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第319章 大唐将帅11
热门推荐:
模板魔术师女明星都是我的充电宝
玄幻,从码头开启超凡之路
七零,嫁给京城来的大佬被宠爆了
星痕
杀怪百分百爆率,你跟我比幸运?
十一年佳期如梦
离婚律师兼职当媒婆,全网麻了
千金归来强势复仇一个也不能少
悟性逆天,我在盗墓世界镇诡修仙
?? 开源还要节流,李德裕又大刀阔斧地裁撤冗官,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他一下裁掉官吏2000多人,大大缩减了有关开支,会昌中兴确确实实地实现了,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YaNkuai.
这时,宦官集团也受到很大的扼制,在中晚唐时期,宦官干政几乎是一个割不掉的毒瘤,李德裕全力协助唐武宗,向宦官集团步步紧逼,在抗回鹘、
平刘稹的战斗中,一反宦官监军的惯例。唐武宗削夺了大太监仇士良的官爵,没收了仇士良的家财,极大地震摄了宦官集团的嚣张气焰,依附于宦官集团的朝中官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牛李党争起源于科举考试,又因为科举考试进入白热化的地步。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的进士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杨汝士主持,牛党领袖李宗闵的女婿苏巢、
杨汝士之弟杨殷士都得以高中。当时,段文昌揭发此次进士考试有舞弊行为,唐穆宗向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询问看法,李德裕对进士考试的不公正予以证实。
唐穆宗于是另派官员进行复试,结果,原来录取的14人当中只有3个人考试过关。
唐穆宗勃然大怒,将牛党李宗闵、钱徽、杨汝士贬官放逐,从此牛党领袖牛僧孺对李德裕有了刻骨仇恨,终生不渝,不死不休。
唐武宗继位以后,对李德裕非常看重,李党大权独揽,但牛党的白敏中等人也是李德裕推荐提拔的,可见李德裕执政还是公心为重的。他雷厉风行,成就了唐武宗,也成就了他自己。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年轻的唐武宗吃下了道士炼成的“仙丹”。很快就一命乌呼,随后即位的是他的叔叔唐宣宗。
唐宣宗是唐宪宗的庶子,他的母亲原是个身份卑微的侍女,他本人一向不受皇家的重视。也许,这是他厌恶出身高门士族的李德裕的深层原因吧。
唐宣宗每见李德裕,总是汗毛直竖,李德裕又一向独断专行,不顾皇帝的颜面。于是,李德裕先被贬为东都留守,又被贬为潮州(今广东地区)司马,再被贬为崖州(今海南岛琼山东南)司户,最后,在崖州病逝,
他的两个年幼的儿子也都死于荒凉的崖州,只有一个成年的儿子活了下来,由于父亲的牵连,被贬为象州立山尉。后又成为郴州郴县尉,后来死于桂阳。在《全唐诗》里有一首李德裕在崖州写就的七言绝句,
沉痛抑郁,颇为感人,“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一生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破虏诛叛。摧枯建瓴”,最后,“功成北阙,骨葬南溟”。走完了他惊涛骇浪的一生。牛李党争结束了,大唐帝国也日薄西山,走上了衰亡之路。
高仙芝
高仙芝(?-公元756年)是高丽人,出生的年月史上不载,但根据史家的推测,他可能是高丽王室的遗族,他的父亲高舍鸡在河西(河底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虽然军功显赫,升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却一直穿着代表奴隶身份的袜子,直到高仙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高氏才脱离奴隶身份,步入军事贵族的行列。根据史书的记载,高仙芝身材高大,
相貌英俊,精通骑射,骁勇善战。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跟父亲一样当上了将军,高舍鸡看到儿子气度儒雅,还担心他守不住军功,
高仙芝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生转战南北,成为大唐西域的守护神。1913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重走高仙芝活捉小勃律国王的路线后,
万分感慨,“这位勇敢的中国将军,行军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比之汉尼拔、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不知要超过多少倍”。
高仙芝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未受重用。当夫蒙灵詧成为安西四镇节度使的时候,高仙芝的好运气来了,他不断升迁,直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高仙芝成了安西军政二把手以后,要招三十名随从,谁知却招来了细瘦、跛脚、眼睛斜视的封常清,两人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好搭档。说起两人相识相知的过程,
