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3355章 糖与肉(六)
第3355章 糖与肉(六)
乔治安娜将那把玫瑰色的剑抽了出来,剑身如同镜子一样倒映着她的蓝眼睛。
据说古罗马每年农神节期间人们会互赠礼物,一开始是各自田里的产物,后来包括托加、玩具、饰品、蜡烛。
蜡烛会在宴会大厅点亮,尽管它们不能和霍格沃茨礼堂里的蜡烛那么漂浮起来,却寓意驱逐漫漫长夜,祈求被冬雾遮蔽的阳光能早日返回大地。
乌姆里奇虽然不像贝拉特里克斯那样将礼堂的蜡烛都弄灭了,但她一样将“黑魔法”带进了学校,哈利手上“我不可以说谎”的伤痕像他额头上的闪电疤痕一样无法消失。
乌姆里奇就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理论的“完美诠释”。
学生们其实是习惯于遵守法律和规矩的,他们担心被扣分、输掉学院杯,连哈利头一年违反校规扣了那么多分也变得不那么受欢迎了。绝大多数人都会遵守五年级及其以下学生九点必须回休息室的校规,甚至突然告诉他们“嘿,你六年级了,不需要遵守这个规矩了”,他们还会有些无所适从。
9点以后不回宿舍干什么?三强争霸赛时为了舞伴而引发的“困扰”在斯拉格霍恩回学校后又重现了,为了找舞伴比上课花费的精力还多。
乌姆里奇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秩序”,魔法部其实就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官僚所管理的,他们一心只想着扩张自己的权力,时常侵害公众利益。乌姆里奇居然不允许男孩和女孩靠近3英尺以内的距离,好像他们都得了龙痘,需要隔离似的。
她为了纠正“轻微的错误”而不断利用权力,更改校规、教育令,最后引起“反叛”。她越想要秩序,秩序越混乱。她的过度行为,削弱了学生们遵守规矩的习惯的力量,孩子们开始崇拜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双生子在学校大闹一场离开成了传奇。
正是因为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无处不在,才引导人们将注意力停留在混乱危险的边界上。
无政府不能和无秩序等同,当我们被允许在某一个价值标准的问题上达成共识,比如爱管闲事的人约束自己,不去干涉别人的私事,又或者自命不凡的人自愿地去尊重他人,并且这个共识得到普遍的同意,那么乌托邦的规范就产生了。
当一个人的行为超过了这个“界限”,他或者她的行为就会失当,无政府的秩序便备受威胁。
在霍格沃茨如果有人需要帮助,只需要提出来,总会有人提供的。
波莫纳和米勒瓦的课堂不同,她不会要求学生们坐在板凳上听课。坐在板凳上,而不是被康沃尔小精灵挂在吊灯上也是一种秩序、规则。
米勒瓦以前在魔法部工作过,后来辞职了,至少她不是罗哈特那样以作家为本职工作的兼职黑魔法防御课老师。
然而遗憾的是90%的霍格沃茨学生不会去看亚里士多德,尤其是那些用大个头的字填充论文长度的。
甚至波莫纳自己都不会去看柏拉图,打从她听说“柏拉图式爱情”就不打算看了。异地恋是行不通的,反而是贾斯丁去剑桥读书后学了哲学后,由他告诉了她柏拉图。
“听说你找我。”谬拉的声音在门口响起了。
“不论你去‘南边’还是‘北边’,我都要去威尼斯。”乔治安娜将剑收了起来“我要去参加狂欢节。”
“这个时候了你还有心情玩?”谬拉缺乏幽默感地说。
她笑了起来。
“有什么好笑的?”
