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太上门下,名录仙籍,荣登太清 > 第92章 人声鼎沸

我太上门下,名录仙籍,荣登太清 第92章 人声鼎沸

    云在青天水在瓶。

    窗外云卷云舒,清风徐徐。白云的倒影在窗边的一个小鱼缸里浮现。金鱼吐着泡泡,摇曳着圆滚滚的身子,徜徉在白云之中。

    陈安靠在椅子背上,眯着眼,一呼一吸间,慢慢恢复体内的灵力。

    门外,人声鼎沸。

    “殿外烧香,殿内朝拜。不要拥挤,排队进入大殿!燃着的香一定要放在大殿外的香炉里!不要随处乱放!不要带入大殿里!”

    段旭尧拿着一个小喇叭,站在一个凳子上,一遍又一遍重复着。

    胡永年站在玉皇殿外,冷冰冰的靠在门框上。他看到后面有个人不排队,往前挤,一把上前拉住那人,扔到了后边,沉声道:“那边说让你排队,不要挤,没听到么?”

    那人像个小鸡仔一样被提到后面,刚想发怒,但抬头一看胡永年,当即被胡永年的气势吓到了,支支吾吾说道:“我...我知道了。”

    胡永年哼了一声,回到原来的位置,接着靠在门框边上。

    玉皇殿内的陆宁拿着一沓红色的卡纸,登记供灯人的姓名。

    “道长,我们家三个人,每个人供一盏。”

    “好,姓名,生辰八字,不知道的说自己的生日...还有自己什么时候出生的。付款码在这,微信,支付宝都可以。”

    “杜峰,1986年8月5日,大概是四点多出生。”

    “杜云云,2003年7月2日,三点十分出生。”

    ......

    ......

    ......

    “刘继光,1989年6月3日,上午九点出生吧,应该是。”

    ......

    ......

    ......

    “许平,1976年......”

    半个小时后,陆宁桌子的另一边堆了一摞红卡纸。

    有不少的香客被吸引过来,问道:“道长,这是干什么呢?”

    陆宁将最后一个人的信息写完,放在一边,解释道:“玉皇殿供灯祈福,要供一盏么?”

    “这个...这个要花钱么?”

    陆宁拿着那一摞登记好信息的红卡纸走到墙壁的格子前,回答道:“一万元一盏。一盏灯大概能燃烧一个月左右。”

    这不是他瞎猜的,这是玉皇殿那几箱酥油灯里面的说明书上写的。

    那人惊讶道:“一万元一盏?!那...算了。”

    另一边的杜峰几人听完,问道:“道长,这灯只能烧一个月,那一个月之后呢?”

    陆宁将红卡纸放在墙壁的小格子里后,抬出一箱酥油灯,来到玉皇大帝神像前。

    “之后?烧完就烧完了,没有之后。”陆宁按照个数点燃酥油灯,放在供桌上,面朝圣像,上香礼拜。

    刘继光问道:“那是不是就是说,烧完了,我们登记的卡纸就从那边的格子里拿出来,扔了?”

    陆宁转过身,回答道:“没有续灯的,到时候,登记的红卡纸会一并在玉皇殿前的香炉里焚化。”

    “那我直接供到今年年末!”刘继光掏出手机,就要扫码付款。

    陆宁瞥了刘继光一眼,看向其他几人,问道:“你们呢?也要供到今年年末么?是的话,再说一遍自己的姓名,我记一下。”

    “供到今年年末,一个月一盏,现在还有六个月,刚才付过一个月的了,那就再付五个月的对吧?”

    陆宁无所谓道:“别问我,这钱不是给我们这些人的,是侍奉天尊的供奉。给多给少,你自己决定。反正你要是少付点,我们也不会去追究。”

    “对对对!就是五个月的......”

    陆宁看着桌子上二十几盏燃着的酥油灯,他自己一盏一盏的放过去得多少时间?

    他脑筋一转,说道:“你们一个人拿一盏,自己放到那边的小格子里。格子里有你们自己的个人信息,看好了,别放错了。”

    众人答应了一声,各自拿一盏灯走到墙边。

    玉皇殿的三面墙上零星的小格亮起了淡黄色的光亮。三面墙上按照流年生辰分成了不同的区域,按照流年命理,要把供灯依次放入对应的位置。

    得亏陆宁之前跟着家里人学了点流年大运的推断方法和命理生辰八字的测算,不然不同人供的灯要放哪真是个难题。

    陆宁看着三面墙,啧啧称奇,暗道:真神奇,红卡纸放好后,格子里的小LEd灯自动就亮了。

    玉皇殿外,兰梦带着电视台的同事拍摄着一种香客上香朝拜的画面。

    兰梦来到喊得口干舌燥的段旭尧面前,递上了一瓶水,道:“喝点水。看你喊得,嗓子都哑了。”

    段旭尧接过水,笑着道了声谢。

    小半天过去,山上的香客走了大半。

    留下的香客来到胡永年面前,问道:“你们这有没有斋饭什么的啊?我们饿的前胸贴后背了,下山都没劲了。”

    “去后面,找赵叔。”

    另一边,兰梦带着两个小同事去找陈安做采访了。

    ......

    忙忙碌碌的一天在喧闹与嘈杂中度过。

    万里无云,三才山远离城市,没有大气污染。抬头便是满天的繁星一闪一闪,弯月挂在夜幕的一边,悄悄的看着夜色下的人们。

    玉皇殿内,陈安带着几人念完晚课经的最后一句。

    道观内,道士诵经,一般在祖师殿内。若道观没有修建单独的祖师殿,则在主殿面朝天尊,诵念经典。

    现在的玉皇殿是太上灵应宫的主殿,所以陈安做早晚功课的地方就从三官殿换到了玉皇殿。

    兰梦几人在一边,全程拍摄了陈安等人诵经的过程。

    陈安看向段旭尧,问道:“嗓子怎么哑了?”

    段旭尧用沙哑的声音,小声回答道:“白天...喊得声音有点太大了,伤到...嗓子了。”

    老赵道:“这孩子,白天我在后面做饭都能听到你喊话的声。一会我给你熬点梨汤,润润嗓子。”

    段旭尧苦涩的笑了笑,道:“谢谢...赵叔。”

    陆宁揽过陈安的肩膀,道:“崇安,我跟你说,今天玉皇殿供灯的足足有二十三个人!其中十一个人要一直供到今年年末!”

    说着,陆宁直起背,握拳捶了捶自己的后腰,叫苦道:“就是可惜我这老腰了!在玉皇殿里坐了一整天,累死我了。”

    老赵笑了一声,调侃道:“嚯!男人年纪轻轻怎么能说自己腰不好呢?我在厨房做了一整天的饭,可都没有抱怨。”

    陆宁摆了摆手,道:“诶呦,赵叔,您老当益壮,我跟您比不来,比不来。”

    陈安通过心景,知道了玉皇殿和其他大殿收集香火以及玉皇殿供灯的情况,也知道几个人今天累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