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逃荒,做山匪搞基建无限内卷 第465章 官学(二)
在京城中摸排一圈,将那些不让女儿入学的父母各打了二十大板,效果立竿见影。他们立刻把闺女送进学堂了。
女子入学率提升一大截。
“江墨,以后你每个月都要进行摸排,务必让百姓将孩子们送进学堂。无论男女,都要进入学堂好好读书明理。”
历数前朝,没有哪一个皇帝像柯宁微这样如此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之相反,那些过往的君主们无一不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去设置重重障碍,使得读书认字成为一件极其艰难之事。
因为一旦开启读书之门,人们便会逐渐展开思索;而书读得越多,越能够洞悉事物的内在真谛。这对于统治者而言,绝非好事一桩。毕竟,若民众皆具慧眼,洞察世事真相,那么统治者的权威必将受到挑战与冲击。所以,出于对自身统治地位的稳固考量,居于高位之人当然期望辖内之民皆为“愚昧无知”之辈。
这样,上位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柯宁微见过现代社会的样子。
人,是需要思考的。只有思考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柯宁微已经不期待在有生之年能够再次见到现代社会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但若是想加快进入到现代社会,百姓的认知水平就要先提高。
全民的读书识字必须展开,而其中最大的阻力是女性的识字。
也好在柯宁微是皇帝,能够以法律手段要求孩子入学。再辅助暴力手段,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但问题也仍然存在。
之前半大孩子也是家里的重要劳力,现在劳动力去上学了,家里的活计就干不完了。
农耕时代,做个饭、捡个柴都要很长时间,更别提对田地精耕细作了。
对农具的改良迫在眉睫。
但这就不是柯宁微擅长的地方了。
不过,她可以重金悬赏。百姓中也是人才辈出的。只要肯赏银子,不愁没有人能发明好用的农具。
“福子,去叫韩康过来。”
韩康很快就到养心殿。
“你发一个悬赏,若有百姓制作出好用的农具并贡献出来,赏银一百两。若是被采用全国推广,再赏一千两。”
“是,陛下。不过京城附近的百姓好说,若是地方远一些的,恐怕不方便带着农具上京。”
“那你就发一纸通文到各个州府,让各地知府盯着点。若是他们治下能有人献出好用的农具,考评之时,也是他们的功绩。但记住了,谁献出来的东西,就是谁的。不要想着糊弄朕。”
“是,微臣现在就去准备。”
之后的事情,柯宁微就不准备管了。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剩下的就归韩康处理。
至于官学,入学事宜也归官学学长和江墨管理。
柯宁微现在关注的是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官学的书籍。
对入学之后的要求是能读能写三千字,学子们的启蒙书籍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诗三百》,《弟子规》,《增广贤文》,学完这些基本识字就能有两三千了。
柯宁微又加了一本《古文观止》,把这本书也作为官学蒙童必学的书目。在这本书里,他们可以学到很多道理。
保证这几本书都学会学懂,会读会写,起码知道一些道理,就可以结束官学生活了。
若是想要继续往上学的,除非学习特别好,可以获得资助,否则就要自己掏学费了。
但现在官学面临的问题很多,最重要也最紧迫的是书籍不够,以及学生负担不起纸笔。
书籍这个东西,成本可不低。
哪怕现在已经有了雕版印刷,但其中用到的纸张也很贵。
而且,因为之前的读书人在所有人口中只占了很小一部分,所以书籍的储备量很少。
现在官学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学生,书籍却是不够的。
现在孩子们只能错峰学习,一批先学《三字经》,一批先学《千字文》,另一批先学《弟子规》。
“书的事情要尽快解决,要不然这官学就要办不下去了。”柯宁微催促礼部尚书。
“陛下,印制书籍需要户部批准经费。礼部的备用书籍没有那么大。”
“需要多少银子?”
“陛下,”,礼部尚书小心翼翼抬头看了一眼,然后说道,“需要一百万两。”
“什么?”显然,这是一个柯宁微无法接受的数字。
全国各地修建了那么多官学,也没用到一百万两。现在告诉她光是印刷书籍都要这么多,柯宁微怎么可能同意。
“李大人,你倒是说说为什么需要一百万两银子?”柯宁微嘴角挂着一丝冷笑。
“一本书需要一两银子,入学的蒙童起码也有一百万,光是这些都不够呢!”
