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激战1860 第365章 “断刀”和“镰刀”
面对日本在朝鲜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华夏也以强硬的姿态予以了回应。
为此,国防军海军东海舰队,集结了包括四艘“沧南”级一等巡洋舰,和多艘“前无畏式”战列舰在内的,一支颇具实力的海上编队,在奄美大岛以西海域,展开了持续多日的海上演习。
此番演习并非仅是示威,国防军也是真的有实战的意味夹带其中,还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实弹打靶。
于是从10月底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在这片东海海域内,战舰往来穿梭,不时炮声隆隆,成为了在这一段时期内,除了大战战场以外的,全世界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华夏方面行如此强硬之举,反倒是让不少日本人冷静了下来,或者说是被吓住了。
近两年来,都在忙着借大战之机,大发横财的日本民众们,对于很可能会与华夏发生直接冲突表达了很深的忧虑。
他们十分担心因为卷入战火,而失去眼前这难得的赚钱良机,在这之余细思起来,又害怕真的打起来未必会是人家的对手,搞不好把本都搭上。
因此在日本国内,前一段时日一直甚嚣尘上的疯狂舆论,突然变得不再那么有市场了,这让那些野心家们不住的咒骂起自家的国人。
其实对于远东危机再现而感到更为不安的,是英法等日本在欧洲的盟友,如今他们深陷战局,可是不想远东再生出什么新的兵祸。
真要是那样,他们自讨很可能无法对局面进行有效的掌控,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事情。
而且,倘若日本的玩火行为,导致各国因协约关系出现新一轮连环宣战的局面,最终很可能把华夏逼到同盟国集团那边,那将成为灾难性的事件,必须及早遏止。
所以英法等国,还包括美国,都纷纷急不可耐的出面再次进行调停,暗地里则不断对日本施压和警告,要求其消停一点。
在此情形下,日本根本不用做更多的利弊权衡,最终只能选择偃旗息鼓。
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日本屡次三番的异动,其实华夏方面也已逐渐失去了耐心,陈沅琪甚至认为很有必要狠狠的教训这个恶邻一番,或许还应该借此一劳永逸的消除身边这个不安定的因素。
因此他授权国防军参谋总长褚云升大将,命其迅速组织制订出对日实施武力打击的方案,同时还要尽快着手投入准备。
而参谋总部实则早就拟订过许多种,在不同情况下对日作战的方案,只需从中选出最适合当下的方案,略加修订即可使用。
所以在接到命令后不久,参谋总部就把方案呈报到了陈沅琪的面前,随即得到批准,开始进入到备战状态,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展开行动。
国防军此番选取的对日作战计划,充分考虑了眼下华日两国和两军的实力对比,以及当前的国际形势。
旨在通过一场有限规模的战争,对日本给予沉重的打击,迫使其在元气受损后,从此失去躁动的本钱,从而消除或降低其对华夏以及周边的威胁。
并且在这份计划当中,国防军还保留有,根据事态的发展,进一步攻入日本本土的后续方案。
这份作战计划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或也可视为两个阶段,各自被赋予了“断刀”和“镰刀”的代号。
其中所谓“断刀”,就是指歼灭日军的核心战力,有废其“武功”的意思。
概括起来就是,国防军要对日军发起主动进攻,一举歼灭或重创日本陆海两军的精锐,分别是日陆军的驻朝鲜集群,和其海军的一线主力舰队。
由此在日军丧失了对外出击的能力后,国防军再转入到下一个作战阶段。
