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穿越七十年代小知青 第127章 (已修)
热门推荐:
夫妻修仙:我和道侣靠种植崛起
霞锦流光
侦婚之法医老公住隔壁
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重生日常修仙
摩诃萨埵
七零年代,退伍糙汉被我带飞暴富
身穿星际:弃兽们抢着求她做妻主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正文已替换
一个工农兵大学名额,让老知青几个悲喜不一。
宣布完消息,大队长就离开了。宋颂几个人挨个跟林德忠道了声恭喜,又客气了几句,就结伴一起回去了。
至于知青院其他人什么想法,宋颂他们管不了也不想管,他们几个都没有想通过工农兵大学回城的念头,所以能不能竞选,谁能选上都和他们没多大关系。
现在花落林德忠家,宋颂他们除了为林德忠感到高兴以外,也就没有其他情绪。
回到家,大家一起在院子里择野菜,灰灰菜、马齿苋... ...甚至还很幸运的找到了一小片野生的枸杞尖。
昨天他们院子里几个女生跟着村里的女孩子们一起去了趟山上,蹭着人家的‘秘密基地’,每个人都采到了满满一篮子的春野菜。
因为是下午去的山上,回来吃晚饭以后天都黑了,而且第二天也不上工,所以大家也就没有很勤劳的非得点着灯做事。
拖到了今天早上才开始处理,还好现在天气不热,所以新鲜野菜过夜也不会烂掉。
有的去掉外层烂叶子,要洗干净焯水。有的就简单冲个水就可以放在簸箩上晾晒。
宋颂手上快速的择着老了不能吃的叶子,一边跟大家聊着天。
宋颂:“话说,林大哥选上了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是不是很快就要走了?”
刘正南点点头:“嗯,按照大队长说的,大概也就半个月不到了,这两天去走走程序,弄一下户口调动的事情,就可以走了。”
宋颂抬头,疑惑的看着刘正南,问:“户籍调动?”
宋颂不太懂,去念个大学跟户籍有什么关系。
刘正南:“上大学以后,可以把户籍迁到学校名下,这样方便管理。这样在校学生就是临时的集体户口了,万一将来在外面证件丢失或者是要干什么事情,就不需要大老远跑回这边补办。”
这么一说,宋颂就明白了。这个年代办证开证明什么的可没有后世便捷,像宋颂穿越前有一次旅游弄丢了身份证,她直接异地就办理了,快速又方便。
(这一点作者我深有体会,早几年补办身份证的时候,我都得大老远跑回乡下镇上去办,今年补办的时候,直接在市区里的办证大厅就搞定了。)
宋颂:“那我们需不需要送礼呀?”
这一点宋颂是真的不知道,她是有看过小说里,知青下乡后,有人上了工农兵大学,村里关系比较好的都会送些东西,不管是一个鸡蛋,还是几分钱,那全都是一份心意,借个善缘。
白月华想了想,说:“我问过了,如果林知青请吃饭,那咱们就多送点礼,或者是直接给五毛一块钱都行。要是不打算请吃饭,咱们给不给东西就看自己心意了。”
李桃:“林大哥应该是会请吃饭的,到时候我就直接给他一块钱做礼金吧,我想不出来送什么。”赵依依也在旁边点点头,表示赞同。
宋颂倒是想了想,说:“我这里倒是有一些没用过的全新的文具本子,都是我下乡的时候带过来了。
自从下乡以后,就没有什么动笔的机会,好几个本子全都空着用不到,刚好送给林大哥也算我一份心意了。”
宋颂是想到了空间里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好多空的本子和笔,而且都是那种皮质外皮的本,和在这个年代特别流行的红星牌钢笔、红星牌铅笔。
两个笔记本再加十支铅笔,已经是一份很拿得出手的贺礼了。
宋颂简单冲了一下手,直接回了房间,借着柜子的遮挡,从空间里拿出了一捆五十支一捆的铅笔,和五本皮质笔记本。
宋颂最近都是这样,想到什么就赶紧做,尤其是想拿空间里的东西,如果不趁着当下还想着,过后说不定就忘记拿了。
大家也都习惯了她这风风火火的样子。
宋颂把本子和笔直接拿到了院子里的桌子上,十分豪气的拍了拍,说:“一人一本随便挑,笔也有很多,自己分!”
