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 第132章 月亮姑娘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第132章 月亮姑娘

    有人觉得她太年轻,意气用事,白白浪费了大好前程,更多的人都是为她的坚定选择而震撼。

    在武周朝权力中枢的上官婉儿抬起头,思索到底是什么样的心境,能让这位明珠小姐做出这样的选择。

    她想实现的理想,让那块地方的人也都吃上瓜果蔬菜吗?

    黑白照片上的长发少女变成了短发的女青年,脸上的笑容依旧明媚,眼睛里的神采,是他们很少在自己身边人身上见过的动人。

    “好志气!”已经出京城的王守仁听得拍手称快。

    只要是没有战乱,政权还算安稳和平的朝代,中央总是比地方更好一些。

    能抵挡住眼前锦绣前程的诱惑,去偏远苦寒的小地方,意志力一般的人都很难做到。

    他现在也正是从京城去到地方上任,但他怎么样那也都是去做官的,而吴明珠所学,是去那边种地的,就辛苦程度来说,他认为自己光是读书上,已经没人家边读边下地辛苦了。

    这样的人才,正经有抱负想干实事的人根本不会在意她是什么身份,想的只有她怎么去为国家做事,为什么会对这个国这么有感情。

    不客气的说,秦汉还是学派之争,三国时期人才都是各大家族的人,唐朝也就比三国时期好了一点而已,宋明清的人才科为的是自己和家族出人头地……

    臣子真的把国放在心上的都没有,更别说什么都不知道的庶民了。

    她,还有前面提到的那么多人,都是发自内心想为这个国,为这里的人去做事,让大家能吃得饱,吃的好,不再挨饿受冻,不受灾害的影响。

    羡慕、渴望人才之余,有自知之明的人心里更多的还是恐慌。

    能把他们这些人都能凝聚起来的东西,比这些人聚集起来的力量还要让他们害怕。

    哪怕主播很克制的从没给他们说过到底后世是什么政体,隐隐有猜测的人哪怕尽量让自己不要去主动思考,夜半三更也仍然忍不住猜测。

    不开民智的下场,是早晚和清一样;开了民智的下场,就是人人早晚也都和主播一样。

    要命的抉择真的很难做。

    虽然现在主播已经在开民智了。

    [来到乌鲁木齐的吴明珠发现这里并没有大片瓜田,在多方考察下,她发现吐鲁番鄯善县适合种瓜,当地的西瓜、甜瓜品种丰富,香甜多汁,但没有系统性的整理归纳。

    饮食习惯、居住环境都阻拦住她,不会维语的她就这样留在了当时贫困的鄯善县,对当地的瓜种进行整理。

    吐鲁番有火州之称,吴承恩《西游记》里的火焰山指的就是这里。

    鄯善县坐落在火焰山的脚下,不仅地形崎岖,还常常满是风沙,夏天气温超过40摄氏度,冬天大雪纷飞都是常态。

    就是在这样寒冬酷暑的环境下,吴明珠硬是把自己磨练成了一个在48.1c的高温天气下,也能扛着锄头在湿热的棉田里干农活的农民。

    当地维族老乡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月亮姑娘”,夸她的意志像钢铁那样坚强,干活像公鸡羽毛那样漂亮。]

    这个钢铁意志,虽然听着不太习惯,但也是当地人对她的夸赞。普通人家里也是会夸孩子干活勤快,也是但是干活像公鸡羽毛漂亮……

    不同文化习俗,听着还是感觉怪怪的。

    清朝的维族人挠挠头,月亮姑娘的确是他们的赞美,不过……

    年轻的小姑娘摸着辫子,不解道:“阿公,那些汉人为什么要来帮我们种瓜?”