颇有一番传奇色彩。当盔甲鲜明的高仙芝骑马从大街上奔驰而过的时候,封常清看到了他,当即决定要做他的侍从。高仙芝见封常清相貌丑陋,
不肯答应。封常清怒气冲冲地指责他,“我羡慕将军的高义,才愿意为你效劳,你只知道以貌取人,拒贤才于门外,
如何能够成就大事业”,高仙芝还是不愿意收下他,封常清就每天在高仙芝的家门口蹲点,数十天如一日,高仙芝无可奈何,只好让封常清成为自己的侍从。
高仙芝发现封常清的才干,是在一场激烈的战争之后。公元741年,原来归附大唐的西突厥达奚部落举兵反叛,从哈密一带逃到了碎叶城(今俄罗斯伏龙芝市北),夫蒙灵詧指派高仙芝率领2000骑兵追击达奚部落,将他们斩尽杀绝。
封常清在帐中写好了捷报,详细陈述了“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凡是高仙芝想说的话,
封常清已经替他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高仙芝吃惊不已,在夫蒙灵詧的犒劳宴会上,推荐了封常清的功劳。以后,封常清跟着高仙芝不断升迁,先后被授予镇将、果毅、折冲。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一直护卫着西域各国的平安,西域各国也定期向大唐朝贡,吐蕃是大唐为数不多的敌人之一。
吐蕃为了控制小勃律国(今克什米尔西北部),进而控制西北各国,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王为妻。小勃律国本来是大唐的附属国,
现在由于姻亲关系,倒向了吐蕃一边,连带西北二十多个小国都臣服了吐蕃,
停止了对大唐的朝贡。小勃律国位于通往安西四镇的咽喉要道上,大唐和吐蕃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争夺就从小勃律国着手了。
田仁琬、盖嘉运以及夫蒙灵詧接连讨伐。都未能取胜,高仙芝是第四个派去征讨小勃律国的将军,与他同往的还有做监军的内侍边令诚。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四月,高仙芝率领一万骑兵从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出发了(当时唐军步兵都有私马。因此长途奔袭就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了),十五天后到达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
又经十余日到达握瑟德(今新疆巴楚),再经十余日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
转而向南。历经二十余日,到达葱岭守捉(今帕米尔),又行二十余日到达播密川(阿姆河上游),再行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盖茨河),
就是当时的五识匿国,这时候唐军已经逼近了吐蕃边境上的军事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四月,高仙芝率领一万骑兵从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出发了(当时唐军步兵都有私马,因此长途奔袭就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了),十五天后到达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又经十余日到达握瑟德(今新疆巴楚)。
再经十余日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转而向南,历经二十余日,到达葱岭守捉(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又行二十余日到达播密川(今阿富汗瓦汉附近),
再行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今瓦汉河),就是当时的五识匿国,这时候唐军已经逼近了吐蕃边境上的军事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高仙芝精通兵法,很快作出了妥善布置,兵分三路。加快了行军速度。
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赵崇玼统领,3000骑兵从北谷直插连云堡,
一路由拨换守捉使贾崇瓘统领,沿赤佛堂路南下。一路由高仙芝和中使边令诚统领,从护密国南下,约定七月十三日辰时会攻连云堡。
连云堡三面都是山崖,只有北部是平地,还有喷赤河倚为屏障。堡中守军共有上千人,城南十五里处修筑了木栅。驻扎了yankuai千吐蕃军,成犄角之势拱卫连云堡。时值夏季,喷赤河水暴涨,
如何渡河又不被敌人发现,成了横在唐军面前的一道难题。高仙芝命令士兵们带足三天的干粮,次日清晨渡河。将士们都以为高仙芝是在瞎指挥,不料,
在高原夜间极度寒冷的天气中,唐军“人不湿旗,马不湿鞯”,顺利过河。高仙芝喜不自胜,对边令诚说,“如果我们正在渡河,