当黑死病爆发的时候,即有狂欢的人,也有不去参加派对,在自己家中小礼拜堂祈祷瘟疫结束的。
“如果生命是一种不惜代价的延续,那么毁灭就是一种无价的奢侈。”乔治安娜如醉如痴地说“你们一手拿着橄榄枝,一手拿着胜利剑,还有一个人,一手拿着躲不过的毁灭,一手拿着和平和安宁。”
“你再说什么?”谬拉皱紧了眉。
“我要去丰富我的生命,而不是感觉失去它。”乔治安娜冷笑着说“其余的,都是说教者的废话。”
“看来不需要我提醒你,如果我们去北边,城里会多乱了。”谬拉平静地说。
“你不是说你要去南边吗?”乔治安娜问。
“有个叫让·德·布里(Jean de Bry)的人,你还记得他吗?”谬拉用手指比划着,从鼻子到左脸颊“他脸上有一条这样的疤。”
“我记得他。”乔治安娜说“他到我那儿去过。”
“他有没有告诉你,那道疤是怎么来的?”谬拉问。
她看着谬拉表演。
“1799年4月,他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去了维也纳和谈,回来的路上遭遇人袭击,另外两个人都死了,他却带着伤跑了回来,英国报纸上也报道过这件事。”谬拉说“你猜袭击他们的会是谁?”
“我不做没有证据的假设。”乔治安娜说。
“别以为你在城里是安全的,玩的时候当心点。”谬拉嘲讽地说,然后离开了。
乔治安娜将那把剑放了回去,看来她用不着它了。
接着她又想起了那位在黑死病爆发时,让米兰成为整个欧洲幸免的维斯孔蒂大主教,他对那些感染者做的,可不是禁止他们和其他人靠近而已。
如果哈利一直是森林里那头美丽的牡鹿,他当然不需要知道这些城邦里的生存规则。
如果纳西沙没有对伏地魔撒谎,哈利也就没法在高架桥庭院上演那一幕了。
还有他的演讲,他说斯内普不是伏地魔的人,所有人都相信他……本来已经决定了胜负的战争又一次爆发,她被裹挟着参战,从输家成了胜利者。
别人都在庆祝胜利,她却没有。她的脑子嗡嗡直响,甚至斯内普穿着一身被血浸透的衣服出现在她面前时,她都以为自己在做梦。
她希望,西弗勒斯是为了他们的“未来”而战的,她很高兴地投入他的怀中,将草药教授的位置传给纳威,接着就跟着他走了。
莉莉希望他能妥协,看在詹姆救了他一命的份上。
如果斯内普选择向这样的女人忠诚,那波莫纳确实无法跟他继续生活了。
或许波拿巴不是伏尔泰那样的启蒙思想家,却教了她不少东西,比如“光荣的和平”和“耻辱的和平”。
同意是可以制造的,格林德沃说巫师要阻止麻瓜毁灭世界,而在布鲁塞尔,她发现了一个秘密,有人认为巫师要统治世界,所以才有了猎巫。
就像伏地魔要趁着哈利还是个婴儿时,将之除掉。
如果麻瓜们知道有幻影移形,那么“不在场证明”将不再重要。
还有时间转换器……为什么不用时间转换器回到过去,杀死婴儿时的伏地魔呢?
只要邓布利多告诉大家,幼年伏地魔住在哪儿。
当命运之轮开始转动时,你会需要力量。
于是乔治安娜将放下的剑又拿了起来。
她毕竟不是格兰芬多的母狮子,会将弱者挡在自己的身后。
更不是莉莉那样,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伟大母亲”。
也有可能,她以后想起来,会觉得自己也被波拿巴制造的同意给骗了。刚才那一屋子的人里有卢卡共和国的代表,奥地利人信守诺言,撤离了卢卡,即便他们曾建立了一个临时政权。
一个让人钦佩的骗子不在于他有多么诡计多端,又或者计划周全、严丝合缝,而是在于他鼓动民众,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在那封燃烧的信里,同样写过,约瑟芬轻率的浪费有时会让家里杂乱无章。
现在就看她的“浪费”,会让“家里”多乱吧。
“波琳娜!”乔治安娜一边出门一边喊,她想问问波琳娜要不要去“大冒险”,错过了这一次威尼斯狂欢节,谁知道会不会和三强争霸赛一样,以后再也没有了呢?
