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中医李憬 > 第95章 气虚型晕厥(2)

中医李憬 第95章 气虚型晕厥(2)

    高建海本想直接说,此病不是中医适应症,潜意识中,觉得李憬会怼他。

    委婉的说:“我觉得,可选择手术。”

    陈琳皱着眉:“我大姨去年脑梗管腔狭窄度才40%,清醒时入院,在省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台上离世,我不希望,我大舅继续走同样的路。

    我请来这位中医专家,应当能用中医方法保守治疗。”

    “秦夫人,中医科刘主任都建议手术,他是中医方面真正的专家,给予的建议值得认真对待。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乱七八糟的伪中医,希望你尽快同意手术,给病人更多康复的机会。”

    高鑫语气诚恳,希望对方答应手术。

    陈琳语气不善:“就算是手术,我们也会转去省医院,而不是在县医院做。”

    高鑫继续劝说:“秦夫人,转院路途远,必定让危险加倍,如果不相信我们,我能请省专家来我院手术,无需冒险去省医院。”

    刘伟看向李憬道:“李医生,你要不要再看看病历?”

    高鑫不悦道:“他应当是外院的医生吧?如果让他参与,一旦出事,算谁的责任?”

    毛志超道:“根本不需要再看病历,你刚才已经讲的非常清楚,是个人就能听明白,根本就不是中医适应症。

    现在让中医参与,就是浪费病人宝贵的时间,我是中医,清楚的知道,中医能做什么,什么不能做!”

    李憬扫了一眼毛志超:“作为一个中医人,不去给病人做脉诊、触诊等中医的各种检查,单凭影像报告,就想当然的确定不是中医适应症,你真的是中医?

    高建海解释道:“中医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脉诊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仪器报告可以提供更客观的数据,帮助我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李憬叹了口气:“你们这是妥妥的西医思维,如果你是西医,我不懂,无法评价。

    可你们都挂着中医的名衔,却只研究患者的仪器报告,不通过四诊合参诊断病情,真的合适吗?

    算了,刘主任,请带我去看病人。”

    李憬觉得好心累,系统给的这个任务,估计他是难以完成了,改变一个人固有的思维,实在是太难啊。

    高鑫道:“不研究出合适的方案,看病人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郭院长看向刘伟问:“这位就是你说的李憬医生?”

    陈琳冷声道:“郭院长,不要再问些没用的,出了问题我承担,请尽快让李医生参与诊治,不要再耽搁时间了。”

    “既然秦夫人如此说,那就一起去脑外科病房。”郭院长终于松口。

    几人来到脑外科病房,是一间独立的小套间,里面只有一张病床。

    李憬来到病人身旁,给病人做检查,脉诊、眼诊、触诊......

    “病人四肢虽偏凉,却不是真的厥逆;瞳孔相对正常,虽嘴唇偏乌,但脉象无危象.......

    我觉得该病人病情较轻,无需手术,完全可以通过针灸与中药,让病人康复。”

    李憬检查后,给出结论。

    “不要说康复,只要谁能让我父亲醒来,我奖励五万现金。”刚刚才来、30多岁的男子,进门就给出五万的奖励承诺。

    “三哥,你来得正好,我给你介绍下,这位是救过我儿子的李憬李医生,我相信李医生说到,肯定能做到。”

    见到来人,陈琳大喜,她毕竟只是外甥女,一旦病人真的出事,她难逃干系,至少良心难安,病人儿子何劲来了,一切就不一样了。

    高鑫道:“病人垂危,手术是唯一的机会,中医科高主任都不敢说有把握,你一个无名小卒,竟敢口出狂言,万一病人被你害死,你承担得起责任吗?”

    李憬不卑不亢:“在不伤害病人的前提下,让病人康复,才是医生应有的医德,我哪里说错了,或者说,你比我更懂中医?”

    何劲语气肯定:“我决定采取保守治疗,答应的奖励,绝不食言,只要尽心尽力治疗,出了事,也无需医生承担责任!”

    高建海见何劲这样说,放下心中的压力,走前一步道:“先生,既然你决定采取保守治疗,又不追究过后的责任,我可以给病人开方。

    这种病,中医有采取保守治疗好的案例,只是比较麻烦,效果可能比较慢。”

    何劲道:“我明白,中医本来就是慢郎中,更何况我父亲的病情如此严重,慢一点没关系。

    放心,不管是谁,只要参与救治有功者,能让我父亲醒来,每人奖励五万,如果可以恢复到正常工作,再奖50万以上。”

    何劲见状,继续加码,以为越多医生参与、级别越高越老的中医诊治,成功率就会越高。花点钱,如果能让父亲不用受手术之苦、手术之风险,是值得的。

    他知道,去省城,除了手术,依然毫无它法,大姑去年的凄惨经历,他不希望父亲再来一次。

    “何先生,孝心可嘉,我也出份力吧,给病人开个方。”

    财帛动人心,康复科主任毛志超,马上心动,反正开的中药吃不死人,好了有奖励,没好也尽了心。

    “好,麻烦两位主任。”何劲看了一眼李憬,直接忽视,选择年龄更大、主任职务的两人。

    “三哥,还是请李医生治疗吧,他的医术非常好。”陈琳急了,一边说,一边指着李憬。

    何劲眉头微皱,中医肯定是越老越吃香、医术也越高明。而两个答应开方的,看胸牌就知道,一个是中医科主任,一个是康复科主任。

    李憬看起来很年轻,估计25岁不到,虽然表妹推荐,他还是不放心。

    婉拒道:“静妹,先请这两位主任开方再看,有时候,医生多了,反而添乱。”

    李憬见何劲拒绝他,加之知道病人现在并无太大的危险性,站在那里没吭声。

    高建海与毛志超嘴角微翘,开始写处方:

    “羊角粉(冲服)3、珍珠粉(冲服)3、丹参30、天麻25、钩藤50、天竺黄15.......

    两人两张处方,都是25味药,好像商量好的,除了字迹,内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