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篇激战1860 > 第344章 伊藤之死

开篇激战1860 第344章 伊藤之死

    华夏在1900年与英国之间修订的盟约,其有效期为十年。

    到了1908年的下半年后,面对盟约还有两年就要到期的情况,华夏方面依照条款约定,率先向英国提出了希望续订的意愿。

    谁料,英国方面却对此极为敷衍,此后的表现也是十分消极。

    一来二去后,已在国际事务中摸爬滚打了多年,在外交领域早就锻炼得很是老到的华夏当局,自然明白了英国人根本就不想再续约的真实想法。

    既然如此,华夏便也开始对英国日渐冷淡,而且还是让人一目了然的那种。

    可这样一来,就让英国人有些着急了。

    尽管华夏与沙俄难以达成和解,英国也不可能同华夏续订盟约,可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英国人更不想就此与华夏撕破脸皮。

    否则,在现下正努力把尽可能多的力量集中到欧洲之时,却在东方树立起一个不弱的对头,这对于协约国集团来说,是极为不明智的。

    与此同时,已经嗅到华英之间那看似紧张气氛的德国,顿觉有机可乘,频繁对华夏进行外交接触,拉拢的意图昭然若揭,而华夏方面也对之展现出了积极的回应。

    德国人提供的这番“默契配合”,让英国和法国皆感到压力重重。

    焦虑之中的两国,在经过一番协调之后,决定共同主动找到了华夏,希望能够进行深入的沟通,调节好相互之间的立场。

    于是,从1908年底开始,华夏与英法两国便开始了反复的协商,认真的就双方的关切和诉求,展开漫长且艰苦的讨价还价。

    经过不断的互相妥协,终于在1909年3月,英法两国与华夏在新加坡签订了《关于东方国际事务的协定》,又称“新加坡协定”。

    这份协定,是双方对彼此重点关注的利益,进行的一次全面交换和协调,其中英法两国向华夏承诺:

    一、英国放弃对英属印度与华夏之间的,哈喇昆仑山一线、拉达克地区,以及其他争议领土的主张,承认华夏在这些地方的主权,随后双方还将一道重新勘定边界。

    二、英国将以十五年为期,彻底实现把香港归还给华夏。

    三、法国接受黄金半岛的现状。

    四、英法两国愿意积极促成澳门的回归。

    五、英法两国对于华夏与沙俄之间的领土纠纷,秉持中立态度,绝不偏倚。

    六、在远东和中亚地区,英法两国将充分尊重华夏的利益关切,并在这些地区发生事务纠纷时,尽可能的考虑华夏的意见,予以必要的协调。

    英法两国以这些承诺为条件,就此终结了华英之间从前的同盟关系,同时换得了华夏在一些国际事务上对英法的相关保障,主要包括:

    一、华夏愿意维护英法两国在东方的既得商业利益,维持地区原有的国际秩序。

    二、华夏保证,如果发生战争,将对处在协约国集团阵营中的国家,至少保持善意的中立。

    三、只要沙俄能够坚持在协约国的阵营当中,华夏便不主动破坏《华俄停战协定》。

    《关于东方国际事务的协定》签订生效之后,让英法两国皆如释重负,在解决了东方的顾念之后,终于可以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欧洲方向的竞争当中。

    虽说仍有一些声音在质疑,是否仅凭此一纸协定,便能约束住日益强大起来的华夏,并遏制其随着国力的增长,可能会不断膨胀的野心。

    可两国的执政者们却对此信心十足,而且在他们看来,即便华夏未能遵守约定,英国的手中至少还有日本这个新盟友,可以用做牵制华夏的新帮手。

    若说这日本,算是在华夏快速崛起的过程中,最为感到矛盾的国家了。

    一方面,在日本的国内有一部分人,对华夏的发展也是深感振奋,认为华日两国可以互相借力,共同前行,因此更应该深化与华夏的友好关系。

    另一方面,许多日本的军政藩阀,对于华夏充满了艳羡和嫉妒,并且越来越觉得日渐强大的华夏会阻碍日本的扩张发展,还会形成严重的威胁,需要竭力寻找对抗之法。

    此前两国的关系因为有沙俄这个共同的敌人存在,尚属友好,但从1906年开始,却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当华夏相继接受了琉球和隆勃剌邦的内附后,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许多日本的扩张主义者,纷纷宣称也要进行效仿,让日本尽快完成对朝鲜的兼并。

    然而朝鲜之事的性质,与主动归附的琉球和隆勃剌邦,是截然不同的,华夏也在日本发出试探后,予以了断然的反对。

    华夏的态度很明确,即会坚守从前已定的日本在朝拥有特殊地位的承诺,但朝鲜的现状不容改变,其国家地位必须得到保障,不能被抹去。

    同时,华夏还一贯坚持,对朝鲜于1897年自称成为帝国的行为不予承认,依旧继续只认定其为朝鲜王国。

    华夏的态度在日本再度引发了强烈的震动,又在经过其内部派系的斗争之后,对华强硬的势力逐渐占据主流,华日关系从此逐渐走低。

    一直对此冷眼旁观的英国人,此时终于逮到了机会。

    他们认为日本具备一定的实力,且其实力又处在可控的范畴,可以加以有效的利用,而日本本身也急需外界的帮助,十分愿意与英国交好。

    于是,在英国的外交活动下,日本首先与沙俄改善了关系,还达成了准结盟关系的协约,所针对的对象不言而喻。

    随后,英国又与日本直接订立了同盟,从此开始了对日本的扶持。

    得到外力鼓舞的日本,底气变得愈发充足,遂不顾华夏的屡次外交抗议,执意加速推进对朝鲜的兼并进程。

    1909年10月,曾任日本第一任“朝鲜统监”,对霸占朝鲜出力甚巨的伊藤博文,被朝鲜人刺杀身亡。

    以此事为借口,日本对朝鲜进行了更为变本加厉的盘剥,甚至打算就此一举完成对其的吞并,终于引发了一场远东地区的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