生命苦短,去恋爱吧,姑娘。
趁朱唇尚未褪色,
趁热血尚未冷却,
明天便不再有这般好时光。
乔治安娜将那把玫瑰色的剑抽了出来,剑身如同镜子一样倒映着她的蓝眼睛。
据说古罗马每年农神节期间人们会互赠礼物,一开始是各自田里的产物,后来包括托加、玩具、饰品、蜡烛。
蜡烛会在宴会大厅点亮,尽管它们不能和霍格沃茨礼堂里的蜡烛那么漂浮起来,却寓意驱逐漫漫长夜,祈求被冬雾遮蔽的阳光能早日返回大地。
乌姆里奇虽然不像贝拉特里克斯那样将礼堂的蜡烛都弄灭了,但她一样将“黑魔法”带进了学校,哈利手上“我不可以说谎”的伤痕像他额头上的闪电疤痕一样无法消失。
乌姆里奇就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理论的“完美诠释”。
学生们其实是习惯于遵守法律和规矩的,他们担心被扣分、输掉学院杯,连哈利头一年违反校规扣了那么多分也变得不那么受欢迎了。绝大多数人都会遵守五年级及其以下学生九点必须回休息室的校规,甚至突然告诉他们“嘿,你六年级了,不需要遵守这个规矩了”,他们还会有些无所适从。
9点以后不回宿舍干什么?三强争霸赛时为了舞伴而引发的“困扰”在斯拉格霍恩回学校后又重现了,为了找舞伴比上课花费的精力还多。
乌姆里奇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秩序”,魔法部其实就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官僚所管理的,他们一心只想着扩张自己的权力,时常侵害公众利益。乌姆里奇居然不允许男孩和女孩靠近3英尺以内的距离,好像他们都得了龙痘,需要隔离似的。
她为了纠正“轻微的错误”而不断利用权力,更改校规、教育令,最后引起“反叛”。她越想要秩序,秩序越混乱。她的过度行为,削弱了学生们遵守规矩的习惯的力量,孩子们开始崇拜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双生子在学校大闹一场离开成了传奇。
正是因为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无处不在,才引导人们将注意力停留在混乱危险的边界上。
无政府不能和无秩序等同,当我们被允许在某一个价值标准的问题上达成共识,比如爱管闲事的人约束自己,不去干涉别人的私事,又或者自命不凡的人自愿地去尊重他人,并且这个共识得到普遍的同意,那么乌托邦的规范就产生了。
当一个人的行为超过了这个“界限”,他或者她的行为就会失当,无政府的秩序便备受威胁。
在霍格沃茨如果有人需要帮助,只需要提出来,总会有人提供的。
波莫纳和米勒瓦的课堂不同,她不会要求学生们坐在板凳上听课。坐在板凳上,而不是被康沃尔小精灵挂在吊灯上也是一种秩序、规则。
米勒瓦以前在魔法部工作过,后来辞职了,至少她不是罗哈特那样以作家为本职工作的兼职黑魔法防御课老师。
然而遗憾的是90%的霍格沃茨学生不会去看亚里士多德,尤其是那些用大个头的字填充论文长度的。
甚至波莫纳自己都不会去看柏拉图,打从她听说“柏拉图式爱情”就不打算看了。异地恋是行不通的,反而是贾斯丁去剑桥读书后学了哲学后,由他告诉了她柏拉图。
“听说你找我。”谬拉的声音在门口响起了。
“不论你去‘南边’还是‘北边’,我都要去威尼斯。”乔治安娜将剑收了起来“我要去参加狂欢节。”
“这个时候了你还有心情玩?”谬拉缺乏幽默感地说。
她笑了起来。
“有什么好笑的?”
