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发家记 第398章 不想嫁
热门推荐:
救命!我在惊悚直播间封神
无限流之寻宝行动
末日游戏,我能无限抽卡!
快穿年代之炮灰逆袭
我家医馆通古代,朱元璋上门求医
怪兽训练家的旅行
第一天师
我还没出世,大帝全来跪下了?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族长家人丁兴旺,家境富裕,平日在村里处事极为公道。”花莲儿话音一顿,半晌才说,“就是这一代人丁单薄了些,才两兄弟,大的已经可以成家了,小的才三岁。”
父母本来就疼幺儿,如今大的成家,小的还刚会走路,要说大人不偏心,谁都不信。
“花郎中家里人丁单薄,祖上三代一脉单传,有祖传医术,平日吃穿不愁,多有富余。”
花莲儿就算有心想撮合继女嫁进族里,也不敢帮谁说句好坏,这媒人是最难当的,要是拉错红线,得被两家人怨一辈子。
她觉得族长家和花郎中家都不错,但看婆婆的脸色,怕是这几家都要不成了。
吴氏心里有判断,只听着没说好也没说不好,直到吃完晚食,她关上门来问孙女,“你亲娘不在,奶奶就多嘴问几句,你心里咋想的。”
晴姐轻轻靠在她肩上,“奶奶,我不想那么早嫁人,我想当掌柜,想去县里,想挣钱,想多孝敬你两年。”
吴氏拿另一只手摸着她的脑袋,“傻姑娘,姑娘家总是要嫁人的。你如今觉得自在,没人绊脚,不用操心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用伺候公婆,顾这顾那,但人都是这样过来的。男的也好女的也好,将来成家生子,万事都要以小家为先,为孩子打算。”
晴姐不服,“奶奶,咱们女人吃亏,长大了就要嫁到别人家里去,伺候别人的爹娘。处处顺着、让着丈夫,回娘家还得问别人同不同意,这样的日子,也太难熬了。”
吴氏不知道怎么说服这个犟孙女,她想了想,“你不嫁人以后怎么办?逢年过节,看着哥嫂侄子一家人和和美美,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多可怜。病了没人照顾,也没个知心人,做什么事连帮手的人都没有。”
“我挣很多钱,倒时买几个下人,不怕没人伺候。”
“又胡说。”吴氏一点都不赞同她这样的想法,“外人怎么比的过枕边人,屋里没个男人村里人想欺负你就欺负你,外边也是一样,你看哪个寡妇有好日子过?你大伯母家里也不缺她一口饭吃,为啥还要找个好婆家?为了就是人老了,有老伴说说话,子孙在身边孝敬。百年之后,有人上香火。”
这些道理,晴姐都懂,但她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女人嫁了,就成了别家的人了。
没名没姓,一过就是一辈子。
此后便如水中浮萍,回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
得一心伺候别人的爹娘,孝顺别人的长辈。
男人打女人是天经地义,所有人都会劝女人忍耐,听话乖巧一点,没有人任何人觉得男人打人不对
男人会挣钱叫有本事,女人嫁给他是命好,跟着享福,可村里很多女人都很厉害,她们干的活不比男人少,但这世道好像对女人的夸赞只有一个词,贤妻良母。
柔顺、温驯。
晴姐没有看不起旁人的意思,但她不喜欢呆在家里,她想当赵掌柜,打算盘记账,与客人侃侃而谈。
她不是一个只会生孩子做女红的女人,她读书识字,胆大心细,比很多男人都要厉害,她能靠自己的本事养活一个家。
吴氏说,“孝顺公婆不是看公婆的面子上,而是看丈夫的面子上。男人待你好,他没有时间在二老面前尽孝,你爱屋及屋,自然会帮他看顾两分。将心比心,若丈夫待妻子不好,谁又能真心实意孝顺公婆。就像女婿待丈人,他若疼你,也会顾着你爹娘生养你一场。”