这些是她专门拿出来给六人帮这几个哥哥姐姐的,要不是说起来送礼,宋颂还不一定想起来这些东西。
赵依依白了她一眼说:“你放着吧,等我们有空了就来挑。”
这也不是宋颂第一次给他们送东西来,发圈发夹平时可没少用宋颂的,如果不是下地干活用不到,宋颂差点口红都颂出来了。
不过之前化妆品没送出去,宋颂直接一人给一瓶雪花膏,还不是供销社卖的那种20g、50g一小罐的,而是整整200g的大罐装。
就连男生那边都有,美其名曰护肤。
虽然后来大家也都相继还了一些不便宜的东西,但是也是那一遭,让大家更加正视了宋颂是个富婆的事实。
他们越相处,宋颂就越放得开。
在外人面前宋颂还能有意识的收敛自己的行为,在家里,宋颂算是放开了,说买肉就买肉,说花钱就花钱。
有的时候大方起来,就连白月华都自愧不如。
继续帮忙处理好野菜们,大家又合力把午饭安排好了,吃过饭就各自回房间睡了午觉。
林德忠确定了名额已经到手,办理好了户籍迁移证和一系列需要的证明以后,就找了一天不需要上工的时候,专门请了知青院所有人吃了一顿饭。
宋颂他们回知青院的时候,还特地带了两道好菜算是一番心意。
没过两天,林德忠私底下来找了他们一次,专门拿钱换了些全国粮票走。
他们六人帮手里比较富裕的事情,其实有心人都知道的,但是因为他们几个人情世故方面做的比较到位,所以也没有那个傻子会过来惹事。
林德忠来的时候,还是特地挑了下午不上工的时候找过来的。
这几天有些小雨,而且地里庄稼也没有到收成的时候,所以平时上工只要上午去半天就行。
宋颂六个人吃过午饭,正一个个懒懒散散的坐在屋檐下聊天。
‘叩叩叩’
离门最近的李桃去开的门。
“林大哥?这会儿怎么过来了,是有什么事儿吗?”
天上飘着毛毛雨,李桃好奇的问着门口撑伞的林德忠。
林德忠笑着说:“找你们一点事情,这会儿方便我进去说吗?”
林德忠比较客气,他知道自己过来是有求于人的。
李桃当即说:“方便方便,我们也正无聊坐在里头聊天呢。”
李桃把人请进门,然后顺带手就把大门又关了回去。
赵依依在听到林德忠说话的时候,就去了厨房倒了杯茶。
林德忠把伞收了,随手放在大门边,走过来接过了赵依依倒的茶水。
“不用这么客气,我出门前才喝了半缸子的水,中午菜烧的有些咸了,我们几个都喝了不少水。”
老知青们今天都午饭是王知青(王招娣,一个平时没什么存在感的女知青)做的,今天也不知道是有什么心事,做饭的时候心不在焉的,手一抖盐就放多了,本着不浪费粮食的精神,大家伴着饭还给吃了个精光。
刘正南:“林大哥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林德忠不是王秀,王秀偶尔会过来找宋颂几个女孩子聊聊天,或者是约着一起上山,林德忠一个男知青平时除了有事通知,是很少主动找来他们这边的。
林德忠沉默了一下,才开口说:“我... 我想问一问你们有没有全国粮票,我想跟你们换一些。”
林德忠下乡前是家里的老大,当时家里弟弟妹妹才都是三五岁的年纪,所以他只能下乡。
他还算幸运,家里一直都没放弃他,偶尔宽裕了还会想办法给他寄东西过来,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能被家人惦记就已经很好了。
宋颂觉得奇怪,据她了解,林德忠手上还是有点粮票的,给他一个人用也够一个月的口粮了。而且上了大学,学校每个月也有固定的补贴,口粮的事情不需要担心的情况下,自然是手上现金越多越好了。
宋颂:“林大哥,全国粮票我是有一些,不过不太多,省内的粮票可以吗?”
