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华都往事【工作笔记】 > 第128章 律师事务所与律师

华都往事【工作笔记】 第128章 律师事务所与律师

    如果说杨建生主任适合当老师,那么,西北政法的齐章安老师所在的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的大部分律师,恐怕更适合当老师,因为所里很多律师本来就是大学老师兼职做律师的。

    这家律师事务所的名字听起来像是和某个餐饮公司(国力仁和川菜馆)有着血缘关系,其实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不过,他们办公所在地——华融国际大厦,确实有一家非常不错的餐厅:澳门德兴火锅。

    这是一家经营广式火锅的餐厅,生意火爆,很多时候必须提前预定位置,否则只能在外面等座。

    认识了齐老师之后,德兴火锅成为梓涵经常的去处,这家餐厅就在律师事务所楼下,齐老师和老板的关系非常好,打个电话,随时可以留坐。

    齐老师的团队,似乎更多地在于研究法律问题方面,而非处理法律问题。虽然齐老师的大学同学遍及古城司法界的重要部门,有些人甚至成为关键部门的领导。只不过他们律师事务所提出的诉讼思路看似可以,但恐怕是理想化更多一些,实际操作未必可行。

    由于学mbA的缘故,针对教学中所讲的企业兼并案例,梓涵甚至产生了撮合两家律师事务所合并的想法,他建议:通过联合,把老齐的原东方律师事务所,现在的丰采所,与仁和万国所进行撮合,利用两家的优势,做大做强。

    为了谈这个事情,梓涵去德兴火锅吃了几次饭。

    在谈判过程中,丰采的齐主任始终表现出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状态,甚至当仁和的齐老师提出了打算将陈珍学的律师事务所一并融合,三家律师事务所合并到一起的想法,丰采的老齐还在问:“合并后律师事务所叫什么名字啊?”

    原来,他老人家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在老齐看来,无论如何合并,他对于自己创建的律师事务所的舐犊之情,是何等的深厚,如果合并后不用他的名字,估计会要了他的命的。

    然而,在人员方面,老齐的丰采所没有齐老师的仁和万国多,人员的知识水平也不如人家,那么,你凭什么让别人改弦更张?

    梓涵这个时候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他从研究一些成功的案例了解到,国外很多律师事务所都是采取并购、合并、合资等方式做大做强的,小作坊式的律师事务所将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淘汰,至少今后生存都会有问题。

    然而,合并谈何容易,蝇营狗苟、精于算计恐怕未必是坏事,老齐提出的问题,在梓涵看来是无理要求,至少是无厘头的。

    但是,这种事情有其内在的原因。

    站在老齐的角度考虑是有道理的,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他实在是太短视了,格局也显得太低,也就注定这样的律师事务所会越做越差。

    之前,银行打官司先给律师支付价格不菲的出场费,费了半天劲,银行拿到的也仅仅是一纸判决书。而且,案件在执行阶段困难重重。这个时候,几乎很少有律师可以“刀下见菜”,尤其老齐和齐老师这两家律师事务所,几乎所有的律师都只是“嘴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其他几家律师事务所也做得很一般。

    对于每年支出大量的诉讼费而收效极少,省行领导以及支行、机关有些部门提出了质疑:银行有必要年年如此,年年做“冤大头”吗?

    对于律师的管理,对于律师费用的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延兵来了以后,一方面积极与财会部门沟通,一方面制定了费用管理的流程和制度,针对诉讼费、执行费、律师费的支出,要求法律处建立台账,重要费用支出必须做出签报,专人负责跟进,对律师的业绩进行考核。

    虽然这些措施是非常初级的和肤浅的,有些规章制度也是从其他银行拿过来的,但起码是在摸索和改进。

    对于回到法律处的梓涵来说,这些措施虽然不是工作上的创新,但确实增加了很多事情,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

    时间过得真快,梓涵几乎都忘记了德州中院曾经执行省行的这件事情。

    然而,山东那里传来了非常不好的消息,是在山东高院工作的校友栗军民打电话告诉梓涵的,说这个案件将有可能恢复执行,而且,德州中院提出,一定要连本金带利息,一分不少地执行华都银行省行本部!

    为此,梓涵专门跑到济南一趟。他需要等待确切消息,就暂时在省工商局招待所里,大学同学李宁全程接待,期间他也见到了济南的其他几位大学同学。

    虽说毕业以后,同班同学多年未见,但此时他公务在身,而且事关重大,搞不好会出现省行被执行的严重情况。所以,他一点心情都没有,也懒得和同学约着吃饭喝酒。

    栗军民快要提职副庭长了,确实是好消息,但是他过来叙述的案件进展情况让人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省高院的领导已经认可了德州中院的意见,甚至准备签署执行文书,包括可能产生的抗拒执行情况下,将对阻挠的当事人提请当地法院进行强制措施:抓人。

    怎么办?

    栗军民一脸无奈:要不,你去找我原来的领导蒋尚清吧,他调到了最高院,目前在人大读研究生呢。

    二话不说,梓涵直接赶到了京城。

    蒋尚清就住在人大研究生宿舍。

    由于之前栗军民给他打过招呼,也告诉梓涵了详细的地址,所以找到蒋法官并不困难。

    但是,当他听梓涵介绍了案件的经过,觉得有些挠头:这样吧,我才过来,还没有站稳脚跟。你看,如果我不读研,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晚上你找一个地方,我带一位朋友过来,咱们三个人坐一下。

    去京城出差已经无数次了,轻车熟路,梓涵就在人大附近的白家公馆订了一个包间。

    晚上,蒋尚清带来了一位“厨子”。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此人高大且粗壮,皮肤黝黑,虽然提着公文包,但是身上透出一股子“匪气”。

    “我介绍一下:老董,董会生律师,这位,是华都银行法律处副处长。”蒋尚清介绍道。

    由于他第二天还有课程,而且他说回去还要写一些材料,所以酒就不喝了。梓涵和老董要了两瓶啤酒,边喝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