当黑死病爆发的时候,即有狂欢的人,也有不去参加派对,在自己家中小礼拜堂祈祷瘟疫结束的。
“如果生命是一种不惜代价的延续,那么毁灭就是一种无价的奢侈。”乔治安娜如醉如痴地说“你们一手拿着橄榄枝,一手拿着胜利剑,还有一个人,一手拿着躲不过的毁灭,一手拿着和平和安宁。”
“你再说什么?”谬拉皱紧了眉。
“我要去丰富我的生命,而不是感觉失去它。”乔治安娜冷笑着说“其余的,都是说教者的废话。”
“看来不需要我提醒你,如果我们去北边,城里会多乱了。”谬拉平静地说。
“你不是说你要去南边吗?”乔治安娜问。
“有个叫让·德·布里(Jean de Bry)的人,你还记得他吗?”谬拉用手指比划着,从鼻子到左脸颊“他脸上有一条这样的疤。”
“我记得他。”乔治安娜说“他到我那儿去过。”
“他有没有告诉你,那道疤是怎么来的?”谬拉问。
她看着谬拉表演。
“1799年4月,他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去了维也纳和谈,回来的路上遭遇人袭击,另外两个人都死了,他却带着伤跑了回来,英国报纸上也报道过这件事。”谬拉说“你猜袭击他们的会是谁?”
“我不做没有证据的假设。”乔治安娜说。
“别以为你在城里是安全的,玩的时候当心点。”谬拉嘲讽地说,然后离开了。
乔治安娜将那把剑放了回去,看来她用不着它了。
接着她又想起了那位在黑死病爆发时,让米兰成为整个欧洲幸免的维斯孔蒂大主教,他对那些感染者做的,可不是禁止他们和其他人靠近而已。
如果哈利一直是森林里那头美丽的牡鹿,他当然不需要知道这些城邦里的生存规则。
如果纳西沙没有对伏地魔撒谎,哈利也就没法在高架桥庭院上演那一幕了。
还有他的演讲,他说斯内普不是伏地魔的人,所有人都相信他……本来已经决定了胜负的战争又一次爆发,她被裹挟着参战,从输家成了胜利者。
别人都在庆祝胜利,她却没有。她的脑子嗡嗡直响,甚至斯内普穿着一身被血浸透的衣服出现在她面前时,她都以为自己在做梦。
她希望,西弗勒斯是为了他们的“未来”而战的,她很高兴地投入他的怀中,将草药教授的位置传给纳威,接着就跟着他走了。
莉莉希望他能妥协,看在詹姆救了他一命的份上。
如果斯内普选择向这样的女人忠诚,那波莫纳确实无法跟他继续生活了。
或许波拿巴不是伏尔泰那样的启蒙思想家,却教了她不少东西,比如“光荣的和平”和“耻辱的和平”。
同意是可以制造的,格林德沃说巫师要阻止麻瓜毁灭世界,而在布鲁塞尔,她发现了一个秘密,有人认为巫师要统治世界,所以才有了猎巫。
就像伏地魔要趁着哈利还是个婴儿时,将之除掉。
如果麻瓜们知道有幻影移形,那么“不在场证明”将不再重要。
还有时间转换器……为什么不用时间转换器回到过去,杀死婴儿时的伏地魔呢?
只要邓布利多告诉大家,幼年伏地魔住在哪儿。
当命运之轮开始转动时,你会需要力量。
于是乔治安娜将放下的剑又拿了起来。
她毕竟不是格兰芬多的母狮子,会将弱者挡在自己的身后。
更不是莉莉那样,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伟大母亲”。
也有可能,她以后想起来,会觉得自己也被波拿巴制造的同意给骗了。刚才那一屋子的人里有卢卡共和国的代表,奥地利人信守诺言,撤离了卢卡,即便他们曾建立了一个临时政权。
一个让人钦佩的骗子不在于他有多么诡计多端,又或者计划周全、严丝合缝,而是在于他鼓动民众,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在那封燃烧的信里,同样写过,约瑟芬轻率的浪费有时会让家里杂乱无章。
现在就看她的“浪费”,会让“家里”多乱吧。
“波琳娜!”乔治安娜一边出门一边喊,她想问问波琳娜要不要去“大冒险”,错过了这一次威尼斯狂欢节,谁知道会不会和三强争霸赛一样,以后再也没有了呢?
生命苦短,去恋爱吧,姑娘。
趁朱唇尚未褪色,
趁热血尚未冷却,
明天便不再有这般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