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蓬刀人 > 第五十五章 万福院的易名

蓬刀人 第五十五章 万福院的易名

    天光云影共徘徊。

    谢皎从无数乱梦中醒来,渐渐忘了姓甚名谁。

    她头枕行囊,两手合十,仰卧在一叶扁舟,涛声推在耳畔。那只小船滑入了屏山峡谷,在清碧的水底投下一片黑影,宛若空游无所依。

    风籁越来越响,她想:“心跳还在。”

    舟头有一道端坐的背影气定神闲,谢皎撑起小肘,扇子从脸上滑落。晴光照毳发,她慌忙举手遮眼,仿佛一只雏鸟破壳而出。

    “醒了。”

    “你怎么还在?”她咕哝说,“我以为人都走了。”

    沈晦回头摘斗笠,束发的角子随风一荡,“我的扇子没了,你要赔我一把扇子。”

    谢皎莫名其妙,余光一瞥,“浙江潮”的折扇慢慢滑下船舷。她手忙脚乱,扇子噗通落水,越漂越远了。

    “唉,坏天气遇上坏人,完美。”

    天高云淡,谢皎躺回狭舟,右手摩挲着小腹,已经被伤药和绷带裹好了。她右拳一紧,蛊脉一绷,人便如释重负,随风漂在翡冷翠上。

    “你怎么不哭也不闹?”

    “多此一举。”

    “又困了?”

    “有根白头发,我刚拔掉,它叫究竟涅盘。”

    谢皎左手举起一根蛛丝似的长发,尾巴雪白,中间发红,只剩底部尚黑。沈晦没回头,平淡道:“我用你的头发缝合伤口,你说了很多胡话,梦见什么?”

    “我在追一头鹿。”

    她随口胡诌一句,肚子应声一响。谢皎的眼皮发烫,怔望晃晃的天日,想起梦里没有尽头的尸山血海。

    沈晦笑道:“别骗人,只骗我。”

    松山黄林间,掩映着一群黑瓦白墙的庙宇,一座金光闪闪的飞亭高出凡尘。扁舟靠了岸,水中生出石阶,蔓延上草坡。木板做的界碑稳稳竖立,刻写着红漆楷字的“万福院”。

    “你打动不了我,我是尼姑庵的扫地比丘尼,有八百年修行。”

    谢皎欠腰登岸,藕花拂衣,口中念念有词。波光在鸡爪槭上明灭流动。沈晦系牢了扁舟,转身惊鱼溅水,思忖道:“太湖水从青龙江入海,苏湖常三州的水患,就能大减。”

    他掐了两朵荷叶,泉声近在耳畔。二人走出一里的桂岩陡山,小雨飞过林顶,坠崖成雾。

    “你看,碧荷杯。”

    沈晦按破荷叶心,折成吸杯酒樽,接泉水解渴。谢皎有样学样,刚用荷梗喝一口,气血上涌,立刻苦脸道:“呸!哑巴吃黄连,一口一个。”

    她刚说完,眼前一黑,栽倒在落花地,腰间的绷带渗出细细血迹。再醒来,人躺在光下,谢皎用手挡眼,侧头看到一片破庙陋室。

    新霁的阳光很好,一道道光柱从破漏的房顶打下来。她委顿在光柱里,面容安宁,像一尊人性乍现的白佛。

    “咿呦。”

    小山鹿晕头转向,瘸着一条腿,跳进断垣之中。谢皎不由微笑,她挣扎起身。沈晦尾随着幼鹿进门,拍衣角问道:“想不想救它一命?”