吐蕃军发起进攻,我们多半要打败仗,现在唐军集合完毕,吐蕃人注定要成为我们的俘虏”。进攻开始了,高仙芝下了死命令,中午之前必须拿下连云堡。
唐军勇猛无敌,很快斩首五千,生擒一千,“得马千馀匹,军资器械不可胜数”,当然,唐军也付出了代价,识匿国国王五跌失迦延阵亡。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小勃律国的屏障被高仙芝拔掉了,剩下的就是翻越海拔四千六百多米的坦驹岭(今克什米尔北部德尔果德山口),
直捣小勃律国了。太监边令诚看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心生怯意,高仙芝就让边令诚和老弱士卒三千人留守连云堡,
自己率领精锐部队继续前进。如同当年曹操“望梅止渴”的伎俩,高仙芝知道怎样解除士兵们的后顾之忧。他派遣了二十多人先行下山,
扮成阿弩越城人前来迎接唐军。唐军得知了这样的信息,阿弩越城人欢迎唐军,吐蕃增援小勃律国的必经之地娑夷河(今克什米尔西北)上的藤桥已经被砍断。唐军眼看胜利在望,将士们顾不得山高路险,
纷纷沿着冰川下山。
过了三天,阿弩越城的守军果然投降,唐军进入城中休整。高仙芝让将军席元庆、贺娄余润先修桥梁道路。第二天进军,
席元庆率领一千精骑打头阵,假称借道小勃律国,去攻打大勃律国,诡计之下,小勃律国的众大臣被唐军俘获,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逃进了石窟。
高仙芝命令斩杀大臣中心向吐蕃的死硬分子,快马加鞭,赶到离孽多城六十里的地方,在日落时分,砍断了吐蕃通往小勃律国的藤桥,
这时,吐蕃的援军已经赶到,只差那么一点点,吐蕃军丧失了先机,修好藤桥杀将过来,起码要花一年的功夫。小勃律王得知吐蕃军救援无望,
丧失了抵抗的意志,带着吐蕃公主一起投降。唐军劳师远征的目的达到了,
高仙芝挑选了王族中的“亲唐分子”当了新国王,还在当地招募了几千士卒,防御吐蕃人的进攻。
至此,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唐书中称大食和东罗马帝国都赶来向大唐帝国称臣纳贡,虽有夸张之辞,
但也说明了此时的大唐帝国已经如日中天,誉满全球,这中间,高仙芝的功劳不言而喻。公元747年的九月,高仙芝押着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返回了安西,
却招致他的上司夫蒙灵詧的一顿痛骂,“吃狗屎的高丽奴,你的于阗使是谁举荐的”,回答说,“中丞”,“你的焉耆镇守使是谁举荐的”,
回答说,“中丞”,“你的安西副都护使是谁举荐的”,回答说,“中丞”,“你的安西都知兵马使是谁举荐的”,回答说,“中丞”,
夫蒙灵詧怒气冲冲地说,“既然知道是我举荐的,为什么不等我处置就擅自报捷,本来应该砍下你的脑袋,看你新立大功,暂不处置你”,
其实夫蒙灵詧也是胡人,他一口一个高丽奴,却不想想自己的身份,况且这次是唐玄宗亲自下的命令,让高仙芝以行营节度使的身份率军行动,
高仙芝本人并未违反什么军令。但高仙芝对上司哪敢有脾气,正如监军边令诚对唐玄宗的奏报,“仙芝立奇功,今将忧死”。(未完待续。)
这时,宦官集团也受到很大的扼制,在中晚唐时期,宦官干政几乎是一个割不掉的毒瘤,李德裕全力协助唐武宗,向宦官集团步步紧逼,在抗回鹘、
平刘稹的战斗中,一反宦官监军的惯例。唐武宗削夺了大太监仇士良的官爵,没收了仇士良的家财,极大地震摄了宦官集团的嚣张气焰,依附于宦官集团的朝中官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牛李党争起源于科举考试,又因为科举考试进入白热化的地步。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的进士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杨汝士主持,牛党领袖李宗闵的女婿苏巢、
杨汝士之弟杨殷士都得以高中。当时,段文昌揭发此次进士考试有舞弊行为,唐穆宗向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询问看法,李德裕对进士考试的不公正予以证实。
唐穆宗于是另派官员进行复试,结果,原来录取的14人当中只有3个人考试过关。
唐穆宗勃然大怒,将牛党李宗闵、钱徽、杨汝士贬官放逐,从此牛党领袖牛僧孺对李德裕有了刻骨仇恨,终生不渝,不死不休。
唐武宗继位以后,对李德裕非常看重,李党大权独揽,但牛党的白敏中等人也是李德裕推荐提拔的,可见李德裕执政还是公心为重的。他雷厉风行,成就了唐武宗,也成就了他自己。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年轻的唐武宗吃下了道士炼成的“仙丹”。很快就一命乌呼,随后即位的是他的叔叔唐宣宗。
唐宣宗是唐宪宗的庶子,他的母亲原是个身份卑微的侍女,他本人一向不受皇家的重视。也许,这是他厌恶出身高门士族的李德裕的深层原因吧。
唐宣宗每见李德裕,总是汗毛直竖,李德裕又一向独断专行,不顾皇帝的颜面。于是,李德裕先被贬为东都留守,又被贬为潮州(今广东地区)司马,再被贬为崖州(今海南岛琼山东南)司户,最后,在崖州病逝,
他的两个年幼的儿子也都死于荒凉的崖州,只有一个成年的儿子活了下来,由于父亲的牵连,被贬为象州立山尉。后又成为郴州郴县尉,后来死于桂阳。在《全唐诗》里有一首李德裕在崖州写就的七言绝句,
