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逃荒,做山匪搞基建无限内卷 第464章 官学
三个月后,一切都收拾妥当,郑子兴带着将近两千人的船队出发了。
他们从津州附近的海港出发,直接向东南方向行驶。
事情要一样一样的办,郑子兴走了,海事部的事务就可以稍稍停滞一下,等郑子兴回来再继续开展。
现在,柯宁微准备整顿教育了。
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一件费银钱的事情。
所以能够读书的人家,必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而做官,又必须要读书科举。
所以阶层的流动,从来都不曾普惠最底层的百姓。
有多少合适的人才因为没有机会读书而被埋没,有多少家庭无力支撑孩子继续求学?
柯宁微想改的就是这个。
义务教育是时候出现在历史中了。
当然,以宁国现在的财力,还无法支撑所有人读书读九年。
朝堂上
“孔圣人曾说,有教无类。每一位百姓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所以接下来,各地方的知府要以身作则,在各个地方修建官学,供所有孩子读书。
所有孩子都可以在官学中免费读书一年,一年后进行考试。成绩排名百分之前五十的学生,可以免费继续学习。成绩排名靠后者,若想继续读书,需要自己支付学费。
每年官学内都会进行考试排名,只有排名前百分之五十,才会一直免费读下去。
另外,学生们需要识字三千才可以离开学堂。若是未能进入前百分之五十,同时识字不达标,必须自费留在学堂学习。
男女平等,都要入学。
若有违令者,其父母杖责二十大板。”
立刻有御史大夫上前谏言,“陛下,如此不妥。古人有云,“女子无才辨是德”,女子没必要识文断字。”
“李御史,你家中闺女不少。你的闺女可是大字不识一个?若是你的几位掌上明珠一个字也不认识,那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可偏偏你的闺女们,一个个的,素有才名。就准许你的女儿能读书认字,平头老百姓家的孩子就不能认字了吗?”
郑小花出言讥讽道。
柯宁微暗自给徒弟比了一个大拇指,小花太棒了,刚好把自己的心里话给说了出来。
李御史脸涨得通红,他有三个闺女,都是吟诗作画的一把好手。他在闺女们还小的时候,就教她们识文断字。如今一个个出落得美丽大方。
他就是想否认几个孩子认字,大家也都不相信啊!
“李爱卿,“女子无才辨是德”,说的是,女子万一不识字,能够明辨是非也是一种美德。可并不是没有才干,一个字都不认识就是美德。你看你们一天天的,竟是曲解孔圣人的意思。孔圣人也并没有让女子不要读书。
何况天地之间,阴阳平衡方能长久。女子读书,天经地义嘛!”
“陛下,女子读书,是离经叛道。陛下还是不要违背先例好。”
“女子读书是离经叛道,那女子执政,更是离经叛道。不如这样,我这屁股底下的皇位让给你做,你看行不行?”
刚才说话的人立刻感受到了柯宁微的怒气,当即就跪下了,“臣言语有失,还望陛下海涵。”
“朕是女子,但朕不觉得朕登上皇位有任何问题。江山是朕打的,红薯是朕培育的。谁若是觉得朕这个皇帝做的不好,可以随时离开宁国。”
众大臣齐声道,“请陛下息怒。”
柯宁微看着底下的臣子,缓了缓神色,“众位爱卿,女子为何就不能读书了?古有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杀敌,。难道她们都不是女子吗?
何况上次科举考试,早就有女子入了朝堂做官。办了官学,岂有不让女子入内的道理?”
她扫视了一圈众人,接着说道:“朕决定了,即日起在全国各地开办官学,女子必须入学读书。若是有女子到了年纪还不曾上学,上至父母官,下至爹娘,都会追究责任。”
此令一出,殿内一时炸开了锅。
“陛下三思啊!”
“此举万万不可啊!”
“陛下……”
看着议论纷纷的大臣们,柯宁微大手一挥,“此事就这么定了,退朝吧。”说完便转身离去。
尽管很多朝臣反对,但柯宁微的忠实支持者总会支持她的决定,所以全国各地官学还是在有条不紊地修建当中。
等到秋收过后,招生工作就开始了。
一些思想开明的人家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将女儿也送入了学堂。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守着旧观念,不愿意将女儿送去读书。
若是朝中做官的,不管心中是否愿意,反正表面上是不敢违抗的,都将自家儿女送进了学堂。
但平头百姓家,女儿也是重要劳力,却未必愿意给女儿一点时间学习认字。
柯宁微看着官学里的学生数据,脸色铁青。
“江墨,官学已经招生半月了,现在里面的女子不足男子的十分之一。你现在就去摸排京城的所有人家,若是不送女儿去学堂读书的,父母赏赐二十大板。若是打完之后,下一次排查还没有送孩子去读书,送他们三十大板,以此类推。
只要女儿不去学校,首先管教他们的父母。”
江墨知道柯宁微推行女子入学的决心,闻言立刻答应,带着手底下的人就去排查情况了。
他先是去户部抄写了一份户籍册子,然后再将官学中女学生的名字划掉。剩下的在入学年龄之内,但又没上学的,就是他摸排的对象。
一家一家的敲开门。
有些人家大大咧咧地让闺女在院子中洗衣服,手底下的人在门口就能看见这户人家的女子在家干活,当即就把这对爹娘钳制住了。
“你们干什么?我们又没犯法?”