宋颂也不是啥都有的,她的粮食关系都在这边,日常也不需要全国粮票,她现在手上这着几张还是西南那边回来的时候她大哥给的。
林德忠说:“这次也是我运气好,工农兵大学学校就在我家那边。我家那边粮票稀缺,所以我想多换一些回家。”
这件事情,还是他录取通知书下来的时候才知道的,一得到这个消息,他就打算好了,衣服被褥这些不太重的东西,就花钱邮寄回去,这样他就方便背一些粮食回去。
他家弟弟妹妹多,而且都是十来岁的年纪,所谓半大小子吃垮老子,他家生活全都是靠爸妈的工资养活,但是他妈妈也就是个临时工,所以平时家里过的都紧紧巴巴的,这就样了,隔几个月还要给他寄东西。
这份感情,是林德忠一辈子记在心里的。
“我这次去上大学,就相当于跟回家住没什么两样,所以这次除了自己背点粮食回去以外,还想多换点粮票回去。我是有学校的津贴不会挨饿,但我想家里弟妹能多吃点。”
林德忠前年回家探亲过一次,对家里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
其他几个人对视了一眼,刘正南才说:“我们一人都有几张,先换给你,你看看够不够,如果不够我再给你想想办法。”
这也不是瞎承诺的,刘正南在公社是有些门路的。只要他想,一些全国粮票还是换的来的。
得到了刘正南的点头,大家当即就各自回房拿票据,除了刘正南的钱票都放在白月华那里以外,大家都从自己房间里拿出了粮票。
宋颂的全国粮票最多,一共9张,还都是10斤面值的那种。其他人也零零散散凑出了10张,都是3斤5斤的那种。
全国粮票比省内粮票值钱一些,私下交易里,全国粮票总能比省内粮票贵一点。
他们凑出来的粮票林德忠全要了,他是直接用钱换的,这几年他省吃俭用努力干活,也存下的不少钱,本来打算今年寄给家里的,现在能回去了,他直接换成粮票回去更方便些。
林德忠:“我现在手上只有几斤省内粮票,我准备换些粮食到时候背走,你们的全国粮票我就直接拿钱跟你们换了。”
至于换多少钱,大家也都没明着说,大家心里清楚就行,林德忠也是个实在人,直接按照行情给了足够的钱。
换完票,林德忠当着大家的面,把东西仔细藏好在里层衣服的口袋里。毕竟东西太重要,不适合随便揣在兜里。
临走前,宋颂还从厨房装了一布袋子的海带干海牡蛎干,这些都是宋谦和后来寄过来的,他们因为经常吃,反而没有那么新鲜,所以还剩不少。
宋颂:“林大哥,这些给你带回去吃,之前王秀姐就说你爱吃海带,特地给你多装一些,祝你以后的学校生活一帆风顺。”
林德忠也没有推辞就收下了,他虽然跟宋颂相处时间不长,但也知道她是个大方的,不喜欢人推辞来推辞去。今天收了她的礼物,等回了家,他想办法弄些他们家那边的特产寄过来,就当是感谢了。
宋颂本来就没惦记着点东西,但是秋天的时候突然收到林德忠寄过来的包裹,还是惊喜高兴了很久。
除了宋颂以外,六人帮其他几个人也都收到了东西,他们自然也不吝啬的给了回礼,一来二去的,他们跟林德忠之间的关系,反而比同住知青院的时候更加好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林德忠大方的收下了东西,又请刘正南再帮他弄些粮票,直接给了二十块钱,说好了多退少补,然后就拿着东西回了知青院。
刘正南也没推辞,拿了二十块钱,再从白月华那里要了五块钱,直接骑了宋颂放在院子里的自行车就往公社去了。
刘正南这段时间也想过买自行车,只是还没弄到自行车票,所以每次都要借用宋颂的。
一米八几的大高个,手长脚长的还要委委屈屈骑着一辆女士自行车,宋颂也是看一次笑一次。