晴姐心口有点松动,但还是嘀咕道:“我要是个男人,早娶媳妇了。”
吴氏听着也为她可惜,大孙子虽然也不错,但在人情通达上面,远远比不上大孙女,“奶奶知道你有大本事,不用怕,外头的男人那么多,咱们慢慢找,寻个好的。到时你们两口子都在外头挣钱,日子过的兴旺热闹。”
若这么想,那花郎中家就不考虑了,他家一个独子,又有手艺在身,家业都在村里,应该不可能进城。
花族长家倒是可以考虑一下,读书的小子,不管考不考的上,都能在县里找事做。
晴姐不急,她觉得十八岁出嫁都没事,但吴氏就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开始对这件事上心,也不是急着把人嫁出去,就是想多看几个人家, 有好的就可以定下。
晴姐去青溪屯看了三天的大戏,吴氏就抓着连春儿问了三天,有没有其他合适的男娃。
按照赵家如今的家境,这十里八村少有人配的上。
“奶奶,大妹如今在县里当掌柜,指不定有多少人看上了这个好儿媳呢,说不得年后媒人都要把门槛踏破了。”
连春儿一语成谶,刚出节没几天,家里就来了一个县里的媒婆,嘴巴是一等一的能说,夸晴姐模样好,性子好,样样都拔尖的很,最后看着吴氏拍着大褪笑道:“这就是天定的好良缘。男家姓云,虽然不是大户人家,但家里有一门祖传的染布手艺,吃香的很。
家里就两个儿子,大儿子厚道老实,前几年成的家。小儿子的人品好,样貌周正,性子一等一的好,说什么是什么。
这云老板家里两个染布坊,到时分家了,兄弟两一人一个。还有两个外租的铺子和一个宅子,买了下人,嫁进门只管端着碗吃饭就行了。”
媒人嘴里的话自然是真真假假,又是给县里人说媒,吴氏客客气气的聊了几句,就婉拒了这桩亲。
真有心自然会再次上门,赵家也正好找个时间问询一下。
媒人也知道说媒不是上下嘴皮子碰一碰的事,她满脸堆笑,“老太太有福,你家孙女养的好,好几户人都托我来来说媒呢,不急这一会儿,好好挑挑。”
吴氏笑着回道:“辛苦媒人了,这么远的路过来。”
“害呀,不妨事。”
连春儿从身上数了八个铜板,塞给媒婆,“这天冷地远的,辛苦你跑一趟了,拿着喝杯热茶。”
父母本来就疼幺儿,如今大的成家,小的还刚会走路,要说大人不偏心,谁都不信。
“花郎中家里人丁单薄,祖上三代一脉单传,有祖传医术,平日吃穿不愁,多有富余。”
花莲儿就算有心想撮合继女嫁进族里,也不敢帮谁说句好坏,这媒人是最难当的,要是拉错红线,得被两家人怨一辈子。
她觉得族长家和花郎中家都不错,但看婆婆的脸色,怕是这几家都要不成了。
吴氏心里有判断,只听着没说好也没说不好,直到吃完晚食,她关上门来问孙女,“你亲娘不在,奶奶就多嘴问几句,你心里咋想的。”
晴姐轻轻靠在她肩上,“奶奶,我不想那么早嫁人,我想当掌柜,想去县里,想挣钱,想多孝敬你两年。”
吴氏拿另一只手摸着她的脑袋,“傻姑娘,姑娘家总是要嫁人的。你如今觉得自在,没人绊脚,不用操心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用伺候公婆,顾这顾那,但人都是这样过来的。男的也好女的也好,将来成家生子,万事都要以小家为先,为孩子打算。”
晴姐不服,“奶奶,咱们女人吃亏,长大了就要嫁到别人家里去,伺候别人的爹娘。处处顺着、让着丈夫,回娘家还得问别人同不同意,这样的日子,也太难熬了。”
吴氏不知道怎么说服这个犟孙女,她想了想,“你不嫁人以后怎么办?逢年过节,看着哥嫂侄子一家人和和美美,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多可怜。病了没人照顾,也没个知心人,做什么事连帮手的人都没有。”
“我挣很多钱,倒时买几个下人,不怕没人伺候。”