“断刀”在制定中,分析利用了日军具有“独走”和习惯性偷袭的劣根,准备在局势濒临开战的时候,采用诱敌来袭的方式,创造出歼敌的时机。
海军的具体计划是,以一支规模适当的分舰队为诱饵,公开部署于日本周边的关键位置海域。
以此作为香艳的诱饵,让日本海军觉得,可以集中其主力舰队一口吃掉华夏的这支分舰队,从而获得梦寐以求的海上优势。
随后待日主力舰队完成集结准备行动时,国防军海军主力则对其展开突击,迫使其进行决战,争取一战而胜之。
而眼下正在奄美诸岛附近进行演习的那支舰队,便是国防军海军撒下的香饵。
陆军计划的思路也与海军类似,即把一支集团军规模的部队,大张旗鼓的部署在辽东省东部的鸭绿江畔,诱使日军中最为精锐的驻朝鲜集群在其对面集结。
待日军感到自己的兵力能有所作为之时,隐蔽于右岸其他阵地的国防军部队,将一举突入朝鲜北部,对当面的日军实施围歼。
若“断刀”进展顺利,日军陆海军在遭受到沉重打击后,就只得龟守本土,届时国防军将进而开始第二阶段的行动,即推进“镰刀”。
所谓“镰刀”,实际就是对日本展开全面的封锁,以绞杀的方式,从总体上重创这个岛国的国计民生,迫使其屈服。
总而言之,“断刀”是夺取对日海权和陆权的作战行动,也是为后面的“镰刀”进行的必要前置准备,二者具有前后承接的关系。
最后,假如在对日本进行了较长时间封锁后,战争潜力已大为损耗的日本仍继续顽抗,国防军还将视情况需要,来展开攻击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
当然,基于目前的国际态势,为了防止战局扩大化,避免牵动他国卷入,国防军的作战行动还是要尽量避免走到最后这一步的,这也是在作战计划中“有限规模的战争”这个定义的初衷。
只可惜的是,当国防军各部皆已准备得差不多了,很快就要到达可以动手的状态时,日本那边却怂了,让这场“第二次东海危机”再一次虎头蛇尾的不了了之。
这让国防军的众将领们深有扫兴之感,不过这份作战计划却因为深得华夏高层的认可,在进一步整理后作为绝密保留了下来,还被重新编名为《1916年计划》。
许多人相信,就凭日本这种“不甘寂寞”的折腾劲,这份计划总有一天能用得上,不信就走着瞧。
为此,国防军海军东海舰队,集结了包括四艘“沧南”级一等巡洋舰,和多艘“前无畏式”战列舰在内的,一支颇具实力的海上编队,在奄美大岛以西海域,展开了持续多日的海上演习。
此番演习并非仅是示威,国防军也是真的有实战的意味夹带其中,还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实弹打靶。
于是从10月底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在这片东海海域内,战舰往来穿梭,不时炮声隆隆,成为了在这一段时期内,除了大战战场以外的,全世界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华夏方面行如此强硬之举,反倒是让不少日本人冷静了下来,或者说是被吓住了。
近两年来,都在忙着借大战之机,大发横财的日本民众们,对于很可能会与华夏发生直接冲突表达了很深的忧虑。
他们十分担心因为卷入战火,而失去眼前这难得的赚钱良机,在这之余细思起来,又害怕真的打起来未必会是人家的对手,搞不好把本都搭上。
因此在日本国内,前一段时日一直甚嚣尘上的疯狂舆论,突然变得不再那么有市场了,这让那些野心家们不住的咒骂起自家的国人。
其实对于远东危机再现而感到更为不安的,是英法等日本在欧洲的盟友,如今他们深陷战局,可是不想远东再生出什么新的兵祸。
真要是那样,他们自讨很可能无法对局面进行有效的掌控,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事情。
而且,倘若日本的玩火行为,导致各国因协约关系出现新一轮连环宣战的局面,最终很可能把华夏逼到同盟国集团那边,那将成为灾难性的事件,必须及早遏止。
所以英法等国,还包括美国,都纷纷急不可耐的出面再次进行调停,暗地里则不断对日本施压和警告,要求其消停一点。