一个工农兵大学名额,让老知青几个悲喜不一。
宣布完消息,大队长就离开了。宋颂几个人挨个跟林德忠道了声恭喜,又客气了几句,就结伴一起回去了。
至于知青院其他人什么想法,宋颂他们管不了也不想管,他们几个都没有想通过工农兵大学回城的念头,所以能不能竞选,谁能选上都和他们没多大关系。
现在花落林德忠家,宋颂他们除了为林德忠感到高兴以外,也就没有其他情绪。
回到家,大家一起在院子里择野菜,灰灰菜、马齿苋... ...甚至还很幸运的找到了一小片野生的枸杞尖。
昨天他们院子里几个女生跟着村里的女孩子们一起去了趟山上,蹭着人家的‘秘密基地’,每个人都采到了满满一篮子的春野菜。
因为是下午去的山上,回来吃晚饭以后天都黑了,而且第二天也不上工,所以大家也就没有很勤劳的非得点着灯做事。
拖到了今天早上才开始处理,还好现在天气不热,所以新鲜野菜过夜也不会烂掉。
有的去掉外层烂叶子,要洗干净焯水。有的就简单冲个水就可以放在簸箩上晾晒。
宋颂手上快速的择着老了不能吃的叶子,一边跟大家聊着天。
宋颂:“话说,林大哥选上了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是不是很快就要走了?”
刘正南点点头:“嗯,按照大队长说的,大概也就半个月不到了,这两天去走走程序,弄一下户口调动的事情,就可以走了。”
宋颂抬头,疑惑的看着刘正南,问:“户籍调动?”
宋颂不太懂,去念个大学跟户籍有什么关系。
刘正南:“上大学以后,可以把户籍迁到学校名下,这样方便管理。这样在校学生就是临时的集体户口了,万一将来在外面证件丢失或者是要干什么事情,就不需要大老远跑回这边补办。”
这么一说,宋颂就明白了。这个年代办证开证明什么的可没有后世便捷,像宋颂穿越前有一次旅游弄丢了身份证,她直接异地就办理了,快速又方便。
(这一点作者我深有体会,早几年补办身份证的时候,我都得大老远跑回乡下镇上去办,今年补办的时候,直接在市区里的办证大厅就搞定了。)
宋颂:“那我们需不需要送礼呀?”
这一点宋颂是真的不知道,她是有看过小说里,知青下乡后,有人上了工农兵大学,村里关系比较好的都会送些东西,不管是一个鸡蛋,还是几分钱,那全都是一份心意,借个善缘。
白月华想了想,说:“我问过了,如果林知青请吃饭,那咱们就多送点礼,或者是直接给五毛一块钱都行。要是不打算请吃饭,咱们给不给东西就看自己心意了。”
李桃:“林大哥应该是会请吃饭的,到时候我就直接给他一块钱做礼金吧,我想不出来送什么。”赵依依也在旁边点点头,表示赞同。
宋颂倒是想了想,说:“我这里倒是有一些没用过的全新的文具本子,都是我下乡的时候带过来了。
自从下乡以后,就没有什么动笔的机会,好几个本子全都空着用不到,刚好送给林大哥也算我一份心意了。”
宋颂是想到了空间里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好多空的本子和笔,而且都是那种皮质外皮的本,和在这个年代特别流行的红星牌钢笔、红星牌铅笔。
两个笔记本再加十支铅笔,已经是一份很拿得出手的贺礼了。
宋颂简单冲了一下手,直接回了房间,借着柜子的遮挡,从空间里拿出了一捆五十支一捆的铅笔,和五本皮质笔记本。
宋颂最近都是这样,想到什么就赶紧做,尤其是想拿空间里的东西,如果不趁着当下还想着,过后说不定就忘记拿了。
大家也都习惯了她这风风火火的样子。
宋颂把本子和笔直接拿到了院子里的桌子上,十分豪气的拍了拍,说:“一人一本随便挑,笔也有很多,自己分!”