    “救我。”

    “你很聪明。”

    沈晦举起弹弓,一颗尖锐的锥石猛然击中幼鹿的头颅。她下意识偏头闭眼,嘴唇毫无血色。

    篝火烧起来,谢皎用落叶下的苔藓包住松枝,递进了火堆。

    两条鹿腿烤得滴油,她剥开沈晦带回的青橘子,忽然说:“我梦见梅花巨鹿,一只鹿就是一座山,好比一条鱼是一座岛。我在山里跑啊跑,却不知道脚下是鹿。”

    沈晦淡笑不语,没有应声的意思。

    谢皎往后坐,两手撑地,扫视一圈断壁残垣,庆幸道:“今天真好,光也好,人也活着。等我老了,想起这一天劫后余生,嘴角会笑出声来。”

    他放下手中那卷书,翻动炙烤的鹿腿。火星飞落,她划过书一瞧,当页竟是太学生邓肃的禁诗《花石诗十一章》。

    谢皎凝神定睛,口中不觉念出了声:“浮花浪蕊自朱白,缤纷万里来如云……好风景啊。”

    头两句诚心又虔意,一片奇绝景象,令人神往。

    她再往下一扫,就笑出了声,第三首开始忠言逆耳:“守令讲求争效忠,誓将花石扫地空。”

    “这人好玩!”谢皎呱唧拍掌。

    第四首又道:“天为黎民生父母,胜景直须尽寰宇。”

    她往下读,面容逐渐整肃,直至念完最后一句:“但为君王安百姓,圃中无日不春风。”这才抬起头来,撅着嘴发呆,一副心有不甘的神色。

    “作何感想?”

    谢皎收了嘴,活动脸皮,没滋没味答道:“不出意外,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吧?”

    沈晦递过一只鹿腿,点头道:“自从邓肃被贬,知交故旧纷纷割袍断义。终此官家一世,他已经没朋友了,除非新帝平反。”

    “写诗上谏怎么没用?”

    “求饶何用。”

    “后头的朱梦说是谁?”

    “一介布衣,他不满宦官贪得无厌,手握文武大权。上书之后,流窜池州。”

    “新帝会替多少人平反,死过的也算吗?”

    庭下无雨又起风,蛛网飘摇如纱,莓苔角落的百合花熠熠生辉。

    沈晦说:“我要说真话,你捂一下耳朵。”

    谢皎接过鹿腿,淋上使劲捏扁的青橘子汁。她咬一口,果然味同嚼蜡,扭头又呕一口鲜血。

    “我不捂,我是最硬的骨头。”

    她擦了嘴角,闷闷不乐,大口吃起来。

    “官家读过劝谏诗,夸赞邓肃是忠臣。蔡京劝他杀了邓肃,以平浮动人心,最后没杀。”

    “嘁。”

    “我以为,你会救鹿。”

    “失鹿又不是什么好兆头。”

    “一名谏生,贬谪几年,也就没人记得。大张旗鼓杀了他,反而是助他留名青史。”

    “那先杀谏生,再使人湮没无闻呢?”

    “奇怪,”沈晦嚼一口烤鹿肉,鲜有错愕,“并不好吃。”

    风吹白云,谢皎换过伤药,二人在红树秋色里上路。

    万福院传出了嗡嗡的唱经声,她从小门叩扉而入,想买枣茶吃。奇怪的是,一路不见焚香饷客,却多的是身穿紫金袍子的显赫仆奴。

    小沙弥将人拉到一边,嘘声道:“万福院今日要迎贵客,还请两位趁早离开,免得惹祸上身。”

    一片香花钟磬里,紫金袍子的仆人趾高气昂,对万福院方丈破口大骂。谢皎塞过香火钱,奇怪道:“怎么,皇帝今日微服私访?”

    “唉,更惨,是应奉局的大公子朱汝贤!”

    沙弥苦成八字眉,领着二人进了炊房,随意盛出两碗冷透的红豆饭和一碟腌菜,便匆匆不告而别。

    谢皎搓搓手,口中已有甜味。她盛来两只陶碗的青菜油花汤,又拿勺子撇出一条平淡无奇的菜虫。

    沈晦吃一口红豆饭,硬得割喉,他放下筷子。谢皎把热汤倒进饭碗,搅动冷饭,托腮道:“去平江府苏州城还有四十里。”

    “勉强不来。”他摆齐木箸,“为什么吃饭是一种交情?”

