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篇激战1860 > 第216章 禁止前进

开篇激战1860 第216章 禁止前进

    面对前来探听消息的马建忠,陈经山在有意无意之间透露出,两江对于朝鲜的事态,终究不会坐视不管的。

    陈经山还告诉对方,只要北洋方面打得好,能够把日军牢牢的牵制在朝鲜,就定能赢得转机。

    到时,别说是两江了,就连洋人们也会明确支持大清的。

    可要是北洋做不到,那情形将会怎样,可就不好说了,所以还得多加努力才行啊。

    他还当着马建忠的面,为北洋的军事行动出谋划策。建议应尽调淮军大队主力进入朝鲜与日军对战,并且分出奇兵袭扰朝鲜南部。

    至于国内后方,则无需顾忌,那日寇是绝不敢来犯的。只需对辽东沿海处多加留意些,防卫其登陆袭扰便可以了。

    陈经山夸夸其谈,马建忠也是暗中熟记,以为这代表了两江军方的态度,北返后更是一五一十的报与了李鸿章。

    总而言之,对于马建忠此番暗访江南,李中堂是很失望的。而对传回来的所谓两江军方的表态,他心中也是多存怀疑。

    可是除此之外,他也再难有别法,只得暂且信之,勉力而为了。

    此后月余间,北洋便努力调集淮军主力入朝,企图以平壤为中心,与日军进行长期对峙。并命直隶提督叶志超总领在朝各军。

    同时北洋海军也连番出巡,于山东、辽东、直隶以及朝鲜大同江口以北海域,警戒寻敌。

    日军这边,随着在朝兵力的持续增加,便开始了逐步北进。

    其大队分三路渡过临津江,向大同江流域进犯。另有一路从朝鲜东海岸的元山上岸,准备西进夹攻平壤。

    日本海军也在休整蛰伏了一阵子后,逐渐放开胆量,活动起来,而且愈发活跃,开始不断对北洋各口进行袭扰。

    双方这般,看似互有进退。然而北洋只是在聚兵屯守,或是盲目出巡,实际上都是在消极避战。

    而日军的行动则要主动得多,虽然他们的信心依旧不足,但还是积极进取,试图寻求与清军展开决战。

    如此一来,最先沉不住气的反倒是大清朝廷。

    清廷中以清流为骨干的主战派们,对北洋横加指责,认为其劳师糜饷,畏敌不前。尤其将矛头指向了北洋海军,丁汝昌更是首当其冲。

    这些颇有党争嫌疑的言论,却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赞同,于是朝廷频频下诏申斥,甚至严旨惩罚,还绕过李鸿章直接下达军令。

    清廷的瞎指挥,除了添乱,并无益处,但间接的给北洋海军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8月底,在被屡番催促之下,本于大沽操练新舰的方伯谦,极不情愿的率领麾下的编队赶赴威海,准备加入北洋海军的大部队。

    当这支小队于这日晚间抵达威海,正在进港时,或许是新募的水兵训练不足,又或是因为方伯谦的指挥不当,“宁远”号竟撞上了浅滩中的暗礁!

    排在队列之首的“宁远”号突然触礁,让后面鱼贯跟进的友舰措不及防,纷纷避让。

    混乱之中,位于编队末尾的“嘉远”号没能控制好航速,一头撞上了前方的姊妹舰“泰远”号。

    其舰艏锋利的撞角,此时却成为了友舰的噩梦。“泰远”号的侧舷被撕开了一个大洞,损坏之严重,尤甚于“宁远”号。

    这两舰在经过紧急抢救之后,才勉强保住,但至少在数月之内皆无法出海,且必须要入坞大修才堪再用,而威海又无此条件,着实难办。

    如此一来,原本被北洋海军寄予厚望的生力军,尚未出师便折损一半,而此事件更是惊起波澜一片。

    事发之后,李鸿章和丁汝昌商议,拟对受损两舰的管带方伯谦和林颖启,予以袒护。这自然也是为了防止政敌抓住把柄,趁机攻讦。

    然而素来瞧不上此二人行径的刘步蟾,却不依不饶,斥责其损坏如此昂贵的国家重器,愧对朝廷黎庶。

    他还直接上书李鸿章,请加以严办,以正军纪。

    在此情形下,李鸿章也担心处置不慎,反有连带。于是主动请旨,将当事人革职下狱,待战后依律从严治罪。

    就在北洋为后方诸事困扰,忙于应对之时,战场上的形势也已日趋紧张。

    北洋于朝鲜北部虽屯有重兵,然主将不思进取,只顾抱团龟守,不知出击进占。

    致使分兵而来的日军,在北进途中未受阻拦,进展顺利。在其相继完成会合后,至9月已渐成对平壤的合围之势。

    直至此时,叶志超等审视局势,才发现清军大队皆聚于平壤,而侧后兵力薄弱,一旦被包抄,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屡次恳请李鸿章,速增添重兵加强己军后路。另有大同江口一带亦需调兵严防,以阻日本海军溯江而上,夹攻平壤。

    李鸿章无奈,只得再将可用的淮军精锐,调派前往。其中由海路运送的部队,则令北洋海军予以护送。

    有此前因后果,终于引发了在9月中旬,清日之间陆海两处战场上的大对决。

    其中率先开始的,是陆上在平壤发生的大战。

    就在清军还在不断调兵之际,已经完成合围的日军,终于发动了全面的攻势,双方主力在平壤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

    此战,两边的兵力大体相当,清军也一度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然而清军在主将叶志超的主张下,未败先退,又遭日军伏击,诸军各自为战,终成溃败,损失惨重。

    此后清军又一路北奔,至9月下旬时竟然已经全部逃入本国境内,完全退出了朝鲜。

    日军经此一战,便控制了整个朝鲜,再加之海上决战也获得了胜利,似乎从此已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日本上下,没想到胜利来得如此轻易,士气大振,也彻底的抛弃了对大清仅存的忌惮。

    于是日本军方蠢蠢欲动,意欲进一步向前推进,试图将战火烧到大清的国土。

    就在这时,日本战时大本营却收到了,来自日本驻两江总领事的急电。

    电报中称,两江外务司刚刚召见了他,并且要求,日军的行动应严遵双方此前的议定,禁止向大清本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