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都往事【工作笔记】 第123章 谁动了我的奶酪
在梓涵已经成为副处长之后,总行的西部省份招聘干部考试如约而至。
他还有些犹豫,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参加考试。
不过,他想到徐行长在一次会上所说的:总行层面选拔干部,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我们要推送优秀的干部,去建功立业,这是不仅仅是个人的光荣,更是省行的光荣。
这样的机会还是应该去试试,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
徐行长之所以说出这样一番话,也说明他在用人方面具有大局观。
梓涵出了考场,遇到电视台采访,人事处要求梓涵作为参加总行考试人员的代表,在电视台面对镜头谈谈自己的感受。
虽然,谈感受的稿子早已有办公室的人帮他写好了,他只需要记住,背出来就是。谈论时一定要显得从容不迫,而不是死记硬背。于是,梓涵也就做了一回被采访人,堂而皇之地将总行这种选拔人才的机制夸耀了一番。
可是他觉得,总行的选拔人才机制,与徐行长大刀阔斧的用人机制相比,还是老套一些。也许,总行需要通过这种公开考试的方式,将自己想要推送的干部提拔起来,毕竟这种考试没有成绩单,没有排行榜,考试归考试,最后谁胜出,全靠领导决定。
徐行长确实是一位很有意思的人,其精力之充沛,恐怕是历任行长中无人企及的。
他推荐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发给每一位处级领导、分支行正副行长,他在每一本书上勾勾画画,做出重点标识,而且在赠送书的扉页上写上一段他自己的心得体会,可谓用心良苦。
而在梓涵看来,也许实际上形式大于内容。这本书粗浅得不能再粗浅了,甚至让梓涵觉得有些弱智,他认为行领导不应该推荐这种书给中层骨干。但是,一般情况下,洗脑,需要的不是复杂的知识,有时,最简单的东西反而是用意最深刻的东西,可能也是那些脑子简单、情商和智商都欠费的人无法理解的。
徐行长看到的是大变革时代,将会给每一位带来机遇和挑战,希望大家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一定要摒弃那种墨守陈规的观念,否则将会被社会淘汰。可惜,不是每一位都理解这本简易儿童读物诠释给大家的信号,纵然行长在书上标出重点,写上心得也无济于事。
梓涵还没有提职之前,参加过一次有关信贷内容的会议,在徐行长面前,司徒等一些人针对信贷管理出现的问题,炮火猛烈地攻击时任风险管理处一把手的宋。宋在众人咄咄逼人,自己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当着徐行长和会议众人的面向信贷业务部门道歉。
虽然梓涵不知道其中的缘由,看到即使宋这样的近乎于低声下气、丧失尊严的道歉,依然无法挽回自己的地位,他被排挤出了机关核心部门,去东大街支行担任一把手了。
宋的失落可想而知,因为他一直浸淫于机关这种环境之中,熟悉机关的流程,他的性格决定他是一位演讲者,而不是一个实操人物。
他适合简单的人事管理模式,对于即使最简单的小支行的管理,他也会感到有些力所不能及。
恐怕他自己有一种被放逐后的失落,夹杂着对新环境的厌恶,甚至是恐惧,他显得有些沉沦了。
梓涵的大款同学丁克宁与宋比较熟,也许源于之前的业务往来,或者其他的什么情况下的交往。
当他知道宋曾经是梓涵的领导,便告诉梓涵:“宋太颓废了,去支行又能咋?你看看他,整天喝酒,而且一喝就醉,酒桌上不管是谁,他都唠叨自己被贬了,好像他多么的冤枉。”
最后总结一句:“没出息!”