“又胡说。”吴氏一点都不赞同她这样的想法,“外人怎么比的过枕边人,屋里没个男人村里人想欺负你就欺负你,外边也是一样,你看哪个寡妇有好日子过?你大伯母家里也不缺她一口饭吃,为啥还要找个好婆家?为了就是人老了,有老伴说说话,子孙在身边孝敬。百年之后,有人上香火。”
这些道理,晴姐都懂,但她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女人嫁了,就成了别家的人了。
没名没姓,一过就是一辈子。
此后便如水中浮萍,回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
得一心伺候别人的爹娘,孝顺别人的长辈。
男人打女人是天经地义,所有人都会劝女人忍耐,听话乖巧一点,没有人任何人觉得男人打人不对
男人会挣钱叫有本事,女人嫁给他是命好,跟着享福,可村里很多女人都很厉害,她们干的活不比男人少,但这世道好像对女人的夸赞只有一个词,贤妻良母。
柔顺、温驯。
晴姐没有看不起旁人的意思,但她不喜欢呆在家里,她想当赵掌柜,打算盘记账,与客人侃侃而谈。
她不是一个只会生孩子做女红的女人,她读书识字,胆大心细,比很多男人都要厉害,她能靠自己的本事养活一个家。
吴氏说,“孝顺公婆不是看公婆的面子上,而是看丈夫的面子上。男人待你好,他没有时间在二老面前尽孝,你爱屋及屋,自然会帮他看顾两分。将心比心,若丈夫待妻子不好,谁又能真心实意孝顺公婆。就像女婿待丈人,他若疼你,也会顾着你爹娘生养你一场。”
晴姐心口有点松动,但还是嘀咕道:“我要是个男人,早娶媳妇了。”
吴氏听着也为她可惜,大孙子虽然也不错,但在人情通达上面,远远比不上大孙女,“奶奶知道你有大本事,不用怕,外头的男人那么多,咱们慢慢找,寻个好的。到时你们两口子都在外头挣钱,日子过的兴旺热闹。”
若这么想,那花郎中家就不考虑了,他家一个独子,又有手艺在身,家业都在村里,应该不可能进城。
花族长家倒是可以考虑一下,读书的小子,不管考不考的上,都能在县里找事做。
晴姐不急,她觉得十八岁出嫁都没事,但吴氏就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开始对这件事上心,也不是急着把人嫁出去,就是想多看几个人家, 有好的就可以定下。
晴姐去青溪屯看了三天的大戏,吴氏就抓着连春儿问了三天,有没有其他合适的男娃。
按照赵家如今的家境,这十里八村少有人配的上。
“奶奶,大妹如今在县里当掌柜,指不定有多少人看上了这个好儿媳呢,说不得年后媒人都要把门槛踏破了。”
连春儿一语成谶,刚出节没几天,家里就来了一个县里的媒婆,嘴巴是一等一的能说,夸晴姐模样好,性子好,样样都拔尖的很,最后看着吴氏拍着大褪笑道:“这就是天定的好良缘。男家姓云,虽然不是大户人家,但家里有一门祖传的染布手艺,吃香的很。
家里就两个儿子,大儿子厚道老实,前几年成的家。小儿子的人品好,样貌周正,性子一等一的好,说什么是什么。
这云老板家里两个染布坊,到时分家了,兄弟两一人一个。还有两个外租的铺子和一个宅子,买了下人,嫁进门只管端着碗吃饭就行了。”
媒人嘴里的话自然是真真假假,又是给县里人说媒,吴氏客客气气的聊了几句,就婉拒了这桩亲。
真有心自然会再次上门,赵家也正好找个时间问询一下。
媒人也知道说媒不是上下嘴皮子碰一碰的事,她满脸堆笑,“老太太有福,你家孙女养的好,好几户人都托我来来说媒呢,不急这一会儿,好好挑挑。”
吴氏笑着回道:“辛苦媒人了,这么远的路过来。”
“害呀,不妨事。”
连春儿从身上数了八个铜板,塞给媒婆,“这天冷地远的,辛苦你跑一趟了,拿着喝杯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