,我知道不会有危险,但是也要做给陛下看,明白吗?这是要重视。”

    “都知道你是泾阳王府的人,便是皇宫,也能出入得,没人想要搭上自己的命去动你。”李复说道。

    石头作为庄子上和宫中之间的信使,长安城圈子里大多数的人已经知道了。

    截杀石头,嫌弃自己家族延续的时间太长了,想要重开吗?

    当伍良业的目光看到石头接过那册子和书信之后,就知道自家郎君为何如此谨慎了。

    练兵手册。

    这,是兵书。

    而且,好像还是自家郎君自己编撰出来的。

    恩,那的确是很重要了。

    这要是丢了,被有心之人拿到手,会很麻烦。

    而且,这麻烦还不是一时半会儿的麻烦。

    “去吧,今晚住在长安,不用赶回来,或者,在长安住两天,也行。”李复笑道。

    “是。”石头拱手应声:“郎君,若是陛下不留的话,那属下明日就回来,那长安,也没啥好的。”

    伍良业也附和着点头。

    的确,那长安,很好,但是他们觉得,庄子上,更好。

    住在庄子上,舒服。

    住在长安城,束缚。

    石头出发之后,李复就乐颠颠的去自己妻儿住的院子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