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赵氏发家记 > 第397章 唱戏

赵氏发家记 第397章 唱戏

    花老太太脸都黑了,她头上有根低调的碧绿玉镯,有见识的人自然能看出不凡,但骆氏平日就好金银,哪知道玉石更值钱,只觉得自己在这上面压过了大姐,得意的很。

    任凭花老太太如何推脱,她都把那根簪子送了出去。

    骆氏越想越觉得大姐可怜,儿子考举人出息了又怎么样,连个首饰都舍不得给亲娘买,想着想着,又从自己手里撸下一个金镯子,往花老太太手腕上套。

    虽然花老太太不乐意要,但在外人眼里,骆氏可是大方的很,那么重的金镯子,得要好几十两。

    连春儿几人都被这豪气的一幕震慑到了,不过再瞧怨气深深的花老太太,居然忍不住想笑。

    偏偏骆氏还在一旁喋喋不休,“大姐,我下回见了成远,一定要跟他好好说道说道。你和姐夫辛苦了一辈子,把他培养成人,如今出息发达了,连老娘都不要。这大过年的,又是你生辰,他都不带着孩子回来看一眼,书都读到狗肚子去了。”

    花老太太冷着脸,“妹妹管好自家事就成,我们家成远孝顺的很。”

    骆氏拔高声音,“大姐,你可别犯糊涂……”

    虽然句句都像是为花老太太好,但就连蓉宝和嘉宝都听出了夹枪带棒的感觉,她忍不住插嘴解释,“春闱在开春二月,得提前去京城。”

    花老太太立即道:“是,我倒忘了,我们成远得去考进士了,如今这个时候正在赶路呢。”

    “哦……,科举啊……”骆氏消停了半天,马上又找别的话头,“这科举难的很,哪是说考就能考上的……”

    蓉宝眨了眨眼睛,总觉得这话听起来怪怪的。

    明明台上的戏还没开场,下面就先唱了起来。

    好在咿咿呀呀的声音响起,骆氏终于消停了,把矛头对准了台上的戏班子,又说哪一出没唱好,那名角谁谁谁怎么唱的,又说这个戏班子不好看,没有县里那个贵的好。

    周围人把她当成乱叫的蚊子。

    蓉宝嘉宝坐在前头,人乌泱泱的挤在一团,一点都不冷,甚至在兴奋鼓掌时还有点热。

    一共唱了三出,众人才热热闹闹的回家。

    时间不早了,花莲儿也没久坐,带着晴姐随着人流回家。

    过年热闹,儿孙都在身边,又没有烦心事,吴氏过的很宽心,看到一身冷气的赵六郎几个,笑着问,“唱的什么戏?有没有镇上热闹。”

    “可热闹了,比镇上人还多。”蓉宝坐在她身边,自己把鞋子脱了,在火上烤脚丫子。

    赵六郎讨嫌的很,一只手捏着鼻子,另一只手夸张的扇了扇,“好臭啊。”

    蓉宝掰着自己的脚闻了一下,肯定道:“不臭。”

    “还不臭呢。”

    蓉宝瞪了他一眼,还拿花生壳扔他,并决定以后再也不理六哥了。

    吴氏摸了摸蓉宝的小脚,“外头冷,这手脚都是冰的,明日别去了,到时天气暖和了再去外头玩。”

    蓉宝连连摇头,“不要,外面可热闹可好玩了。”

    吴氏把手里的汤婆子给要面子的嘉宝暖手,“幸好琪宝没去,这要是在外头冻一天,遭罪的很。”

    “奶奶,没有多冷。”连春儿几人随后进屋,“哪里搭了个草棚,还有火盆热茶,人又多,挤在一起暖和的很。”

    “人肯定多,咱们这边七八个村子呢。”

    “老远地方的人都来了,闹哄哄的。”连春儿坐下描述了几句,就说到晴姐身上,“奶奶把孙女养的好,外边一窝子人惦记呢。”

    吴氏一只手撑在桌上,好奇问,“青溪屯的人家?”

    “是啊,好几户人家都打听我们家的闺女。”连春儿见她感兴趣,忙细细说起来,“青溪屯大的很,溪水长流,家家户户都有小院子,栽的树啊花啊,比我们这边好看多了。”

    吴氏虽然现在年纪大,没空出门走动,但对于附近的几个村子了解的很,“那边水土好,天旱都不断水。”

    “田地收成是好,还有私塾,家家户户的小娃都读书识字,我跟几个大娘婶子聊过,看着都不是蛮横的人。”连春儿回想道:“有一家与大伯母还是本家亲戚呢,就是大伯母堂哥家的小儿子,今年十七岁,如今给大户老爷家做事,也在县里,一年挣个二三十两。”

    “再有一个是青溪屯族长家的长孙,家里百来亩田地,十八岁,是个小童生,我还瞧过一眼,长的白白瘦瘦。”

    “还有花郎中家独子,十六岁。”这个连春儿倒不清楚,只是有人与她提了提,说明意向,其余还有几家,家境太差,连春儿就没有说出来。

    这嫁人是一辈子的事,不说往高门大户挤,也不能随意找个人嫁了,家境相当人品贵重都是首要。

    旁边的晴姐脸颊泛红,但没有起身回避,就坐在奶奶身边听自己的婚姻大事。

    长孙长孙女在长辈心里的分量肯定是要重一些,吴氏看着出落的亭亭玉立的大孙女,眼眶都有点发热,这一眨眼的时间,都要嫁人了,“粗听着倒还好,只是不清楚家里教养,门风如何。”

    连春儿往外看了看,“大伯母清楚,请她分说分说,奶奶心里也好有个数。”

    花莲儿在娘家住了二十多年,问她再清楚不过了,要是自己亲闺女,花莲儿还能凭着自己的心思来挑,但这是继女,就不免有点束手束脚,“家里好坏都关着门,有些事我也不甚了解。”

    她没有偏袒自家亲戚,第一个就说出堂哥家的不好,“我那小侄子人倒是聪慧,十五岁出门讨活,见过不少世面,我堂嫂也疼他,私下里接济不少。”

    只这一句话,就透出太多东西了。

    男娃在家受宠,上头的大哥大嫂肯定有意见,又说父母接济不少,都给大户人家当管事了,一年挣几十两,应该是他拿钱孝敬父母才对,花莲儿没说,就说明那男娃要不不孝顺,要不就是在外面把钱花了。

    花莲儿又道:“他上头有两个哥哥,都已经娶妻,日子倒过的不错,只是妯娌间难免有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