    “因为一起活下去。”

    一张题匾高挂在他背后的白墙,泼墨大书“无情禅”。谢皎咬住筷子,斜睨道:“为什么情爱很特别?”

    “坦诚相见,没人藏刀。”

    “这哪里特别了?人生来不就如此。”

    她饥肠辘辘,冷饭吃得见底,窗外响起沙弥低切的争吵声:“万福院天没亮,就等朱公子大驾光临。这都午后几个时辰了,怎么连鬼影都没见?”

    “他传令在春申亭相见,两浙大小官吏,足足等了一天。再不来降御香,只怕要迁怒我等……”

    “来啦,斥候说了,已过蛇门!”

    胖瘦两个沙弥很快离开,谢皎端过他面前的冷饭,倒入自己碗中。沈晦挑眉道:“好胃口。”

    “我有过吃完一只叫花鸡的壮举。”

    “斋饭真的好吃?”

    “不好吃。虽然来之不易,但不好吃。虽然不好吃,但很扎实。奇怪,今天八月十六,昨天没有善男信女,来送五福月饼礼佛?”

    沈晦好奇道:“你刚才对碗嘀咕什么?”

    “我在念让饭变好吃的咒语。”

    “哦?”

    “一说出口就是神仙术法,但如今还没有一条人间舌头能找到。”

    “是么?吴越有一道菜,叫玲珑牡丹鲊。菜名不俗,我想要比五福饼好吃。”

    她嘴唇油亮,舀一勺菜汤泡饭,揣起翅膀闲谈:“唉,你勾起我的馋虫,这饭吃得没一点世俗欲望。对了,降真香不是道门的仪式么?官家自封‘教主道君皇帝’之后,真是恩泽广施,连佛门都要雨露均沾啊。”

    “嗯,宣和内府所赐,六十年一结香。”

    谢皎直言不讳:“都堂提拔王黼,山东招安宋江,较之前朝,叫不出几个名臣。看来道君皇帝,非此不能鹤立鸡群。”

    “名臣拱弼,龙蛇自彰。”

    “说起来,太子属龙,三皇子属蛇,你属什么?”

    “我属卧龙。”

    沈晦开玩笑,二人心不在焉,聊大逆不道的话。不久,沙弥唉声叹气回来,身后还跟着三名青衣官吏。和尚端茶送椅,青衣小吏的影子斜打上纸窗,院中的银杏似黄云直晃。

    “船来了,承宣使还在睡大觉!”

    “我叫你引荐朱门,事情办成了吗?”

    “哎呀,收钱不办事,这叫贪赃不枉法。”

    那两个同年笑骂一阵,第三个官吏拍胸脯,不屑地反驳:“我没办成的事,从来不收古玩!”

    谢皎竖起手掌,无声道:“藏好你的琴。”

    “藏好你的香丸。”

    沈晦认清唇语,也同样回敬。谢皎一手撑案,默叫道:“你翻我包袱?”

    “堂堂活人呢,还是别自封为神。自己深信不疑,旁人又不信。我不信还得跟着拍马屁,这是多大的折磨?”

    窗上的直脚幞头一跳,不知是哪个员外叫苦连天。二人相视一怔,谢皎眉眼弯弯,笑得人形颤颤。

    “你快闭嘴吧,屁股一拍,什么都敢说!”

    同年悻悻张望,幸好炊房在偏僻角落,无人留意。他们喝完枣茶,便又回去前堂等候,以免失迎朱汝贤。

    报令声由远及近传来,一波波喊道:“承宣使睡着了!”

    “睡着了!”

    “了!”