“外面书坊里卖的启蒙书籍也不过一两银子一本,若是只论成本,五分之一也没有。你就敢跟朕要一百万?你当国库是你家啊,想要多少要多少?”
柯宁微心里好苦,其实国库里压根没有一百万。
这两年国库里确实有钱了,但修建官学,加上各地铺路修桥,花费还是不少的。
若是等郑子兴带着人从岛国回来了,两边进行贸易通商,兴许以后能富裕点儿。
现在嘛,银子太少了,不够花。她这个皇帝,当的抠抠搜搜的。
就算国库里真有一百万,她也舍不得一下子全花出去。
“陛下,蒙童要学的可不止一本书,一百万两银子真的不多。”礼部尚书为自己辩解道。
柯宁微摆摆手,“你先下去吧,书籍一事,朕自有办法。”
礼部尚书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柯宁微一点儿都不想听,还是让他走了。
等他一走,柯宁微就叫工部尚书带着造纸匠人过来。
印刷书籍,如今成本最高的是纸张。
“如今造纸是用些什么材料?”柯宁微想了解一下现在的造纸情况。
造纸匠人上前回道,“是用的草料。”
“不能用木头吗?”
“木头太硬了,变成纸浆费时又费力,不划算。”
柯宁微让福子送了一张纸过去,“这是新型造纸方法,用木头作为原料。你看一看,这几天全力试验,尽快把造好的纸张送过来让朕过目。”
造纸匠人很是激动,一张脸因为兴奋而变得通红。他将手在衣服上摸了又摸,才上前接过来仔细端详。
“刘大人,你可要全力支持李匠人的试验啊!”柯宁微敲打他。
“是,陛下。”工部尚书深深吸了一口气,“微臣回去之后,就多给李匠人拨几个人手,材料若是工部有,就立刻送过去。若是没有,微臣立刻派人去找。”
柯宁微满意了,她点点头,“朕要在七日之内看到新的纸张,要求能够大批量省时省力地制作。你们尽快去试验吧。”
时间紧迫,两人很快离开。
女子入学率提升一大截。
“江墨,以后你每个月都要进行摸排,务必让百姓将孩子们送进学堂。无论男女,都要进入学堂好好读书明理。”
历数前朝,没有哪一个皇帝像柯宁微这样如此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之相反,那些过往的君主们无一不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去设置重重障碍,使得读书认字成为一件极其艰难之事。
因为一旦开启读书之门,人们便会逐渐展开思索;而书读得越多,越能够洞悉事物的内在真谛。这对于统治者而言,绝非好事一桩。毕竟,若民众皆具慧眼,洞察世事真相,那么统治者的权威必将受到挑战与冲击。所以,出于对自身统治地位的稳固考量,居于高位之人当然期望辖内之民皆为“愚昧无知”之辈。
这样,上位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柯宁微见过现代社会的样子。
人,是需要思考的。只有思考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柯宁微已经不期待在有生之年能够再次见到现代社会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但若是想加快进入到现代社会,百姓的认知水平就要先提高。
全民的读书识字必须展开,而其中最大的阻力是女性的识字。
也好在柯宁微是皇帝,能够以法律手段要求孩子入学。再辅助暴力手段,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但问题也仍然存在。
之前半大孩子也是家里的重要劳力,现在劳动力去上学了,家里的活计就干不完了。
农耕时代,做个饭、捡个柴都要很长时间,更别提对田地精耕细作了。
对农具的改良迫在眉睫。
但这就不是柯宁微擅长的地方了。
不过,她可以重金悬赏。百姓中也是人才辈出的。只要肯赏银子,不愁没有人能发明好用的农具。
“福子,去叫韩康过来。”
韩康很快就到养心殿。
“你发一个悬赏,若有百姓制作出好用的农具并贡献出来,赏银一百两。若是被采用全国推广,再赏一千两。”
“是,陛下。不过京城附近的百姓好说,若是地方远一些的,恐怕不方便带着农具上京。”