梓涵想,徐行长一定也会给他了一本“奶酪”,但是一定会被宋嗤之以鼻。
其实宋读的书不多,虽然他的歪理蛮多,平时聊天的时候,他的“头脑风暴”绝对一流,可惜仅仅是说说而已,实际操作并非如此,或者说空想甚至意淫的成分更多一些。所以,他此时此刻显得高不成低不就。
以酒买醉,借酒消愁。
可殊不知:酒不醉人,人自醉;借酒浇愁,愁更愁。
吃吃喝喝,恐怕就会疏于管理,而且,宋的朋友并不多,梓涵感觉他朋友中属于酒肉朋友的可能更多一些。
而且,他原则性比较强,因为常年在信贷风险岗位工作,又是科班出身,所以,让他去搞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比登天还难。
又因为他一贯为人谨慎小心,虽说酒后嘴上没有把门儿的,但做事不会胡来。
可即使这样,手下人也会利用他此时失落的情绪,疏于管理之际搞出一些无厘头的事情,导致大面积不良资产的发生。
酒场上的浸泡,宋的身体已经出现透支信号,最后,他竟因为急重症胰腺炎,被送进医院抢救。虽然捡回一条命,但梓涵后来去医院看他时,觉得宋似乎一夜之间老了二十多岁。
宋觉得领导对自己不公,同事对自己不敬,似乎觉得命运对自己太过严苛,但最后还是自己的放纵把自己的身体拖垮了。
大病初愈后,他已经无力参与重要的工作,只能饮恨退出领导岗位,养病为主,工作为辅。
当梓涵得知他重病后前往医院看他,初夏季节,梓涵已经热得穿短袖都嫌热,看见宋此时却穿了一件毛衣,骨瘦如柴,消瘦的脸颊上更显得他双目突出,看得令人心酸不已。
“你瞧瞧,你看我穿的,再看看你穿的……”
宋一声叹息。
若干年后,梓涵在某支行办事的时候,惊异地知道,做了支行督导的宋依然几乎每天按时上下班,他赶紧过去见一见多年未曾谋面的老领导。
再次见到宋,他依然消瘦,但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虽然气息短促,依然目光如炬,当年意气风发,酒量一般,但酒桌上绝不服输的那个宋,已临近退休年龄了。
梓涵和他紧紧拥抱一下,坐下来聊几句往事,说到了关沐阳,宋十分自豪地说:小关,人家总能踏到点子上,做股票能挣大钱,做房地产也能挣大钱……
此时梓涵内心突然涌起一阵疑惑:你和小关的关系那么好,为什么这么多年你依然独守清贫,明明政治前途早已画上了句号,为什么不去外面闯荡一番?此时赞颂小关如何成功,不啻是对自己莫大的讽刺吗?
梓涵估计宋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大大的疑问,可能就是那本书的名字——谁动了我的奶酪?
他还有些犹豫,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参加考试。
不过,他想到徐行长在一次会上所说的:总行层面选拔干部,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我们要推送优秀的干部,去建功立业,这是不仅仅是个人的光荣,更是省行的光荣。
这样的机会还是应该去试试,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
徐行长之所以说出这样一番话,也说明他在用人方面具有大局观。
梓涵出了考场,遇到电视台采访,人事处要求梓涵作为参加总行考试人员的代表,在电视台面对镜头谈谈自己的感受。
虽然,谈感受的稿子早已有办公室的人帮他写好了,他只需要记住,背出来就是。谈论时一定要显得从容不迫,而不是死记硬背。于是,梓涵也就做了一回被采访人,堂而皇之地将总行这种选拔人才的机制夸耀了一番。
可是他觉得,总行的选拔人才机制,与徐行长大刀阔斧的用人机制相比,还是老套一些。也许,总行需要通过这种公开考试的方式,将自己想要推送的干部提拔起来,毕竟这种考试没有成绩单,没有排行榜,考试归考试,最后谁胜出,全靠领导决定。
徐行长确实是一位很有意思的人,其精力之充沛,恐怕是历任行长中无人企及的。
他推荐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发给每一位处级领导、分支行正副行长,他在每一本书上勾勾画画,做出重点标识,而且在赠送书的扉页上写上一段他自己的心得体会,可谓用心良苦。
而在梓涵看来,也许实际上形式大于内容。这本书粗浅得不能再粗浅了,甚至让梓涵觉得有些弱智,他认为行领导不应该推荐这种书给中层骨干。但是,一般情况下,洗脑,需要的不是复杂的知识,有时,最简单的东西反而是用意最深刻的东西,可能也是那些脑子简单、情商和智商都欠费的人无法理解的。