沉痛抑郁,颇为感人,“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一生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破虏诛叛。摧枯建瓴”,最后,“功成北阙,骨葬南溟”。走完了他惊涛骇浪的一生。牛李党争结束了,大唐帝国也日薄西山,走上了衰亡之路。
高仙芝
高仙芝(?-公元756年)是高丽人,出生的年月史上不载,但根据史家的推测,他可能是高丽王室的遗族,他的父亲高舍鸡在河西(河底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虽然军功显赫,升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却一直穿着代表奴隶身份的袜子,直到高仙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高氏才脱离奴隶身份,步入军事贵族的行列。根据史书的记载,高仙芝身材高大,
相貌英俊,精通骑射,骁勇善战。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跟父亲一样当上了将军,高舍鸡看到儿子气度儒雅,还担心他守不住军功,
高仙芝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生转战南北,成为大唐西域的守护神。1913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重走高仙芝活捉小勃律国王的路线后,
万分感慨,“这位勇敢的中国将军,行军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比之汉尼拔、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不知要超过多少倍”。
高仙芝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未受重用。当夫蒙灵詧成为安西四镇节度使的时候,高仙芝的好运气来了,他不断升迁,直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高仙芝成了安西军政二把手以后,要招三十名随从,谁知却招来了细瘦、跛脚、眼睛斜视的封常清,两人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好搭档。说起两人相识相知的过程,
颇有一番传奇色彩。当盔甲鲜明的高仙芝骑马从大街上奔驰而过的时候,封常清看到了他,当即决定要做他的侍从。高仙芝见封常清相貌丑陋,
不肯答应。封常清怒气冲冲地指责他,“我羡慕将军的高义,才愿意为你效劳,你只知道以貌取人,拒贤才于门外,
如何能够成就大事业”,高仙芝还是不愿意收下他,封常清就每天在高仙芝的家门口蹲点,数十天如一日,高仙芝无可奈何,只好让封常清成为自己的侍从。
高仙芝发现封常清的才干,是在一场激烈的战争之后。公元741年,原来归附大唐的西突厥达奚部落举兵反叛,从哈密一带逃到了碎叶城(今俄罗斯伏龙芝市北),夫蒙灵詧指派高仙芝率领2000骑兵追击达奚部落,将他们斩尽杀绝。
封常清在帐中写好了捷报,详细陈述了“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凡是高仙芝想说的话,
封常清已经替他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高仙芝吃惊不已,在夫蒙灵詧的犒劳宴会上,推荐了封常清的功劳。以后,封常清跟着高仙芝不断升迁,先后被授予镇将、果毅、折冲。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一直护卫着西域各国的平安,西域各国也定期向大唐朝贡,吐蕃是大唐为数不多的敌人之一。
吐蕃为了控制小勃律国(今克什米尔西北部),进而控制西北各国,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王为妻。小勃律国本来是大唐的附属国,
现在由于姻亲关系,倒向了吐蕃一边,连带西北二十多个小国都臣服了吐蕃,
停止了对大唐的朝贡。小勃律国位于通往安西四镇的咽喉要道上,大唐和吐蕃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争夺就从小勃律国着手了。
田仁琬、盖嘉运以及夫蒙灵詧接连讨伐。都未能取胜,高仙芝是第四个派去征讨小勃律国的将军,与他同往的还有做监军的内侍边令诚。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四月,高仙芝率领一万骑兵从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出发了(当时唐军步兵都有私马。因此长途奔袭就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了),十五天后到达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
又经十余日到达握瑟德(今新疆巴楚),再经十余日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
转而向南。历经二十余日,到达葱岭守捉(今帕米尔),又行二十余日到达播密川(阿姆河上游),再行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盖茨河),