“那你就发一纸通文到各个州府,让各地知府盯着点。若是他们治下能有人献出好用的农具,考评之时,也是他们的功绩。但记住了,谁献出来的东西,就是谁的。不要想着糊弄朕。”
“是,微臣现在就去准备。”
之后的事情,柯宁微就不准备管了。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剩下的就归韩康处理。
至于官学,入学事宜也归官学学长和江墨管理。
柯宁微现在关注的是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官学的书籍。
对入学之后的要求是能读能写三千字,学子们的启蒙书籍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诗三百》,《弟子规》,《增广贤文》,学完这些基本识字就能有两三千了。
柯宁微又加了一本《古文观止》,把这本书也作为官学蒙童必学的书目。在这本书里,他们可以学到很多道理。
保证这几本书都学会学懂,会读会写,起码知道一些道理,就可以结束官学生活了。
若是想要继续往上学的,除非学习特别好,可以获得资助,否则就要自己掏学费了。
但现在官学面临的问题很多,最重要也最紧迫的是书籍不够,以及学生负担不起纸笔。
书籍这个东西,成本可不低。
哪怕现在已经有了雕版印刷,但其中用到的纸张也很贵。
而且,因为之前的读书人在所有人口中只占了很小一部分,所以书籍的储备量很少。
现在官学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学生,书籍却是不够的。
现在孩子们只能错峰学习,一批先学《三字经》,一批先学《千字文》,另一批先学《弟子规》。
“书的事情要尽快解决,要不然这官学就要办不下去了。”柯宁微催促礼部尚书。
“陛下,印制书籍需要户部批准经费。礼部的备用书籍没有那么大。”
“需要多少银子?”
“陛下,”,礼部尚书小心翼翼抬头看了一眼,然后说道,“需要一百万两。”
“什么?”显然,这是一个柯宁微无法接受的数字。
全国各地修建了那么多官学,也没用到一百万两。现在告诉她光是印刷书籍都要这么多,柯宁微怎么可能同意。
“李大人,你倒是说说为什么需要一百万两银子?”柯宁微嘴角挂着一丝冷笑。
“一本书需要一两银子,入学的蒙童起码也有一百万,光是这些都不够呢!”
“外面书坊里卖的启蒙书籍也不过一两银子一本,若是只论成本,五分之一也没有。你就敢跟朕要一百万?你当国库是你家啊,想要多少要多少?”
柯宁微心里好苦,其实国库里压根没有一百万。
这两年国库里确实有钱了,但修建官学,加上各地铺路修桥,花费还是不少的。
若是等郑子兴带着人从岛国回来了,两边进行贸易通商,兴许以后能富裕点儿。
现在嘛,银子太少了,不够花。她这个皇帝,当的抠抠搜搜的。
就算国库里真有一百万,她也舍不得一下子全花出去。
“陛下,蒙童要学的可不止一本书,一百万两银子真的不多。”礼部尚书为自己辩解道。
柯宁微摆摆手,“你先下去吧,书籍一事,朕自有办法。”
礼部尚书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柯宁微一点儿都不想听,还是让他走了。
等他一走,柯宁微就叫工部尚书带着造纸匠人过来。
印刷书籍,如今成本最高的是纸张。
“如今造纸是用些什么材料?”柯宁微想了解一下现在的造纸情况。
造纸匠人上前回道,“是用的草料。”
“不能用木头吗?”
“木头太硬了,变成纸浆费时又费力,不划算。”
柯宁微让福子送了一张纸过去,“这是新型造纸方法,用木头作为原料。你看一看,这几天全力试验,尽快把造好的纸张送过来让朕过目。”
造纸匠人很是激动,一张脸因为兴奋而变得通红。他将手在衣服上摸了又摸,才上前接过来仔细端详。
“刘大人,你可要全力支持李匠人的试验啊!”柯宁微敲打他。
“是,陛下。”工部尚书深深吸了一口气,“微臣回去之后,就多给李匠人拨几个人手,材料若是工部有,就立刻送过去。若是没有,微臣立刻派人去找。”
柯宁微满意了,她点点头,“朕要在七日之内看到新的纸张,要求能够大批量省时省力地制作。你们尽快去试验吧。”
时间紧迫,两人很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