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 第55章 这的确是妹子的性格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第55章 这的确是妹子的性格

    议政殿!

    朱元璋坐在了龙椅上处置着奏折。

    但看着他心不在焉的样子,显然心思也并不全部都在这奏折之上。

    “有没有大宁的战报传回来?”

    忽然。

    朱元璋放下奏折,看着侍奉一旁的王景弘问道。

    王景弘立刻一拜:“皇爷,还未有战报回来。”

    “那臭小子已经去了有十五天了,从各处驿站传回的情况来看,应该在五天前就到 了大宁了,也不知道如今情况如何了。”朱元璋一脸凝重的道,眼中也尽是担忧之色。

    显然,他是担心自己的孙子。

    “皇爷。”

    “如果有战报,皆是以急报传回,日夜兼程下,六天时间也足以将战报传回来,如 果大宁传回战报,那应该就是明天了。”

    “请皇爷放心。”

    “皇孙勇力强大,而且有勇有谋,还有大军保护他,绝对不会有事的。”王景弘立刻 安慰道。

    “但愿如此吧。”

    朱元璋也点了点头,但担忧之色不减。

    “咱真的是后悔啊。”

    “早知道直接把那小子扣在应天了,不然咱怎会这么担心。”

    “这小子, 一定都不知道心疼老人啊。”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万般无奈的道。

    “以皇孙的性格,他只怕不会那么老实就范的。”王景弘笑着道。

    “哪怕没了以前的记忆,这小子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天不怕天不怕,固执的很啊。”

    “当初咱就怕了他,现在竟然还怕他。”朱元璋无奈的摇了摇头。

    “皇爷这不是怕,而是对皇孙的恩宠。”王景弘拍了一个马屁。

    “但愿明日有战报回来啊, 一天不回来,咱就一天不安生。”

    “咱,真的是不能再失去他了啊。”朱元璋喃喃的说道。

    “对了皇爷。”

    “前两天老奴遇到了江都郡主,她说想要入宫觐见皇爷,也不知道要做什么。”王景 弘忽然回过神来,恭敬道。

    “江都那丫头啊。”

    朱元璋回想起自己的这个孙女,微微一笑的点了点头:“标儿那小子还想把江都许 配给朱雄,许配给咱孙子。”

    “现在已经传开了。”

    “咱就看以后他们父子相认,标儿这小子会是一个什么表情,对了,江都既然想要 见咱,等过两天政务轻松一些,咱让你去召她吧。”朱元璋说道。

    “老奴明白。”王景弘恭敬领命。

    “对了,标儿有消息了没?”朱元璋又问道。

    “回皇爷。”

    “昨日上奏了,太子殿下如今已到了陕西,如今在陕西境内巡视,让皇爷勿念。”王 景弘说道。

    “对对对。”

    “瞧瞧咱这记性,老了,都不记事了。”朱元璋一拍额头,恍然回神。

    “臣蒋琳,求见皇上。”

    殿外传来了一个声音,听起来十分的急切。

    “进来。”

    朱元璋看了一眼大殿外,沉声道。

    蒋瓒立刻快步走入了大殿内。

    在入殿后,还顺手将殿门都给关了,似乎是真的有什么大事,而在他的手中,还提 着一个平常用来传送急报的卷筒。

    “调查到什么了?”

    看到蒋琳这个样子,朱元璋也意识到了什么,立刻问道。

    “皇孙祖母的画像,臣已经找人画出来了。”

    “请皇上一看。”。

    蒋琳恭敬的将卷筒一递。

    王景弘立刻上前,将这卷筒接了过来,然后对着朱元璋一递。

    虽然现在朱元璋十分肯定自己死去的雄英就是朱雄,但对于当年的事情,当年的谜 题,朱元璋势必要查一个水落石出,唯有这样,他才可以安心。

    而且,也才能让自己的大孙不再受到当年的事情,再遭大难。

    朱元璋打开卷筒,将里面的画像拿了出来。

    定睛一看。

    一眼就认出来了。

    “果然。”

    “果然啊。”

    看着画像上的人,朱元璋浮起了一抹了然来。

    这一切,还真的就如同他所料。

    “果然是当初妹子身边的那个嬷嬷,得妹子恩宠,赐名姓马。”

    “就如咱的预料啊。”

    “一切都是妹子安排好的,她让自己最信任的嬷嬷把咱大孙从应天带走了,在北平 安家了。”朱元璋合上了画像,心中动容的想道。

    “皇上。”

    “臣还查到了。”

    “据那些安沙镇许多老一辈百姓来说。”

    “朱雄祖母的确不是土生土长的安沙人,而是在一场逃难后来的,然后在安沙开了 一件小酒馆,而且从小就教导朱雄,千万不要离开安沙,更不要去应天。”蒋琳又说 道。

    “当年,妹子究竟发现了什么?”

