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之从图书业务员开始 > 第20章 再次开单

重生之从图书业务员开始 第20章 再次开单

    当时同一个项目往往会有三四个中标商,各个出版社的进货价格是不一样的,从文学类的大多4折左右,理工医学类的拿货价能到60-72折,高教的最高能到78折。

    这几年采取是所有图书统一报价的策略,中标价大多在78-85折,要是采购老师多给你点理工类的图书,你就哭吧,因为成本是拿货价、税款、加工、运输和销售人员成本等。

    不算拿货价和税款,你其它的成本就在10%-15%之间,一根防盗磁条价格在一毛钱,一条国内图书的马克数据成本就在3毛钱,盖章也是要付人工成本的,运输更是大头。

    要是采购老师再给你一些蒙省、贵省和边疆省份出版社的图书采购任务,很重要的一个考核指标,采访率(到货图书品种\/订单图书品种)你就不要想着达标了,这可是影响到明年你还能不能中标的重要参数。

    所以说在98年以前这些客户都是最好的客户,老师会自费食宿,三天的活两天都能干完,先款后货、只要把货发到他们所在的火车站就行,他们自己去提货,还不要回扣返点!

    周三一早接到于晓红主任和两个馆员,同样先安排到了国二招酒店,简短洗漱休息后是去出版社参观,索取最新的书目,第二天华新总店库房选书,现在选书还不像后世那么方便,一个小型手持器就能解决查重和选副本的问题。

    现在选书相当的麻烦,需要图书馆的老师提供一张3.5寸的硬盘,老师选好书后,直供中心综合办的人会手工将书目录入电脑比对,把重复的放回原处,不重复的根据老师购买的副本数进行下单。

    如果库房有现货,综合办的人会走出库流程,如果没有现货或是现货数量不够,就需要给出版社下单。

    老师完成现场采购后,综合办就会把现货和需要订货的情况反馈给图书馆的带队老师。

    同时图书馆的老师,也会在酒店根据出版社提供书目,形成一个采购订单,让徐军安排采购。

    此时就算完全形成了采购的订单,直供中心同步也就完成了码洋和实洋的汇总,会体现出图书的折扣,然后就是图书馆的老师把支票交到集团财务处,多退少补。

    集团收到钱后,就会安排出库,出库后进入直供中心的加工中心,加工中心完成打包等工作后,安排集团的司机发货。这次第一批的发货,徐军同样自费安排了两个卸货的工人,确保万无一失。

    徐军打算以后在东山省每个主要的地市,都让图书馆的老师自己协调临时工,事后徐军支付费用,这样可能更经济一些。

    周六周日徐军也没有闲着,开车带着三个老师在京北玩了两天,徐军的导游工作那是相当让人满意,甚至有一个老师主动询问徐军大学学的是不是历史专业。

    送上火车的时候,也没让老师空着手,京北的烤鸭、点心果脯、还有阳信的毛尖每人都送了一份。

    现在的客户就是好,当徐军再去回访的时候,他们就轮流请徐军在食堂吃饭,其实都是普通老师,他们现在也没什么额外的收入。

    周日傍晚徐军又变脸成马老二回了一趟胡同,可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和围观。第二天周一的时候又大包小包的锁上门去“津门”了。

    周一汇报工作的时候,徐军大大小小又列出了近200万订单,很是让张总和汪总满意。这个时间,徐军向领导认了错,说自己擅自安排客户住在了国二招,并私下多次请了他们吃饭、走的时候送了些礼品。

    看了看差不多2500元的招待费用,张总还有点为难,汪总直接就大笔一挥,让徐军找发票报销。

    汪总爽快是有道理的,连开两单总额超过110万,完成了全年任务的三分之一还多,要是都有这个速度,那妥妥的完成集团下达的任务是没有问题的。

    可惜的是其它销售人员出差才只有三四天时间,大多才拜访几个用户,哪里有徐军这么能干,全省的图书馆所有领导的联系方式都搞到了,拜访了20所学校,完成了110万的任务,还有200万的订单马上就能完成。

    就连京北的销售也不理想,京北只有自己年前的一个订单,这个订单还是在图书馆工作的同学给的。京北的销售人员,拜访了几个客户效果都十分的不理想。

    说实在话,汪总根据多年的经验看出,徐军并没有多报费用,所有的费用都花在了刀刃上,差旅费、销售费用并不高,而且都列举的明明白白。

    “徐军,你完成报销和借款后,在京北调休两天,不算请假,也不用来公司。然后再安排出差,争取上半年就把这200万的意向订单都落实下来。”汪总道。

    “谢谢汪总,张总您还有什么安排?”徐军道。

    “徐军,你也看出来了,咱们是新部门,在项目中肯定会有很多问题,你这两天把你的经验,和这次招待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都写一下。

    我个人认为你对老师的招待工作就做得很好,但咱们不能每次都给你申请特批,你把流程和大致的费用,都列举出来,我和汪总会想办法向集团申请形成章程。你出差前到公司交给我。”张总道。

    “好的,张总,我明天就交给您,这次确实是我的错,擅自就做主了,让领导为难了。”徐军道。

    “不是为难,是为了形成工作章程,咱们以后都省力。”张总道。

    “那领导您先忙,我马上就去写。”在经过领导同意后,徐军退出了领导办公室。

    写了又能如何,集团肯定不会通过的,上一世这种事就发生过很多次,每次都是汪总想办法给特批的,费用也是想别的办法找发票报销的。大企业要想形成惯例或是章程,光开会讨论就能让你烦死。

    不能说大企业这种作风不好,恰恰是这种做法保证了大企业的稳定,杜绝了拍脑袋就做出了匆忙的决定,但这也确实让单位看起来显得行动有些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