徐行长看到的是大变革时代,将会给每一位带来机遇和挑战,希望大家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一定要摒弃那种墨守陈规的观念,否则将会被社会淘汰。可惜,不是每一位都理解这本简易儿童读物诠释给大家的信号,纵然行长在书上标出重点,写上心得也无济于事。
梓涵还没有提职之前,参加过一次有关信贷内容的会议,在徐行长面前,司徒等一些人针对信贷管理出现的问题,炮火猛烈地攻击时任风险管理处一把手的宋。宋在众人咄咄逼人,自己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当着徐行长和会议众人的面向信贷业务部门道歉。
虽然梓涵不知道其中的缘由,看到即使宋这样的近乎于低声下气、丧失尊严的道歉,依然无法挽回自己的地位,他被排挤出了机关核心部门,去东大街支行担任一把手了。
宋的失落可想而知,因为他一直浸淫于机关这种环境之中,熟悉机关的流程,他的性格决定他是一位演讲者,而不是一个实操人物。
他适合简单的人事管理模式,对于即使最简单的小支行的管理,他也会感到有些力所不能及。
恐怕他自己有一种被放逐后的失落,夹杂着对新环境的厌恶,甚至是恐惧,他显得有些沉沦了。
梓涵的大款同学丁克宁与宋比较熟,也许源于之前的业务往来,或者其他的什么情况下的交往。
当他知道宋曾经是梓涵的领导,便告诉梓涵:“宋太颓废了,去支行又能咋?你看看他,整天喝酒,而且一喝就醉,酒桌上不管是谁,他都唠叨自己被贬了,好像他多么的冤枉。”
最后总结一句:“没出息!”
梓涵想,徐行长一定也会给他了一本“奶酪”,但是一定会被宋嗤之以鼻。
其实宋读的书不多,虽然他的歪理蛮多,平时聊天的时候,他的“头脑风暴”绝对一流,可惜仅仅是说说而已,实际操作并非如此,或者说空想甚至意淫的成分更多一些。所以,他此时此刻显得高不成低不就。
以酒买醉,借酒消愁。
可殊不知:酒不醉人,人自醉;借酒浇愁,愁更愁。
吃吃喝喝,恐怕就会疏于管理,而且,宋的朋友并不多,梓涵感觉他朋友中属于酒肉朋友的可能更多一些。
而且,他原则性比较强,因为常年在信贷风险岗位工作,又是科班出身,所以,让他去搞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比登天还难。
又因为他一贯为人谨慎小心,虽说酒后嘴上没有把门儿的,但做事不会胡来。
可即使这样,手下人也会利用他此时失落的情绪,疏于管理之际搞出一些无厘头的事情,导致大面积不良资产的发生。
酒场上的浸泡,宋的身体已经出现透支信号,最后,他竟因为急重症胰腺炎,被送进医院抢救。虽然捡回一条命,但梓涵后来去医院看他时,觉得宋似乎一夜之间老了二十多岁。
宋觉得领导对自己不公,同事对自己不敬,似乎觉得命运对自己太过严苛,但最后还是自己的放纵把自己的身体拖垮了。
大病初愈后,他已经无力参与重要的工作,只能饮恨退出领导岗位,养病为主,工作为辅。
当梓涵得知他重病后前往医院看他,初夏季节,梓涵已经热得穿短袖都嫌热,看见宋此时却穿了一件毛衣,骨瘦如柴,消瘦的脸颊上更显得他双目突出,看得令人心酸不已。
“你瞧瞧,你看我穿的,再看看你穿的……”
宋一声叹息。
若干年后,梓涵在某支行办事的时候,惊异地知道,做了支行督导的宋依然几乎每天按时上下班,他赶紧过去见一见多年未曾谋面的老领导。
再次见到宋,他依然消瘦,但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虽然气息短促,依然目光如炬,当年意气风发,酒量一般,但酒桌上绝不服输的那个宋,已临近退休年龄了。
梓涵和他紧紧拥抱一下,坐下来聊几句往事,说到了关沐阳,宋十分自豪地说:小关,人家总能踏到点子上,做股票能挣大钱,做房地产也能挣大钱……
此时梓涵内心突然涌起一阵疑惑:你和小关的关系那么好,为什么这么多年你依然独守清贫,明明政治前途早已画上了句号,为什么不去外面闯荡一番?此时赞颂小关如何成功,不啻是对自己莫大的讽刺吗?
梓涵估计宋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大大的疑问,可能就是那本书的名字——谁动了我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