    “还让这嬷嬷如此教导咱孙儿,难道应天真的有什么危险?”

    “可妹子为什么不告诉咱?难道咱还不能保护雄英吗?”朱元璋眉头一皱,更加不解 了。

    他作为皇帝。

    掌控天下。

    应天更是他的眼皮子底下,又有谁能够翻起什么浪花来?

    “皇上。”

    “当初皇孙染上天花时就极为古怪,他一直待在皇宫,却是未曾远去,可忽然间得 了天花。”

    “或许,皇后娘娘当年是真的发现了什么,但又不确定,为了皇孙的安危,所以才 将皇孙殿下送走的。”

    “虽然失去了皇族的荣耀,但是在皇后娘娘心底,只要能够保住皇孙的性命就足够 了。”蒋琳恭敬的说道。

    “这的确是妹子的性格。”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但随后,他没有过多的去想什么,再次道:“查,给咱狠狠的查,不管付出什么代 价,不管要多长时间,给咱挖出来,找出当年是谁害了咱妹子和雄英。”

    “臣领旨。”

    蒋琳躬身一拜,退了下去。

    这时。

    站在一旁的王景弘欲言又止。

    “要说什么,你就说。”朱元璋瞥了一眼。、

    “皇爷。”

    “老奴倒是觉得,可以将一直在皇孙身边的管家召进宫来问问有关皇孙的情况,还 有皇孙祖母的情况。”

    “说不定能够知道更多。”王景弘恭敬道。

    闻声。

    朱元璋稍稍思虑:“咱孙说了,他这个管家是流民,后来被他祖母给收留了,应该 知道的不是很多,不过,也的确可以找来问一问。”

    “那咱立刻去传旨,召见皇孙管家。”王景弘立刻道。

    “这几日政务繁忙,而且咱的孙儿都还在战场上,过几天吧,等知道咱孙儿的情 况,再传。”朱元璋一脸担忧的道。

    “是。”王景弘点了点头。

    但就在这时。

    “启奏皇上。”

    “兵部急报。”

    “自大宁日夜兼程传回。”

    兵部尚书秦逵在大殿外喊道。

    “竟然提前回来了。”朱元璋脸色一变,立刻道:“快进来。”

    “臣参见皇上。”秦逵跪地行礼。

    “免了免了。”

    “快说大宁是什么情况。”

    朱元璋立刻问道,眼神都充满了急切。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国皇帝对战事的关切,但是也只有朱元璋自己才知道,他在等 着自己孙儿的消息。

    “回皇上。”

    “朱将军当真是神勇无比。”

    “臣刚刚接到大宁传回的急报,还是宁王殿下亲笔所书。”秦逵一脸激动。

    看着他这样子,朱元璋心中一安,显然,这绝对是好事,否则秦逵就断然不是如此 激动的表情了。

    “说。”朱元璋迫切问道。

    “朱雄将军于五日前至大宁府临城,在朱将军至时,临城已经遭受十几万叛军连续 猛攻了六日,临城将失守,朱将军率领亲卫及时来到,击退入城叛军,力挽狂澜。”

    “翌日。”

    “朱将军制定战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趁叛军攻城之际,带兵出城攻杀。”秦逵又语气激动的道。

    “十几万叛军,带兵出城攻杀?”

    “虽有出其不意,但同样危险。”

    “这小子,还真的是胆大。”朱元璋眉头一皱。

    “请皇上安心。”

    “朱将军并非无分寸之人,这一战,朱将军大胜。”

    “请皇上一阅战果。”

    秦逵激动的将战报呈奏。

    朱元璋直接接过来, 一看。

    顿时间,也惊讶了:“这一战,总计斩敌超两万余众,朱将军麾下阵亡不过数百 人,伤者两千余人,大多为轻伤。”

    “这战果,当真出彩啊。”

    听到朱元璋的话。

    秦逵立刻笑道:“皇上,这是大胜,前所未有之大胜,看来,大宁府的战局会因朱 将军的出现而改变了。”

    “原本臣还想着要不要启奏皇上,自北平调五万大军镇压叛军是不是有些少了,还 需要增派兵力,如今看来,有朱雄将军统兵,大宁府或许可以以少胜多。”

    朱元璋沉声道:“自一开始,咱只调五万大军去平叛,并非是要击溃他们,而是固 守,只有一个多月就要入冬了,北疆大漠将会变成一片雪国,以我大明户部调集的资 源,尚可维持大军所需,大宁府战备所需,但那些叛军可没有。”

    “北元已经没有了那般底蕴了。”

    “只要入冬,等着他们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咱没有想到,朱雄能够给咱带来这么大惊喜,以攻为守,大破敌军。”

    “好,真是好啊。”

    “如此战果,虽然比不上当日朱雄带几千骑灭北元王庭之功,但同样也不错啊。”

    秦逵立刻道:“皇上指定让朱雄将军去统兵平叛,当真是选对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