这些是她专门拿出来给六人帮这几个哥哥姐姐的,要不是说起来送礼,宋颂还不一定想起来这些东西。
赵依依白了她一眼说:“你放着吧,等我们有空了就来挑。”
这也不是宋颂第一次给他们送东西来,发圈发夹平时可没少用宋颂的,如果不是下地干活用不到,宋颂差点口红都颂出来了。
不过之前化妆品没送出去,宋颂直接一人给一瓶雪花膏,还不是供销社卖的那种20g、50g一小罐的,而是整整200g的大罐装。
就连男生那边都有,美其名曰护肤。
虽然后来大家也都相继还了一些不便宜的东西,但是也是那一遭,让大家更加正视了宋颂是个富婆的事实。
他们越相处,宋颂就越放得开。
在外人面前宋颂还能有意识的收敛自己的行为,在家里,宋颂算是放开了,说买肉就买肉,说花钱就花钱。
有的时候大方起来,就连白月华都自愧不如。
继续帮忙处理好野菜们,大家又合力把午饭安排好了,吃过饭就各自回房间睡了午觉。
林德忠确定了名额已经到手,办理好了户籍迁移证和一系列需要的证明以后,就找了一天不需要上工的时候,专门请了知青院所有人吃了一顿饭。
宋颂他们回知青院的时候,还特地带了两道好菜算是一番心意。
没过两天,林德忠私底下来找了他们一次,专门拿钱换了些全国粮票走。
他们六人帮手里比较富裕的事情,其实有心人都知道的,但是因为他们几个人情世故方面做的比较到位,所以也没有那个傻子会过来惹事。
林德忠来的时候,还是特地挑了下午不上工的时候找过来的。
这几天有些小雨,而且地里庄稼也没有到收成的时候,所以平时上工只要上午去半天就行。
宋颂六个人吃过午饭,正一个个懒懒散散的坐在屋檐下聊天。
‘叩叩叩’
离门最近的李桃去开的门。
“林大哥?这会儿怎么过来了,是有什么事儿吗?”
天上飘着毛毛雨,李桃好奇的问着门口撑伞的林德忠。
林德忠笑着说:“找你们一点事情,这会儿方便我进去说吗?”
林德忠比较客气,他知道自己过来是有求于人的。
李桃当即说:“方便方便,我们也正无聊坐在里头聊天呢。”
李桃把人请进门,然后顺带手就把大门又关了回去。
赵依依在听到林德忠说话的时候,就去了厨房倒了杯茶。
林德忠把伞收了,随手放在大门边,走过来接过了赵依依倒的茶水。
“不用这么客气,我出门前才喝了半缸子的水,中午菜烧的有些咸了,我们几个都喝了不少水。”
老知青们今天都午饭是王知青(王招娣,一个平时没什么存在感的女知青)做的,今天也不知道是有什么心事,做饭的时候心不在焉的,手一抖盐就放多了,本着不浪费粮食的精神,大家伴着饭还给吃了个精光。
刘正南:“林大哥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林德忠不是王秀,王秀偶尔会过来找宋颂几个女孩子聊聊天,或者是约着一起上山,林德忠一个男知青平时除了有事通知,是很少主动找来他们这边的。
林德忠沉默了一下,才开口说:“我... 我想问一问你们有没有全国粮票,我想跟你们换一些。”
林德忠下乡前是家里的老大,当时家里弟弟妹妹才都是三五岁的年纪,所以他只能下乡。
他还算幸运,家里一直都没放弃他,偶尔宽裕了还会想办法给他寄东西过来,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能被家人惦记就已经很好了。
宋颂觉得奇怪,据她了解,林德忠手上还是有点粮票的,给他一个人用也够一个月的口粮了。而且上了大学,学校每个月也有固定的补贴,口粮的事情不需要担心的情况下,自然是手上现金越多越好了。
宋颂:“林大哥,全国粮票我是有一些,不过不太多,省内的粮票可以吗?”
