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中医李憬 > 第100章 浅议古人诊断

中医李憬 第100章 浅议古人诊断

    高建海想了想道:“这个是真的,我遇到好几次,病人都自述服用黄芪水后,才出现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

    李憬道:“现代人,缺营养的其实不多。真正缺血缺气的人一样不多。

    所谓的血虚、气虚,都只是一个说法、一种表现,本质是失衡。

    所以,有些看起来严重气虚者,一针下去,可能气就上来,说话中气不足者,马上说话不不一样了。难道,我简单一针,就凭空把气补起来了?

    答案当然是否,只是用针调理,让身体恢复了部分平衡而已,真的补气,不可能短短几秒钟,就能补上去。

    比如左侧虚,右侧必定偏实;阴经虚,对应的阳经必然偏实,余此类推。”

    高鑫脸色冰冷:“反正中医没标准,你想怎么扯都可以,只有傻子才会信。”

    李憬摇摇头:“很多人说中医没标准,实际上,中医是有标准的,比如.......【见作者有话说】

    至于治病的标准,经典早有论述:

    《黄帝内经.经脉篇》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黄帝内经.三部九候论篇》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算了,说了你也不懂,继续说病人的病情。”

    何劲连忙附和:“对对对,李医生,请你继续说病情,咳咳咳!尽快帮我父亲治病。”

    李憬直接忽视何劲。

    看向高建海道:“如果偏瘫者是任脉盛、督脉虚,医生却强泻督脉,完全与古经典背道而驰,也偏离了古中医的核心思想,自然离不开时灵时不灵的怪圈。”

    高建海沉思良久,语气变得诚恳,有了更多的求知欲:“这个确实是我从未想过的,可是,如何才能知道,到底是督脉盛,还是任脉盛?”

    李憬微微一笑:“用古中医的望闻问切即可得知。

    我想问一下,望闻问切,望诊第一,望的是什么?我先说明,古中医的望诊,绝对不仅仅是望面色、舌部。”

    高鑫道:“我不是中医都知道,望诊就是望面色与舌头,你是不是非要说出与其他人不一样的话,才能显示出你的与众不同?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抢救病人,而不是听你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这就是在浪费时间,扼杀生命!”

    李憬笑看高鑫:“高主任有何高见,尽管开口,只要你能保证让病人转危为安,我以后见你就退避三舍,如何?”

    高鑫冷笑:“如此重症,谁敢保证他的安危?”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李憬神情自若:“如果我说,我能保证此病人完全康复,不留下后遗症,你说怎么办?”

    高鑫脸色阴沉:“说大话谁不会,问题是,一旦病人出问题,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李憬神色不变,话语却毫不留情:“既然你连病人的安危都无法保证,更不要说康复,那就请你不要再叽叽歪歪、诬蔑他人。”

    高鑫大怒:“这是我们县医院,可不是你的地盘,轮不到你在此撒野,万一病人因你的叽叽歪歪耽搁,导致最终不治而亡,你承担得起责任吗?”

    李憬决定强势打脸:“病人家属,如果我让病人醒来,请尽快转到苏南医院,我不想再来受这些庸医无端的指责。

    先说明,我这不是在磨蹭,而是等人参汤液,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也差不多快煎煮好了,汤液服用十分钟后,我应当就能让病人醒来。”

    何劲大喜:“好,一切听李医生的,我父亲清醒后,咳咳咳!马上转院!”

    高鑫气得发抖,当着这么多主任的面,公然在他院抢病人,士可忍孰不可忍,今天必须打压李憬这种歪风邪气:

    “病人家属,请同意立即手术,或者马上转院到省医院,不能再继续拖下去,否则,仙人来了也回天乏术,可不要怪我言之不预!”

    郭卫国郭院长刚才听了陈琳的介绍,已经知道李憬就是216高速救人者,那可是秦县公子的救命恩人,能不得罪,当然不得罪为好。

    连忙走前一步:“高主任,我觉得这位李憬医生说得有道理,大家继续探讨病情,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见院长出面支持李憬,高鑫看了李憬一眼,选择尿遁:“那中医继续吹,有事叫我,我去方便下。”

    “李医生,你接着说。”高建海忙不迭的说,客气了不少,求知欲开始旺盛。

    李憬点点头:“如何确定是任脉盛,还是督脉盛,可以通过脉象,但不容易。”

    高建海很是认同:“确实不容易,脉法实在是太难学了,你可有其它好方法?”

    李憬话锋一转:“古人男女授受不亲,特别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更是规矩森严,凭脉象,谁敢?

    总不能说,皇后娘娘,把你的手伸出来,我给你摸摸脉,对方是高贵的皇后,触摸其肌肤,可能就是杀头的死罪,谁敢?

    古人女性见外人,很多都蒙着面纱,甚至是隔着帘子,只可看到影子,连脸也可能看不清,又如何去望面色、看舌部、望气势、望精气神?”

    高建海点点头:“是啊,古人是怎么诊断的呢?

    望闻问切,望诊,对方可能蒙着面;闻诊,更加不可能让男医生,贴近身体去闻她的味道;舌诊也不可能,那么近去看对方的舌头,谁愿意?

    脉诊又男女授受不亲,难道就凭问诊,有那么厉害?”

    毛志超很不服气;“厉害什么啊,都是以讹传讹,估计真正的古人都不会把脉。

    现在中医治病,把脉装都是模作样,基本上都是靠问诊,加上仪器数据报告,一样能治好病。”

    李憬摇摇头:“据我所知,现在的中医,能真正用纯中医之术,让病人解症的都少之又少,又何谈治好病?”

    高建海稍作思考问:“难道,电视中的悬丝脉诊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