    风送茕茕影,万福院老方丈捂住被批打的面颊,垂头丧气道:“唉,我辈但恐不死,看朱勔父子究竟结局如何。”

    他面壁啼哭片刻,袈裟在门口一闪而过,纸窗再无人影。沙弥推门而入,一拍青瓜头,记起被他忘在大千尽头的香客。男施主在蒲团上阖目打坐,女施主伏在桌边打盹。

    谢皎被人晃醒,惺忪揉眼道:“师傅,你这红豆饭放了白糖,我吃完就困。一觉醒来,天都快黑了。”

    “阿弥陀佛,万幸香客没听见。”

    沙弥心想,连忙说:“朱公子来啦,我要去迎。天色还没黑,二位赶紧投客店吧!”

    谢皎像天真烂漫的乡下稚女,兴冲冲叫道:“我梦见四大部洲脱离苦海,全都飞升上天去了!”

    沙弥慌张帮她掩口,劝解道:“可不敢乱发大愿!因果一听见,就要来阻止你。”

    沈晦起身说:“事以密成,这倒不错。”

    日暮黄昏,钲鼓声大噪。

    那名贵客朱汝贤,高坐四人抬的亮轿,一摇一晃进了山门,轿后跟着三十人旌旗追随。典谒的和尚欢快小跑,高喊喜讯,老方丈竦然拜迎。

    春申亭俯瞰冈峦,周围守候着黑履正冠的群僚,一片青绿色的官服。他们不敢正视威势炎炎的承宣使,只有一名武人气度的教头昂首挺立。

    他墨袍束额,腰佩三尺杀威钢棍,黑沉沉的泛光。人像一匹毛皮漆亮的大宛乌骏。

    “一举一动太硬,像唱戏的武生,不像练武的武生,我看他在虚张声势。”

    谢皎倚靠廊柱,另一根廊柱后的沈晦说:“朱汝贤有备而来,要立下马威。”

    红瓦经楼下,众人倦得弯腰,低头伏围春申亭。

    亮轿上的富贵大公子斜眼一扫,他喜怒莫测,一眼叨住了黑衣教头。担夫停脚,连人带轿停在亭前。朱汝贤一把掀开狐裘,一只猕猴忽然从他怀里爬上肩头,细爪子一扬,轻飘飘甩出了两张黄纸的封条。

    纲兵立刻箭步窜出,跪地拾起封条,照大公子的目光一搜,啪啪贴上大雄宝殿前的两具太湖石。

    “万福院听令,限命十日内,将太湖石送去应奉局。凡有损毁,便治你们大不敬之罪!”

    方丈慌忙五体投地,磕头如捣蒜,乌压压的群僧伏首一地。

    朱汝贤右手一摆,亮轿落了地。他不发一言,倨傲地走上春申亭,锦衣背后绣着衔花的群鹤。

    谢皎沉吟:“他说一不二,看来平江府大事,都取决于朱勔之家。”

    沈晦说:“不是太平气象。”

    朱汝贤反身一转,俯视着朝觐的官吏和僧团,慢慢笑道:“从今往后,万福院改叫万福观,释迦改称天尊,方丈改名徳士,报效官家皇恩浩荡。”

    道士快步上前,木盘中的黄封布裹着一柱御香,他一路高举过头顶。诸僧如闻雷殛,刺头的和尚昂首喊道:“那怎么向佛祖交代?”

    “坏了,以头抢地也救不了他。”

    谢皎撑住红栏杆,两名纲兵一把按倒那名愣头青,架臂拖走了人。官吏们心慌撩乱,一阵的交头接耳。朱汝贤坐在亭中,猕猴吱吱奉茶,他志得意满接过了银莲杯。

    纲兵点完了发运司的人头,膝行上亭,禀报道:“回承宣使,监司郡守,都在这了。”

    “韩卢韩团练,你,上个月朔望,没去双节堂,朝拜官家的金身吧。”

    朱汝贤眼也不抬,那黑衣的教头抱拳答道:“江河大雨多发,流尸横行。水面巡检上报,下官不能坐视不理,一直在查纲船的命案。”

    “上上个月呢?”