就是当时的五识匿国,这时候唐军已经逼近了吐蕃边境上的军事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四月,高仙芝率领一万骑兵从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出发了(当时唐军步兵都有私马,因此长途奔袭就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了),十五天后到达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又经十余日到达握瑟德(今新疆巴楚)。
再经十余日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转而向南,历经二十余日,到达葱岭守捉(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又行二十余日到达播密川(今阿富汗瓦汉附近),
再行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今瓦汉河),就是当时的五识匿国,这时候唐军已经逼近了吐蕃边境上的军事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高仙芝精通兵法,很快作出了妥善布置,兵分三路。加快了行军速度。
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赵崇玼统领,3000骑兵从北谷直插连云堡,
一路由拨换守捉使贾崇瓘统领,沿赤佛堂路南下。一路由高仙芝和中使边令诚统领,从护密国南下,约定七月十三日辰时会攻连云堡。
连云堡三面都是山崖,只有北部是平地,还有喷赤河倚为屏障。堡中守军共有上千人,城南十五里处修筑了木栅。驻扎了yankuai千吐蕃军,成犄角之势拱卫连云堡。时值夏季,喷赤河水暴涨,
如何渡河又不被敌人发现,成了横在唐军面前的一道难题。高仙芝命令士兵们带足三天的干粮,次日清晨渡河。将士们都以为高仙芝是在瞎指挥,不料,
在高原夜间极度寒冷的天气中,唐军“人不湿旗,马不湿鞯”,顺利过河。高仙芝喜不自胜,对边令诚说,“如果我们正在渡河,
吐蕃军发起进攻,我们多半要打败仗,现在唐军集合完毕,吐蕃人注定要成为我们的俘虏”。进攻开始了,高仙芝下了死命令,中午之前必须拿下连云堡。
唐军勇猛无敌,很快斩首五千,生擒一千,“得马千馀匹,军资器械不可胜数”,当然,唐军也付出了代价,识匿国国王五跌失迦延阵亡。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小勃律国的屏障被高仙芝拔掉了,剩下的就是翻越海拔四千六百多米的坦驹岭(今克什米尔北部德尔果德山口),
直捣小勃律国了。太监边令诚看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心生怯意,高仙芝就让边令诚和老弱士卒三千人留守连云堡,
自己率领精锐部队继续前进。如同当年曹操“望梅止渴”的伎俩,高仙芝知道怎样解除士兵们的后顾之忧。他派遣了二十多人先行下山,
扮成阿弩越城人前来迎接唐军。唐军得知了这样的信息,阿弩越城人欢迎唐军,吐蕃增援小勃律国的必经之地娑夷河(今克什米尔西北)上的藤桥已经被砍断。唐军眼看胜利在望,将士们顾不得山高路险,
纷纷沿着冰川下山。
过了三天,阿弩越城的守军果然投降,唐军进入城中休整。高仙芝让将军席元庆、贺娄余润先修桥梁道路。第二天进军,
席元庆率领一千精骑打头阵,假称借道小勃律国,去攻打大勃律国,诡计之下,小勃律国的众大臣被唐军俘获,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逃进了石窟。
高仙芝命令斩杀大臣中心向吐蕃的死硬分子,快马加鞭,赶到离孽多城六十里的地方,在日落时分,砍断了吐蕃通往小勃律国的藤桥,
这时,吐蕃的援军已经赶到,只差那么一点点,吐蕃军丧失了先机,修好藤桥杀将过来,起码要花一年的功夫。小勃律王得知吐蕃军救援无望,
丧失了抵抗的意志,带着吐蕃公主一起投降。唐军劳师远征的目的达到了,
高仙芝挑选了王族中的“亲唐分子”当了新国王,还在当地招募了几千士卒,防御吐蕃人的进攻。
至此,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唐书中称大食和东罗马帝国都赶来向大唐帝国称臣纳贡,虽有夸张之辞,
但也说明了此时的大唐帝国已经如日中天,誉满全球,这中间,高仙芝的功劳不言而喻。公元747年的九月,高仙芝押着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返回了安西,
却招致他的上司夫蒙灵詧的一顿痛骂,“吃狗屎的高丽奴,你的于阗使是谁举荐的”,回答说,“中丞”,“你的焉耆镇守使是谁举荐的”,
回答说,“中丞”,“你的安西副都护使是谁举荐的”,回答说,“中丞”,“你的安西都知兵马使是谁举荐的”,回答说,“中丞”,
夫蒙灵詧怒气冲冲地说,“既然知道是我举荐的,为什么不等我处置就擅自报捷,本来应该砍下你的脑袋,看你新立大功,暂不处置你”,
其实夫蒙灵詧也是胡人,他一口一个高丽奴,却不想想自己的身份,况且这次是唐玄宗亲自下的命令,让高仙芝以行营节度使的身份率军行动,
高仙芝本人并未违反什么军令。但高仙芝对上司哪敢有脾气,正如监军边令诚对唐玄宗的奏报,“仙芝立奇功,今将忧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