在此情形下,日本根本不用做更多的利弊权衡,最终只能选择偃旗息鼓。
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日本屡次三番的异动,其实华夏方面也已逐渐失去了耐心,陈沅琪甚至认为很有必要狠狠的教训这个恶邻一番,或许还应该借此一劳永逸的消除身边这个不安定的因素。
因此他授权国防军参谋总长褚云升大将,命其迅速组织制订出对日实施武力打击的方案,同时还要尽快着手投入准备。
而参谋总部实则早就拟订过许多种,在不同情况下对日作战的方案,只需从中选出最适合当下的方案,略加修订即可使用。
所以在接到命令后不久,参谋总部就把方案呈报到了陈沅琪的面前,随即得到批准,开始进入到备战状态,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展开行动。
国防军此番选取的对日作战计划,充分考虑了眼下华日两国和两军的实力对比,以及当前的国际形势。
旨在通过一场有限规模的战争,对日本给予沉重的打击,迫使其在元气受损后,从此失去躁动的本钱,从而消除或降低其对华夏以及周边的威胁。
并且在这份计划当中,国防军还保留有,根据事态的发展,进一步攻入日本本土的后续方案。
这份作战计划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或也可视为两个阶段,各自被赋予了“断刀”和“镰刀”的代号。
其中所谓“断刀”,就是指歼灭日军的核心战力,有废其“武功”的意思。
概括起来就是,国防军要对日军发起主动进攻,一举歼灭或重创日本陆海两军的精锐,分别是日陆军的驻朝鲜集群,和其海军的一线主力舰队。
由此在日军丧失了对外出击的能力后,国防军再转入到下一个作战阶段。
“断刀”在制定中,分析利用了日军具有“独走”和习惯性偷袭的劣根,准备在局势濒临开战的时候,采用诱敌来袭的方式,创造出歼敌的时机。
海军的具体计划是,以一支规模适当的分舰队为诱饵,公开部署于日本周边的关键位置海域。
以此作为香艳的诱饵,让日本海军觉得,可以集中其主力舰队一口吃掉华夏的这支分舰队,从而获得梦寐以求的海上优势。
随后待日主力舰队完成集结准备行动时,国防军海军主力则对其展开突击,迫使其进行决战,争取一战而胜之。
而眼下正在奄美诸岛附近进行演习的那支舰队,便是国防军海军撒下的香饵。
陆军计划的思路也与海军类似,即把一支集团军规模的部队,大张旗鼓的部署在辽东省东部的鸭绿江畔,诱使日军中最为精锐的驻朝鲜集群在其对面集结。
待日军感到自己的兵力能有所作为之时,隐蔽于右岸其他阵地的国防军部队,将一举突入朝鲜北部,对当面的日军实施围歼。
若“断刀”进展顺利,日军陆海军在遭受到沉重打击后,就只得龟守本土,届时国防军将进而开始第二阶段的行动,即推进“镰刀”。
所谓“镰刀”,实际就是对日本展开全面的封锁,以绞杀的方式,从总体上重创这个岛国的国计民生,迫使其屈服。
总而言之,“断刀”是夺取对日海权和陆权的作战行动,也是为后面的“镰刀”进行的必要前置准备,二者具有前后承接的关系。
最后,假如在对日本进行了较长时间封锁后,战争潜力已大为损耗的日本仍继续顽抗,国防军还将视情况需要,来展开攻击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
当然,基于目前的国际态势,为了防止战局扩大化,避免牵动他国卷入,国防军的作战行动还是要尽量避免走到最后这一步的,这也是在作战计划中“有限规模的战争”这个定义的初衷。
只可惜的是,当国防军各部皆已准备得差不多了,很快就要到达可以动手的状态时,日本那边却怂了,让这场“第二次东海危机”再一次虎头蛇尾的不了了之。
这让国防军的众将领们深有扫兴之感,不过这份作战计划却因为深得华夏高层的认可,在进一步整理后作为绝密保留了下来,还被重新编名为《1916年计划》。
许多人相信,就凭日本这种“不甘寂寞”的折腾劲,这份计划总有一天能用得上,不信就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