    韩卢血气方刚,“下官受命于歙州郡守曾孝蕴,疏通水利,无暇他顾。”

    朱汝贤长嗯一声,银盖拂开茶叶,漫不经心道:“三年前,曾太守侵夺民田被贬。我不管他是什么心思,但经查实,确有此事。百官臣子皆在圣天子脚下,你不拜官家,是想另拜曾孝蕴为尊?”

    他三言两语陷人于不忠,韩教头一时语塞,单膝下跪,抱拳低头道:“下官不敢!”

    “没有负荆请罪,也叫认错?”

    话一落,两名紫金袍子的纲兵呼啸上前。

    韩卢两臂受缚,咕咚一声,头都按上石砖。麻衣的乡兵大叫,也没能冲破平江府巡尉的围截。

    “啪!”

    众目睽睽之下,应奉局剥光了韩团练的上衣,连抽十鞭子,猎猎生风。

    谢皎负手抱胸,迅风拂衣袂,心想:“原来六一馆那晚提到的人,就是他。”

    朱汝贤冷笑道:“韩兄治下不严,乡野小卒,也敢在本官面前失礼,再赏十鞭。”

    二十鞭打完,梢头的血沫甩落石板。韩卢喘粗气,勉强挺直了腰,亭下的百官噤若寒蝉。

    朱汝贤银面凤目,他心旷神怡,在暮色里伸一个长长的懒腰。

    “放宽心怀,何至于此?宫城里的万岁山,尚且仰仗东南的花石纲。诸位不想加官进爵,也该想想明年的磨勘,功过何来?你们这些人啊,升往哪升,降,又往哪儿降?”

    监司和郡守面面相觑,各有忧喜,一起欣然拜服在地,“下官谨遵旨意!”

    暮光斜照,沈晦的瞳仁透亮。谢皎盯视他眼下的泪痣,冷不丁道:“你喜欢太湖石么?”

    “太湖石,号称太湖石骨。巨手捏碎癯人,皮销肉化剩下的骨头,不过如此。”

    他面色晴彩,神情殊为平淡,谢皎说:“我不喜欢太湖石,也不喜欢瘦金书,没福相。”

    “小谢信的是弥勒佛?”

    “佛说的因果对,我就信因果,但不信佛。这样就能防备,魔王夺舍佛陀。”

    沈晦颔首道:“不错。佛门有‘舍筏’一说,人已渡至苦海彼岸,佛法这条舟筏,便可舍弃。既然佛法如筏,佛陀为何不能是筏?”

    “啪!”谢皎打个清脆的响指,“你说对了,正合我心意。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大公子,太湖东岸截获吐蕃降魔杵一副,另有几名绝色女子!”

    纲兵高声来报,朱汝贤欣然大喜。

    应奉局鸣锣收山,猕猴电蹿蹲在大公子的肩头,一齐登轿上路。发运司的官吏们礼拜人猴,随后青袍带风,春申亭下很快鲜有人迹。

    香炉宝塔中,烘烧的御香悠悠一荡。两个乡兵架起韩卢,他后背高肿,伤痕交错如虎皮。

    谢皎低吟:“行尸走肉让这世道很恐怖。”

    “金身也护不了佛。”

    沈晦凭栏回头,天边涂了一抹鬼火似的黄云。谢皎心下一空,此人似乎从没有不如意,眼中却万籁俱寂,像个一无所有之徒。

    万福院的梵呗断绝,黄叶飞过禅房,连晚课也不做了。韩卢大笑一阵,低头吸冷气。他拾起滚落的杀威棒,别回腰间,振衣上马回城。

    “团练,小的听说苏州城在闹狐狸精,还是跟苏妲己一样的红狐狸。”

    “荒谬!”

    乡兵跟在韩卢的马后,不甘心大嚷:“真的,扬州城六一馆就大闹一场,死了好些人!”