“你们犯法了,违背陛下刚颁布不久的《官学教育法》。凡是年纪在十六岁以内的,未曾达到三千识字要求的人,不论男女,都要去学堂认字。你家女儿才十岁,也不认字,你们不送她去学堂,就是违法。按照律法,每人杖责二十。”
门外很多来看热闹的邻居,执法的棍棒就更得一棍一棍地到肉,直把两人打得鬼哭狼嚎的。
只有这样,才能杀鸡儆猴。
他们从津州附近的海港出发,直接向东南方向行驶。
事情要一样一样的办,郑子兴走了,海事部的事务就可以稍稍停滞一下,等郑子兴回来再继续开展。
现在,柯宁微准备整顿教育了。
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一件费银钱的事情。
所以能够读书的人家,必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而做官,又必须要读书科举。
所以阶层的流动,从来都不曾普惠最底层的百姓。
有多少合适的人才因为没有机会读书而被埋没,有多少家庭无力支撑孩子继续求学?
柯宁微想改的就是这个。
义务教育是时候出现在历史中了。
当然,以宁国现在的财力,还无法支撑所有人读书读九年。
朝堂上
“孔圣人曾说,有教无类。每一位百姓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所以接下来,各地方的知府要以身作则,在各个地方修建官学,供所有孩子读书。
所有孩子都可以在官学中免费读书一年,一年后进行考试。成绩排名百分之前五十的学生,可以免费继续学习。成绩排名靠后者,若想继续读书,需要自己支付学费。
每年官学内都会进行考试排名,只有排名前百分之五十,才会一直免费读下去。
另外,学生们需要识字三千才可以离开学堂。若是未能进入前百分之五十,同时识字不达标,必须自费留在学堂学习。
男女平等,都要入学。
若有违令者,其父母杖责二十大板。”
立刻有御史大夫上前谏言,“陛下,如此不妥。古人有云,“女子无才辨是德”,女子没必要识文断字。”
“李御史,你家中闺女不少。你的闺女可是大字不识一个?若是你的几位掌上明珠一个字也不认识,那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可偏偏你的闺女们,一个个的,素有才名。就准许你的女儿能读书认字,平头老百姓家的孩子就不能认字了吗?”
郑小花出言讥讽道。
柯宁微暗自给徒弟比了一个大拇指,小花太棒了,刚好把自己的心里话给说了出来。
李御史脸涨得通红,他有三个闺女,都是吟诗作画的一把好手。他在闺女们还小的时候,就教她们识文断字。如今一个个出落得美丽大方。
他就是想否认几个孩子认字,大家也都不相信啊!
“李爱卿,“女子无才辨是德”,说的是,女子万一不识字,能够明辨是非也是一种美德。可并不是没有才干,一个字都不认识就是美德。你看你们一天天的,竟是曲解孔圣人的意思。孔圣人也并没有让女子不要读书。
何况天地之间,阴阳平衡方能长久。女子读书,天经地义嘛!”
“陛下,女子读书,是离经叛道。陛下还是不要违背先例好。”
“女子读书是离经叛道,那女子执政,更是离经叛道。不如这样,我这屁股底下的皇位让给你做,你看行不行?”
刚才说话的人立刻感受到了柯宁微的怒气,当即就跪下了,“臣言语有失,还望陛下海涵。”
“朕是女子,但朕不觉得朕登上皇位有任何问题。江山是朕打的,红薯是朕培育的。谁若是觉得朕这个皇帝做的不好,可以随时离开宁国。”
众大臣齐声道,“请陛下息怒。”
柯宁微看着底下的臣子,缓了缓神色,“众位爱卿,女子为何就不能读书了?古有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杀敌,。难道她们都不是女子吗?
何况上次科举考试,早就有女子入了朝堂做官。办了官学,岂有不让女子入内的道理?”
她扫视了一圈众人,接着说道:“朕决定了,即日起在全国各地开办官学,女子必须入学读书。若是有女子到了年纪还不曾上学,上至父母官,下至爹娘,都会追究责任。”
此令一出,殿内一时炸开了锅。
“陛下三思啊!”
“此举万万不可啊!”
“陛下……”
看着议论纷纷的大臣们,柯宁微大手一挥,“此事就这么定了,退朝吧。”说完便转身离去。
尽管很多朝臣反对,但柯宁微的忠实支持者总会支持她的决定,所以全国各地官学还是在有条不紊地修建当中。
等到秋收过后,招生工作就开始了。
一些思想开明的人家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将女儿也送入了学堂。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守着旧观念,不愿意将女儿送去读书。
若是朝中做官的,不管心中是否愿意,反正表面上是不敢违抗的,都将自家儿女送进了学堂。
但平头百姓家,女儿也是重要劳力,却未必愿意给女儿一点时间学习认字。
柯宁微看着官学里的学生数据,脸色铁青。
“江墨,官学已经招生半月了,现在里面的女子不足男子的十分之一。你现在就去摸排京城的所有人家,若是不送女儿去学堂读书的,父母赏赐二十大板。若是打完之后,下一次排查还没有送孩子去读书,送他们三十大板,以此类推。
只要女儿不去学校,首先管教他们的父母。”
江墨知道柯宁微推行女子入学的决心,闻言立刻答应,带着手底下的人就去排查情况了。
他先是去户部抄写了一份户籍册子,然后再将官学中女学生的名字划掉。剩下的在入学年龄之内,但又没上学的,就是他摸排的对象。
一家一家的敲开门。
有些人家大大咧咧地让闺女在院子中洗衣服,手底下的人在门口就能看见这户人家的女子在家干活,当即就把这对爹娘钳制住了。
“你们干什么?我们又没犯法?”
“你们犯法了,违背陛下刚颁布不久的《官学教育法》。凡是年纪在十六岁以内的,未曾达到三千识字要求的人,不论男女,都要去学堂认字。你家女儿才十岁,也不认字,你们不送她去学堂,就是违法。按照律法,每人杖责二十。”
门外很多来看热闹的邻居,执法的棍棒就更得一棍一棍地到肉,直把两人打得鬼哭狼嚎的。
只有这样,才能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