    白胡子的长者思考一会儿,回答道:“不是帮我们种,是帮她们的家人种。”

    嘉靖朝,面对同学们的打趣眼神,年纪轻轻的吴承恩有点羞怯。

    之前是看见主播书架上有自己名字的书,但是那哪知道他什么时候写的,写的又是什么故事啊。

    不过这个火焰山他记住了,以后写书一定会写的。

    友人对他保证,只要自己有幸能被抽中,一定要问问主播你写的书里都是什么,不用谢。

    吴承恩:不谢,但我也不是那么想知道,我更想知道的是我多少年中了进士,官做的怎么样。

    [为了找到“红心脆”的原生种,她和同事李志超在戈壁滩走了两天,穿越火焰山。

    天黑了,不敢再往前走了,怕碰上狼,恰好遇到一个砖窑,就在里面露宿一夜。

    为了带回“老汉瓜”的种子,她和同事抱着瓜走了一路,临近中午时,又累又渴的他们才想起来,“嘿,我们真傻,带着的瓜为什么不吃呀,只要把瓜的种子留下就行了呗!”

    她和同事先后前往鄯善县、托克逊县等地三百多个生产队,收集了超过一百多份资料,1960年整理出了全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份完整的甜瓜档案。

    除了44个地方西瓜和甜瓜的品种,她们还找到了一些野生甜瓜,挽救了一批濒临灭绝的瓜种。

    这些瓜的品种,也成为了她日后选育西瓜、甜瓜的基础资料。

    整理好瓜种后的吴明珠,埋头进行西瓜的研究,成日里都在田间地头,成了一个什么农活都会做的农民……]

    三个南袁北李,还有这个吴明珠,他们都是大才,也都是在人群看出和农人有什么区别的普通人。

    真的要自己干农活的人抬起头,认真思考如果自己能有机会去念书,去给朝廷当差,还会不会选择回到土地上去种田。

    屁股生疼的李泰跪着拿笔做笔记,边记边碎碎念。

    “肯定还是要杂交的,杂交前要先把品种都弄清楚,按颜色、大小、形状、味道区分……还得要哪里的好环境啊,得去那个吐鲁番…… ”

    给弟弟挡住阿耶吓人的眼神,李承乾帮他换纸。

    别想了,你这么一说,以后就藩阿耶都只会把你拴在长安边上,老实找几个胡商帮你带不同的种子吧。

    [多少次翻越火焰山、穿越戈壁,她无暇统计;习惯于见到好瓜就买下来,回去记录特点、品尝口感。

    瓜熟时节,她几乎把工资都用于买瓜了。

    领导到县里考察,研究所请大家吃瓜时,她在一旁嘱咐:一定要把种子拿回来。

    领导走时,研究所送了一个瓜带走,她马上派车去追回来。

    看上去因为一个瓜,把大家都弄的很尴尬。

    但只有她知道,一个瓜事小,种子事儿大。没留种的瓜,就一个也不能少!

    他们先后选育出了“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这些优良品种,至今都是人们选购西瓜的优良品种。

    她和团队人员的不辞辛苦,改变了新疆瓜农靠天吃饭的状况,早、中晚熟28个品种配套规划种植,截止1996年,推广面积覆盖新疆主要商品瓜区的80%。]

    赵过点头,很能理解。

    尴尬什么尴尬,种子才最重要,如果是他,也会为了种子想办法去追上皇帝身边的小黄门的,至少他们皇帝不会为了这种小事生气。

    一个瓜都没种的李泰也点头,愿意请他们吃瓜就不错了,就算是他送了人带走,那也要等着被收礼的人自己把种子送回来。

    皇帝和官员们想了一下,如果某天去下面视察工作,地方送了点特产,等他们走了那边又派人追着要。

    哪怕是等他们吃了要种子,就只是纯粹为了差事,这种行为也很不尊上。

    可只有这样一心一意只在乎研究工作的人,才能做得出这些成绩。

    不同民族的瓜农们:早、中晚熟28个品种配套规划种植是什么啊,能不能详细讲讲,主播?

    [选育一个 优良品种至少要8-10年的时间,可人的一生时间有限。

    1973年,吴明珠提出要加速选育进程,去海南开辟‘南繁北育’基地。

    南繁北育,是对新疆优质瓜种选育后,继续通过南繁途径和其他技术手段,选育出更优质的西瓜、甜瓜品种缩短选育时间。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海南和新疆 光照、气温、温差等自然条件完全不同,听上去是违背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不应该强行去尝试。]

    西北那边,橘子的这个典故不一定知道,但是他们自己家什么自然条件还是知道的。

    至于那个海南,记得是最南边的大岛,别的不说,雨是真的多,尤其是夏天季风一来,那雨肯定哗哗下,不会把瓜藤都泡烂了吗?

