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华都往事【工作笔记】 > 第186章 走马上任

华都往事【工作笔记】 第186章 走马上任

    下午,小雨依然淅淅沥沥下着。

    梓涵开车到支行门前,发现门前的车位已经停满了车,他只好又开车前行,停在了支行前马路对面,然后走进了行长苏青玄的办公室——今后,这即将成为他梓涵的办公室。

    左行长还没有到,梓涵和苏青玄聊着支行的情况,老苏说,这几天自己的车在修理,所以希望能让他继续用几天支行的“帕萨特”,并一再表示歉意。

    梓涵觉得这有什么啊?这几天梓涵还开他自己的“小富康”就是,说真的,他觉得开惯了手排档的车,可能还未必喜欢自动挡的车呢。

    会议室坐着支行的所有中层干部,左行代表省行党委宣布完任命,接下来就是梓涵的表态。

    对于在会上的这个表态,梓涵之前就准备过,无非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比如,团结大家,带领大家,圆满完成省行的各项工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真正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等等。

    苏青玄即将赴任省行金融机构部老总,在会上他表示了对支行员工的感谢之情。

    左行长讲了很多,他特别强调,这次大面积的干部调整是“特殊背景”下的干部调整,对于所有人来说存在着机遇和挑战。

    他认为,城北开发区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并且针对这个区域内的建行、信用联社的市场份额情况,与华都银行做了比对,他代表省行党委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希望梓涵认真研究省行绩效考核的重大变化,提高市场份额,提升效益,也希望梓涵能够团结好班子,与支行的中层和员工多沟通,做好这个“班长”。

    会议开始的比较晚,所以,会后大家坐了一会儿就安排去吃饭了。

    法规部总经理室的人都过来了,梓涵有些恍惚,不知道自己今天是作为“地主”还是“客人”,支行旁边的“老客站”安排好的包间里,大家一起畅饮。

    过来以后,梓涵自己的安排是先熟悉环境,了解支行各网点的位置和周边环境,第三天再开行务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因为人事变动,支行的很多业务已经处于停摆状态,梓涵过来的时候,听洪刚、牛希材说,很多业务开展迫在眉睫,而且,已经快到一季度末,指标的压力很大,而目前支行业务发展的缺口很大。

    在法规部时候,梓涵曾经和吴选民一起去城北开发区支行检查过。

    这是针对网点的合规性检查,检查的时候他们还要向网点发放合规调查问卷,所以,事先没有给支行打招呼。

    那一次是针对出口加工区这个网点进行的检查,因为事先经过排查,他们发现这个网点只有五名员工。他们觉得,这五名员工的编制,恐怕无法满足内控的基本要求,因为一般的网点起码要达到七名员工以上。梓涵也非常好奇:这个网点如何做内控工作的?

    到达网点,梓涵才发现这是位于出口加工区海关办公大厅内的一间“小门脸”,总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只有一个柜台,一个窗口,兼做对公和储蓄业务,而这里的储蓄业务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办理业务的只有海关的工作人员,网点业务量最大的还是国际结算业务。而且,由于地处海关办公区域,海关下班,网点也就下班了,周末,海关不上班,这里也不营业(即使营业也没有人)。

    当时,网点主任薛子陵外出营销客户。他们过去检查的时候,是业务经理谢晓芳接待的,这个小姑娘显得腼腆而局促,尤其是省行机关部室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微服私访”,她不知道如何应对,他们向这个网点发放了调查问卷后,正在等待员工答题的时候,支行副行长顾振鸿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应该是谢晓芳或者其他人员给支行打了电话,或者支行通过网点的监控发现了他们两个人的行踪。

    老实说,虽然支行没有表示什么不适,但梓涵清楚,对于这种明察暗访,支行都是深恶痛绝的。

    一般情况下,如果提前打好招呼,支行会刻意准备一番,就像女人出门前一定要涂脂抹粉,化妆一下,增白或者遮盖瑕疵。谁都不愿意让外人看见自己不堪的家底,而“微服私访”就会让支行的“不堪”暴露无遗。

    第二天,梓涵与几位副行长去网点检查,他只是粗略地了解一下网点的位置,因为今后他肯定还要经常去网点,这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职责。

    第三天的行务会,主要研究业务营销费用办法和网点的二次分润考核办法,这些办法中涉及员工的绩效考核、目标实现和奖励办法。

    理论上,这些办法应该是财务部门提供和监督实施,业务部门执行的。

    但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支行的考核办法却是个金部提出的,而且这个办法详细到了梓涵根本看不懂的地步。据说,这一直都是牛希材主推的,由个金部的一些“聪明”的工作人员提供的“考核模型”。

    可以一点不夸张地说,这些考核模型的算法,需要一位数学家或者起码是学过系统工程的人方可看懂。

    对此,梓涵没有表态,因为一方面他刚刚接触支行的管理,对于考核、绩效、奖励办法一概不知,至少一点概念都没有。另一方面,由于个金部也是业务部门,本身还有自己的指标和任务,如果由业务部门提出考核方案,无疑是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这种模式是否合适?梓涵有一些疑问。

    但是,时间不等人,如果上述的考核办法今天不定下来,月底将要业绩兑现的时候,怎么办?

    牛希材针对这个考核办法说法比较多,他针对支行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很多建议,又针对提出的建议描绘了一个愿景,那就是支行第一季度可以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开门红”,那么,对于如此的愿景,梓涵怎么能够拒绝这一系列措施呢?

    看来,牛副行长对支行的情况比洪刚熟悉很多。对于网点的人员,他也非常熟悉,他甚至了解哪些员工之间曾经发生过恋情,也了解一些员工家庭的状况。

    梓涵如今作为一把手,这些情况,他也是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因为今后要使用新人,如何使用?如果连员工起码的背景都不了解,用人只能是“拍脑袋决定”了。

    对于这位牛副行长,梓涵了解到,他进入华都银行后基本上一直都在城北开发区支行工作,是从柜台人员,做到分理处主任再到个金部主任,在刘肖喆行长主政时期,牛希材属于“挂职”的副行长那一批,也是比较“吃亏”的那一批,前段时间才“去括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副行长不久。

    洪刚过来时间不长,对支行情况不熟悉情有可原。

    杨正儒是省行机关调过来的,对于支行的情况也不熟悉。

    邓雅琳来自铜川分行,相对洪刚和杨正儒而言,她在支行工作的时间比这两位长,所以她对于支行的人员也比较了解,在很多员工眼中是一位“知心大姐”。

    督导辛哲曾经是东大街支行的一把手,由于主政东大街支行时候,业务方面出现问题,刘行长就痛下杀手,免了他一把手职务,安排在城北开发区支行做督导。行务会上,针对业务方面,他基本上不主动发表意见,一般是附和业务副行长的意见。

    偌大的支行,这就是中枢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