宋颂也不是啥都有的,她的粮食关系都在这边,日常也不需要全国粮票,她现在手上这着几张还是西南那边回来的时候她大哥给的。
林德忠说:“这次也是我运气好,工农兵大学学校就在我家那边。我家那边粮票稀缺,所以我想多换一些回家。”
这件事情,还是他录取通知书下来的时候才知道的,一得到这个消息,他就打算好了,衣服被褥这些不太重的东西,就花钱邮寄回去,这样他就方便背一些粮食回去。
他家弟弟妹妹多,而且都是十来岁的年纪,所谓半大小子吃垮老子,他家生活全都是靠爸妈的工资养活,但是他妈妈也就是个临时工,所以平时家里过的都紧紧巴巴的,这就样了,隔几个月还要给他寄东西。
这份感情,是林德忠一辈子记在心里的。
“我这次去上大学,就相当于跟回家住没什么两样,所以这次除了自己背点粮食回去以外,还想多换点粮票回去。我是有学校的津贴不会挨饿,但我想家里弟妹能多吃点。”
林德忠前年回家探亲过一次,对家里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
其他几个人对视了一眼,刘正南才说:“我们一人都有几张,先换给你,你看看够不够,如果不够我再给你想想办法。”
这也不是瞎承诺的,刘正南在公社是有些门路的。只要他想,一些全国粮票还是换的来的。
得到了刘正南的点头,大家当即就各自回房拿票据,除了刘正南的钱票都放在白月华那里以外,大家都从自己房间里拿出了粮票。
宋颂的全国粮票最多,一共9张,还都是10斤面值的那种。其他人也零零散散凑出了10张,都是3斤5斤的那种。
全国粮票比省内粮票值钱一些,私下交易里,全国粮票总能比省内粮票贵一点。
他们凑出来的粮票林德忠全要了,他是直接用钱换的,这几年他省吃俭用努力干活,也存下的不少钱,本来打算今年寄给家里的,现在能回去了,他直接换成粮票回去更方便些。
林德忠:“我现在手上只有几斤省内粮票,我准备换些粮食到时候背走,你们的全国粮票我就直接拿钱跟你们换了。”
至于换多少钱,大家也都没明着说,大家心里清楚就行,林德忠也是个实在人,直接按照行情给了足够的钱。
换完票,林德忠当着大家的面,把东西仔细藏好在里层衣服的口袋里。毕竟东西太重要,不适合随便揣在兜里。
临走前,宋颂还从厨房装了一布袋子的海带干海牡蛎干,这些都是宋谦和后来寄过来的,他们因为经常吃,反而没有那么新鲜,所以还剩不少。
宋颂:“林大哥,这些给你带回去吃,之前王秀姐就说你爱吃海带,特地给你多装一些,祝你以后的学校生活一帆风顺。”
林德忠也没有推辞就收下了,他虽然跟宋颂相处时间不长,但也知道她是个大方的,不喜欢人推辞来推辞去。今天收了她的礼物,等回了家,他想办法弄些他们家那边的特产寄过来,就当是感谢了。
宋颂本来就没惦记着点东西,但是秋天的时候突然收到林德忠寄过来的包裹,还是惊喜高兴了很久。
除了宋颂以外,六人帮其他几个人也都收到了东西,他们自然也不吝啬的给了回礼,一来二去的,他们跟林德忠之间的关系,反而比同住知青院的时候更加好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林德忠大方的收下了东西,又请刘正南再帮他弄些粮票,直接给了二十块钱,说好了多退少补,然后就拿着东西回了知青院。
刘正南也没推辞,拿了二十块钱,再从白月华那里要了五块钱,直接骑了宋颂放在院子里的自行车就往公社去了。
刘正南这段时间也想过买自行车,只是还没弄到自行车票,所以每次都要借用宋颂的。
一米八几的大高个,手长脚长的还要委委屈屈骑着一辆女士自行车,宋颂也是看一次笑一次。