    黄犬迎人大叫,吓兵马一跳,隔着溪水低低发吼。韩卢勒马扬蹄,斩钉截铁道:“我本西门豹托生,只怕世上没有鬼怪闹到眼前。”

    马蹄险些惊云,乡野小路上的白发樵夫,连人带担子一转,不由嗬嗬叫苦。一名布衣少女翻腿跳下驴背,伸手拉住担绳,稳如泰山。

    “老丈,得罪。”

    韩卢抱拳赔罪,樵夫的担子甩回来,不禁拭汗后怕。

    白衣公子牵驴过来,他心清步稳,开口说:“这位朋友,劳驾。我兄妹二人,省亲忘了时辰,前方的客店还有多远?”

    韩卢眉头一紧,这兄妹除了都会喘气,一模也不一样。四野的灯火浮动,炊烟在飘荡,他不容置疑道:“前面很快就到木渎镇,夜里怕有魔教横行,我送你们一程。”

    “咦,”谢皎天真讶异,“你背后怎么出红色的汗?”

    韩卢冷着脸,夹马一走,“我是汗血宝马。”

    她闷嘴哼一声,骑上驴背,沈晦牵驴同行。乡兵砍了两截竹节,谢皎哎的一叫,翻出两节蜡烛头。一马一驴挑着竹灯,在逐渐暗凝的天色下,嗒嗒走过烟村黑树。

    谢皎迤逦踏歌,两脚直晃荡,唱得神鬼辟易。

    乡兵跟在田垄上吃吃发笑,沈晦开口道:“这位兄台,你说江南夜里魔教横行,怎么我兄妹二人,却从没见过?”

    韩卢听她一口魔音贯耳,确实不像被人牙子拐骗的少女,和缓脸色说:“我在……我听说江阴城捉了摩尼教的大公吕师囊,正在审问是非。”

    “摩尼教就是魔教?”

    “他们夜聚晓散,吃菜事魔,装神弄鬼欺骗愚民。按照王制,理当禁绝。”

    谢皎忽然说:“也许有可怜人呢?”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韩卢答得毫不犹豫,谢皎念念有词:“穷人没肉吃,想讨一个干净面孔,落在你眼里,竟只剩下可恨。”

    沈晦也说:“有善无类。”

    韩卢藏在阴影下,绷一张铁面,肃然道:“你见过什么叫穷吗?不是家徒四壁,是人还活着,却卖儿鬻女,典妻去换酒钱!”

    他掏出一颗滚烫的心脏,谢皎一怔,明白此非尘埃中人。她就势嚷道:“既然你是大丈夫,那就废了天下间的卖身契啊!”

    乡兵登时不忿:“哎,你这狼心狗肺的小丫头。团练好心送你一程,你却逼他做掉脑袋的浑事!”

    谢皎叫道:“没出手的善念,那算什么嘛!这要能算正义,那我饱食终日,一天动八百回善念,能不能立地飞升?在其位谋其政,做不到,就下来,尸位素餐还叫苦连天!”

    云迟迟入岫,风吹啊吹,山外青山蓝外蓝。

    韩卢振马一啸,竹灯带着他一明一灭的心脏,与乡兵一起不告而别,倏然消失在黑色官道的尽头。

    谢皎右手搭喇叭,大吸一口冷气,不依不饶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叫徐覆罗!他日有仇,尽管放马过来!”

    “开心吗?”

    她身后一沉,沈晦骑上驴背。

    “我是想过同乘白马,可万万没想到是骑驴啊。”谢皎心下伤魂,信誓旦旦说,“这人不错,我跟他大吵一架,不是美言。”

    “一点善心,是解开乱麻的唯一办法。”

    沈晦指尖冷浸浸的,搭上谢皎手里的缰绳。他平生不识饥寒,不知不觉,已经抱人取暖,两个心脏逐渐跳成一个。

    “你说得没错,可我不能将生死大事,寄望于别人的善心。”

    她睁眼说,心想:“你们不废卖身契,我自己来废。”

    谢皎抽出冷手,摸了摸毛驴暖和的脑袋,长长的驴耳朵一抖一耸。一灯独挑,跑过菊花寒草,竟有几分风云意气。

    无名田野,银河流转,星屑从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