    前面每堂课都好好做笔记的苏轼想了想,新疆那边炎热少雨,光照过分好了,但是有积雪融水,琼州那边更是能让稻子一年三熟,高温多雨,雨多了光照就差。

    但是玉米和的水稻都在那里有种植基地,多一个西瓜也不多。

    人一生寿命有限,让她去试试也无妨,总归也是为研究趟一条路了。

    [面对种种质疑,吴明珠却十分清楚自己的目的。

    她不是要对抗大自然,而是要利用海南秋冬气温暖湿、光照充足的特点进行实验。

    以海南为试点,提高育种速度与效率,让南方长出北方的瓜,实现甜瓜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的梦想。

    春夏在新疆育苗,秋冬到海南播种,吴明珠的科研团队像“候鸟”一样,天涯海角两地飞,年复一年的奔波,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

    1973年,她被委任吐鲁番地区的科委副主任,但为了心无旁骛地种瓜,她在1983辞去职位。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新疆农科院准备为吴明珠修建“院士楼”,她坚决谢绝:我一年大半住在育种基地,要那么大的房子干什么。]

    看着地图上吐鲁番到海南的飞行轨迹,大家都沉默了。

    一年到头,候鸟也只是飞一个来回,她可比候鸟飞的勤快多了。

    历即使后世有飞机可以出行,但出门颠簸就是累,她还不是玩是去种瓜的,人和瓜都有水土不服的可能。

    西北地区的人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们种的瓜还能坐上飞机,去到那个海南,他们自己都没见过海呢,瓜倒是见着了。

    地理课都有好好听的李泰继续做笔记,高温环境准没错,水也是要多多。

    “这是官都不做就要种瓜吗?”

    举人都没考上的学子对着天幕上的瓜田,眼里是止不住的羡慕。

    敬佩归敬佩,但他们绝大多数,知道自己没吴明珠那么伟大的理想。就算有什么济世救民的理想,惯性思维也还是觉得先做上官再说。

    看见她什么都不要,就一心想种瓜,这些汲汲于科举的人,才更是心头滋味莫名。

    [1984年,吴明珠在第二十四组种子里培育出了又甜又脆的西瓜,她将这个西瓜命名为“8424(早佳),还把种植技术无偿教给农民。

    江浙一带开始种植,然后逐渐往北方各省乃至全国扩展。

    1995年,吴明珠带领团队选育的甜瓜、西瓜终于实现了一年三季。

    她和团队对西瓜品种更进一步优中选优,提高西瓜抗病性和整齐度,培育出既好吃又好看的新品种。

    在深圳、珠海等地,她和团队利用椰壳糠和深水培等技术种植哈密瓜等甜瓜,让甜瓜的种植范围,扩大到广东、海南等南方地区。]

    瓜能一年三季的震撼对他们来说比不过水稻,但是无偿教授种瓜技术这个行为,让大家想立刻起来那位黄婆婆。

    她们一个织布,一个种瓜,隔着百年时空,都在用自己的智慧来为广大的普通人造福。

    南边沿海各省的人也不敢相信,他们这里,以后不止种上了西瓜,还能种上西域的蜜瓜了?

    [90多高龄的吴明珠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儿子都不一定认得出,但有关种瓜的记忆还在,有时候她突然要出门,嘟囔着瓜该授粉了……]

    从两条长辫子的温柔少女到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她的人生是这么的不平凡,做的事情又是这么的普通。

    总结起来,就是读书,种瓜,种瓜,还是种瓜。

    让人研墨,曹植觉得自己又有灵感了,可以写上一手?明珠赋?。

    曹丕已经提笔先写下了“咏吴娘”这几个字,他相信自己,早晚有机会把自己的诗赋文章给主播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