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华都往事【工作笔记】 > 第189章 不合时宜

华都往事【工作笔记】 第189章 不合时宜

    梓涵过来以后,要求办公室制定了一些关于会议召开的制度,比如,每周一召开班子碰头会就是一个规矩。因为之前支行开班子会议相对比较随意,有点像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当朝太监经常说的那句话:有本上奏,无事退朝!

    这种桥段恐怕是杜撰出来的,清代皇家都比较敬业,不可能搞这种儿戏的东西。

    那么,支行就更不能随意了,没有规范的管理手段,支行成何体统?会议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而且是唯一的方式,当然,一些重大事项在会前的沟通十分重要。

    省行的一季度分析会以后,支行的这次班子会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梓涵之前与洪刚就暂停分配方案、暂停费用预算做了沟通,所以,会上其他行领导没有说什么不同的意见。

    但是,暂停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人是关键,于是,公司部主任人选的问题就被提了出来。

    原计划,梓涵准备半年以后再考虑调整支行的人员,而且他的想法是以轮岗为主,辅助提职一些年轻的骨干,充实到网点和部门,但是,现在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如果半年以后再调整人员,黄花菜都凉了。

    牛希材提出了公司部的适合人选:薛子陵。

    其他几位副行长都附和说:此人绝对适合公司部主任。

    “为什么之前的苏青玄行长一定要安排李梦瑶做公司部主任,而不是薛子陵呢?”梓涵把自己的疑问提到会议上。

    “之前我们提过这个建议,小薛在我们讨论之后找了苏青玄,苏行长为这事儿非常恼火,认为他的人事安排被别人左右了,所以坚持让李梦瑶做公司部主任。”牛希材解释道。

    其实,这个事情梓涵和洪刚之前单独谈话的时候,他已经告诉梓涵了。

    班子其他人也印证了:确实如此。

    对于苏青玄的人事安排,梓涵不愿意妄加评论。从对他的了解看,梓涵觉得他似乎还是一位比较认真的人。

    老苏在机关部室的时候,机关在“七一”搞活动,他作为部门的领导领唱,而且唱得十分认真。当然,唱歌、文艺活动仅仅是一个方面,可能说明不了问题。

    既然要动公司部一把手,梓涵觉得似乎应该先观察一下。

    因为公司部的副主任目前空缺,先选拔副职是当务之急。但是,如何制定选拔的规则,如何设定选拔的条件?梓涵没有和其他人商量,就在会上直接提出:公司部副主任采取全辖竞聘的方式,报名加面试,学历条件可以是大专以上,但是要求本人必须能够完成相应的公司存款任务。

    会上,辛哲提出:按照原来的计划,员工需要搞一次“拓展训练”,时间需要两天,外出,在外面住一个晚上。

    梓涵直接否决了,这显然有些不合时宜,现在哪有时间和精力搞这种事情,而且那么多员工外出,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

    梓涵停了一下:“这样吧,忙完了二季度再考虑这个事情,通过拓展提高全行员工的凝聚力是有必要的,但是目前任务很重,不适合现在搞。”

    这算是给老辛一个面子,毕竟人家曾经也是支行的一把手,目前是支行的督导,一把手说话太冲了,恐怕伤了他的自尊心。

    老实说,对于支行年初的一系列操作,梓涵是非常无语的。年初需要做业务,但是支行的网点方新村支行却要搬迁,营业部开始装修,接下来还有支行三楼、四楼的机关各部室办公区域也要开始装修,还有之前定下来的拓展训练……

    这些事情都有可能影响业务的发展,为什么之前没有人提出异议?

    梓涵本来想给支行所有人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印象,咱们也来个“和谐社会”——“和为贵”。

    结果接手后他立刻遇到了这些棘手的事情,这就逼迫自己不能再温吞地对待事情,否则,业绩上不去,人家也瞧不起你,觉得你就是一个“废柴”。

    省行一季度经营形势分析会的精神是必须要传达的,梓涵的意见是必须召开全辖大会,因为目前的发展状况十分危急,不能仅仅是几个行领导知道,其他人按部就班、无动于衷。

    梓涵准备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第一次亮相全辖?

    平庸肯定是不行的。

    俗话所说的一把手的“三把火”要怎么样“烧”起来,这是非常关键的。

    可能支行以前并没有这种传统,因为其他行领导说,之前支行的全辖会议都是在楼上将就着开。因为支行那么多人集中一次非常不容易,都是下了班,库车接走以后,各网点人才能陆续过来。

    梓涵认为,也许政令不通,没有上传下达的渠道,这才是支行目前管理涣散的根源之所在,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开这个会。

    其实,员工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和自己的休息时间,对于省行的政策、支行的处境并不完全关心,尤其是一线员工忙了一天,下班以后还要听领导在台上瞎逼逼,效果未必好。

    假如,个别中层再没有起到良好的传导作用,私底下发牢骚或者故意念歪经,领导在台上说的越多,效果会越差。

    但是,人一旦有了执念,就会不管不顾。

    恰恰梓涵就是这样。

    办公室说要给梓涵写个大会的稿子,看到他们拿出的初稿,梓涵直接否决了,因为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没有任何营养,也没有真正理解省行会议的精髓之所在,同时,对于支行的现状说的太“蜻蜓点水”了。

    之前他曾经为行领导写过会议材料,后来又经常写内控委员会报告,对于支行今后采取什么措施,一定有他自己的“路数”。

    梓涵这次参加了省行的会议,心里也有了一些自己今后的施政方针,所以,不需要办公室起草,他在本子上划拉两下就完成了。

    第一次全行的会议依然在凯发大厦的顶楼会议室,虽然支行的全员基本上都来参加了会议,但是效果很差。这个会议室设备比较简陋,行领导坐在台上讲话,与台下员工距离太近,这样的格局显得没有一点主持会议的威严和气势。

    可能支行的人员已经习惯了这种凑合的方式,也觉得司空见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会议以后,梓涵暗下决心:今后不能在这种地方凑合。

    有些人会纠结于开会是否花钱,试图节俭。其实,假如在会议的形式上没有精雕细琢,即使会议的内容非常重要,最终的效果恐怕会不佳。所以,那些诟病政府某些会议过于讲究的人,其实是政治不成熟的。

    会议,是传达各级领导施政纲领的最佳方式,如果在形式上没有考究,参加会议的人就会觉得凡事都可以凑合,因此会觉得,领导说的话完全可以当作耳旁风。

    事实上,这次会议的结果不仅是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

    梓涵坐在主席台,看到前排的网点主任还是拿着本子和笔,似乎在记录着什么。但是,几乎到场的所有其他员工都是空着手坐在那里,或者低头,或者若有所思,根本没有进入会议的氛围之中。

    这完全就是对牛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